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临床专业尿常规实验

临床专业尿常规实验

尿常规实验的发展前景
技术升级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尿常 规实验将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
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检测指标拓展
未来尿常规实验将不断拓展检测 指标范围,包括更多种类的蛋白 质、激素等,以满足临床对疾病
诊断的需求。
个性化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尿常规实 验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检测,为患 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
尿常规实验的注意事项
避免污染
在采集和处理尿液时,应 避免容器、尿道口和其他 物品的污染,确保标本的 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 集和处理,避免操作不当 影响检测结果。
了解实验限制
了解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 对于特定疾病或指标的检 测可能需要其他实验方法。
03
尿常规实验的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法
05
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及发 展前景
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
尿液样本采集不便
人工操作误差
尿液采集需要患者自行完成,且易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等,导 致尿液成分不稳定。
尿常规实验中涉及的人工操作较多, 如尿液的稀释、加样等,可能导致误 差和偏差。
检测指标有限
尿常规实验主要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糖、酮体等常见指标,对于某些特定 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试纸法
通过将尿液浸湿试纸,观察试纸 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尿液中的化学 成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准 确度相对较低。
比色法
通过将尿液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 ,观察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尿液中 的化学成分。这种方法准确度较 高,但操作较为繁琐。
显微镜检查法
直接观察法
将尿液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通过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结 晶、寄生虫等成分来判断尿液是否正常。这种方法需要经验 丰富的检验师进行操作。

尿液临床应用

尿液临床应用

尿液临床应用尿液作为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之一,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尿液样本的收集、处理和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指导临床诊疗。

本文将介绍尿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尿液的收集及处理尿液的收集和处理是临床应用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最好采集晨起第一次尿液,因为这次尿液的浓度和成分可以反映整夜的代谢情况。

收集尿液时,应当避免尿床或水池水的污染,应选择干净的容器进行收集,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尿液的常规检测尿液的常规检测是临床诊断的基础。

通过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 值、比重、蛋白质、糖、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代谢情况、感染情况等。

比如,尿液变黄可能是因为饮食中维生素B族的摄入过多,或者有黄疸等疾病的存在;尿液呈碱性可能是胃肠功能异常,或者饮食不当,体内代谢物产生偏离。

三、尿液沉渣检测尿液沉渣检测是尿液中固体成分检测的重要手段。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细菌等微小颗粒,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情况。

比如,尿液中有白细胞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现,或者是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迹象;尿液中有结晶可能是尿路结石的预警信号。

四、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尿液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养出尿液中的细菌,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感染,并且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对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五、尿液中特殊检测除了常规检测外,尿液还可以检测一些特殊的生化成分,比如肌酐、尿素氮、某些荷尔蒙、药物代谢产物等。

这些检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对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疗效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尿液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医生们应当充分利用尿液检测的各项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合理制定诊疗方案。

同时,患者们也要重视尿液检测,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保持身体健康。

6.尿液检查

6.尿液检查

一、名词解释1.多尿 2.少尿 3.无尿 4.镜下血尿 5.肉眼血尿 6.血红蛋白尿7.蛋白尿 8.糖尿 9.酮尿 10.复粒细胞 11.管型二、判断正误并改错1.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呈阴性而胆红素呈阳性。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来源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3.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

4.尿液酮体检测阴性即可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阳性而镜检时无红细胞。

6.尿中管型大量出现,特别是病理管型(如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出现时,是肾脏病损严重的指征。

