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变迁的思考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进行述评,探讨其发展和变化,并分析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和社会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体育政策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体育课课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等。

而在2019年,国家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也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着力强调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

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在近十年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政策框架。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化也对学校体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体育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建设,体育场馆、器材等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学校体育课程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增加了体育课的课时,还注重了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政策还加强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这些变化使得学校体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学校体育政策的完善和调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身体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政策的影响也有助于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终身受益。

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对学校体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意义,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出了多方面的趋势,对学校体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学校体育——亲历与感悟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学校体育——亲历与感悟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体 育 教 学 / 2 0 0 9 年 第 期
一~博一一一一 詈一师 ~ 一 一一~一分一午 年学生育划部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中学一作~ } 职院 校脊

改革开放 中的 中国学校体 育
亲历 与感悟 2 世纪 8一 O年代 O O9
中国学校 体 育 的改 革 与发展

1 8 年 ,作者到 日本留学的 第五天 ,在广 岛宫 岛 ( 4 9 左一 )
( 时叫体卫司 ) 体育教育处参加 当 的 了工作 。 司里 当 时 人 才 济 济 , 个 处 各 室 的 人 都 很 多 。 当时 整 个 体 卫 艺 司 也 没 有 一 台 电脑 ,大 家 都 是 用 圆 珠 笔 不 停 地 撰 写 着 文 件 。记 得 体 育 处 的 同 志 们 当时 写 的 文 件 有: 大 学 生 体 育 合 格 标 准 中学 生 体 育 合 格 、《 标准 小学生体育 合格 标准 《 、 、 关 于 中 考 体 育 试 点 工 作 的 意 见 》 大 、《 学 生 体 育 场 地 器 材 目录 》 普 通 高 、 校体育教学指导 纲要》 中专 学校 、 体育教学指导纲 要》等 ,大家 写完 后 ,还 要 把 这 些 文 件 亲 自 糊进 信 封 并 寄 往 各 地 的 教 委 和 学 校 。那 时 的 体 卫 司 管 理 中小 学 体 育 课 程 教 学 的 事 情 不 多 ,几 乎 不 管 体 育 课 程 的 设 计 , 几 乎 不 管 体 育 教 材 编 写 , 不 也 也 太 管 教 学 管 理 , 因 为 课 程 的 宏 观 层 面 有 国家教 委基 础教 育司 统管 着 , 而 微 观 层 面 则 由 人 民 教 育 出版 社 分 管 着 ,加上基础 教育是地方教 育行 政 部 门 的 职 责 。 当时 的 体 卫 司 对 中 师学 校、中专学校 的体育也管得不 多 , 尔管 ~ 管 也 是 零 零 散 散 的 , 偶 没 有 专 门的 同 志 负 责 。 因 为 中 师 有 师 范司 、 中专 有 职 教 司 在 管 理 着 。 些 这 状 况 都 是 由 于 体 卫 司 成 立 的 时 间 不 长 ,管 理 全 方 位 的 学 校 体 育 工 作 刚 刚 开 始 的 原 因 。 当时 体 卫 司 主 要 的 工 作 大 多集 中 在 学 校 体 育 的 宏 观 政 策 、 定 和 标 准 的制 定 方 面 , 些 工 规 这 作又和国家体委 、 卫生部 、 共青团 中 2 .体 卫 艺 司 央等 部委有联系 。 因此 , 时 常 感 到 我 自己 面 前 的 工 作 不 是 很 明 确 , 也 不 1 9 年 的 夏 天 , 回 到 了 祖 国 , 是 很 稳 定 。那 几 年 ,好 像 似 在 打 零 91 我 余 ) 几 个 月 后 到 原 国 家 教 委 体 卫 艺 司 工 :我 参 加 过 大 学 《 暇 体 育 )的 编 派 鼻 祖 们 写 的 用 油 印 机 印 出来 的 文 章 ,可 谓 是 嫡 传 了 。 我 然 后接 触 了 “ 运动文化论 ”的有关理论 , 下保 丹 夫 、 村 敏 雄 、 原 泰 明 等 学 者 的那 中 出 些 富有 创意 的理 论使 我受益 匪 浅 , 再 以 后又 接 触 到 “ 体 教 育 ” 理 论 身 的 和 实 践 , 习 了 佐 佐 木 、 保 健 等 人 学 久 的理 论 ,后 来 又 接 触 到 影 山健 先 生 的 比较 异 类 的 “ RO S T P ”理 论 ,我 才 慢 慢地 对 日本 和 中 国 的 学 校 体 育 和体 育课 程有 了成 熟一 点的 认识 。 在 日本 留 学 与 任 教 近 八 年 ,其 间 经 常 回 国 ,与 国 内的 专 家 学 者 一 直 有 交流 ,也为 《 学校体 育》(9 2 1 9 年改 名 为 中 国 学 校 体 育 》 )杂 志 也 写 了 些 文 章 , 记 得 第 一 篇 是 日本 学 还 校 体 育 拾 零 , 如 其 名 , 零 捡 漏 文 拾 而 已 ;后 来 在 国 内 有 点 影 响 的 介 绍 性 文 章 是 小 集 团 学 习 》 ,由 于 是 教 学 方 法 论 层面 的 东 西 , 似 有 点 科 技 含 量 ,但 现 观 之 纯 粹 是 食 洋 不 化 ; 而 对 “ 乐 体 育 ” 较 多 介 绍 使 自己 快 的 很 长 时 间 被 误 判 为 中国 快 乐 体 育 的 提 倡 者 和 鼻祖 ,也 为 以 后 自 己 的 研 究和学 术境 遇埋 下 了诸 多的伏 笔 。 记 得 , 当时 的 国人 对 境 外 学 校 体 育 的 经 验 ,哪 怕 是 只 言 片 语 都 十 分 热 衷 , 真 熟 记 , 是 当时 全 中 国改 革 认 那 之切 、 放之迫的生动 写照和缩影 , 开 是 中 国 学 校 体 育 界 积 极 学 习外 国 经 验的心 态和精神的体现 。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学校体育政策的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校体育政策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政策演变、实施效果等方面。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文本分析、历史研究、现状调查等,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政策比较、实证研究等方法。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对学校体育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总结,梳理出现行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脉络;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知与需求,为政策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曲折且漫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渐形成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现行学校体育政策。

