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A.阴暗、潮湿B.阳光、干燥C.任何环境2.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青蛙冬眠B.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C.企鹅来到杭州动物园3.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如图所示,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小飞蛾青蛙蛇水稻B.青蛙小飞蛾蛇水稻C.水稻小飞蛾青蛙蛇4.在制作生态瓶时,先放植物后放动物的原因是()。

A.植物的存活率更高B.没有植物,动物会很快饿死C.先放植物可以使水中溶解更多氧气D.先放动物会影响植物生长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6.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

A.空气、水分、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B.土壤、空气、阳光、水分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D.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7.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这种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常被称为()。

A.食物网B.食物链C.食物圈8.菜市场卖的绿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的,这种绿豆芽与阳光下培养的绿豆芽相比较,()。

A.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B.叶子是黄色的,茎短小粗壮、绿色C.叶子是绿色的,茎又细又长、绿色D.叶子是绿色的,茎短小粗壮、白色9.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A.放回大自然B.放入垃圾桶中C.随丢掉10.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消过毒的自来水B.干净的小溪水C.泥坑里的雨水D.烧过的茶水11.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12.下列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综合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综合卷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补充练习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2.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3.某小组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4.近年来,我国西北某地频发蝗虫灾害,某农科院开展“降水量与蝗灾发生关系”的研究,下列设计与研究目标有直接关系的是()①研究降水量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②研究降水量与蝗虫卵孵化率的关系③研究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增加的关系④研究蝗虫性别比例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会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B.若甲是动物,乙一定是植物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D.该地区的环境变化诱导甲、乙不断向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异并进化6.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后附答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后附答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A.一个池塘B.一只老鼠C.一块草地2.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3.植物学家们发现,在()的情况下,叶片能不断产生大量养分。

A.黑暗B.阳光照射C.两者都行4.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A.20亿B.2千万C.20005.下列关于动物的迁移或冬眠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非洲的角马每年都要进行迁移B.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C.蛇的温度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蛇不用冬眠6.下列动物中,()在冬天会冬眠。

A.角马B.燕子C.蝙蝠7.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种。

A.170万B.180 万C.200万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自然资源B.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C.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9.食物链是依据动植物间()的关系建立的。

A.“吃”与被“吃”B.追与被追C.同一种类10.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最应该注意的是()。

A.开放、透明B.置于烈日下C.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二、填空题11.冬眠是动物________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12.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来自于_________,也来自于空气中的________。

13.动物、植物、_________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________种。

1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

15.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16.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__________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2.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食物链4.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A.蜈蚣B.蚯蚓C.苍蝇D.蚊子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7.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一次观察第二次观察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0 0水少时 3 3 4(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8.(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9.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20分)1.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出发,“万物生长靠太阳”表达的意思主要是()A.太阳为地球送来了光明和温暖B.动物晒太阳可以增加钙的吸收,利于健康C.没有阳光,植物就无法生长,就不会有食物链的开端2.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

A.依赖环境B.影响环境C.适应环境3.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草←野兔←鹰B.蝉→黄雀→螳螂C.绿豆苗→蚜虫→小鸟4.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褐色B.绿色C.黄色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6.下列动物中,能通过冬眠来适应寒冷环境的是()。

A.天鹅B.蛇C.企鹅7.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的环境是()。

A.干燥的环境B.黑暗的环境C.明亮的环境8.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群落9.种子发芽的实验证明,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A.温暖的阳光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水分10.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二、填空题(9分)1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绿色叶片(或者植物体其他绿色部分)中制造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_____________。

12.春天,青蛙把卵产在水里,温度适宜时就会孵化为__________。

1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分。

14.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的土壤里。

15.看下图,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绿豆苗地常见的_____________,食物网的最顶端是_____________(填生物)。

苏教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一)(含答案)

