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社区的特征与结构体系

合集下载

整理《社区概论》

整理《社区概论》

第二章社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多视角的社区分类一、麦肯齐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区位学方法》中,将社区分为:1、基本服务区2、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社区3、工业城镇4、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二、纵横分类1、纵向的分类: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2、横向分类: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业社区三、功能型社区:*这种分类方法在二战以后欧美一些学者中间以及我国一些学者中间比较流行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四、发展过程分类1、血缘型社区2、地缘型社区3、业缘型社区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1、农村社区2、集镇社区3、城市社区第二节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平原村、山村、草原村、沿江湖海村、内陆村等*根据农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分成散村和集村2、农村社区的动态分类*根据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的性质,可以分成:农业村(种植业)、林业村、牧村(畜牧业)和渔村等*按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可以分成:基层村和中心村三、农村社区的特点1、地域特征:*土地*地理位置*地域范围2、人口特征*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3、组织特征*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4、文化特征*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四、农村社区的结构1、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数量:解放前89%,解放后70~80%,第五次人口普查63.94%;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村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较城市低,少年儿童比例比城市高;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层次低;职业结构,单一。

2、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家庭关系五、农村社区的功能1、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2、政治功能: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开展基层管理3、文化功能4、社会保障的功能一、城市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第二章.社区性质

第二章.社区性质

第四节 社区的功能
4 (1)关于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2)推动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4)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立 (3)社区成员代表会制度的实施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
1 社会实体一般是指某个具体单位。把社区
看作社会实体就是把社区作为一个包括人 口、地域及社会关系的社会单位。这种社 会单位与家庭(family)、团体(group) 或结社(association)等社会单位同样包含 了人及社会关系的要素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9 社区变迁 社区变迁以社区结构的变化为特征,是指
社区结构局部或全部因时间或相关要素的 改变而发生质或量的变化。 形式:社区的阶级结构、社区的职业结构、 社区组织、社区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影响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的 改变和人口因素。
第三节 社区分类
2
社区人口是指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人群是构成社区的主体。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与人口 数量直接发生关系的有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
社区的人口构成:包括多方面的特征,如人口的婚姻状况、 家庭组成、职业类型、阶级阶层划分、民族组成和宗教信 仰、教育消费水平、城乡居住地类型、国籍、语言等。一 般地,又把出生地、国籍、民族、宗教、语言、种族特性 或居住状况称为人口的本源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教材认为,社区是进 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 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有人强调“共同体”这一人群要素,认为社区通 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中 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356页,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第二章,城市社会结构

第二章,城市社会结构

流——
帕克:保持一定距离的"社区" 帕克:保持一定距离的"社区", ——P65 即社会共同体 P 5
美国-社会学家改造了腾尼斯的概念用英文的 "社区"一词取代了它: "由异质人口组成的,用分工和契约 系起来的缺乏感情的社会团体——社 会主体保持一定距离的"社区." "由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人们组成的 社会共同体."
2 城市社区的类型
2.1欧洲型 特点: 特点
(工商业市民的城堡)
商业中心 市民广场 大教堂 大城堡
希腊商业中心——卫城 卫城 希腊商业中心
法国商业老城——里昂 里昂 法国商业老城
法国小城
法国小城——马赛 马赛 法国小城
2.2美国型 美国型
(整齐的现代工业城市)
特点: 特点: 没有城墙 没有中心广场 没有 大城堡 没有市政厅 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商业中心
布鲁克林桥 和曼哈顿桥 将曼哈顿(左)及布鲁克林(右)分隔开来
曼哈顿空中鸟瞰图
布鲁克林桥
曼哈顿西街
曼哈顿摩天大楼林立
2.3亚洲型 亚洲型
(极鲜明的政治色彩)
2.4中东型
(宗教,游牧色彩)
特点: 特点 伊斯兰教风情 游牧民族商队 迷宫式的社区 神圣不可侵犯的清真寺
2.5 俄国型
1 城市社区的涵义
1.1 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一定的人口,地域,设 社区是一定的人口,地域, 机构, 施,机构,文化和理念等要素 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源——
腾尼斯:不分你我的"公社" 腾尼斯:不分你我的"公社", ——P65 即社会有机体 P 5 "在传统的自然感性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 来的社会有机体". " 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 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是不分你我的 "公社". ——《乡社与社会》(1887年)

城市社区的名词解释

城市社区的名词解释

城市社区的名词解释城市社区是指城市中的一片区域,由居民组成,共同生活、工作和分享资源的社会群体。

它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社会交往和社会秩序形成的重要场所。

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是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城市社区的特点城市社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多样性:城市社区由不同背景、职业和文化的人们组成,形成了和谐多元的社会结构。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居民的人口结构上,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