三、选择题1.肾小管完成重吸收功能的部位主要在( )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降支细段D.髓袢升支细段E.集合管2.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 )A.尿胆原B.尿胆红素C.钾D.钠E.红细胞3.在原尿和血浆中的含量相差较大的物质是( )A.尿素B.葡萄糖C.蛋白质D.氨基酸E.尿酸4.最适用于管型、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的标本为 ( )A.空腹尿B.餐后尿C.随机尿D.首次晨尿E.3h尿5.最适合做尿胆原检验的标本是( )A.24h尿B.晨尿C.餐后尿D.中段尿E.随机尿6.对一次性塑料杯的处理,正确的是 ( ) A.直接清洗回收B.直接回收—毁形C.消毒—回收D.消毒—毁形E.直接送焚化炉7.不属于生理性多尿的情况为 ( )A.饮水过多B.服用咖啡后引起的多尿C.精神紧张D.使用脱水剂E.尿崩症8.不属于肾性少尿的项目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肾移植排斥反应D.肾结石E.多囊肾9.肾前性少尿原因不包括 ( )A.肾缺血B.血液浓缩C.血容量减少D.肾结石E.应激状态10.关于Hb尿,正确的说法是( )A.Hb尿即血尿B.Hb尿中的蛋白主要是结合HbC.Hb尿中的蛋白是游离HbD.Hb尿镜检时可发现较多红细胞E.Hb尿中的蛋白相对分子量>7万11.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 ) A.尿沉渣镜检B.隐血试验C.尿胆红素测定D.尿三杯试验E.尿蛋白电泳12.不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的疾病是 ( )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蚕豆病C.血型不合造成的急性溶血D.严重肝病E.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13.引起乳糜尿最常见的原因是 ( ) A.慢性丝虫病B.肾病综合征C.肾小管变性疾病D.腹膜结核E.先天性淋巴管畸形14.新鲜尿液具有大蒜臭味,提示为 ( ) A.慢性尿潴留B.慢性膀胱炎C.有机磷中毒D.酮症酸中毒E.膀胱癌15.新鲜尿液具有烂苹果味,提示为 ( ) A.有机磷中毒B.苯丙酮尿症C.晚期膀胱癌D.酮症酸中毒E.慢性尿潴留16.浓缩稀释试验是反映( )A.肾小球滤过功能B.远端肾小管功能C.近端肾小管功能D.肾血流量E.酸碱失衡17.关于蛋白尿的原因,错误的描述是 ( ) A.肾小球通透性增加B.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C.食入蛋白质过多D.肾缺血与乳酸增加E.肾小管分泌的低分子量蛋白增多18.临床上最多见的蛋白尿是 ( )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混合性蛋白尿D.溢出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19.不属于溢出性尿蛋白的是( )A.清蛋白B.本-周蛋白C.血红蛋白D.肌红蛋白E.免疫球蛋白的轻链20.关于糖尿病患者尿液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 )A.尿外观近无色,量常增多,比重较高,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B.尿外观近无色,量常增多,比重较低,尿糖定性试验阴性 C.尿外观近无色,量常增多,比重较低,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D.尿外观近乳白色,量常增多,比重较高,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E.尿外观近乳白色,量常增多,比重较低,尿糖定性试验阴性21.妊娠时可出现糖尿,属于 ( )A.血糖增高性糖尿B.血糖正常性糖尿C.暂时性糖尿D.应激性糖尿E.假性糖尿22.关于尿胆原代谢的错误叙述是 ( )A.结合胆红素排人肠道后被转化为尿胆原B.尿胆原在肠道下端被氧化成尿胆素C.大部分尿胆原在肠道被重吸收D.少部分尿胆原进入血液由尿中排出E.尿胆原、尿胆素检查常称为“尿二胆”23.不符合肝细胞性黄疸胆色素变化的项目是 ( )A.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B.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C.尿中无胆红素D.尿中尿胆原阴性E.尿胆素阴性2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三胆变化的特征为 ( )A.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尿胆素阳性B.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阳性C.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尿胆素阳性D.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阴性E.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阴性25.患者,男,33岁,病人浮肿、乏力、高血压、尿量减少;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血尿,混浊。

简述尿液检查的用途

简述尿液检查的用途

简述尿液检查的用途
尿液检查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尿液检查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
观察的首选项目。

通过尿液检查,可以检测出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和肾移植术等引起的尿液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
据。

2.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尿液检查也可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
断。

例如,糖尿病的尿糖检查、酮体检查、黄疸鉴别诊断时的尿二胆检查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查来进行。

3.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药等,常
可引起肾损害,故在用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需动态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4.健康状况评估:尿液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宝宝
的尿液检测,可以了解宝宝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以及脏器功能是否正常。

总的来说,尿液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医学检测方法,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
尿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特性,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是医生根据实验结果所做的分析和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尿液检测实验时,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会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白细胞、红细胞等。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糖尿病情况、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尿液检测实验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疾病。

同时,还可以根据尿液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状况、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建议。

尿液检测实验报告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健康管理方案。

因此,患者在接受尿液检测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采样,并及时了解实验结果,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健康管理。

