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清空_幻渺与_质实_详瞻_红楼梦_及其子弟书艺术特色之比较_刘嘉伟
2021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7单元 不朽的红楼 (含解析)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单元所讲内容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愉悦,丰富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仅如此,与这部被誉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经典对话,还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单元目标]目标内容方法指导1.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根据课后学习任务,侧重阅读相应回1.粗读。
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书中的回目、序跋、注解等,学习搜集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评价等资料,进行深入研读。
2.细读。
梳理全书回目,把握情节主线,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依线索勾画圈点,目,重点完成任务中的其中两项。
力争读通读懂;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反复阅读和思考,鉴赏小说的语言特点。
3.新读。
以现代人的视角,结合现实生活,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全新的解读或评价。
《红楼梦》[知人论世]曹雪芹(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满族红楼梦子弟书诗篇内容及文化意蕴研究

《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基本上都被清代满族说唱家改编成了子弟书,如《晴雯赍恨》《晴雯撕扇》《湘云醉酒》《两宴大观园》《二玉论心》《一入荣国府》《议宴陈园》《过继巧姐儿》《凤姐儿送行》《三宣牙牌令》《椿龄画蔷》等。
这些子弟书的主线脉络与《红楼梦》虽大致相同,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语言形式选择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增强了其艺术生命力,且使其在满族说唱文学领域焕发出了独特的光彩。
与其他子弟书一样,红楼梦子弟书在结构上也分两种,一是只有正书,二是包括诗篇和正书两部分。
这两种形式的红楼梦子弟书相得益彰,在多样化的内容及结构中,展示出了子弟书作者对《红楼梦》的审美认知与接受,从诗篇中,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
诗篇是位于正书之前的形似律诗结构的部分,有的子弟书只有一首诗篇,有的在每回正书之前都有诗篇,数量不一,在内容及功用上也各有不同,它们的存在,为子弟书,尤其是那些改编于已有文学艺术作品的子弟书增添了新形式和新内容。
一、描述正书的重要故事情节简述正书内容或者提及正书内容是子弟书诗篇的职能之一,利于受众对正书内容的理解。
但不同诗篇涉及正书内容的篇幅不同,有的是整首诗篇都在呈现正书内容,有的仅用一两句提及正书内容,如红楼梦子弟书的诗篇大多是后者。
像《凤姐儿送行》的诗篇内容虽都和正书内容有关系,但除了“多助豪门又一宵”一句是直陈正书内容外,其他七句都是作者借王熙凤将巧姐儿托付给刘姥姥一事发出的感慨。
《湘云醉酒》的诗篇略多,但也仅有“一任园中众口哗”“烧来一脔尝新味”两句是直陈正书内容。
这两句诗重点展现了湘云的豪迈特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宝钗代绣》诗篇起首两句“偶步怡红小院西,恰逢郎睡正浓时”展现了正书中宝钗代绣发生的时间、地点,它具有清代满族红楼梦子弟书诗篇内容及文化意蕴研究*王美雨(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12)摘要:《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基本上都被清代满族说唱文学家改编成了子弟书,这些子弟书的主线脉络与《红楼梦》虽大致相同,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语言形式选择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增强了其艺术生命力,且使其在满族说唱文学领域焕发出了独特的光彩。
《红楼梦》与金庸小说艺术成就比较研究综论

