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查1

合集下载

尿液检查(生化、物理、显微镜)

尿液检查(生化、物理、显微镜)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医学资料 54
尿蛋白分子量
►肾小球基膜为一粗滤器,能阻止高分子蛋白(分子
量>15万,如IgM分子量90万)通过.
►可允许转铁蛋白(分子量8.9万)、部分白蛋白(分
子量6.9万)通过。肾小球蛋白尿。也为选择性
►分子量更小(1~5万)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
则基膜、上皮细胞均无屏障作用。能被肾小管吸收. 如果出现肾小管蛋白尿.
淡红色、洗肉水样
浓茶色或酱油色 浓茶色或酱油色 深黄色或棕黄色 白色混浊状
菌尿
乳糜尿
白色云雾状
乳白色
医学资料
30
1.血尿(hermaturia):
►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 ► 由于出血量不同可呈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 ► 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血尿 ► 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 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平均3个以上的红细胞
(4)、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5)、特殊试验尿 :中段尿 (6)、酚红排泄试验. (7)、浓缩稀释试验试验前一天晚6点开始禁食水,睡前排空尿液,试验日清晨6、
7、8点各留尿一次,三次标本至少有一次尿比重 1.026(老年人可为1.020),若尿比重两次 以上低于1.026(老年人可为1.020),那么就提示远端小管尿液浓缩功能差。
1)、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
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3)、肾脏性疾病
医学资料
23
2.少尿
► 指24h尿量少于400ml, ► 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 ► (每小时尿量儿童<0.8ml/kg)者为少尿。
医学资料
24
(1)肾前性少尿: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7)尿液无色或黄色变浅: 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尿崩症、 糖尿病等。 病理情况下的尿液颜色变化 及临床意义见表6-7。
三、气味 【参考值】挥发性酸的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尿液有来自尿 内的挥发性酸的气味(odor)。 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因尿素分解 可出现氨臭味。
四、比重 尿液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条 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 量之比,尿比重又称为尿比 密,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 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 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2.比重减低 见于慢性肾衰 竭、尿崩症等。在肾实质损 伤而丧失浓缩功能时,尿比 重常固定在1.010±0.003, 形成低而固定的等渗尿。尿 比重测定有助于多尿的糖尿 病(高比重尿)与多尿的尿 崩症的鉴别。
五、尿渗量 尿渗量(urinary osmolarity) 又称尿渗透量,是指尿液中具有 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颗粒(分子 或离子等)的总数量,尿渗量主 要与尿液中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 有关,它反映了溶质和水的排泄 速度,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 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 能较好的指标。
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 的特点,即昼夜间尿量比 小于2∶1。此外,夜尿量 经常多于昼间尿量亦为心 功能不全的征象。
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时, 葡萄糖随水分一起经尿排出, 尿内含糖较多,属于葡萄糖尿 引起的溶质性利尿。糖尿病病 人的尿量增多,尿比重增高。 另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也 可使尿量增多。病理性多尿的 原因及发病机制见表6-1。
【质量控制】 1.标本必须新鲜 2.操作规范 在测定过程中, 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带 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 趋势。
3.试带的保存 试带应密封、 避光、干燥保存,注意保质期。 4.试剂的配制 滴定法所用的 NaOH溶液浓度必须标准,并新 鲜配制。 5.pH计校准 pH计应经常校准, 保证仪器在良好状态下使用。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一、尿液物理学检验(一)尿量检验1.英文或缩写:Volume of Urine。

2.标本采集:准确收集24 小时全部尿液送检。

3.正常参考值:成人:1.0-2.0L/24h。

4.临床意义:增多(多于2.5L/24 小时):(1)生理性:摄入水量过多,如过量饮水,饮浓荣、咖啡及酒精类饮料或精神紧张等。

(2)病理性:常见于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糖尿病、慢性肾炎、服用利尿药物等。

减少(尿量少于0.4L/24 小时):(1)生理性:摄入水量过少或出汗过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脱水、严重烧伤、休克、急性或慢性肾炎、尿毒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5.注意事项准确收集24 小时全部尿液送检。

