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科学部分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1. 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的性质。

2. 酸碱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

3. 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

3.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第四章: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2. 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3. 溶液的分类。

第五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1. 能源的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 化学与环境: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及保护。

3. 化学与健康:营养物质、药物与健康。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实验和练习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巩固。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合成为合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合力可以分解为其他力,如平行力的合力等于向量和,垂直力的合力等于向量的矢量差。

3.运动的三要素:位置、时间、速度。

4.动量和冲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的总动量在相互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没有合外力作用的物体必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之间作用力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的光线、法线、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上。

3.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可见光谱: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形成的连续光谱。

5.复制光的原理:镜子反射光线形成虚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光线形成实像。

三、静电与电路1.静电:物体失去或获得电荷时产生静电现象,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2.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不变。

3.电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电场,电荷受电场力作用。

4.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回路。

5.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对电压的阻碍程度,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6.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四、热与温度1.热与温度:物体的热是物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内部动能。

2.温度: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的热的大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酸碱盐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呈现红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呈现蓝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若溶液呈现红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 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 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 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 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 观察现象并闻气味;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分析:①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 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 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 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 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 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有吸水性。

因此,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 都会变稀, 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 是因为吸水性, 溶剂增加, 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 溶质减少, 溶剂不变。

因此,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由黄变黑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 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 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 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 生成黑色的碳。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4章)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4章)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4章
4.1 食物与摄食
4.1.1 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
4.1.2 了解牙的结构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4.2.1 清楚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重,难点)
4.2.2 各种酶的作用,及酶的专一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4.3.1 了解血液中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及特征
4.3.2 心脏结构及心脏内血液的流向(重,难)
4.3.3 人体内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过程(重)
4.4 能量的获得 4.4.1 糖类+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4.4.2 动物无氧呼吸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植物无氧呼吸 葡萄糖——酒精+能量(少量)+二氧化碳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4.5.1 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与储存
4.5.2 泌尿系统的各器官与功能
4.5.3新陈代谢(重)
4.6 代谢的多样性
4.6.1 自养,异养
4.6.2 微生物,腐生生物,寄生生物,发酵
酶 酶
酶。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科学是一门关于世界的探究和研究的学科,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九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主要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生物体的机体组织是由大量细胞组成的,它们通过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有着丰富的差异。

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归纳,可以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它们的进化历程和生态功能。

3.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形态、结构和行为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可以了解它们的进化过程和生存适应策略。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它具有一系列特定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力的作用和原理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改变形状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因。

通过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我们可以理解力对于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影响,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

6.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过程是光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通过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我们能够理解光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也可以解释和利用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电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电是物质中流动的电子所携带的能量,它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和影响。

了解电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过程,并且能够设计和改进电路系统。

8.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酸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而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的基本过程。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册,学生们学习了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科学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1. 光学知识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光学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光的传播和折射,学会了解释为什么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我们还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电磁知识电磁学是九年级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我们学会了分析并连接电路,使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3. 物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的基础。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物质与变化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学会了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和反应速率等。

4.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界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描述。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学会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5. 生物能量转换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有关生物能量转换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会了解释植物和动物之间如何进行能量转换。

我们还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6.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了解了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宇宙的组成和演化,了解了行星、恒星和银河系等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九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对该学期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遗传信息传递。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基因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通过遗传物质DNA来实现。

- 遗传变异与进化密切相关,是物种适应环境演化的重要机制。

- 进化理论由达尔文提出,包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等概念。

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通过元素周期表分类。

-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光的传播和光学现象:- 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 光的反射和折射可解释镜子的工作原理和光的成像规律。

5. 机械与能量转化:- 机械是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包括力、质量和运动等概念。

- 动能和势能是物体能量的两种形式,守恒定律是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 机械效率是衡量能量转化效率的指标,可通过设备的功率比计算。

6. 电路与电能的利用:-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由电压驱动。

-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能的利用包括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计算,以及电器的功率消耗与安全使用。

7. 地球与宇宙:-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要素。

-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包括太阳、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大爆炸理论和黑洞等概念。

以上仅为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有更细致的内容和实验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和理解,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学科中,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

下面对这些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梳理所学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1. 力和压力:力的概念和种类,如重力、弹力等;压力的计算和应用。

2. 运动和力学: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和不平衡力等。

3. 机械和能量: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机械功和机械效率等概念的理解。

4. 光学知识:光和光的传播,如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光的色散和成像原理。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分类,如金属、非金属等;物质的性质,包括酸碱性、燃烧性等。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如氧气、水等;混合物的分类和分离方法。