《紅樓夢》與金庸小說藝術成就比較研究綜論杜若鴻(香港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總監)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hk/~hkshp《人文》二OO五年九月第一四一期引論二千年來的中國文學界,能够以個人作家或作品名之以「學」的專門學問可謂鳳毛麟角,而能够吸引大批專家學者專治其學,並得到普世讀者喜好的專學就更少之又少,當中以《紅樓夢》爲研究對象的「紅學」和以金庸小說爲研究對象的「金學」可謂雙峰並峙,異彩紛呈,共同譜寫了中國文學與學術以至整個文化發展的里程豐碑,在世界文壇占有重要之地位。
本文試從學術層面將紅學金學對舉,並從藝術成就進行比較研究,論文之最終目的則在於昭示紅學與金學之學術聯姻在中國以至國際學術界獨具的文化意義。
藝術成就:風貌萬千的文藝百科全書一部文學作品如果只有偉大的思想,而沒有相應藝術技巧以表現,成不了嚴格意義的傑構。
《紅樓夢》與金庸小說的藝術成就幾乎涉及所有中國文藝學的範疇,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分別發揮到極致。
論者嘗以百科全書概括《紅樓夢》一書的學術意義,然而,文學代有發展,廿十一世紀的「百科」之義理應儘量涵蓋古今,是以金學與紅學並舉,更形完美。
I)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之巔峰中國文學向來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大風格特徵。
於詩歌領域,大詩人李白與杜甫分別代表著兩者的最高成就,由于同時出現于盛唐之世,一時雙峰並峙,成爲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
曹雪芹生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中葉,成名于身後之世;金庸生于20世紀的中國,成名于國際大都會香港,雖是「異代不同時」,却與李杜一樣,共同先後譜寫了文學文化史的光輝篇章。
所不同者,前兩者在詩歌領域,一千多年後,在有了豐富的文化積澱的前提下,曹雪芹與金庸却在小說的領域,一文一武,一柔一剛,一如西子湖之溫柔典雅,一如錢塘江潮之澎湃壯觀,各臻極致。
當然,這是就其總體藝術風格以概之,就《紅樓夢》而言,不無「壯觀」的彩繪,就金庸十五部小說而言,柔雅與壯觀也兼而有之。
造成這種迥異的藝術基調,作者的創作動機是首要的因素。
红楼梦研究派别

红楼梦研究派别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
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一、评论派旧红学中的题咏派、评点派,新红学中的文学鉴赏派、百科全书派、狭义批评派,均可纳入广义评论派。
评论派坚持文学本位,从艺术性、思想性、百科文化、社会生活、哲理感悟、情感体验等角度解读原著,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文化价值、写作方法等。
1.题咏派:叶崇伦、唤明、富察明义、潘炤、姜祺、沈谦。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
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住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渲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2.评点派: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脂砚斋、王伯沆。
文学评点起源于明代中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论体裁。
评点的形式:书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每回有回前回后批,页面有眉批、侧批、夹批。
3.现代鉴赏派:鲁迅、毛泽东、老舍、吴组缃、端木蕻良、宋淇、舒芜、蔡义江、王蒙、马瑞芳、蒋勋、吴淡如、康来新、陈艳涛、白坤峰、闫红、朱楼梦剑。
采用文本细读,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4.百科全书派:沈从文、邓云乡、顾平旦、陈诏、夏桂霞、段振离、刘世彪、关华山、李光斗、沈雁英、黄云皓、苏芩。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服饰、饮食、茶道、养生、美容、医药、建筑、园林、经济、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描写都经得起专业化解读。
5.现代批评派:王国维、吴宓、茅盾、王昆仑、李辰冬、何其芳、周策纵、白盾、李希凡、蒋和森、余英时、丁维忠、吕启祥、张锦池、周思源、胡文彬、段启明、刘梦溪、刘再复、李劼、孙伟科、梅新林。
试论子弟书对_红楼梦_的接受与重构_张文恒

“更有情痴抱恨长”的悲情主题 , 这在众多曲艺中显得与众 不同 。《芙蓉诔》写晴雯被遣 , 与宝玉黯然作别后死去 ;《 石 头记》写钗玉奉元妃之命成婚 , 黛玉在苦雨凄风中香 消花 谢 ;《露泪缘》写钗玉成婚 、黛玉焚稿 , 最后黛玉魂归 。 这些 故事似乎都在无限怅惘的叹息中结束了讲述 。 如果说晴雯 的故事尚有因小人谗陷致使佳人公子无缘的俗套 , 那么《露 泪缘》中对宝黛爱情悲剧淋漓尽致的演绎隐约中也寄托了 创作者对人世错迕的许多感慨 。
