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N-14 0-16 Cl-35.5 Cu-64一.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相同B. 天然油脂属于酯类物质C.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不同D. 石油裂化和裂解都可制得烯烃【答案】A【解析】【详解】A、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选项A不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选项B正确;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n的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选项C正确;D、石油裂化生成烷烃和烯烃,石油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二烯等,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物质在光束照射下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N2B. 稀豆浆C. NaC1溶液D. Fe(OH)3【答案】B【解析】【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详解】A.N2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选项A错误;B.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选项B正确;C.NaCI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选项C错误;D.Fe(OH)3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1.2L 氧气与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N A 个氧原子 B. 60gSiO 2晶体中含有2N A 个Si —O 键C. 常温下,20LpH =12的Na 2CO 3溶液中含有的OH -离子数为0.2N A D. 标准状况下,22.4LSO 2的中心原子所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2N A 【答案】C 【解析】 【分析】A .气体状况未知,气体摩尔体积未知; B.1molSiO 2晶体存在4molSi-O 键;C. pH=12的Na 2CO 3溶液中c (H +)=10-12mol/L ,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溶液中c (OH -),再根据n=cV 计算n (OH -),根据N=nN A 计算OH -离子数目; D .1molSO 2含有1mol 孤电子对。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 2019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 2019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

教学课件 10月月考试题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27 Fe--56 23 Al--1 O-16 Na-原子量:H 分)4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184.6kJ·mol,1. 已知H(g)+Cl(g)=2HCl(g) △H= 22:(g)+1/2Cl(g)的△H为则反应HCl(g)=1/2H22-1-1-1-1 mol C. ―369.2kJ·mol D.+92.3kJ·mol6kJA.+184.·mol B. ―92.3kJ·: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H的是211 H(g)===CO(g) △H C(s)+OO①C(s)+(g)===CO(g) △221222 HO+(g)===SO(g) △②S(s)+O(g)===SO(g) △H S(g)2221 221 O(l) (g)===2H△H+③H(g)O(g)===HO(l) △H 2H(g)+O222212222 (g) △H④CaCO(s)===CaO(s)+CO123H(s) △ CaO(s)+HO(l)===Ca(OH)2 22.①②③ B.①.④C.②③④ DA: 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在盛有稀HSO42-2逸出.正极有OA.正极附近的SO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24H逸出C.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铜片上有2: 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4.对于反应:A+B=、升高体系的温度A、增加A的物质的量 B 、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C、增加体系的压强 DC(g)+D(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5已达平衡的是:、混合气体的压强A、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DC )下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6.-+H溶液反应和稀Ba(OH)SO57.3 -kJ/mol,则稀ΔOH已知A.H(aq)+(aq)==HO(l) H=2224H mol2-×57.3 kJ/O生成2 mol H的反应热Δ=23H mol395.7 kJmol395.7 kJΔ(g) (g) ==SO+.已知BS(s)O=-/,则硫磺的燃烧热为/322- 1 -H mol石墨,s) ==C(金刚石,s) Δ,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1.9 kJ/C.已知C(H mol /mol=-571.6 kJ/,则H的燃烧热为.已知D2H(g)+O(g)==2HO(l) Δ285.8 kJ2222,37.5%可逆反应Y的转化率为X(g)+3Y(g)2Z(g)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7.、在一定条件下,: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和YX 的转化率为25%。

