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2018年考纲解读:备考与复习建议-物理小金刚系列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正式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化学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解读2018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解读2018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解读2018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8大纲相对于2017年大纲无明显变化,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去年(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已经作了大幅度调整,今年大纲保持稳定,在情理之中。

一、2018年考纲与2016年比较1.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2.对知识内容的要求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上没有变化,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变化较多。

其中了解层次变为掌握层次的有13处,即这些内容在能力层次考查上有所提升。

只有2处层次要求降低。

新增知识点有27处,替换知识点9处,删去知识点6个。

(1)必考内容(2)选考内容现行考试大纲继续要求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考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

删去了“化学与技术”模块。

二、新课程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特点:1、试题内容方面注重以生产、科研实际为背景,关注现实问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促进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注重对实验及思维过程的考查,突出科学探究,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题型考查方面(1)、近几年理综化学第Ⅰ卷选择题的共同点①题干和选项简洁明了;②涉猎广泛,有效补充第Ⅱ卷;③有机选择题份额重;④难度较低。

(2)、近几年理综化学第Ⅱ卷必考题的共同点①选取特定对象立题,题干简洁明了;②多侧面、逐层递进设问,突出过程与方法;③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④以图形、图像、图表等提供信息极为普遍;⑤难度大、区分度好。

(3)、近几年理综化学第Ⅱ卷选考题的共同点①选修3试题难度逐年下降;②选修5试题难度逐年上升③命题者并不追求选考二道试题难度一致、结构一致;④难度低于第Ⅱ卷必考题难度、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3、能力考查方面注重考查理解、整合和选择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自主建构、探究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解读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解读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 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 等进行表达,并做出 合理的解释
化学学习的能力要求
目标 要求 Ⅰ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 实验的一般过程(例7: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10题)

2017: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 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例8:2015年全国Ⅰ卷26—设计实验证明草酸比碳 酸强,草酸是二元酸) 2016: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 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 合理的解释(例9:2016年全国Ⅰ卷26题—氨气与二 氧化氮反应实验现象以及解释+2017年全国Ⅰ卷 26—凯氏定氮法)
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 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的 基本方 法与技 能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 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 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反应制备氯气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即考查内容)
(四)、题型示例(即考查方向)
1、研究2018考纲及考试说明: (一)、 《考试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 息的能力 化学实验 与科学探 究能力
分析和解 答化学问 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
化学学习的能力要求
目标 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对知识 的要求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 信息呈 能融会贯通(例1:2016全国Ⅰ卷13题—s通常是难 溶于水的混合物+2017全国Ⅰ卷11题—高硅铸铁惰 现形式 性辅助阳极)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 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 加工、吸收、有序存储。(例2 :2015年全国Ⅰ卷 信息处 13题—MOH和ROH稀释图像;28题—HI=H 2+I2的图 像+例3 :2017年全国Ⅰ卷13题—NaOH 滴定己二酸 理的要 图像) 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例4:例 4:1994年全国卷+2017年全国Ⅰ卷—36有机化学)

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18年市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课件)

2018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18年市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课件)

化死记硬背。
2.有机化学主要考查方向为同分异构体、官能团 性质等,今年加大了比例,对选考有机化学模块 的考生相对有利。 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主要考查元素推断、原
子结构特点及元素对应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
4.电解质溶液将继续结合新颖图线考查应用能力。 复习中一定要进行反复针对性训练,提升学生能 力。(今年未考) 5. 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既可以很好地体现化学学
教学启示:重视实验意识的培养
(1)重视教材实验,掌握操作的来龙去脉,现象的 观察与描述。 (2)注重真实情境下对实验原理、装置、操作等知 识和方法的认知、理解、重构和再运用。 (3)要明确实验目的,特别是注意实验一般程序: 操作→现象→结论。 (4)规范表述。 (5)养成统揽全局,克服按部就班答题的习惯。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 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 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 残留量为____ ___g·L−1(以SO2计)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 其原因是____ ;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 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陷 ______________。 (1)去除水中溶解氧 分液(或滴液)漏斗 (2)①Zn+2Cr3+ == Zn2++2Cr2+ ②排除c中空气 (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冰浴)冷却 过滤 (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专题01 研读、理解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学术小金刚系列

专题01 研读、理解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学术小金刚系列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研读、理解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已经发布,经与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进行逐字对比,可以发现基本没有变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均没有什么变化,这也符合《考试大纲》修订原则的一贯特征。