试
家的解构与重建不同 , 也与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迥异 , 甚至
论 子
与《红楼梦》的戏曲改编也不尽相同 。 在既往的研究中 , 崔
弟
蕴华的《红楼梦子弟书 :经典的诗化重构》 ⑤一文分析了子
书 对
弟书艺术对于《红楼梦》人物的重释与其在文体上的独创 。
︽红
刘嘉伟的《论子弟书对〈红楼梦〉命意的接受》 ⑥与《 子弟书
楼
对〈红楼梦〉情节结构的接受》 ⑦两篇文章则主要分析了《红
梦︾
的
楼梦》子弟书在主题与情节技巧上的重构 。 姚颖的《子弟书
接
对〈红楼梦〉人物性格的世俗化改编》 ⑧一文谈到子弟书对
受 与
宝玉 、晴雯等人物的世俗化改编 。另外李根亮的《〈红楼梦〉
重
的说唱传播与民间接受》 ⑨也有关于《红楼梦》 子弟书的相
构
了。 以故事的选材为例 ,《红楼梦》故事繁复 , 但子弟书所选
取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几个人身上 :除颇具喜剧色彩的刘姥 姥外 , 其余大都集中在宝玉 、黛玉和晴雯身上 。 如果考虑到 黛玉 、晴雯故事中宝玉角色的参与 , 宝玉差不多可以说是最 重要的人物 。 故事也着重描写他与身边“佳人”们那些柔情 蜜意而又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 像《 会玉摔玉》 、《玉 香花 语》 、《双玉埋红》 、《二玉论心》 、《葬花》这样的小故事还只是 一些缠绵的爱情花絮 , 取材于《红楼梦》 九十七至九十八回 故事的《露泪缘》则长达十三回 , 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宝黛二 人“神缘”与“俗缘”错迕的爱情悲剧 。 六回的《芙蓉诔》铺写 晴雯与宝玉的故事 , 从“补呢” 、“谗害” 、“恸别”写到“赠指” 、 “遇嫂” 、“诔祭” , 突出了因小人馋陷致使公子与佳人无缘的 主题 。
红楼梦

好书推荐红楼梦中・梦中红楼——馆藏《红楼梦》专题文献介绍(信息资源部)《红楼梦》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自“红楼”一出,便渐成一股“千红一窟,万人逐梦”的风潮。
《红楼梦》,也成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一代代的人,都在“奈何天,寂寥时,”一次次地讲述着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图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著・——团结出版社索书号:I207.411/146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中山分馆、杏林分馆、灌口分馆内容包括妙玉、王熙凤等在第一部中未曾深入探讨的金陵诸钗的命运之谜、贾宝玉的人格之谜等。
红楼梦魇/张爱玲著・——哈尔滨出版社索书号:I207.411/144(2)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本卷是张爱玲晚年潜心研究的文学研究集。
涉及人物、文字、创作手法、年份等诸多方面。
一方面显示了作者对“红学”的造诣,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古文底的功夫。
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詹丹著・——重庆出版社索书号:I207.411/190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本书从对日常生活的物质感觉开始,渐渐走向情感、思想、心灵,从具体到抽象,从物到人,从人再到想象,论述了《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周锡山著・——海潮出版社索书号:I207.411/170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人生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向的意义,书中引用了一些前人及当代学者的精彩观点。
红楼梦中人:红楼小百科/周岭主编・——作家出版社索书号:I207.411/215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本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其成书与流传过程、各种版本、主要内容和人物、《红楼梦》的改编作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红楼梦》基本常识予以较为实用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同时精选了26个可作为小品表演参考的故事片断,并配有相应的影响参考资料节选;还精选了40余首《红楼梦》诗词,每首均有翔实的注释;该书还选载了著名影剧服装设计师史廷芹设计的部分人物服饰手稿。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词对比鉴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词对比鉴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围绕相同意象创作的古诗词,能够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歌情感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人物性格、故事发展、情感主旨紧密结合在一起。