【100所】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

【100所】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碱和强酸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很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很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反应热D.反应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反应发生的速率2.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v 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化学平衡常数K 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3.如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2C(s) + 2O2 (g) = 2CO2(g) △H = a kJ/mol、2C(s) + O2(g) = 2CO(g) △H = b kJ/mol,则a > bB.甲烷的燃烧热为890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 + 2O2(g) = CO2(g) +2H2O(g) △H = - 890 kJ/molC.已知P(s,白磷) = P(s,红磷) △H <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D.已知HCl(aq) + NaOH(aq) = Na Cl(aq) + H2O(l) △H = - 57.3 kJ/mol,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 的热量5.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X 和HY 属于弱酸,HZ 属于强酸B.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 HY > HZC.反应X- + HZ = Z-+ HX 能够发生D.相同温度下,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0.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lO- + CO2+H2O =2HClO+CO32- (已知电离常数:H2CO3:Ka1 = 4.4×10-7、Ka2= 4.7×10-11;HClO:K=2.9×10-8)B.金属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 2OH-+ H2↑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OH-= Al(OH)3↓D.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2S2O3 + 2H+= 2Na+ + S↓+ SO2↑+ H2O7.恒温恒压下,1 mol A 和n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 + 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B 的转化率之比为1∶2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C.当υ正(A) = 2υ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起始时放入2 mol A 和2n mol B,则达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为2a mol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0.1 mol/L 的CH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 = c(CH3COO-) + c(OH- )C.CH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s),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 = 2 的CH3COOH 溶液与pH = 12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 79.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2A(g) + 2B(g)3C(g) + 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C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0.5n mol D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10.下列有关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I:H2的燃烧热为245 kJ/molB.图II:b 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活化能降低C.图II:向容器中充入1 mol N2、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2.2 kJD.图III:HgO(s) = Hg(l) + 1/2O2(g) △H = - 90.7 kJ/mol11.用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盐酸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D.该实验中,某同学将消耗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的体积记录为22.5 mL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平衡:Cl2 + H2O H++ Cl-+ HClO,当加入适量NaHCO (s)后,溶液颜色变浅B.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 H2O2CrO42- + 2H+,若向K2Cr2O7溶液中滴入5~15 滴浓硫酸,溶液颜色加深C.对于反应体系CO(g) + NO2(g)NO(g) + CO2(g),给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D.对于反应2NO2(g)N2O4(g)△H < 0,平衡体系升高温度颜色变深13.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44 kg CO2放出的热量为49000 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3 min 内,用CO2和H2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0.5 mol/(L·min)B.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 3H2(g)CH3OH(g) + H2O(g) △H = - 49 kJ/molC.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3×1.25/(0.75×0.75)D.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0.8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①c(H+)/c(OH- ) = 1×10-10的溶液中:K+、Na+、CH3COO-、SO42-②pH = 13 的溶液中:CO32-、Na+、AlO2-、Cl-③由水电离出的c(H+) = 1×10-12mol/L 的溶液中:Cl-、Na+、NO3-、S2O32-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3+、NO3-、K+、SO42-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恒压下,△H < 0 且△S > 0 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1 mol H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 < S[H2O(g)]C.反应NH3(g) + HCl(g) = 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 0D.反应CaCO3(s) = CaO(s) + CO2(g) △H > 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16.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xC(g),达到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 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2 mol/L。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强碱和强酸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很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很大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反应热D .反应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反应发生的速率2.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vB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 .化学平衡常数KD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3.如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已知 2C(s) + 2O 2 (g) = 2CO 2(g) △H = a kJ/mol 、2C(s) + O 2(g) = 2CO(g) △H = b kJ/mol ,则a > bB .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g) + 2O 2(g) = CO 2(g) + 2H 2O(g) △H = - 890 kJ/molC .已知 P(s ,白磷) = P(s ,红磷) △H <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D .已知 HCl(aq) + NaOH(aq) = Na Cl(aq) + H 2O(l) △H = - 57.3 kJ/mol ,则含 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 57.3 kJ 的热量 5.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X 和 HY 属于弱酸,HZ 属于强酸 B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 HY > HZ C .反应 X - + HZ = Z -+ HX 能够发生 D .相同温度下,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 0.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lO - + CO 2+H 2O =2HClO+CO 32- (已知电离常数:H 2CO 3 :Ka 1 = 4.4×10-7、Ka 2= 4.7×10-11;HClO :K=2.9×10-8) B .金属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 ++ 2OH -+ H 2↑ C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 + 3OH -= Al(OH)3↓ D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 2S 2O 3 + 2H += 2Na+ + S↓+ SO 2↑+ H 2O 7.恒温恒压下,1 mol A 和 n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 + 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a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 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 1∶2 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 C .当υ正(A) = 2υ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若起始时放入 2 mol A 和 2n mol B ,则达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2a mol 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0.1 mol/L 的 CH 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B .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 +) = c(CH 3COO -) + c(OH - ) C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 CH 3COONa(s),平衡逆向移动 D .常温下,pH = 2 的 CH 3COOH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 7 9.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 2A(g) + 2B(g)3C(g) + 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A ,同时生成 3n mol C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B.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B,同时消耗 0.5n mol D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10.下列有关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 I:H2的燃烧热为 245 kJ/molB.图 II:b 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活化能降低C.图 II:向容器中充入 1 mol N2、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 92.2 kJD.图 III:HgO(s) = Hg(l) + 1/2O2(g) △H = - 90.7 kJ/mol11.用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盐酸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D.该实验中,某同学将消耗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的体积记录为 22.5 mL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平衡:Cl2 + H2O H++ Cl- + HClO,当加入适量 NaHCO (s)后,溶液颜色变浅B.在 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2CrO42-+ 2H+,若向 K2Cr2O7溶液中滴入 5~15 滴浓硫酸,溶液颜色加深C.对于反应体系 CO(g) + NO2(g)NO(g) + CO2(g),给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D.对于反应 2NO2(g)N2O4(g)△H < 0,平衡体系升高温度颜色变深13.将 CO2在一定条件下与 H2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 44 kg CO2放出的热量为 49000 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3 min 内,用 CO2和 H2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0.5 mol/(L·min)B.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 3H2(g)CH3OH(g) + H2O(g) △H = - 49 kJ/mol C.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3×1.25/(0.75×0.75)D.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 0.8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①c(H+)/c(OH-) = 1×10-10的溶液中:K+、Na+、CH3COO-、SO42-②pH = 13 的溶液中:CO32-、Na+、AlO2-、Cl-③由水电离出的 c(H+) = 1×10-12 mol/L 的溶液中:Cl-、Na+、NO3-、S2O32-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3+、NO3-、K+、SO42-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恒压下,△H < 0 且△S > 0 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1 mol H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 < S[H2O(g)]C.反应 NH3(g) + HCl(g) = 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 0D.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 △H > 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16.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xC(g),达到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0.2 mol/L。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答案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答案

