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
浅析如何应对英语霸权地位对汉语文化的冲击

浅析如何应对英语霸权地位对汉语文化的冲击作者:章新祥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9期【摘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6万种语言,英语是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70多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或半官方语言,有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约16亿人以某种方式使用英语。
它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导语言。
【关键词】英语汉语文化冲击一、英国殖民地的扩展为英语建立了语言霸权英语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地扩张和建立,传播到世界各地。
并通过第一、第二帝国的殖民统治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主导语言,所以英语的霸权和文化扩张首先由英国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语言霸权的地理平台。
其后,随着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建立和发展,无论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在非洲、亚洲,英语成为政治、法律的传播工具,在地理平台语言霸权的基础上,成为当地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通用语言,并逐步深化为表现在政治制度、国际经贸制度、教育领域、通讯与传媒领域语言的一种霸权。
英语成为主导媒介的语言,英国通过英语向全世界推行英语文化,向全世界传达“英国的价值标准”。
二、应加强对汉语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在英语霸权和英语国家文化统治趋势愈来愈明显的形势下,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使汉语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使我们自己民族性的东西不受到侵蚀,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
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学习英语是我国了解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工具,但绝不能因此削弱我国的母语教育。
然而,我们要发展汉语文化,必须找好着眼点,明白汉语在当今世界语言之林受到哪些和什么样的冲击,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要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国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语言文化广泛传播,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因此,我们要时刻抓紧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了不仅使我们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汉语的研究开发和对外推广上,而且更加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国人不仅对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而且为自己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感到自豪。
【英语作文】汉字危机 Chinese Characters Crisis

【英语作文】汉字危机 Chinese Characters CrisisWiththerapidlydevelop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thepaperlessofficeisbasicallyrealizedMoreover,thecasualexpressionfrominternetmakesusconfusedabouttherealmeaningoftheChinesecharacters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无纸化办公室基本实现了。
我们有越来越少的机会去写字,结果,我们常常忘记怎样去写字了。
再者,网络上出现的随意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对汉字的正解更迷惘。
有些人认为我们都有那么方便的方式来表达自我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写字,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Becausethecellphonehasshortcutinputmethodandthecomputertypingcouldcorrecterrorautomatically,thiscannotbethereasontorefusetowrite就因为手机有快捷输入方式,电脑输入有自动纠错,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写字的理由。
第一,汉字已经被使用了近6000年,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我们应该为此自豪而不是不想再写它。
Inthesecondplace,wecouldcultivateourselveswhenwearewritingItisthismagicalthingthatelectronictechnologycannotdoItcouldbeembarrassingthatyouforgethowtowritewhenyouwereasked最后,汉字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应该记着怎么写,还要写好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
盘点老外学汉语的崩溃,是许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会面临的一
个问题。
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受到语法、传统文化、发音、文字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可能使学习者感到有压力,甚至最终
导致学习者的崩溃。
在汉语中,语法系统令老外感到困惑,汉语中的格式和英语不同,往往让外国人无从下手,因此,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学习汉语道路上
已经崩溃。
汉语传统文化令外来者难以理解,汉语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文化行为规范,尤其是在礼仪、谈话和庆祝
活动中,他们的期望要求可能不符合外国人的想法,很容易使老外感
到窒息,甚至有崩溃的感觉。
汉语的发音很难掌握,我国汉字形音内涵丰富,而英语却以拼音
为主。
汉语中每一个有着意义的发音,都有一定的语法规则约束,外
国人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去走访每一个发音,就会在发音学习上出现问题,这让他们崩溃不已。
汉字也是一大难题,汉字虽然漂亮,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字,以
及这些字的拼音和发音,让老外束手束脚,不知如何下手,往往会使
他们感到学习汉语的过程是无尽的痛苦,甚至有崩溃的感觉。
总之,学习汉语令老外感到有压力,他们会面临许多语言、传统
文化、发音、汉字等方面的挑战。
而这些挑战,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学
习汉语上出现崩溃。
汉字危机 Chinese Characters Crisis(大学英语作文)