审美鉴赏与创造: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围绕相同意象创作的古诗词,能够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歌情感主旨。
难点:理解文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人物性格、故事发展、情感主旨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任务回顾欣赏《红楼梦》,应仔细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仅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曲艺杂技、酒令笑话、禽畜花木、园林建造、服饰摆设医药养生、饮食起居等,可谓应有尽有,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读《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以《(红楼梦〉中的》为题写一篇短文,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在班级展示。
二、对比鉴赏《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
这节课我们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选择小说中不同人物就某一特定意象创作的不同诗词,进行对比阅读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1.海棠诗四首海棠诗出自《红楼梦》第 37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
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
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
红楼梦续作及研究

红楼梦续作及研究逍遥子的《后红楼梦》◆秦子忱的《续红楼梦》(又称《秦续红楼梦》)◆兰皋居士(兰皋主人)的《绮搂重梦》(又称《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陆士谔的《新红楼梦》(系抄吴沃尧(吴趼人)的《新石头记》)◆陈少海(小和山樵南阳氏)的《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又称《续红楼梦新编、续红楼梦稿》、《海续红楼梦》)◆梦梦先生(临鹤山人)的《红搂圆梦》(又称《绘图金陵十二奴后传》)◆归锄子的《红楼梦补》◆郎袁山樵的《补红楼梦》(又称《增补红楼梦》)◆花月痴人的《红楼幻梦》(又称《幻梦奇缘》)◆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张曜孙的《续红楼梦》◆无名氏的《红楼拾梦平话》◆膺叟的《红楼逸编》◆惜花主人的《太虚幻境》◆吴沃尧(署名“老少年”)的《新石头记》(以上均为清代产生的续书)◆颗川秋水的《红楼残梦》◆毗陵绮缘的《红楼全梦》◆郭则泛(云)的《红楼真梦》(又称《石头补记》《红楼春梦》)◆陶明浪的《红搂梦别本》(又称《木石缘》,《宝黛因缘》、《新续红楼梦》、《红搂三梦》)◆刘承彦的《红楼梦醒》◆姜凌的《红楼续梦》◆无名氏的《红楼后梦》◆无名氏的《红楼再梦》◆无名氏的《红楼重梦》◆无名氏的《再续红楼梦》◆无名氏的《三续红搂梦》◆无名氏的《红楼补梦》◆无名氏的《疑红楼梦》◆无名氏的《疑疑红楼梦》◆无名氏的《大红楼梦》◆无名氏的《风月梦》◆无名氏的《红楼翻梦》◆继又云所见抄本《红楼梦》◆端方藏抄本《红楼梦》◆三六桥藏本《红楼梦》◆陈套庵所见旧时真本《红搂梦》◆戴诚甫所见旧时真本《红楼梦》(以上为民国间的续书)注:上面所列的无名氏,均为作者不详,非指一个人。
一、探佚研究及补佚类续书《石头记探佚》,梁归智著,山西人民出版社,83年5月。
《石头记探佚》(增订本),梁归智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2年10月。
《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梁归智著,北岳文艺出版社,87年11月。
