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苏教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è: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信念: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观点。
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谈迁遭受了什么样的厄运, 又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夜难安寝 翔实可信 鸿篇巨制 考察遗迹 终日奔波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意想不到 一袭破衫 希望之光
刻苦好学 流传千古 下落不明 奋笔疾书 绝望之云
在北京那段时 间,他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前朝的 逸闻,并亲自到 郊外去考察历史 的遗迹。
在北京那段时 间,他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前朝的 逸闻,并亲自到 郊外去考察历史 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 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 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在北京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 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 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这样一部来之不易的文稿创作成功了, 谈迁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 雨,文稿丢失后谈迁的表现如何?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 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 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 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个50多岁的老人,一个七尺男儿, 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想一想这一段 该怎么读?
初稿(4年)——新《国榷》(又经过几年)
四处寻访——搜集逸闻 亲赴郊区——考察遗迹 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面对孤灯——奋笔疾书 从中你感受到谈迁是 一个怎样的史学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新写的《国榷》共 104 卷, 428 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 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 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 青史。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未竟全书。后40 回由高鹗补续。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 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 巨著。 哥白尼冒着教会迫害和生命危险,在极其危难的环境 里,用30年的时间,写出《论天体的运动》。 马克思在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阅读了3000多种政 治经济学著作,用40年时间写出伟大的经典名著《资本 论》。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用60年的时间, 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3)学生搜集《囯榷》和谈迁的相关资料。
4. 课时:一课时【教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材分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选取的都是励志的文章,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其实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要想取得成功,应具备什么精神等。
本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寝、撰”等7个生字;会写“浙、迁”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1、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重点)2、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难点)3、联系实际,理解“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难点)【教学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课文中的重要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所以我通过激情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厄运”的意思,进而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也是紧紧围绕“厄运”组织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力求整齐、美观;正确认读7个二类字;理解课后词语,积累文中四字短语。
2.朗读课文,领悟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3了解作者在篇末揭示文章主旨,呼应题目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2. 体会文章使用数字和四字短语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在篇末揭示文章主旨,呼应题目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抓住文中的数字、重点词句(四字短语)去感受、体会,再通过感情朗读、根据情境想像练笔等形式体会人物的坚定信念。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和古今中外被厄运打不垮的人的故事或事例。
2.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学生:完成预习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同学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将如何面对各种不幸的事情呢?作家蒋光宇的话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出示最后一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指生读)是啊,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生齐读)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史学家谈迁是如何战胜厄运的。
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1)“厄运”--非常困难的遭遇,很不幸的命运。
(2)题目应该怎样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读“打不垮”语速稍慢、用力;读“信念”语调高昂、语气坚定。
苏教版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苏教版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了这样两个词语:“厄运” “信念”,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谈迁的坚强。
1、感悟厄运:我问学生:小偷偷走的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什么对谈迁来说这是厄运?你从哪里感悟到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谈迁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等等句子中体会了“厄运”这个词语。
2、感受信念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谈迁具有什么样的信念呢?学生们找到了“从厄运中逃了出来”“从厄运中站了起来”“从厄运中摆脱出来”以及新的《国榷》的编写过程等语句,并从中感受到了谈迁的坚决信念,那就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从而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谈迁是一个有着坚决的信念,并为着自己的目的执着追求的人。
教学中,我根本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完成的,教学效果较好。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也容易落入虚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说教之中,很容易上成思品课。
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立足语言,确保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位,感悟谈迁的坚强,使这一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我主要安排了如下三局部:一、解读一组数字,体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目标: 1. 结合上下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2. 整体入手,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渗透学习方法:阅读方法;解词方法;理清课文段落方法。