总之,尿液检测实验报告是一份重要的医疗文件,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患者应该重视尿液检测,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健康管理,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而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作为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尿液检验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尿液中的葡萄糖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是不含有葡萄糖的,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大量的葡萄糖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的葡萄糖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指标。

尿液中的酮体、蛋白质、尿素氮等指标也可以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早期筛查和诊断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早期筛查和诊断糖尿病。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和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血糖代谢异常,从而提前诊断糖尿病,有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疾病进展监测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糖尿病的疾病进展,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酮体、蛋白质等指标,以及血液中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治疗指导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检测尿液和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内脏功能和血糖控制情况,从而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方案等。

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两种检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监测疾病的进展,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

和混 合感 染 , 与相关 文 献报 道相 一致_ 2 ] 。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性早熟和健康人性活 跃期延 长以及性 开放 程度 提高 , 导 致 包 括 支 原 体 在 内 的 性 传 播 疾 病 增 多 。故 应 加 强 健 康 和 性 行 为 知识的教育 , 增 强 人 们 法 制 和道 德 观念 , 提 高 自我 保 护 意识 。 单 一 解 脲 支 原 体 的感 染 率 明 显 高 于 人 型 支 原 体 和 混 合 感 染 。可 能 是 由于 解 脲 支 原 体 特 殊 的 顶 端 结 构 使 其 能 够 牢 固 的
1 061 .
[ 3 ] 张鞠玲 , 曲芬 , 崔恩博 , 等. 泌 尿 生 殖 道 支 原 体 检 测 及 药 敏
结果分析[ J ] . 解 放 军 医学 杂 志 . 2 0 0 6 , 3 1 ( 3 ) : 1 - 3 . [ 4 ] 孟曙芳 , 戚均 超 , 王琴 , 等. 泌 尿 生 殖 道 支 原 体 感 染 调 查 及
霉素 、 克拉霉素 、 交沙霉素 、 环酯红霉 素、 阿奇霉素 、 罗 红 霉 素 耐 药性较低 , 临床 在 治 疗 解 脲 支 原体 感 染 时 应 成 为 首 选 。人 型 支
原体对强力霉素 、 交沙 霉素 、 甲砜 霉 素 、 美满 霉素 1 0 0 敏感, 临 床 在 治 疗 人 型 支 原 体 感 染 时 也 应 首 选 它 们 。 混 合 感 染 的 对
E l i 陈 维婉 . 1 2 2 3 例 泌 尿 生 殖道 支 原 体 感 染 性泌 尿生殖 道 的机会高 于男性 ,
当机 体 免 疫 力 下 降 , 或泌尿生殖道黏膜受损 时, 易发生感染¨ 4 ; 女 性 生 殖 道 的 内环 境 和 p H适宜支原体 的生存 ; 支 原 体 属 条 件 致病菌 , 常为携带者 , 通 常无症 状 , 当身体 抵抗 力减低 时, 侵 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一般性状检查
3.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和酯类 氨味: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四、一般性状检查
4.酸碱反应(pH) 【参考值】pH约6.5,波动在4.5~8.0间 【临床意义】 pH降低: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糖尿病、痛风、食入
大量肉类 pH增高: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膀胱炎、呕吐、应用利尿
甲苯:尿糖、尿蛋白 甲醛溶液: 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不能用于尿糖检测) 麝香草酚:电解质、结核杆菌 盐酸:尿17羟、尿17酮类固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素、儿茶酚胺 冰乙酸:醛固酮、5-羟色胺
四、一般性状检查
干化学分析仪
组成: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 (反射式光度计、电脑、打印机以及与仪器 配套的尿液分析试带)
• 容器:清洁干燥 • 成年女性: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 新鲜尿:半小时内送检 • 首次尿:清晨首次尿 • 随机尿:门诊及急诊病人 • 24h尿:尿蛋白、尿糖、尿电解质等检测,并记录尿量 • 餐后尿:午餐后两小时 • 清洁中段尿:清洁外阴,收集中段尿,多用于尿培养检查