《论红楼梦佚稿》,蔡义江著,浙江古籍出版社,89年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先生讲:“有造境, 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 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 亦必临于理想故也。”!"#( p3) 中国古小说对于环境描 写, 一般涉墨不多,《红楼梦》亦不例外, 但曹雪芹所缔造之 境, 如诗似画, 不知是造境还是写境, 也不知是人间还是天 上, 具有蕴藉空灵的艺术境界。
二 零 零 七 年 第 一 辑
104
响是巨大的。女慕贞节、万恶淫为首的社会风尚使韩小窗将 她描写得花枝招展、骚首弄姿, 用浓墨重彩绘出了这位“延揽 英雄, 收纳材俊”( 第七十七回) 市井佳人的脂粉气息。文学 的源泉是社会生活, 这可能与八旗子弟斗鸡走狗的玩好, 熟 悉秦楼楚馆不无关联。而《红楼梦》中对灯姑娘的外貌一字 未写, 我们可以把她想象成施脂抹粉的妖艳少妇, 也可以同 情她“蒹葭倚玉之叹, 红颜寂寞之悲”( 第七十七回) 。
写了12句大量铺陈贾蓉美冠华服, 用了两个“时兴”, 两 个北方方言的“得”, 夸饰其风流倜傥。
佳人看毕复言讲, 说: “蓉儿呀, 偏偏惟你闹的得! 难道你家常皮袄只一件? 怪冷的天故意抛轻穿的这么薄。倘然若披风吹体, 提防 着又要头疼个了不得。”
『』
『』
红 楼 梦 学 刊
清 空
幻 渺 与
质 实
详 瞻
《红楼梦》第三十回, 写夏日园中:“只见赤日当空, 树 阴合地, 满耳蝉声, 静无人语”。16个字, 是诗、是画? 让人恍 恍惚惚, 如临其境。细细思之: 太阳有多红、多大? 什么样的 树, 多浓密的枝叶, 能满地浓阴; 蝉声上下, 不闻人语, 是静是 噪? 果是“诗家之景, 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 于眉睫之前”( 司空图《与极浦书》中戴叔伦语) 。真合乎自 然, 又临于理想。再看看子弟书的《椿龄画蔷》:
“清空”幻渺与“质实”详瞻
— ——《红楼梦》及其子弟书艺术特色之比较
红
刘嘉伟
楼
梦
学
刊
二
零
内容提要:《红楼梦》是诗化小说, 形成了巨大的艺术空
零
七
白。子弟书作家“各以其情而自得”, 以自我的“期待视野”
年
观之, 将原作肖像、细节、环境、心理等烟云模糊之处填充, 并
第
且善于铺排渲染, 使得局部描绘更加集中、细腻, 情节上具体
她生来一段风流体, 长成一副美娇容。 102
蛾眉两道春山翠, 杏眼一双碧水澄。 万缕乌云如墨染, 樱桃小口似朱红。 说什么百媚千娇天下少, 果然是如花似玉貌倾城。
— ——韩小窗《芙蓉诔》
和许多话本小说一样,“入话”便介绍女主人公, 为其描 眉打鬓, 使其貌美得闭月羞花、倾国倾城。非常符合中国民众 的传统审美经验。后文还有几处外貌描写, 这样写来, 这位 “生侪兰蕙, 死辖芙蓉”的薄命司女儿的神韵也就在质实的 描写中淡化了 , 运用的还是脂砚斋所说的“满纸羞花闭月, 莺啼燕语”!"#( p304) 的传统写法。
子弟书作者绝大多数淹没无闻, 但从其作品的艺术品味 和文化素养来看, 郑振铎先生称:“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 样流丽婉转的唱本来的。”⑥( p403) 他们“闷坐翻抄《红楼梦》” ( 《海棠结社》子弟书) , 佩服“红楼笔墨奇”( 《宝钗代绣》 子弟书) 。发而为文, 或是因“心痴易露忘情处, 技养难妨不 自持”( 《宝钗代绣》子弟书) ; 或是“演成俚句堪人笑, 闲叹 痴汉解烦闷”( 《思玉戏环》子弟书) 。看来, 作家在烦闷或 闲暇时, 阅读《红楼梦》, 找到精神的依托, 得到心灵的启迪, 将余恋余悲转为“二度创造”, 用子弟书的形式“出奇制 胜 效梨园”⑦( p291) 。
一辑Leabharlann 详瞻, 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红楼梦 子弟书 艺术特色
《红楼梦》问世不久,“好事者争相传抄, 不胫而走矣”①( p45) , 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 “自铁岭高君( 高鹗) 梓成, 一时风 行, 几于家置一集。”②( p1)
士大夫或是略通文墨的民间艺人, 以自己不同的心理图 式即“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姚斯语) 接受着《红 楼梦》, 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感染, 纷纷加以阐释, 将其搬上舞 台。“( 主要以唱见长的民间曲艺) 里边改编最早、影 响 最 大、文学性最高、流传最广的当数子弟书了。”③( p1)
子 弟 书 中 也 有 些 描 写 过 于 质 实 :“ 只 见 他 乌 云 好 似 方 才 挽, 粉面犹如汗淋漓。身上的纱衣全贴了肉, 露出了那娇腻洁 白的嫩肤皮”。( 《椿龄画蔷》子弟书) 这几句细致地写出了 龄官在淋雨后的情态, 但文字中带着几分狎昵, 没有原作人 物“眉蹙春山, 眼颦秋水”的高雅纯洁。但作为市井文学, 存 在俚俗之处也在所难免。
《红楼梦》不假评论, 让读者去体会“弦外之音”。子弟 书作家则在作品特定话语序列的导引下,“还原” 曹雪芹的 思想见解, 按照自己的接受填补空白:“王熙凤机谋权变开 言道……”( 《会玉摔玉》子弟书) ,“( 刘姥姥) 一句句捎言 带语把艰难诉, 奉承时随风儿上顺可人的心。”( 《二入荣国 府》子弟书) “史太君虽有瑕疵许多粉饰, 刘姥姥纵然直爽 也算奉承”( 《两宴大观园》子弟书) 。无需赘举, 从作者视 角对人物进行评论, 子弟书中不一而足。