关注每个词语,边读边思,读出词语背后的感情。
想象训练、说话训练、写字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揭题读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一起认识了吃尽千苦万苦的人,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抗非典中,为了病人,献出年轻生命的白衣战士——叶欣;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名字叫谈迁。
在他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课文来认识他。
相机板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边写边说“厄”和“垮”的写法。
看着这个很有内涵的课题,你是否急切的想知道他遭到什么厄运?又靠着什么信念战胜了这个厄运呢?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现在,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朗读课文,同时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们,你们回去也预习读了几遍书?有没有信心来考考自己。
相信你们肯定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浙江抄写锁挣脱诞生翔实安寝撰写逸闻崎岖坎坷(点评,指导个别字的书写、描红) (2)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四字词语特别多,愿意来挑战他们吗?听的同学不仅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
有没有发现什么?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一袭破衫(贫穷)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勤奋)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史书)(你们不仅挑战成功,更有一双慧,这些词语里还有个小题目愿意试试吗?你能说说他家贫穷到什么程度?这就叫——家徒四壁,这里的“徒”是什么意思?一袭破衫的“袭”是什么意思?)根据词语意思,来理解其中某个字的意思,是一种很好的解词方法。
博览群书的“博”是个多义词,请同学们看看这里的“博”是什么意思?那词语的意思是——奋笔疾书的“疾”也有几种解释,谁来选择一下,说说词语的意思。
(优选)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资料-第20课厄运打不跨的信念l人版

新课讲解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还在_睡__梦___中___ 时, 他一 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正在__吃__午___饭___ 时,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聚___在__一__起__聊___天___ 时, 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做对 比,体现了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
新课讲解
2.“20多年”、“6次”、“50多岁”和 “500多万”又说明了什么?
“20多年” 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 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 说明谈迁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 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这些数字说明了 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标
一、同音字填空。
xiáng 安(详) (详)细 吉(祥)
bì 墙(壁) 完(璧)归赵 家徒四(壁)
dài (带)领 佩(戴) 等(待)
巩教固学提目升
标
二、先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说说整 个词语的意思。
一袭破衫: 袭:套、件。形容家境贫寒,不富裕。
奋笔疾书:疾:快速。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 书写。
作教业学布目置
新课讲解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发生了什么事? 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
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
小偷偷走了书稿,谈迁遭受厄运。
谈迁坚守信念,决心重写。
新课讲解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谈迁重撰《国 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小组内讨 论交流。
新课讲解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 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 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突破措施: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大屏幕显示)开锁撰写诞生就寝迁移厄运逸闻国榷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二、我理解。
(利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厄运博览群书家徒四壁化为乌有一袭破衫奋笔疾书三、我知道。
1.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朝代)史学家在艰难的困境中,经过的奋斗,次修改,终于在完成了一部字的明史巨著——《》的感人故事。
2.作者在课文里运用了多个,是为了表现谈迁和。
文中有多处这样的句子,请选择一处抄写下来。
四、我搜集。
主要查阅收集谈迁、《国榷》的相关资料,写在积累本上。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一、自主探究:1.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多个数字,我能在文中划出来,并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和读后的感受。
2.读第二自然段,“即将付印”的“鸿篇巨制”被盗,谈迁是怎样面对的呢?3.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数字,读后感受到了什么?4.读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二、合作探究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读后感100字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读后感100字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读后感100字明末清初,史学家题谈迁在20多岁时下定决心要写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经过了20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写成了这本书,但在书稿即将付印之前,却被小偷偷走了,很多人都以为谈迁年岁以高,不会再重写这本书了,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而是重新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书。
读后感:读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困难横在你面前,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它可能就是你脚下的小石子,挡不住你前进上的步伐。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坚强的人,他们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个人。
我所知道的张海迪阿姨是一位非常顽强的女性,她在身体有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顽强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前,我费了好大得劲写了一篇作文,拿去给老师看,可老师却说我写的不行,要重写,我很不情愿,现在想想,我感到非常惭愧。
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去面对它,克服它,不要灰心,不要放弃,重新去思考它,解决它。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知识、本领和道理要等着我们去学习,我们更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也能在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800字读后感五“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自从学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一课后,这段话就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这篇课文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用20多年的时间奔波,收集史料,前后修改6次,到了他5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
就在印刷前的几天,却被小偷偷走了!可这个打击并没有打垮谈迁,而是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回到书房,重头写《国榷》。
他用了四年,又写了一部《国榷》。
他到处寻访,使《国榷》更加翔实。
新《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