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优质课)

合集下载

爬山虎的脚优质公开课教案

爬山虎的脚优质公开课教案

爬山虎的脚优质公开课教案以下是一份以爬山虎的脚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和作用。

2. 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三、教学准备课件、爬山虎实物。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大家知道爬山虎吗?生:知道,就是那种能爬墙的植物。

师:对呀,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爬山虎是怎么能爬那么高的呀?生:想!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大家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那谁来说说课文里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特点呀?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生: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非常棒,还有吗?生:颜色是嫩红的。

师:说得真好,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特点的呢?生:作者说“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对,这样的描写很生动形象是不是?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呢?我们再仔细找找。

生: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师:对呀,那这“一脚一脚”具体是怎么个爬法呢?生:就是先伸出细丝,巴住墙,然后细丝变弯曲,把爬山虎拉一把,它就能往上爬一点。

师:说得太对了!那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得这么清楚呢?生:因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师:对啦,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哦。

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爬山虎的实物,是不是和课文里描写的一样呀?(学生观察实物)生:一样的。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对于爬山虎脚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体会到了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描写方法的引导还可以更深入一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提高教学质量。

2021年《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2021年《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Hope is the faithful sister of doom.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隙”等13个生字。

2.能找出课文中写的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体会__准确生动的表达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观察到的事物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学定标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出示课题,和学生一起板书课题)2.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的意思,这个题目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3.老师把这个字写得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__的作者,叶圣陶先生。

二、模块探究模块一:检查预习初步分享1.我会读:重点讲解多音字“曲”。

2.我会写:教师指导书写生字“虎”,书写提示:撇要伸展,横折弯钩要超出上部;“隙”,书写提示:左短右长,左边的第一笔横折弯钩要写的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笔是竖,日要扁一点。

模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__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内容?其中主要写的是哪个?2.学生思考后回答。

模块三: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特别仔细?2.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展示。

《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13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13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13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篇1第二十五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PPT优质课件(第1课时)

《爬山虎的脚》PPT优质课件(第1课时)
10.爬山虎的脚
第1课时
-.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 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 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 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 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 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嫩红”与“红”“嫩绿”与 “绿”有什么区别?
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的,说明作者进行
了怎么样的观察?
叶子的细微变化作者都能够观察出来,说明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这也表明 了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从作者对叶子的这一段描写中,你能看出什么? 感受到什么?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 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 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 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梳理脉络
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如何给课文分层次?
第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所以可 以合并在一起,课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该段从哪些方 面介绍了爬山虎?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 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
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

cāo zhàn nèn shùn jūn

dié
操 占 嫩 顺 均 “均”的
“一隙竖”不带右钩边“,三瞧下部”边分笔小要画字扁多竖,要要写上带紧边凑钩小,;字目中字间要窄,右最是上后提边一有笔

j一īn点g 、下边bǐ是ng四横不能wě少i 。 qiáo gù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3、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薛法根《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4.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

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2)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3)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1) 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 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

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

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谜语
•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6、爬山虎的脚
种丝瓜和葡萄,都要 猜谜语: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 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上搭架, 上搭架,
下搭架, 下搭架, 条条青龙藤上挂。 串串珍珠藤上挂。
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 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6、爬山虎的脚
jūn yún
jīng
bǐng jiāo
均 匀 嫩 茎 叶 柄 蛟 龙
dié xì hén zhú
重 叠 空 隙
痕 迹
逐 渐
• 虎hǔ爬山虎 • 占zhàn占据 • 均jūn均匀 • 匀yún均匀 • 叠dié重叠
• 茎jīng根茎 • 柄bǐng叶柄 • 触chù接触 • 痕hén痕迹 • 逐zhú逐渐
蛟 龙 的 爪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 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 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有力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 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 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 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 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 山虎的一根茎。
chóng 重叠

zhòng 体重
zháo 触着墙 着 zhuó 穿着 zhāo 着数 zhe 走着 pū 铺开
kòng
空隙

kōng 空间

pù 店铺 zhuǎ 爪子 爪 zhǎo 爪牙
2014年9月13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注意了”。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 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 触角。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 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 他们一顺儿朝下,均匀的铺在墙上,。 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 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 很。
那些叶子( 绿得那么新鲜 ), 看 着( 非常舒服 ),叶尖( ),在 一顺儿朝下 墙上铺得那么( 均匀),没有(重叠 )起 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空隙 )。一阵风 (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 漾起波纹),好 看得很。
“今年,我注意了”。
嫩红 嫩绿 默读,爬山虎的叶子在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
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 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 个词看出来?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 得很。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 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 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蛟龙的爪子。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哪句话用词准确, 并讲出理由。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 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课后问题:
• 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 下? •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 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 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 长出的嫩叶,接着又长出一只 脚巴住墙,然后又长出嫩叶, 所以叶尖一顺儿朝下。 •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 墙生长,否则就会枯萎,不留 痕迹,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 有重叠的。
了解是怎么往上爬的(4自然段)
想一想: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说 “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 爬。”?是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 着往上爬吗?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 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 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蛟龙的爪子。
• 叶圣陶(1894年-198 8年),原名叶绍钧,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创作了我国 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1923年) 代表作 还有小说集《隔膜》、 《火灾》等。 1928年 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 倪焕之》
•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