苏教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一)(含答案)
仙人球
狗尾草
A地点










B地点










C地点










40.小明在调查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时,下列( )的说法是合理的。
A.发现树枝上有一些蜘蛛网,推断出这里生活着蜘蛛
B.可以爬到树上调查生活在树上的生物
C.地上有个洞,里面不知道有什么动物,可以用手掏一掏
41.从调查表中可以推断,小明调查的花坛最可能是表中的( )。
A.卵—幼虫—成虫—蛹B.卵—幼虫—蛹—成虫C.卵—成虫—蛹—幼虫
41.下列几种动物中,与甲虫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是( )。
A.金鱼B.鸡C.狗
37.下面对甲虫的描述,你认为不属于甲虫繁殖行为的是( )。
A.甲虫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实为食
B.有些甲虫靠自身漂亮的颜色和外表来吸引配偶
C.有些甲虫把卵产在叶子上,有些甲虫则把卵产在泥土里
15.C
16.B
17.B
18.C
19.C
20.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不伤害野生动物、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不食用野生动物、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2.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①乱砍滥伐森林树木,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水土流失;②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废气、废水随便排放,污染空气、河水和土壤;③乱扔乱倒垃圾,对土壤、海洋生态造成了很多影响。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填空(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填空(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充足的空气)。

2.植物生长必须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仙人掌、松树和香蕉树的叶子大小与当地降水量的关系)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动物也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4.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一-毛毛虫一-(小鸟)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体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土壤、岩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植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瓶里小鱼太多会有什么结果?(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不能叫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草原上过度放牧,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草原上过度放牧,会发生草原退化,面积减少等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1.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2.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4.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在夏天的早晨,我们感觉到比较凉爽,而到了中午,直接站在太阳的照射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炎热,同样在中午,在树荫下比在阳光下也要凉爽。

请你根据这些生活现象选择一个合适的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我研究的问题是:①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②光的直射、斜射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③物体表面的颜色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

(3)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5)根据上面现象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A.金丝猴B.鸡C.蚕6.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7.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8.(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9.我们研究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

(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

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2)图乙中,某种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填名称);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_____。

A.体温是否恒定B.是否体内受精C.是否胎生哺乳D.体表是否覆盖角质鳞片(3)野兔有保护色、鹰有锐利的视觉,这都是_____的结果。

6.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___________ 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玉米“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_(选填“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

为了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可多施加一些___________ 肥。

7.请将下列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现象进行搭配,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保护色_____;②拟态_____;③警戒色_____。

A.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B.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的兰花C.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D.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E.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8.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_____状。

这种结构有利于它_____(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_____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9.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________。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10.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豆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请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利用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来控制鼠害,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各类昆虫、鱼类、蛙、各种鸟类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回答以下问题:(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

(2)小冬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下列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动物类群物如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请你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

(3)小冬认为西溪湿地中的野生植物太杂,应有计划地清除,并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你认为此举对提高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___(选填“有利”或“不利”)的,原因是_____。

13.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甲、乙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联系甲、乙两图,甲图中的真菌、细菌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2)甲图的食物链草→鼠→猫头鹰”中草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鼠流入猫头鹰体内,不可逆转,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小乐认为,草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体内,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 (3)乙图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在B与D之间进行循环。

14.江、河、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改善气候,保持良好的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保人员对温州三垟湿地做了专题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

15.原生湿地长田漾位于太湖度假区西南部,总面积约 7 平方公里。

湿地内生态优良、渔村小桥、白鹭齐飞、野鸭嬉水、芦苇飘荡,是江南地区距城市最近的湿地。

(1)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若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____。

(2)写出该网中能量利用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毒物干扰时,_______受到的毒害最大。

18.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为了隐蔽行踪,不被敌方发现,穿戴衣物的颜色最好是色。

在热带的灌林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

19.生物体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________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________。

20.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

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

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_____。

21.美国白蛾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成为一起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地区,数量急剧增长,这除了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因素以外,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它的大量暴发使北京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威胁。

22.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降低。

23.地球上的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24.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①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 (选填“种群”或“群落”)。

②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__ 。

③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__ 。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_.(3)修建山区水库既可以防洪水,还能发电和灌溉,其发电过程简化如图.①水库大坝修建时,下部B比上部A宽的原因是________.②汛期时,开闸排水,水的流量是60米3/秒,每小时排水________吨.③汛期时,开闸排出的水冲击水轮机,使发电机组发电,若此时每秒钟释放的机械能为1.2×106焦,能量利用的效率为25%,该水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多大________?25.动物常利用自身的_____和_____来迷惑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