3. 反应和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4. 化学能量:化学能的概念和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生物知识点1. 生物细胞: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

2.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如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物种的形成和进化。

3. 生物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如人类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的因素和条件。

4. 生物的生态环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以上所列举的是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涉及到多个具体的概念和实例,同学们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实践的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验和观察分析能力。

此外,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科学实验活动,也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酸碱盐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石蕊溶液红色蓝色酚酞溶液无色红色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分析:(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

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

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由黄变黑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生成黑色的碳。

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会腐蚀皮肤、衣物。

【实验探究】探究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步骤:在500ml锥形瓶中盛约25ml浓硫酸,水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

实验结论: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浓硫酸溶于水时液滴飞溅的原因: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热使水立刻沸腾,沸腾的水携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步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不慎将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把稀硫酸中和掉-----生成无腐蚀性的物质。

(三)、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溶液中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 活泼金属+酸=盐+H2Mg + 2HCl = MgCl2 + H2↑Mg + H2SO4 = MgSO4 + H2↑Zn+2HCl = ZnCl2+H2↑Zn + H2SO4 = ZnSO4+H2↑Fe+2HCl = FeCl2+H2↑Fe + H2SO4 = FeSO4+H2↑(亚铁溶液浅绿色)2Al+6HCl = 2AlCl3+3H2↑2Al+ 3H2SO4 = Al2(SO4)3+3H2↑3.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在工业上,可利用此性质除去金属表面的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三价铁溶液黄色)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CuO+2HCl= 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4.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Na2CO3+2HCl= 2NaCl+H2O+CO2↑Na2CO3+H2SO4= Na2SO4+H2O+CO2↑AgNO3+ HCl=AgCl↓+HNO3BaCl2+ H2SO4=BaSO4↓+2HCl5、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四、常见的碱(一)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

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如果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实验现象结论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将氢氧化钠放置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变得潮湿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将氢氧化钠放在盛少量水的试管里,用水试管发热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触摸试管外壁氢氧化钠的用途:在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中作化工原料,在生活中用来除去油污。

状元笔记: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一方面易吸水潮解,另一方面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因此,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钙〔Ca(OH)2〕俗名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在化学实验中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CaO俗名生石灰,加入少量水。

CaO+H2O= Ca(OH)2现象:放出大量的热,水立即变为水蒸气,生石灰变为粉末状。

应用:因为氧化钙易与水反应,故可以作干燥剂。

状元笔记: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都可以作干燥剂,但原理不同。

浓硫酸与氢氧化钠作干燥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在选择干燥剂时,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反应。

(3)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盐+ H2OCa(OH)2+CO2= CaCO3↓+H2O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OH+CO2 = Na2CO3+H2O NaOH即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也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故NaOH要密封保存。

SO2、SO3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亚硫酸钠硫酸钠3: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uSO4+2NaOH=Cu(OH)2↓+Na2SO4FeCl3+3NaOH=Fe(OH)3↓+3NaClCa(OH)2+CuSO4=Cu(OH)2↓+CaSO43Ca(OH)2+2FeCl3=3CaCl2+2Fe(OH)3↓Na2CO3+Ca(OH)2=2NaOH+CaCO3↓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4: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见下图)pH<7 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 溶液为中性,如纯水显中性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把pH 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与标准比色卡上颜色相近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说明:1.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在半分钟内完成。

才能较准确地测出液体的pH。

时间稍长pH 试纸可能会与待测液发生其它反应,或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酸碱性发生了变化,结果就不真实了,测定的pH也就不准确了。

2. 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这样会污染待测液。

3.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

如果pH试纸用水润湿,就等于把待测液稀释了,测出的pH就不准确。

六、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组成相似盐酸、硫酸、硝酸等酸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即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 +)的化合物叫酸。

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唯一的阴离子(OH-)的化合物叫碱。

七、常见的盐: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盐(一).氯化钠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食盐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食盐由精制盐、KIO3和抗结剂组成,食盐是一种混合物。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

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3.氯化钠的用途:生活中作调味品;腌制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积雪。

4.氯化钠的分布:海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外,盐湖、盐井和盐矿中也蕴藏着氯化钠。

5.食盐的提取: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

这样制得的食盐中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二)、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计算产率。

【探究步骤】称取粗盐/ g 剩余粗盐/ g 溶解粗盐/ g5 1.7g 3.3g2.过滤。

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浑浊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注意:①要不断搅拌;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计算提纯后的氯化钠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三)、过滤的操作步骤: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