101
红 楼 梦 学 刊
二 零 零 七 年
第 一 辑
意在彼, 泯端倪而离形象, 绝议论而穷思维, 引人于冥漠恍惚 之境, 所以为至也”( 叶燮《原诗·内篇下》) 。《红楼梦》正 是如此, 形成了巨大的艺术空白。
子 弟 书 作 家 “ 各 以 其 情 而 自 得 ”( 王 夫 之 《 姜 斋 诗 话》) , 从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审美趣味、情感倾向等 方面出发, 丰富了《红楼梦》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抽象文 字符号, 将镜花水月般的“空白”填充, 使其具体详瞻。
二、细节设置:由隔帘花影到暗指点明
刘梦溪先生说, 哪里有中国人, 哪里谈《红楼梦》, 哪里 就有论争。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红楼梦》文本特别强 调了艺术文本与审美主体( 即读者) 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结 构, 而且这种动态结构又是以艺术的空白来实现的。”!"#“作 者之笔, 狡猾之甚”!$#( p7) , 留下的艺术空白使得《红楼梦》中 有许多谜一样的人物, 谜一样的公案, 费人疑猜。给读者的参 与解释留下了巨大空间。
子弟书和《红楼梦》都诞生于乾隆年间, 据清人震钧《天
100
咫偶闻》一书所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 始创于八旗 子弟。其词雅驯, 其声和缓, 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子弟书 吸取了满族萨满神歌、太平鼓等乐曲的营养, 更深深地浸润 了汉文化的乳汁: 变文、弹词、鼓词、昆曲、弋调以及唐诗、宋 词、元小令及明小曲都熏陶浸染着它 , 使其“写情则沁人心 脾, 写景则在人耳目, 述事则如出其口; 极其真善美之致。其 意境之妙, 恐元曲而外殊无能与伦者也。”④( p98) 被已故国学 大师启功先生目之为“子弟诗”( p321) , 与唐诗、宋词、元曲、明 传奇并称“一代之文学”⑤( p309) 。
曲艺作家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 对《红楼梦》文 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 与其交流、对话。时 过境迁, 子弟书已成绝调, 其文本研究也论者寥寥。本文借张 炎《词源》中“清空”与“质实”这对反义词为题, 以胡文彬 先生辑录的红楼子弟书为研究对象, 将《红楼梦》和子弟书 的艺术特色略作比较。
用一百多个字详尽细腻地描绘这幅盛夏之景, 情文并 茂、绚烂多姿。好像一部摄像机, 随着怡红公子的视角照远照 近, 细细地摄制着大观园中的花木虫鱼。又像是一个画家, 有 选择的, 多视点的, 不停游动地散点透视, 泼墨如水, 渲染着 这 所 造 之 境 。 把 说 唱 艺 术 叙 事 的“ 戏 味 ”和 抒 情 文 学 的“ 诗 意”融为一体。但这样细细写来, 使得画面五彩斑斓的同时, 足资想象的艺术空间也就被填满了。
晴雯是我们公认的美人, 她在《红楼梦》第五回出场, 但 读 者 遥 在 文 本 第 七 十 四 回 才 知 道 在 王 夫 人 看 来 :“ 水 蛇 腰 ,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在病中“审讯”时, 是个“花 红柳绿的妆扮”,“钗軃鬓松, 衫垂带褪, 有春睡捧心之遗 风”。这已经是描写笔墨很多的丫鬟了, 但她的形容, 读者还 可以思游万仞、心接四冥, 随意想象填充, 因为她的参照物林 妹妹也是略貌取神虚写的。再看看韩小窗在子弟书开头时的 亮相、定格:
之处, 成为接受美学所讲的“画式空白”, 子弟书作家在接受 文本时添笔加墨, 将囫囵难解之处暗暗点明, 就像是在原作 烟云模糊的薄雾中点亮了一个手电筒, 指向自己理解、接受 的方向。
韩小窗《一入荣国府》子弟书中, 先改第三 人 称 的“ 无 焦点叙述”为从凤姐的“内视点”出发:
俏佳人猛见贾蓉的衣和帽, 俊俏的身材打扮的得。 红绛色一裹圆的羊灰袄, 镶边花样却是二则。 上套着元青毡面云狐褂, 领袖俱是直毛道活。 卧兔时兴前冲后, 三水貂皮样很得。 帽缨头横菊花顶, 飘带儿二尺来长背后拖。 缎靴儿三直半冲家中得样, 圆底儿时兴下面坡。
周汝昌先生盛赞“( 曹雪芹) 以诗心察物, 以诗笔画人, 以诗境传神, 以诗情写照。一句话, 他要把一切叙写的对象都 诗化。”⑧( p107) 而“诗之至处, 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 其寄 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 言在此而
『』
『』
红 楼 梦 学 刊
清 空
幻 渺 与
质 实
详 瞻
『』
『』
红 楼 梦 学 刊
清 空
幻 渺 与
质 实
详 瞻
在反复皴染之下, 这个浮蕊浪花般的轻薄少妇跃然纸上。 和《水浒传》中鬓插野花、一脸胭脂的孙二娘有些相似。还把 “水浒英雄”顾大嫂的“雅号”给了她。子弟书作家大多是长 期受到礼乐文明熏陶浸染的八旗子弟, 传统心理定势对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