不得丢失尿液。

(二)尿颜色检验1.英文或缩写:Color of Urine。

2.标本采集:收集24 小时全部尿液或即时尿液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液浓缩时,颜色可呈深黄色;有时受某些食物和药物的影响而呈现不同颜色。

4.临床意义:病理性尿色改变常见于:红茶色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等;深红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等;乳白色见于乳糜尿、脓尿等。

(三)尿透明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Diaphaneity of Urine。

2.标本采集:准确收集24 小时全部尿液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人新鲜尿液多数清晰透明。

4.临床意义:新鲜浑浊常见于血尿、脓尿与菌尿、脂尿、乳糜尿、粘蛋白和核蛋白。

如尿液经放置后发生浑浊,多因无机盐结晶造成,如尿酸盐、尿酸铵、碳酸盐、磷到盐、草酸盐结晶等。

5.注意事项:标本留取后,最好在30 分钟内送检,否则应放入防腐剂。

(四)尿密度(比重)检验1.英文或缩写:Specific Gravity,SG。

2.标本采集:收集24 小时全部尿液或即时尿液送检。

3.正常参考值:成人:1.003-1.030,随机尿:1.020-1.030,新生儿:1.002-1.004。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 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 量蛋白如β2-M,尿中无大分子蛋白,典型病种 是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有血浆蛋白成分,不同分子 量蛋白质均有,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 的损伤断裂.见于各类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及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反应不佳,预后不良。
5. 尿液气味 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
临床应用 1.正常尿液 可受食物或药物影响,尿液气味发生改变
2.病理性尿液 新鲜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 等;烂苹果味则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 癌;大蒜臭味提示有机磷中毒;“老鼠尿”样臭味提示有苯丙酮尿症。
三)临床联系
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肾炎、感染性肾盂 肾炎、Fanconi综合症、慢性失钾性肾炎。 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中毒、有机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以及抗生素如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 一些中草药如木通、马兜铃等可引起高度 选择性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有明显管型尿 。
3.尿液比密(SG)测定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随机尿:1.003~1.030, 晨尿小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测定方法: 1.化学试带法; 2.尿比重计法; 3.折射计法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 的指标。

比密被用于度量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 缩稀释能力,即肾小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应用
(1)血糖增高性糖尿(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①摄入性糖尿 ②应激性糖尿 ③代谢性糖尿 ④内分泌性糖尿
尿 准测糖断尿糖 确血检的病检 性糖查检的查 。,时测筛, 以,指检主 提应标和要 高同,病作 诊时但情为 断检尿判糖

尿液一般检验-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验

尿液一般检验-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验

一、概 述
•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 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结晶及某 些病原体等。也被称为“肾的体外活检”。
• 可利用显微镜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识别与 计数。
• 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金标准”。
二、主要检验方法
(一)尿液有形成分非染色非定量镜检法
1.未离心未染色尿直接涂片镜检法
混匀新鲜尿液直接涂片,低倍镜观察管型(至少20个视野); 高倍镜观察细胞(至少10个视野)及其他成分(如细菌、原虫、 真菌病毒包含体和肿瘤细胞等)并对管型种类进行鉴定。
报告细胞: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最低数~最高数/LP; 结晶‘细菌、真菌、寄生虫,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用“+”表示。
1小时细胞数=10大格细胞总数 1000 3小时尿总量ml数
10
3
1小时管型数=20大方格管型总数 1000 3小时尿总量ml数
2
10
3
式中:1000为ml换算成μl 数;10为尿液浓缩倍数。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定量检查法还可用于Addis计数。
• 4.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仪法
由自动进样系统、流动计数池、显微镜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流动计数池大小与标准载玻片相同,有4个大格,总容积1μl,每 个大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容积为0.01μl。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 ②进样。 ③观察流动计数池中央视野中的有形成分;计数1个小方格内细胞数,结 果 乘以100,或计数10个小方格内的细胞总数乘以10,换算出1μl尿液中 的细胞数。计数1个大方格内管型数,结果×4,即得出1μl尿液中的管型 数。 ④若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计数。 ⑤结果报告方式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 ⑥注明标本是否离心。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尿液分析(Urinalysis)是尿液(Urina)和分析(Analysis)二词的组合。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明确定义:“用目测、理学、化学(应强调定性,定量)、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1.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提高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环节。