2. 互助性:城市社区依靠邻里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形成了紧密的联系网。

居民之间相互帮助,在生活中分享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助性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还满足了居民在生活、工作和娱乐方面的各种需求。

3. 可持续性: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追求可持续发展。

它注重社区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同时,城市社区也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 沟通交流:城市社区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它提供了各种渠道和机会,使居民能够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

社区内的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城市社区的功能城市社区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居住和居民服务:城市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服务。

它包括居民住宅区、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社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和安全保障,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经济发展:城市社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它容纳各类企业、商店和市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支持。

社区内的商业活动促进了消费和经济流通,为社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城市社区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社区活动、节日庆典和文化表演等,都是居民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彼此间的认同感,传承和保护社区的历史文化。

大学社会学重点归纳

大学社会学重点归纳

社会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1、西方和中国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西方:社会学的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他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主要思想有: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斯宾塞: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社会进化论。

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等概念。

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帕森斯:建立了机构功能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注重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社会学的差异: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发起巨大挑战,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卢曼:系统学派布迪厄:结构主义建构论福柯: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对现代权力观的否定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弥合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中国:大同思想: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康有为:讲学,提出群学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社会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出现是在20世纪初。

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师资比较整齐孙本文: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

《社会学原理》他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学取消1978年邓小平支出社会学需要尽快补课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特点与基本问题研究对象: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知道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 这个定义强调社区的地域性和社会性,应属于地 理和社会实体说。
• 问题:社区概念的外延太大。对社区的地域范围 没有作具体界定。
• 我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界定。 • d.我以为,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内(小至一
个自然屯,大到一个城市),结成多种社会关系 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并产生一定社 会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们所构成的区域社会 生活共同体。
居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 其四,包含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结成的 各种社会关系。
• 3.具有社区意识
• 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心理认同感 与归属感,是构成社区的必要因素,是社会心理 因素。
• 缺乏社区意识的“社区”没有凝聚力,因而并非 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 4.具有多重功能 • 社区是具有多重社会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 一是经济功能。组织、开展、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有人们的思想意识起作用,并有一定的上层建筑 为之服务的充满活力的巨型自我控制系统。
• (2)社区与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 a.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 整个社会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社区组成的。 • b.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区域性社
会,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社会实体,但尚不能 反映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全部性质。
和年龄构成
• 性别构成:性别比,是指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比 例关系,通常用每100名女性人口对应的男性人口 数量来表示。
• 计算公式:社区男性人口数a,女性人口数b,性 别比M,则M=100a/b
• 社区人口性别比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 的生活,也影响到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的项目、 类型。
• 三、社区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关系 • 1.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 (1)社会的含义 • “社会”具有多重含义。

社区管理-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

• 1963年扩充为八项: 1、了解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指导居委会工作; 2、动员工作; 3、领导街道集体事业; 4、优抚救济; 5、人口工作 6、文化教育、爱国卫生 7、治安保卫 8、其他有关居民工作。
1997年扩充到14项:
1、指导 2、社区服务 3、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 4、街道监察队 5、开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体等; 6、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利益 7、社会治安 8、拥军优属 9、参与检查、督促市政建设 10、防灾救灾 11、管理外来人口 12、领导街道经济工作 13、向上反映意见 14、办理交办事项
• 1979年,街道革命委员会被撤消。 •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公布了《城市街
道办事处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街道 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能得以恢复。
2、街居制的现实困境
• (1) 职能超载
• 首先,单位制的瓦解导致单位职能的外移,要 求街居来承接。
• 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无单位归属人员以 及外来人口的增多,给街居增添了更多的管理、服 务工作。
(一)、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管理的产
物,单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
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
位一体的功能,以行政性、封闭性、单一性
为特征。
• 单位制,就是在国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 框架内,国家通过职工所在的单位实现对公 民的政治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 福利与社会保障等。
三、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一)“重心下移,立足基层”
(二)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三)”小政府、大社会“ (三)“党政主导,各方参与”
(四)“以服务为主”

第二章 城市社区的特征与结构体系

第二章 城市社区的特征与结构体系

第二章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结构体系(1800)第一节城市社区的产生和历史变迁1.简述城市社区的定义?答: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是以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简述城市社区的产生?答:关于城市社区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防御说”。

二是“集市说”。

三是“宗教中心说”。

决定城市产生的最本质因素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简述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我国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49~1957年健康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是:①改造扩建原有城市。