1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上期2020届入学考试化学答案 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5 ACCBB 6-10 DBABD 11-15 CDDCB16、(10分) (1) VIA (2分) (2) S (2分) (3)(2分) (4) NH 4++OH —NH 3·H 2O (2分) (5) Y (2分)17、(16分)第一部分:(1) 防止Na 2O 2受潮(1分)(2) 浓H 2SO 4(1分) CO 2的饱和溶液(或水) (1分)(3) 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1分)(4) B 、E ;(2分)(5) Na 2C 18O 3+O 2↑+H 2O (2分)第二部分: (6) SO 2有还原性,Na 2O 2有氧化性,二者可能发生SO 2+Na 2O 2==Na 2SO 4;(2分,无方程式不扣分)(7) 吸收未反应完的SO 2,避免污染空气,且防止空气中CO 2和水蒸气进入。

(2分)(8) 若细木条复燃则说明有O 2生成,熄则无O 2生成;(2分)若有沉淀生成证明有Na 2SO 4生成,无沉淀生成则无Na 2SO 4生成。

(2分)18、(14分)(1) C 6H 14 (1分) CH 3(CH 2)4CH 3,己烷 (CH 3)3CCH 2CH 3,2,2-二甲基丁烷 (各1分,共4分)(2) ① 碳碳双键 (1分)②(2分)③ CH 3CHO (2分)④ E→F :BrCH 2COOH + 2NaOH HOCH 2COONa + NaBr + H 2O (2分)G→H :2HOCH 2COOH HOCH 2COOCH 2COOH + H 2O (2分)。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人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营养素的是A.葡萄糖 B.乙醇C.水D.芝麻油参考答案:B2.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的数目为()A.3 B.4 C.5 D.6参考答案:D略3.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B.PCl3C.PCl5D.NO参考答案:B4.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a A(g) + b B(g)x C(g),符合下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