2.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实验室确保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去诊疗病人。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使质量特征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要保证尿液分析检查质量,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尿液分析管理措施,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要求新鲜。

住院病人尿常规检测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门诊或急诊病人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

1.尿液标本的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要清洁。

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尿标本的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

容器上应贴有病人姓名、验联号(或条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

2.尿液标本的送检: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

一般尿液标本留取至少为30ml,应在2h内检查完毕,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据文献报到,尿液标本留取置25℃,2h后会出现如下改变:●外观出现尿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 下降,亚硝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

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或防腐保存。

冷藏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维持尿液pH恒定,使尿中有形成分基本不变,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8h,有时冷藏会导致盐类析出产生沉淀,影响沉渣检查。

化学防腐①甲苯:通常用于化学成分的保存;②甲醛:用于尿沉渣检验标本的保存。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

肾结石病例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尿液外观可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可经过尿隐血 试验和肌红蛋白定性实验确认。
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 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大面积烧伤、阵发性睡 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疟疾。
肌红蛋白尿:肌肉细胞坏死和破裂导致。挤压 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也 可偶见。
尿中的白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多见于泌尿道慢性 炎症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淋巴细胞白 血病患者等。应用抗生素、抗癌药物引起的间 质性肾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也是以淋巴 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增加为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果尿中出现过多的嗜酸 性粒细胞,可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见于某 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 过敏性炎症等。变态反应性疾患引起的泌尿系 及其他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也可见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管型
尿中白细胞检查的意义
尿中检查到的白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
尿液中白细胞增加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 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结核、结石症,以及膀胱癌、 尿道癌等恶性肿瘤疾病。
中性粒细胞增加:①泌尿系统炎症,特别是细菌性感 染时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 胱炎、尿道炎等。②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阴道 炎、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 混入尿中,导致尿中中性粒细胞增加,若伴有白带混 入,还可见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出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
IgA型肾炎病例
非肾性血尿
病变部位在肾脏以外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 尿道。形态比较正常。
暂时性(一过性)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 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重体力劳动 后,女性注意防止月经污染等情况。

11-尿液显微镜检查

11-尿液显微镜检查

方法
非染色尿液 直接涂片法
染色尿液显 微镜检查法
优点
缺点
简便、经济
非染色的红细胞、透明 管型等成分不易观察, 导致漏检
有形成分形态清晰,易于识别,尤其是透 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 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 光细胞;
有助于其他有形成分的观察及标本保存
繁琐、费时;
染液污染的器材不容易清洗 ,析出的染液沉渣易导致背 景不清晰
4)其他:鳞状上皮细胞---淡粉红或紫红色,移行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紫红色。
3.固定染色法
瑞-吉染色、H-E染色、巴氏染色、苏丹Ⅲ染色等方法
第五章 尿液般检验
(四)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
• Fuchs-Rosenthal(菲斯-罗森塔)血细胞计数板
每侧计数池划线格面积16mm2,计 数室深度为0.2mm,总容量为3.2 mm3;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 格面积为1mm2,容积为0.2mm3。 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16个小方格, 边长为0.25mm,面积为0.0625 mm2。
成本高,耗时; 计数板为聚乙烯材料,焚毁时易污染环境
检查期间不能大量饮水,计数板清洗、消毒不方便, 盖玻片上的杂物可干扰计数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 自动进样,重复性好,准确定量、视野清晰、操作简单、速度快 许多步骤仍为人工操作,存在人为误差;
计数仪法
捷,节省成本,有助于尿液分析特别是尿沉渣检查的规范化,标准化 显微镜检查仍必不可少
(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检查法
1.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定量检测法:
混匀的非离心尿直接充入计数池,低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 的管型数,高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的红、白细胞数,得出尿 液有形成分数量/μ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和脓细胞