②设置了一批新城市。

③市镇设置开始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2)1958~1977年畸形滞缓发展阶段。

(3)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和地位功能1.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答:现代城市社区区别于农村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是二、三产业的聚集地,是空间集中的经济载体。

(2)城市人口密度高,聚居规模较大,异质化程度较高。

(3)现代城市是以科层制组织为主体的从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4)当代中国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现代性较强。

2.简述现代城市的地位功能?答:现代城市的地位功能包括扩以下几方面:(1)作为社会的经济中心,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

(2)作为社会的政治中心,具有领导农村的功能。

(3)作为社会的文虎中心,具有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4)可以在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发挥“龙头”作用。

第三节现代城市社区结构体系1.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的城市结构体系的定义?答:所谓社会整体视角下的城市结构体系,是指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的结构体系,也就是对城市总体而不是城市内部进行结构分析。

2.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城市结构体系?答: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透析城市的结构体系:(1)从地域分布角度透析城市结构体系。

我国城市的地域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城市分布东密西疏;②各地区之间的城市数量分布很不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结构体系(1800)
第一节城市社区的产生和历史变迁
1.简述城市社区的定义?
答: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是以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简述城市社区的产生?
答:关于城市社区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防御说”。

二是“集市说”。

三是“宗教中心说”。

决定城市产生的最本质因素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简述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我国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49~1957年健康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①改造扩建原有城市。

②设置了一批新城市。

③市镇设置开始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2)1958~1977年畸形滞缓发展阶段。

(3)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和地位功能
1.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
答:现代城市社区区别于农村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是二、三产业的聚集地,是空间集中的经济载体。

(2)城市人口密度高,聚居规模较大,异质化程度较高。

(3)现代城市是以科层制组织为主体的从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4)当代中国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现代性较强。

2.简述现代城市的地位功能?
答:现代城市的地位功能包括扩以下几方面:
(1)作为社会的经济中心,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

(2)作为社会的政治中心,具有领导农村的功能。

(3)作为社会的文虎中心,具有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4)可以在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发挥“龙头”作用。

第三节现代城市社区结构体系
1.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的城市结构体系的定义?
答:所谓社会整体视角下的城市结构体系,是指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的结构体系,也就是对城市总体而不是城市内部进行
结构分析。

2.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城市结构体系?
答: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透析城市的结构体系:
(1)从地域分布角度透析城市结构体系。

我国城市的地域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①城市分布东密西疏;
②各地区之间的城市数量分布很不均衡。

(2)从人口规模角度透析对城市结构体系。

我国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人以上;
第二类为大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人之间;
第三类为中等城市,人口规模在20万~50万人之间;
第四类为小城市,人口规模在20万人一下。

当今我国城市体系的人口规模结构主要特征是:
①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较多;
②中、小城市相对较少。

(3)从主导功能结构透析城市结构体系。

从主导功能分析城市的类型构成。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定性分析法,一是定量分析法。

从定性分类方法将中国城市粗略划分为“综合性城市”和“专业性城市”两种类型。

(4)从行政级别角度透析城市结构体系。

我国城市行政级别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省级市(直辖市);
②副级市、地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是指省辖设区的市及“市管县”的市);
③县级市(行政地位相当于县的市);
④乡级建制镇
3.简述城市单元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体系的概念?
答:所谓城市单元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体系,主要是指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分析单元,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内部各层次、各地域之间,城市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结构体系。

4.简述城市单元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体系?
答:我们可以从下述不同角度透视城市内部的社区结构体系:
(1)从区划层级角度透视城市内部的社区结构体系。

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城市的区划层级分为以下两种:
①设区的市。

社区的市形成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结构模式
②不设区的市。

不设区的市形成市——街道办事处两级结构模式。

(2)从形成方式角度透视城市内部的社区结构体系。

从形成方式角度,一个完整的城市有以下两种社区构成的体系:
①自然性社区;
②法定性社区。

(3)从结构完整性角度透视城市内部的社区结构体系。

从结构完整角度,一座完整的城市有以下两种社区构成的结合体:
①整体性社区;
②局部性社区。

第二章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结构体系
第一节城市社区的产生和历史变迁
1.简述城市社区的定义?
2.简述城市社区的产生?
3.简述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和地位功能
1.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
2.简述现代城市的地位功能?
第三节现代城市社区结构体系
1.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的城市结构体系的定义?
2.简述社会整体视角下城市结构体系?
3.简述城市单元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体系的概念?
4.简述城市单元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