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1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教学目标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4.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三、课前准备1.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学生实验。

课前布置学生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方法,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图片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新课讲授【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

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6115.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word教案 (5)

6115.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word教案 (5)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_氧平衡(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善良懂事◆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

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

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顽皮好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

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

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

老师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

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

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

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

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

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相信你会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调皮捣蛋◆你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班的宣传墙报每次都留下你秀丽的笔迹。

参加演讲比赛成绩喜人。

有时还调皮得可爱。

但是,你捉弄人的功夫让同学们个个害怕。

老师认为还是不让别人害怕为好。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件1 苏科苏科级上册生物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件1 苏科苏科级上册生物课件

12/8/2021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xūyào)
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12/8/2021
第十页,共二十八页。
这个实验(shíyàn)说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平衡有什么关系?
这个实验说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消耗 (xiāohào)大气中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 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调节鱼的运动
12/8/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wéichí)了 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2/8/2021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2节 绿色植物(lǜsè zhíwù)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这样的速度来计算,大气中的氧3000年就
Image
12/8/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温馨(wēn xīn) 提示 (1)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 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fāngfǎ)进 行实验。
12/8/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mùbiāo)】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去哪了? 氧气从哪来?
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维持 平衡的呢?
12/8/2021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 出氧气;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的重要作用;

苏科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苏科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活动说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提供磁性黑板贴,教师先示范,学生根据示范分组在组内白板上完成,完成后一组在黑板上展示)教师总结:生物圈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都在大量的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教材资料:据统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燃烧所消耗的氧气的量每秒平均为10000kg 。

以这样的速度来计算,大气中的氧气在3000年就会用完,那生物不是都要死亡了吗?实际情况不是如此,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占21%左右,二氧化碳含量0.03%。

这是为什么?提出假设:生物圈要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也许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系。

(引出课题)(二)活动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1、了解BTB 溶液教师讲解BTB 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并邀请学生实验。

2、播放自制视频: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操作过程。

(由实验小组学生介绍实验过程)观看视频,找出实验中的两个变量,完成下列表格:条件甲乙丙学生观察BTB 溶液遇水颜色,再观察吹入二氧化碳溶液后颜色变化。

微生物的 作用,动、植物 作用和物质的燃烧消耗大量的 ,产生大量的 ,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不断吸收大气中的 ,产生 ,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大气中的 和的循环,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中的 平衡。

3、思考:(1)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哪里? (2)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怎样进入植物体的?(3)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重要吗?说说理由。

总结: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完成文字总结看图,讨论, 回答。

(五)活动四:讨论G20峰会对《巴黎协定》的关注,说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造成的全球变暖后果严重,你知道有哪些危害?《巴黎协定》的目标之一就是本世纪下半叶要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 讨论,回答。

作业布置:对比“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中教材实验设计和改进后实验设计,请同学们回家实践,思考改进后实验有何。

八年级生物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2(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2(新版)苏科版
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3. "保护绿色植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示例: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1.光合── CO2 + H2O →有机物+ O2
├── 3.碳—氧平衡
└── 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游戏:设计“碳—氧平衡大挑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利用PPT展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碳—氧平衡的相关概念、过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者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明扼要地讲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探讨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例题4:
题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碳—氧平衡的关系是: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2.光合作用固定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温室效应。
例题5:
题目:简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总第______课时主备人责任校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年级八学科生物课时目标1.记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主要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4.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

课时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主要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习了植物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现在请大家说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1.练习回顾:(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了,分解了,呼出了,同时释放了。

植物体的部位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尤其在萌发的种子、、生长旺盛的叶片呼吸作用最为显著。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通过回顾重点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检学反馈或检学拓展(2)(3)(4)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学生总结碳--氧平衡的公式:学生小组内交流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受到什么启示?右 1 如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

请回答:(1)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目的是与甲装置。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组内交流小组中心发言人班级展示对学生进行课堂反馈通过综合拓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8章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_氧平衡习题(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8章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_氧平衡习题(新版)苏科版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

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2、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3、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A、二氧化碳和水B、无机盐和水C、有机物和氧气D、二氧化碳和氧气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B、降低光照强度C、合理密植D、延长光照时间6、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二、非选择题7、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l)甲与乙或甲与丙(2)细木条会复燃;说明金鱼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3)增加;碳酸氢钠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增多。

苏科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精品教案 (4)

苏科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精品教案 (4)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实验教学目标】(1)在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巩固加深对实验设计基本原则的认识,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