WBC>5个/HP:镜下脓尿
■ 泌尿系统感染
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

上皮细胞
(一)细胞
■ 肾小管上皮细胞:提示肾小管病变
■ 成团出现,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等
■ 含铁血黄素颗粒,见于心力衰竭、肾梗死
■ 肾移植后,持续增多或重新出现,为排异反应表现 ■ 移行上皮细胞 ■ 提示肾盂至尿道有炎性或坏死性病变 ■ 鳞状上皮细胞 ■ 又称扁平上皮细胞 ■ 大量出现伴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2.标本容器为玻璃、瓷器等材料
一般性状检查
一、量 二、性状 三、颜色 四、气味 五、寄生虫 六、结石
一、量
一.
粪便量的多少与人体的进食量、食物的种 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进食粗粮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 量相对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


健康成人每日排便一次,粪便量约100~ 300g。 病理情况:粪便的量、排便次数和性状 等可不同程度改变。
病理原因
肠道下段出血,如痔疮、肛裂、 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等 胆道梗阻、肠结核 乳儿肠炎因胆绿素来不及转变为 粪胆素而呈绿色
食用铁剂、动物血、肝脏、 上消化道出血 活性炭及某些中药 乳儿便、服用大黄、山道年 胆红素未氧化及脂肪不消化
四、气味
一.
健康人粪便有一定臭味:
经细菌作用后,蛋白质分解产生吲哚、硫醇、 粪臭素、硫化氢等很多有臭味的物质
■ 化学法

根据检测内容于尿液中加用防腐剂
二、尿常规检验
■ ■ ■
一般性状检验 化学检验 显微镜检验
一般性状检验
一. 尿量
二. 外观 三. 气味 四. 酸碱反应 五. 比重
一、尿 量■ຫໍສະໝຸດ 正常尿量:■1000-2000/24小时 24h

尿量异常
■ 多尿(polyuria)>2500ml/
暂时性
饮水过多、应用利尿剂、输液过多
■乳糜尿:丝虫病、肿瘤、腹部创伤等所致淋巴循环
受阻
三、尿液气味

正常

异常
■ 烂苹果味 ■ 氨臭味 ■ 蒜臭味 ■ 鼠臭味
四、酸碱反应

参考值

新鲜晨尿pH值在6.0~6.5


新鲜随机尿pH值在4.5~8.0
久置可变碱性

临床意义 酸中毒、发热、糖尿病、 痛风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后 碱中毒、尿潴留、肾小管酸 中毒、服用碱性药物后
尿糖定性检查

原理
■尿内含微量葡萄糖,<5.0mmol/24h,定性试验(-)
血糖 浓度 ↑
原尿 中葡 萄糖 含量 ↑
超过肾小球重吸收阈 值(8.88mmol/L) 肾小管吸收阈值减低
尿 糖
定性试验(+)
尿糖定性检查

检查方法
■ 班氏定性试验 ■ 尿糖试纸条法

参考值
■ 定性:
阴性
尿糖定性检查
白陶土样便 胆道梗阻时,分泌到肠 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 胨状便 乳凝块状便 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全 条状便 直肠狭窄
三、颜色
一. 二. 三.
正常人粪便:黄色或褐色 婴儿粪便:黄绿色 病理情况:粪便可不同的颜色改变
粪便异常颜色及可能的原因
颜色
鲜红色 暗红色 灰白色 绿色 黑色 淡黄色
食物或药物原因
服用西红柿和西瓜 食用大量咖啡、可可、 巧克力等 钡餐造影服用硫酸钡, 食入脂肪过量或金霉素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或甘汞
(二)管型

透明管型
■ 大量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
炎、急性肾盂肾炎、心力衰竭、 恶性高血压等

颗粒管型
■ 大量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
合征等,提示肾实质病变严重
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
(二)管型

细胞管型
■ 细胞成分超过管型体积的1/3 ■ 出现管型提示肾实质损害

腊样管型
■ 提示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 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肾淀粉样变性
4.标本的送检时间

随送随检,1h内检查完毕 阿米巴滋养体:立即检查,标本保温 透明薄膜拭子/棉拭子:晚12时或清晨 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立即 镜检。 采集24小时粪便
5.检查蛲虫卵
6.检查寄生虫虫体及虫卵计数

7.粪胆原定量检查

连续采集3天粪便,每天约取20g送检 脂肪膳食 50~150g/日,连服6天,第3天 开始收集72h内的粪便,混合称重,取约 60g送检

二. 三.
肉食者:含大量蛋白质而使臭味强烈 素食者:臭味相对较淡
一.
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结肠或直肠溃烂: 多因未消化的蛋白质发生腐败而致粪 便有恶臭 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
由于脂肪酸分解及糖的发酵,可致粪 便有酸臭味 阿米巴肠炎:粪便呈鱼腥臭味

二.