在图中,Y轴是指A.反应物A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C.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D.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参考答案:D略5.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化合物类型都相同的是()A.CO2和Na2CO3 B.SO2和H2O C.KOH和NaCl D.NaCl和HCl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键.【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O2中只含C、O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而Na2CO3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不选;B.二者均只含共价键,均为共价化合物,故B选;C.KOH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NaCl中只含离子键,故C不选;D.NaCl为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HCl为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B.6.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CH2BrCOO-+H2O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的醛基:CH3CHO +2Ag(NH3)+ 2OH-CH3COO-+ NH+3NH3+ 2Ag↓+ H2O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COD.甘氨酸(H2N-CH2-COOH)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N-CH2-COOH+OH-H2N-CH2COO-+H2O参考答案:BD略7. 有X n+、Y m+、Z n-三种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已知它们带有的电荷数值m > n,且X、Y、Z 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按X→Y→Z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负电性依次增大D.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参考答案:A略8. 下列各项的叙述中都包含两个数值,前一数值大于后一数值的是()A.H2S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和H2O中的分子间作用力B.NaCl晶体中与一个Cl- 紧邻的Na+ 数和CsCl晶体中与一个Cl- 紧邻的Cs+ 数C.晶体硅中Si—Si键的键能和金刚石中C—C键的键能D.氨分子中N—H键的极性和甲烷分子中C—H键的极性参考答案:D略9. 天然存在的金属钫(Fr)极微量。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答案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答案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2020届半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40分)1.B2.A3.C4.D5.C6.B7.D8.A9.A 10.B 11.B 12.C 13.B 14.B 15.A 16.C 17.D 18.D 19.C 20.C21、(1)温度(1分) 1.0(1分)溶液褪色时间/s(2分)(2)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2分)(3)b (1分)(4)20.00(1分)(5)锥形瓶中颜色变化(1分)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6)2(2分)偏大(2分)偏小(2分)22、(1)①Al2O3(s) + 3C(s) + AlCl3(g) = 3AlCl(g) + 3CO(g) ΔH=+1486 kJ·mol−1(2分)②减小(2分)(2)第一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降低压强,利于生成AlCl(2分)(3)CO与Al或AlCl反应生成Al2O3和C;CO在Al或AlCl作用下生成CO2和C(2分)(4)T3> T2> T1(2分)(5)AlCl3(2分)23.Ⅰ.((2)AE(2分)(3)小于(1分)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越弱越电离所以酸性强的pH变化大(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变大(1分)Ⅱ.(4)由黄色变为橙色(1分)C(1分)(5)①0.25mol/L(2分)②2272224()()()c Cr Oc CrO c H--+(1分)6(2分)24、(1)<(1分)-90.77 kJ·mol-1(2分)(2)①<(1分)反应Ⅲ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正向移动,所以T1<T2(2分)②4/27或0.148(2分)a. 降低压强(2分)0.08 mol·L-1·min-1(2分)b. 8/15或0.533(2分)。

成都七中2018-2019 学年度下期高二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 学年度下期高二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下期2020届入学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A.加热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变深B.CaCO3的饱和溶液pH约为9.3 C.0.1 mol/L AlCl3溶液中c(Al3+) < 0.1 mol/L D.小苏打发酵粉加入柠檬酸后效果更好2.某温度下,100 mL 0.40 mol/L醋酸溶液与足量Zn粒反应生成H2的速率v(H2)=0.010 mol/(L·min)。