【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以下称实验一)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以下称实验二)(2)实验器材:演示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3个大的密封塑料瓶(如波力海苔瓶装),一次性针筒1支,3支小试管,2小盆长势相同的植物,澄清的石灰水。

改进装置(不要求学生必做):350ml左右的矿泉水瓶(其中瓶盖中间打孔),橡皮管一根,止水夹一个,玻璃管或吸管一根,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演示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器材,金鱼藻或黑藻等水生植物,500ml大号烧杯,短颈漏斗,细试管,碳酸氢钠(小苏打,每100ml放0.1克碳酸氢钠),卫生香。

学生实验:500ml左右的透明饮料瓶,橡皮管或弯吸管(可省略),502胶(可不用)。

其他同上一实验。

(3)实验装置【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实验。

具体分析如下: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还产生氧气。

因此,观察并分析实验一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如果只将着眼点放在设计实验上,而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很难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放出氧的认识仍停留在记忆层次上。

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过,才能记忆深刻。

(3)主要教学策略:我对实验一、实验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透明饮料瓶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这样便于在学生当中积极开展。

通过观察法和讨论法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用探究法对实验二进行改良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

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生:因为密闭的玻璃罩内缺氧。

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单击小白鼠渐渐死去。

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生:缺氧。

画面3: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

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生: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蜡烛燃烧时要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为植物所利用。

画面4: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

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满足小白鼠呼吸作用所需要,而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满足了绿色植物的需要。

师:很好,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在普利斯特利之后,也有一些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并未成功,请你帮他们找找失败的原因。

生:因为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必须有光。

师:对,分析得很好,所以每一位科学家做每一项实验都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

下边我们来总结一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同时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师:那么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吗?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二氧化碳确实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下面大家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实验,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讨论,实验材料及提示,大家可参考P129探究实验。

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并做到以下三点:①写出所选用的主要实验材料的原因。

②写出所选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作用。

③写出每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先进行小组内评议,共同评析小组内各组员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合理,给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答。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也可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点与评价。

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有明显漏洞与不足的方案给予帮助与指点。

最后教师可归纳总结评议结果,也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

四、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师: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出你们认为较好的、设计较合理的方案,咱们在班上来共同分析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并选出较好的方案。

师:教师挑选较好的方案,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投到大屏幕上。

甲同学:师:用点燃的蜡烛为绿色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而且也设计了对照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可行,但还有一点问题未考虑周全,谁来说一下?生:要将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再移到光下做实验,这样可避免原有叶片中秋景的有机物的干扰。

师:很好,下边咱们再看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

请乙同学介绍其设计原理。

生:乙同学自己介绍:将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乙装置里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生成。

师:这个实验方案既设计了对照,也用了提示中的实验材料,还考虑到了检验的方法及结果,是较好的实验方案。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示分析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而且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还需要水的参与。

五、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师:通过这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而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碳—氧如何保持平衡呢?好,下边大家阅读P129~P130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2)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

(3)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学生自学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1:碳—氧平衡会打破,如当我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时就会打破平衡,还有我们大力开发能源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我们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同时减少能源资料的过度浪费。

学生2: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海边城市变为海底世界,动植物也会因气候变暖而变得不适应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挺好,大家的知识面还比较宽。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六、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师:光合作用不仅给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还提供了氧气。

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多么伟大的一项生理活动啊,那么就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永远记住这一伟大过程吧。

学生抄写光合作用反应式,朗读光合作用的实质。

师:在农业生产上,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农民伯伯们应怎样做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呢?生:如应注意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还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植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师:很好,下去以后大家还可以想办法,多找资料。

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小结一下这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单击:屏幕左上角出现鲜红的太阳,并光芒四射,画面中央是一盆盆栽植物,点击叶片,则放大叶片,点击太阳则出现光线并能沿箭头进入叶片中,点击二氧化碳则进入叶片,叶脉中的水也进入叶片中,二者通过箭头汇聚在一起,单击,则叶片中有淀粉形成,并且有氧气不断地扩散出叶片之外,进入大气中。

[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小结,可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教师加以点评、补充与强调,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巩固练习]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A.二氧化碳B.水C.高温D.光答案:C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答案:B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美化环境D.多植草坪多种树答案:D4.仙人掌由于叶变成刺,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5.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光能答案:√6.绿色植物生物必需的有机物,可以由根从土壤中吸取答案:×7.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8.新疆吐鲁番盆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所以种植的瓜果味道特别甜答案:√9.植物在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了答案:×10.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早晨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

他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

试分析说明早晨、傍晚、深夜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