汉字危机Chinese Characters Crisis大学英语作文With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paperless office isbasically realized. We have fewer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to write, as aresult, we always forget how to write the characters. Moreover, the casualexpression from internet makes us confused about the real meaning of theChinese character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hile we already have a convenienceway to express ourselves, we do not need to write anymore, well,i could not agree with that.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无纸化办公室基本实现了。
我们有越来越少的机会去写字,结果,我们常常忘记怎样去写字了。
再者,网络上出现的随意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对汉字的正解更迷惘。
有些人认为我们都有那么方便的方式来表达自我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写字,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Becausethe cell phone has shortcut input method and the computer typing could correcterror automatically, this can not be the reason to refuse to write. In the firstplace,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used for over 6000 years, it is the spiritand soul of a nation,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ather than not towrite itanymore.就因为手机有快捷输入方式,电脑输入有自动纠错,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写字的理由。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第二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胡坚0《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郑晓瑛《什么是分岔》武际可《审美需要真诚和自信》徐庆平《历史地理学能为未来做什么?》葛剑雄0《网络与生活的互动》李晓明《环保与公民责任》梁从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秩序建设》刘伟《揭开后现代主义的神秘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彭培根书签《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网络经济如何演绎》丁大卫《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吴澄《从利玛窦到北京申奥》张信刚《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茅于轼《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中国高考制度的反思》顾海兵《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曹凤岐《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李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立法》甘培忠《“9.11”综合症剖析》王逸舟《反思全球化》房宁《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尹鸿《干细胞研究及其伦理问题》李凌松《比较利益的动态和中国入世的政策选择》扬帆第三册孙士海《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纪宝成《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思考》李银河《同性恋者的处境》陈庆云《新世纪的公共管理》陆南泉《俄罗斯经济出现的新态势》黄平《人口流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李培林《是什么改变了你的社会位置》贾建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郭可信《美轮美奂的穹顶建筑与材料的微结构》陆俊《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李维安《从日本经济的低迷看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范曾《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精神复归》陈洪《佛教与中国文人》佟家栋《保护本国产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江平《参加WTO后民商法律的国际接轨》徐显明《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柯俊《陶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胡鞍钢《结构变革的创造性摧毁》李晓西《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彭朝晖《基因与基因治疗》仲大军《中国:选择效率还是选择就业》杨东平《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戴逸《盛世沉沦——论康雍乾盛世》吴晓求《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张晋藩《中国法律历史的演进》第四册巫昌桢《从婚姻法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曲新久《中国刑罚的人道主义革命》何大一《艾滋病的流行医学》曹和平《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和亚元》左大培《市场经济下的公有企业》王卫国《中国破产法改革历程》秦晖《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乌杰《用系统思想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查尔斯汤斯《激光的故事》李学勤《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蔡昉《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刘东《悲剧在中国的诞生》吴文俊《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叶朗《“红楼梦”的意蕴》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雷颐《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许子东《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王淀佐《有色金属——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三次产业革命》第五册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与展望》钱绍武《漫谈中国雕塑艺术》王次炤《从东西方音乐比较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韩美林《走进生活、走进艺术》李晓宁《东西方思想比较方法》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郑也夫《中国的信任危机》易中天《自我意识与人的确证》徐刚《因为大地有梦想——关于大地、艺术、生存的思考》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李杰信《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蔡睿贤《漫谈能源利用》程曜《飞速裂变的时代中看纳米科技》杨乐《数学对其他学科和高科技的影响》赵忠贤《超导的魅力》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价值、保护和利用》罗伯特希勒、林毅夫、吴敬琏《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上、下)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它的批评》第六册蒋高明《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曾光《急性病因不明肺炎的研究与控制》蒋建东《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纪小龙《从病理学看SARS》梁万年《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预防》晁恩祥《中国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非典型肺炎》王一方《“SARS”的医学人文审视》郑日昌《灾难应对与心理健康》纪小龙《透视癌细胞》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张颐武《后SARS时代的文化反思》杜钢建《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灿荣《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及其制约》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牛军《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汤敏《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李强《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沈骥如《当前人民币为什么不升值》陆学艺《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盛洪《为什么公用事业要向民营资本开放》第七册王绍光《转型与治理》郑洞天《电影的文化定位》李锐《语言的自觉——汉语写作的自信心》贺卫方《中国宪政之起步》陈坤耀《新经济年代的教育路线》萨尔文迪《人本科技与中国经济的振兴》袁建平《载人航天: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宋笔锋《从飞机外型变化看飞机的百年发展》肖云儒《动感西部》何炼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何东全《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对应》姜澄宇《来自微观世界的精灵——微机电系统》李楯《在中国,我们怎样面对》张维迎《大学的治理与改革》詹姆斯赫克曼《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弗农史密斯《市场、资本市场与全球化》郑功成《农民问题与小康社会》康晓光《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八册何帆《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后果》江晓原《星占学之科学考察》王岳川《发现东方》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陈淮《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陈一筠《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党国英《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冲突与平衡》张成福《中国政府制度创新》吴思《潜规则——在历史中拆解人间对局》胡佳《河南艾滋病问题概况与民间参与》胡展奋《来自职业乞丐的调查报告》尚立富《行走西部的故事》赵铁林《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陆忠伟《国际反恐斗争与危机管理》萧功秦《百年中国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上、下)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净空法师《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上、下)雷铎《风水学与中国生态智慧》(上、下)第九册范晓《怒江水电开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尹伟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GDP》李秀芳《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冼国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陈映芳《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问题》韩嘉玲《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陈钢《遥听海上回声——从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黄藤《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张洪明《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中国与全球化》韩伟《千年古墓之谜》(上、下)米切尔斯宾思《英特网和全球经济》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如何区别》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胡晓明《读经的新意义》张国庆《美国政治和美国媒体》朱维铮《从“戊戌”到“五四”》第十册高占祥等《2004文化高峰论坛?与大学生对话》徐蓝《回看冷战》俞可平《政治学公理》吴忠民《中国的发展呼唤着社会公正》叶嘉莹《西方文论与传统词学》(上、下)王军《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彭林《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俞吾金《如何面对偶然性――从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说起》许纪霖《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丁钢《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阮仪三《古城保护》吴兆路《清宫戏中的历史人物》金力《东亚人群的源流与遗传结构》闻玉梅病毒与健康于海《人文尺度的城市规划》石磊《整合中的中国社会》李公明《当代艺术与社会关怀》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霍韬晦《中国文化还有生命力吗》任剑涛《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白先勇《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校园》梁晓声《文化与和谐社会》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和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于建嵘《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冲突和秩序重建》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第十一册许燕《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陈平原《中国大学百年》袁伟时《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陈嘉映《真理掌握我们》曹锦清《从和谐社会看“三农问题”》王晓明《重提人文精神》高华《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陆谷孙《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袁伟时《铭记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教训》李天纲《文化上海》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姜进《女性与中国政治》李敖《李敖有话说》李零《说话要说大实话》余世存《中国近代史的非常道》席慕容《土地族群文化》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沈志华《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上、下)姜鸣《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像》王学泰《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乐黛云《21世纪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第三阶段》钱乖旦《英伦三岛的勃兴——英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第十三册史培军《中国风沙灾害及其防御对策》何斌辉《念力医学》余秋雨《解读中国当前文化思维中的几大误区》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当今高考》张保庆《中国教育能否产业化》(上、下)蒋庆《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刘大钧《周易之象》胡平《解读日本文化》昆西琼斯《透视美国文化产业》王康《俄罗斯的道路》楼宇烈《佛教与现代社会》卢国龙《道教之真精神》马宗晋《唐山大地震启示》席慕容《成吉思汗与世界》骆宝善《民国人物系列之袁世凯》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孙中山》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蒋介石》萧延中《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王进《解密晋商文化》李罗力《中印之经济比较》郭开《西藏之水救中国》杜廼松《青铜之光》李辉柄《千年瓷器》王道成《火烧圆明园》。
汉字危机英文作文