三、尿液的保存
• 冷藏:置冰箱(2—8。C),保存不要超过6—8h • 加入防腐剂
尿液分析标准化
• 1991年 , 美国当时的NCCIS推出了“尿液常规分 析”的推荐标准化文件EP一16,公认的最早的标 准化文件。
• 主要内容:未冷藏的混匀晨尿10 ml 、离心时间为 10min 、离心速度为相对离心力为400g、留取尿沉 渣量为0.2ml
• 我国推荐:晨尿,放置时间不超过1小时,用刻度 离心管离心尿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留取沉 渣0.2ml,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成份用高倍镜观察20个 视野,用低倍镜观察管型10个视野。
尿液检测的 临床应用
解放军第474医院 张和平
2012.3.1
主要内容:
• 检测目的 • 一般性状检查 • 化学检查 • 显微镜检查
一、检测目的
• 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炎症、结石、 肿瘤
•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胰腺炎、黄疸、 多发性骨髓瘤
• 用药监护:庆大霉素、磺胺药
二、尿液的收集
尿液试纸分析
尿Hale Waihona Puke 重反应原理:离子交换法和PH指示剂法
离子交换体(弱酸): 高分子电解质—甲基乙烯基醚
和顺丁烯乙酸共聚体
尿: 电解质盐(Na+)
溴麝香草酚蓝
绿→黄
尿液比重:1.015~1.025,因饮水、食物而变化;多次测 定反应肾脏浓缩功能
注意:▲新鲜尿液,强酸和强碱(奎宁、嘧啶)影响结果,
尿PH>7.0,+0.005校正,仪器自动校正 ▲尿液中非离子化合物(葡萄糖、造影剂)的影响
剂、多食蔬菜 pH也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a.溶血反应时,口服碳酸氢钠碱
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 b.尿路感染时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疗效
尿液试纸分析
酸碱反应
反应原理:PH指示剂法
甲基红 4.2-6.2 溴甲酚绿 3.6-5.4
红黄
黄绿
溴百里酚蓝 6.7-7.5 黄蓝
正常范围: 4.5-8.0,因食物而变化 注意:▲尿液放置过久,尿素→氨,PH↑
四、一般性状检查
2.尿液外观 • 血尿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结核 肾小球疾病 出血性疾病:ITP、血友病
四、一般性状检查
2.尿液外观 •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溶血性贫血、血
型不合的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肌红蛋白尿:挤压综合症、缺血性肌坏死 • 胆红素尿: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尿液试纸分析
尿蛋白
反应原理:蛋白误差法
PH指示剂阴离子 白蛋白阳离子
显色
意义:肾小球疾病
注意:▲尿液酸碱度:过酸过碱影响结果
▲检测白蛋白,其他不敏感
▲药物:青霉素假阴性;喹啉假阳性
五、化学检查
1.尿蛋白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80mg/24h 【临床意义】定性试验阳性,定量超过150mg/24h称蛋白尿 • 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
五、化学检查
1.尿蛋白 尿蛋白量增高可有4种机制: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 高分子量蛋白 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终尿中(选择性 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肾小
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
▲过多HCO3- →OH- + CO2, PH↑ ▲试纸带浸泡时间过长,PH↓
四、一般性状检查
5.比密 【参考值】1.015~1.025 【临床意义】 • 尿比密增高:
肾前性少尿:高热、脱水、血容量不足,尿少而比重高 糖尿病: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多而比重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 尿比密降低: 大量饮水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 尿崩症
四、 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 【参考值】1000~2000ml/24h 【临床意义】 少尿:<400ml/24h或17ml/h 无尿:<100ml /24h
四、 一般性状检查
• 少尿<400ml/24h或17ml/h
• A.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有 效血容量减少的疾病。 B.肾性少尿:各种肾实质改变可导致少尿。 C.肾后性少尿:结石、肿瘤引起尿路梗阻或 排尿功能障碍。
四、一般性状检查
多尿: >2500ml/24h • 暂时性多尿:饮水过多、利尿剂、利尿食物 • 病理性多尿: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 肾脏疾病:慢性肾孟肾炎、慢性肾衰竭早期、急
性肾衰竭多尿期 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
四、一般性状检查
2.尿液外观 • 正常: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 混浊尿:
加热→变清:尿酸盐 加酸→变清有气泡:碳酸盐
→变清无气泡:磷酸盐 加热加酸→均无变化:脓尿、菌尿(泌尿系统感
染) 加乙醚→变清:乳醚尿(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
梗阻)
四、一般性状检查
2.尿液外观 • 血尿 【定义】 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 1.0 ml血液 镜下血尿 :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