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修订处相当多,而这些修订处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不是仅仅在当年高考试卷中,而是在往后的几年高考命题中都可以加以体现,也就是说,在2018年《考试大纲》未有变动的情况下,重新研读2017年《考试大纲》与2016年相比的修订之处,可以更加懂得2018年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一、回顾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一、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1.修订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教材、学业评价的依据,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规定基本要求。

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一般10年甚至更长。

考试大纲:命题、测评的依据,面向部分高中学生,规定选拔要求。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3-5年时间。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具体细化,对考核目标、知识内容要求、题型功能、试卷结构等具体阐释。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是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为了落实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其实施的步骤为: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制订了高考内容改革规划和分省命题省份使用全国卷的调整方案。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提出“一点四面”,并顺利实现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2016年迈入“调布局、克难点”的关口,科学实行“一纲多卷”,平稳完成命题格局调整,全国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2017年全面推进高考改革。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之理化生科目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之理化生科目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理化生《考试大纲》专家解读高考大纲:物理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培养解读专家:福建省普教室中学物理教研员陈松1.新考纲解读与2017年比较,2018年的《考试大纲》物理学科部分只在标点和个别文字上有细微调整,整体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说明2018年的高考物理学科命题应该会是2017年高考风格的延续,即突出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加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通过情境化试题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

2.备考建议(1)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导向教学”说明高考正积极地发挥着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高考试题、围绕高考试题进行复习不再只是应试,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高考有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四层考查目标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复习教学应对照考纲,讲清讲透物理学科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精心编制、优化习题,通过习题的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问题,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关注重大热点事件、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

(2)注重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培养。

教师应逐条细致分析去年《考试说明》对五种物理学科能力的细化说明,明确高考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具体要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例如,关于“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物理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的”、“处理的问题越高深,应用的数学一般也会越多”、“凡是中学阶段学到的数学,如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都可能成为解高考物理试题的数学工具”。

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重视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计算能力;要引领学生分析数学计算背后隐藏的物理思想,学会利用物理思想简化数学计算,如借助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合理模型、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估算等。

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化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2018年高三物理备考课程:2018高考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年高三物理备考课程:2018高考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物理小金刚系列

高考考查五大能力
理解 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 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 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 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推理 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Ⅰ Ⅰ
考向2
卫星变轨过程中基本参 量的求解与比较 卫星对接过程中基本参 量的求解和比较
考向3


考纲分析
内容 要求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 静电现象的解释 Ⅰ 点电荷 Ⅰ 库仑定律 Ⅱ 专题一 静电场 Ⅰ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Ⅱ 电场线 Ⅰ 电势能、电势 Ⅰ 电势差 Ⅱ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Ⅱ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Ⅱ 示波管 Ⅰ
命题点分析
1 :通过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考查电场 力与能的性质 2 :结合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电场 电场 线、等势面的关系考查电场的性质 3:通过图象考查公式U=Ed的应用 4 :类比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动
考纲分析
内容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要求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命题点分析
专题二 相互作用与牛顿 运动定律
专题六 万有引力定律
力学
专题三 抛体运动与 圆周运动
专题五 碰撞与动量守恒
专题四 机械能
考纲原文
内容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要求 Ⅰ Ⅱ Ⅱ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 查 方 向
考向1:以图象为依托,考查对直线运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向2: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向3:结合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考向4:追及、相遇问题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化学中的常考知识点
1.基本概念篇(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2.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3.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4.氧化还原反应。

5.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含盖斯定律)和能量问题。

6.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的电离、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三种守恒关系、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7.电化学(新型电池、原理和金属腐蚀等)。

8.简单计算(有关物质的量计算、三种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度积常数)。

9.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包括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状态的判定、平衡移动、平衡图像、等效平衡的应用)。

学*科网
10.生产生活中的新知识,STSE热点问题。

11.原子结构、电子式、熔沸点比较、元素周期律(表)化学键。

1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官能团及性质、应用。

13.重点实验(实验安全,操作、药品保存、物质检验、控制条件的方法)。

14.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二、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复习的实践性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电化教学优势,在实验专题复习时,利用2个晚上放映实验光盘,让学生看名师是怎么做实验和讲实验的。

2.利用学校科技节开放实验室的契机,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

3.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漏做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验。

4.进行实验设计训练。

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三、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如何选题?——杜绝偏、难、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