汉字危机英文作文The Chinese character crisis is a pressing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With the rise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their importance and usage.Many people argue that the decline of Chinesecharacters is a natural progression in the modern world, where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are highly valued. However, the los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lso means a loss ofcultural identity and history. Chinese characters are not just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form of art and expression.The declin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lso poses achallenge for edu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pinyin a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re becoming less relevant and harder to learn. This may lead to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whoare unable to read or writ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los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re are efforts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ny schools and organizations are promoting the lear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re are also initiatives to digitize and modernize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king them more accessible and relevant to the modern world.In conclusion, the Chinese character crisis is a complex issue that requir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 address. While the decline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y seem inevitable,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take steps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ir usage. Only then can we ensure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continue to b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dentity.。
学习中文的面临的巨大的语言障碍学英语作文

学习中文的面临的巨大的语言障碍学英语作文English:Learning Chinese can b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many language barriers that students may face, especially compared to learning English. One of the biggest obstacles for Chinese learners is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are logograms that require memorization of thousands of characters to achieve proficiency. This i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English alphabet, which has only 26 letters. In addition, Chinese has four tones, and mastering these tones is crucial for proper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Chinese, whic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English.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follows a subject-verb-object order, while English sentences usually follow a subject-verb-object pattern. Therefore,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rewire their thinking to adapt to this new structure.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learning Chinese can also be rewarding as it opens up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over a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中文翻译:学习中文可能会面临许多语言障碍,尤其是与学习英语相比。
如何应对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

如何应对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摘要: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使汉语在我国沦为次要语言并最终导致汉语的消亡。
为了抵御英语的知识性入侵,我们应该实行对汉语有意识地保护,并且增加汉语本身包含的知识量和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
关键词:英语汉语知识性入侵语言消亡一、前言在论文《警惕英语的知识性入侵》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娜老师提到,知识性入侵是英语入侵其他语言“最有效也最难以抵挡的方式”[1]。
文中,吴娜老师给“知识性入侵”下了定义,分析了英语入侵其他语言的途径和原因,剖析了英语对汉语知识性入侵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并在结语中指出:“无论是日常语言中英文词汇对汉语词汇的替代,还是科研领域对英语的依赖,抑或英语这种强者愈强的态势,知识性入侵都到了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
”[1]对她作出的结论,我深表赞同。
然而,吴娜老师并没有指出另外两个在笔者看来或许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其一,这种“知识性入侵”,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到底会给汉语带来怎样的冲击,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其二,如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两点,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写作本文的目的。
二、应对知识性入侵的必要性1.知识性入侵的严重后果。
英语对其他语言入侵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通过殖民扩张实现的,有通过经济扩张实现的,也有通过文化输出实现的。
为什么说知识性入侵是“最有效也最难以抵挡的”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武力入侵一般是会受到抵制的,可是知识性入侵却是受到语言被入侵国的欢迎的。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一种语言知识性的入侵满足了被入侵国吸收新知识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而英语,恰恰是包含知识最多的语言,也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语言。
“入侵”还能满足被入侵国的需要,从而受到欢迎,这种“入侵”自然是最有效的。
同时,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在这一过程中转化为了对科学技术方面最强势的语言的依赖,于是,这种入侵也是最难以抵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