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

探究点一
2.结合图2和教材信息填充下面的图和表
组织液
淋巴
探究点一
比较 组织液
血浆
存在部位 来源 生活细胞 组织细胞 血浆 透过毛细血管壁; 体内绝大多数组 间隙 细胞代谢产生 织的细胞 从消化道吸收; 从 组织液 中吸收; 血细胞 各种________ 血管 淋巴 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毛细淋巴管 组织液渗入 _________ 形 吞噬细胞和 淋巴管内 淋巴 细胞 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外界环境
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用概念图来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内环境
的理化性质。
3.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 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1.内环境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内环境在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成 分
水 血清白蛋白
含 量(%)
90.7 4.4
成
分
含 量(%)
0.2 0.22
卵磷脂 胆固醇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2.1
0.4 0.005 0.012 0.025
Na+
K+ Ca2+ Mg2+ Fe 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血细胞 体内的血浆(液体)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分类 细胞内液
体 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
浆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3

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模型
重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难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评价任务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
性质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3分钟)
1。
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学生
认真
观察、
小组
讨论
后回
答。
创设
情境,
引导
学生
通过
观察、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1。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要点导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是指人体内部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其实质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环境是指人体外部的环境,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属于外环境。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只隔一层有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中,同时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也进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淋巴系统内的淋巴单向流动,最后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三者关系可表示为:体液 细胞内液(5/8) 细胞外液3/8血浆组织液淋巴(少量)脑脊液等 内环境4.几种特殊细胞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如肝细胞、神经元、肌肉细胞等。
(2)毛细血管壁: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 (4)红细胞:血浆。
(5)表皮细胞:组织液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2.PH 值稳态的调节:(1)正常值:7.35~7.45。
若发生显著变化,将导致酶等理化性质的变化。
(2)缓冲对: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一般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组成。
如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其中H 2CO 3/NaHCO 3的数量最多,缓冲作用最强。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https://img.taocdn.com/s3/m/96ecf20b0722192e4436f62d.png)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④血细胞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 )(5)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提示:(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为内环境。
(2)×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5)×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除了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助。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环
1234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酸碱度
7.35~7.45 HCO-3 、HPO2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例3 下列关于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其pH仍将维持在7.35~7.45之间,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 概念
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
数目 少
粒的关系
高
低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影响因素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K+在维
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大小
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3)本质:是一种 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
2.内环境 (1)概念: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组成: 血浆 、 组织液 、淋巴等。 (3)适用范畴:内环境是针对 多细胞 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 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摄入弱碱水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
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答案
7.(2017·石家庄辛集中学高二月考)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 析不合理的是
A.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 B.若③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
√C.图示中的①④⑤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2.实验方案
分组
A组
项目
1
2
步骤一 自来水 缓冲液
B组
3
1
2
动物 自来水 缓冲液
血浆
步骤二
乳酸
Na2CO3
注:p所H加变物化质的明量均显为降2 m低L。不明显 不明显 明显升高 不明显 结果
3.实验分析 该实验既设置了空白对照,又设置了条件对照,其中A组的1和B组的1 为空白对照,A组的2和B组的2为条件对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动物血 浆受到影响时pH变化幅度较小,通过两组中的2和3对比可以推知动物 血浆所起的作用原理和缓冲溶液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动物血浆对pH变 化的缓冲作用。 4.注意事项 (1)实验中各种对照实验往往同时使用,如上述典例中既有空白对照又 有条件对照。 (2)实验中各组材料的量如乳酸或Na2CO3溶液的量应相等。
③ 147 4.0 1.25 1.0 114.0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用概念图来描述内环境的
组成。2.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栏内
目
栏 目
环境的理化性质。3.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链接的
链 接
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栏 目
栏 目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_水__为基础的液体。链接
链 接
2.内环境:由__细__胞__外__液__构成的液。
栏 目
栏 目
链
链
接
接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理化 性质
正常指标
相关因素
渗透 压
酸碱 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蛋要白与质______、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Ⅰ是内环境与体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 为内环境提供 O2 和排出 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 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 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 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 液来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即时演练
3.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 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K+ C.血浆中的 pH 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的 HCO-3 、 HPO24-等离子有关 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 升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大;当毛细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 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 为 Na+和 Cl-。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1细胞生活的环境(测)(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每题3分,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②中的O2浓度比③中高【答案】D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大量乳酸进入①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答案】D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C.HCO错误!、HPO错误!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答案】D【解析】血浆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激素、抗体、代谢废物、气体等,A正确.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环境,区别于外界环境,称为内环境,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细 胞 生 活 的 环 境 细胞内液 血浆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体液
细胞外液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双向渗透
O2和营养物质
血浆
组织液
CO2和代谢废物
单 向 渗 透
组 织 细 胞
淋巴
【课堂练习】连连看
细胞名称 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四、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 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 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 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 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 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 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典型例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 乳酸钠和H2CO3 C.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 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
【方法点拨】 巧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
【方法点拨】
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
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相 近,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的化学成分
【典型例题】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 萄糖、CO2和胰岛素 牛奶,进入胃中 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 ⑦肌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⑥⑦⑧
【方法点拨】“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细 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2.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维持 PH值相对稳定的物质是 HCO3-、HPO42-等。 3.温度:细胞外液的温度维持在37℃左右。
五、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
食 物
血液循环 外 消化系统 界 循 O2 环 环 境 呼吸系统 系 中 CO2 的 统 物 淋巴循环 皮肤、泌尿系统 质
尿素等
血浆
淋巴
组 织 液
体 内 细 胞
【典型例题】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 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 ③可以进入A、B、C B. 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 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C. 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 B产生的废物先后经过③ 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
3.内环境概念:
外 界 环 境
细 胞 外 液 血浆 组织液 体 细 胞
淋巴
内环境 区别于无机环境,把细胞生存 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典型例题】
(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