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aCO3固体B.可向该溶液中加入10.0 mL 0.10 mol/L醋酸溶液C.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溶液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反应速率可能变成v(H2)=0.30 mol/(L·h)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加入金属镁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中:Na+、NH4+、F-、SO32-B.含有大量S2-的溶液中:K+、Mg2+、ClO-、SO42-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D.水电离产生的c(OH-) = 1×10-10 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4.室温下,下列变化后的溶液pH小于8的是A.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B.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C.pH=8的NaOH溶液与pH=8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pH = 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B.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已知pOH = -lg[c(OH-)],又知体温下正常人的血液pH=7.35,则血液的pOH为6.65 D.KCN溶液中有剧毒HCN挥发出来,为了减少HCN的生成,最佳方法是加入KOH 6.可逆反应2A(g) ⇌ B(g) + 3C(g),开始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p%,A的转化率也是p%B.恒容容器内平衡后再充入A(g),此平衡逆向移动C .恒容容器内平衡后再充入等量的A(g),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p ’为原平衡容器压强p 的2倍D .恒压容器内平衡后再充入Ar(g),A 的转化率不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气、硫酸钡和氨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 .体积不同但p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 仍相同,而m 和n 无法确定相对大小C .等pH 等体积的醋酸和硫酸,分别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硫酸放出气体更多D .用来配制标准NaOH 溶液的NaOH 固体含有少量的KOH ,此时中和测得盐酸的浓度数值一定偏高8.下图是可逆反应A + 2B 2C + 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B .A 、B 、C 、D 均为气体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 .达平衡后,v (A)正 = 2 v (C)逆9.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 .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 + 7O 2(g) == 4CO2(g) + 6H 2O(g) ΔH = -1560.8 kJ·mol -1D .相同质量的烷烃C n H 2n+2,n 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10.已知:对于含Fe 2(SO 4)3、FeSO 4和CuSO 4各0.5 mol 的1 L 混合溶液,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eCl3溶液溶解部分Cu(OH)2沉淀,主要是因为Fe3+结合Cu(OH)2溶解的OH—B.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粉末调节pH,过滤后可获得溶质主要为CuSO4的溶液C.若要完全除去其中的Fe3+,可以加热搅拌,促进水解,从而产生Fe(OH)3沉淀D.将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其中c(Cu2+)增大11.下列浓度0.100mol/L的各溶液的关系正确的是① NH4Cl ② NH4HSO4③ NH4Fe(SO4)2④ NH3·H2OA.①②显酸性,③④显碱性B.c(NH4+):④<③<②C.溶液的pH:①<②<④D.②溶液中:c(NH4+) + c(H+) =c(SO42-) + c(OH-) 12.判断下列现象、解释都正确的是1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2-4)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电荷平衡14.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Fe 56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个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碱和强酸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很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很大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反应热D. 反应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反应发生的速率 2.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 KB.水的离子积 K wC.化学反应速率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3.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已知 2C(s) + 2O 2 (g) = 2CO 2(g)△H = a kJ/mol 、2C(s) + O 2(g) = 2CO(g) △H = b kJ/mol ,则a > bB. 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H 4(g) + 2O 2(g) = CO 2(g)+ 2H 2O(g) △H = - 890 kJ/mol C. 已知 P (s ,白磷) = P(s ,红磷) △H <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D. 已知 H Cl(aq) + NaOH(aq) = Na Cl(aq) + H 2O(l) △H = - 57.3 kJ/mol ,则含 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 57.3 kJ 的热量5. 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从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X 和 HY 属于弱酸,HZ 属于强酸B.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 HY > HZC. 反应 X— + HZ = Z — + HX 能够发生D. 相同温度下,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 0.01 mol/L HY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lO — + CO 2 + H 2O = 2HClO + CO 32— (已知电离常数:H CO :K = 4.4×10—7、K = 4.7×10—11;HClO:K333= 2.9×10—8)2 3 a1 a2 aB.金属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 + 3OH —= Al(OH)3↓D.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 2S 2O 3 + 2H + = 2Na + + S↓+ SO 2↑+ H 2O7. 恒温恒压下,1 mol A 和 n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 + 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a 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 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 1∶2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C.当υ正(A) = 2υ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起始时放入 2 mol A 和 2n mol B ,则达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2a mol8. 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COOHCH COO — + H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0.1 mol/L 的 CH 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 (H +) = c (CH COO — ) + c (OH — )C.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 CH 3COONa(s),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pH = 2 的 CH 3COOH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 < 79. 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 2A(g) + 2B(g)3C(g) + 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A ,同时生成 3n mol CB.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B ,同时消耗 0.5n mol DC.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10. 下列有关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I :H 2 的燃烧热为 245 kJ/molB. 图 II :b 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活化能降低C. 图 II :向容器中充入 1 mol N 2、3 mol H 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 92.2 kJD. 图 I II :HgO(s) = Hg(l) + 1/2O 2(g) △H = - 90.7 kJ/mol 11. 用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盐酸2 2 3C. 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D. 该实验中,某同学将消耗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的体积记录为 22.5 mL 1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存在平衡:Cl + H O H + + Cl — + HClO ,当加入适量 N aHCO (s)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在 K Cr 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O 2—+ H O 2CrO 2—+ 2H+,若向K Cr O溶液中2 2 72 7 2 43 4 3 23 42 2 7滴入 5~15 滴浓硫酸,溶液颜色加深C. 对于反应体系 C O(g) + NO 2(g) NO(g) + CO 2(g),给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D. 对于反应 2NO 2(g)N 2O 4(g) △H < 0,平衡体系升高温度颜色变深13. 将 CO 2 在一定条件下与 H 2 反应转化为甲醇(CH 3OH)是变废为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 44 kg CO 2 放出的热量为 49000 kJ ,CO 2 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0~3 min 内,用 CO 2 和 H 2 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 0.5 mol/(L·min)B.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O 2(g) + 3H 2(g)CH 3OH(g) + H 2O(g) △H = - 49 kJ/molC. 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D. 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 0.81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c (H +)/c(OH— ) = 1×10— 10 的溶液中:K +、Na +、CH COO — 、SO 2—②pH = 13 的溶液中:CO 2— 、Na +、AlO — 、Cl —③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1×10— 12 mol/L 的溶液中:Cl — 、Na +、NO — 、S O 2— 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 3+、NO — 、K +、SO 2—3 2 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恒压下,△H < 0 且△S > 0 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1 mol H 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 [H 2O(s)] < S [H 2O(g)]C. 反应 NH 3(g) + HCl(g) = NH 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 0D. 反应 C aCO 3(s) = CaO(s) + CO 2(g) △H > 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16.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 x C(g),达到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5 mol/L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2 mol/L 。