三.
五、寄生虫
一.
肉眼分辨的较大虫体:
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三)结晶体

生理性尿结晶

磷酸盐结晶

持续大量出现应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 ■ ■
碳酸钙晶体
尿酸盐结晶 尿酸结晶

新鲜尿中持续出现,警惕尿酸结石

草酸钙结晶

持续出现在新鲜尿中,警惕结石
尿液其他检验
一. 尿蛋白定量检验
二. 尿糖定量检验 三. 尿酮体检验
■ 参考值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
晨尿
( morning urine)
留 尿 的 种 类
随机尿
(random urine)
定时尿 餐后尿 中段尿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

容器
■ 一般检查:清洁干燥 ■ 细菌培养:有盖无菌大试管 ■ 24小时尿:清洁干燥的大口瓶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

尿液保存
■ 冷藏
■ ■
立即送检,夏季<1h,冬季<2h 不能及时送检,以4℃6~8小时冷藏为宜
多 尿 病理性
尿崩症、糖尿病、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
一、尿 量

尿量异常
■ 少尿(oliguria)<400ml/ ■ 无尿(anuria)<100ml/
24h
24h
肾前性
休克、严重脱水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 少尿期、慢性肾衰竭 尿路梗阻 前列腺肥大
少 尿
肾性 肾后性 假性少尿
二、外 观
■ 正常 ■ 淡黄至深黄色,外观清澈透明 ■ 异常 ■ 无色:尿崩症、糖尿病、饮水过多 ■ 淡红色或红色 (肉眼血尿 ) ■ 尿中含血液>1ml/L ■ 肾结核、肾和尿路结石、肾肿瘤、急性 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蛔虫、蛲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阔头裂节绦虫等

二.
将粪便过筛冲洗后:
可发现钩虫、鞭虫等细小虫体

三. 四.
服驱虫剂后:查有无虫体 驱绦虫后:寻找头节
六、结石
一.
最重要且最多见的是胆石,另外还有胰 石、肠石和粪石。 体积较大者肉眼可见,较小者需用铜筛 淘洗粪便后仔细查找才能检出。
■ 同尿糖定性检验
尿酮体检查

酮体(ketone body)是-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的总称
■ ■
尿中出现酮体,称酮尿
参考值
■ 定性:
阴性

临床意义
糖尿病性酮尿 高糖血症 ■ 非糖尿病性酮尿 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 饿、妊娠呕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嗜铬细胞瘤

尿淀粉酶测定

标本采集


收集1h或24h尿
避免唾液污染尿标本

参考范围

1~17U/h;170~2000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
■ ■
急性胰腺炎 腮腺炎、肠梗阻、胰腺囊肿等
第三节 粪便检查与护理
粪便组成
¾是水 ¼是固体
消化道分泌物 和有形成分
固体 成分
未消化的 食物
食物分解 产物
细菌 占干 重1/3
检查的主要目的

临床意义
血糖增高性糖尿
(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糖尿病、内分泌疾 病、其他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 合征伴肾小管受损 时
摄入性糖尿、应激性糖尿、 新生儿糖尿、妊娠性糖尿、 药物性糖尿
血糖正常性糖尿
尿 糖 阳 性
(肾性糖尿)
(normoglycemic glycosuria)
暂时性糖尿
1.了解消化道以及消化器官是否有炎症、 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2.OB试验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过筛试验;
3.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 况,借以粗略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 4.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 染病。
一、标本的采集 二、粪便标本的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
一. 二.
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
PH 值
五、尿比密

参考值

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03~1.035

临床意义
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慢性肾衰竭、尿崩症
比 密
尿少 尿多
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 高热、脱水、出汗过多 糖尿病
化学检验
一. 尿蛋白质定性检验 二. 尿糖定性检验
尿蛋白质定性检验
■ 参考值 ■ 定性(-)或定量20-80mg/24h尿 ■ 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