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x = 3B.物质 C 的体积分数减小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物质 B 的转化率降低17. 已知 K HSO 4 在稀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K HSO 4 = K + + H + + SO 42— 。

某温度下,向 p H= 6 的蒸馏水中加入 K HSO 4 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 p H 为 2。

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 温 度 高 于 25℃B.c (H +) = c (OH — ) + c (SO 42— )C. 由水电离出来的 c (H +) = 1×10— 10mol/L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 pH 为 12 的 KOH 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18. 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SO 2(g)和 O 2(g),发生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H = - 196 kJ/mol 。

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前 5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υ(SO 2) = 0.08 mol/(L·min)B. 保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 0.2 mol SO 2(g)和 0.2 mol SO 3(g)时,υ正 >υ逆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SO 3(g),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 78.4 kJ的热量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5 mol SO 3(g),达到平衡状态时 SO 3 的转化率为 40% 19. 臭氧(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等优点。

O 3 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常温常压下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 I :O3 O 2 + [O] △H > 0 平衡常数为 K 1;反应I I:O 3 + [O] 2O2△H < 0 平衡常数为K2;H < 0 平衡常数为K。

总反应: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 = K1 + K2 B.压强增大,K2减小C.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效率D.降低温度,K 减小20.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2= 1×10-13,将此温度下 pH = 11 的Ba(OH)溶液a L 与 pH =1 的H2SO4溶液b L 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固体体积忽略不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