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短缺、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增加专业体育教师数量;学生参与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现行学校体育政策的优缺点及成因,为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 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综合 素质。
有利于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提高 师资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度,推动学 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 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的 繁荣发展。
02
学校体育改革的战略目 标与任务
制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将体育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主课程,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的体育 教育。
推广多元化体育活动
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 俱乐部、健身操等,满足学生不同的 体育需求。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服务。
完Hale Waihona Puke 体育设施建设增加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 的体育场馆、器材等,提供良好的体 育锻炼环境。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 新思考
汇报人: 2023-12-08
目 录
• 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学校体育改革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 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 学校体育设施与环境的改善 •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会的衔接
01
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 挑战
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

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仍然相对薄 弱,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
有待提高。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 高,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
识和习惯。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落 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 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03
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 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变迁与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变迁与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变迁与思考
S u y o h a sto fEd c to n e t fS h o y ia u a in t d n t eTr n iin o u a in Co c p so c o lPh sc lEd c to
Re o m i c i t a s o f r n e i g u f r sn e Th r y Ye r fRe o m a d Op n n p
代 刚
DAIGa g n

要: 基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解读 , 回顾并总结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 以来指导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的若
的特征来看 , 较之美国的 自然主义体育 , 苏联 体育教育理论 的
系统性 、 规范性与科学性更符合当时我 国国情的特点。 最终 , 改革开放初期 , 以此思想 为基 础的学校体育教育理 念的选择不仅开启了一个稳定有序 的良好开端 , 也为我国学校 体育工作蓄势待发主动迎接不 断深 入与丰富发展的新过程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干教育理念, 思考并分析为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要 求, 这些理念是如何选择与放弃 、 何转换与创 如 新的过程 , 进而推动理念进 一步升华 , 指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的实践科 学发展
Ab ta t a e n te itr r tt n o c o l p y ia d c t n p l is a d r g lt n ,t i p p rr ve s s r c :B s d o h n ep ea i f s h o h s le u ai oi e n e uai s h s a e e iw o c o c o
Ke y wor s:rfr a d o e i gu d e om n p nn p;sh o p y ia e u ai n eo m;e u ai n ; o c ps c o l; h sc l d c t ;r fr o d ct o cnet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 才从事教育工作。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 体系,对教师的教学 效果进行客观、全面 的评价。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学生的体能、技能、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以及教师的教学效 果、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多个维度。
03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创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制定客观、全面的评估标准,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定期评 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学校整体考核挂钩,以督促学校重视 体育工作。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 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THANK S感谢观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配置齐全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包括各种
运动器材、防护用品等,以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03
加强场地设施维护管理
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
好运转和使用寿命。
推动学校体育与科技融合发展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0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辅助体育
体育设施不完善
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老化、简陋,甚至缺乏必要的设施,无法提供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01
02
03
学生体质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 的生活习惯,许多学生的 体质普遍较差,容易生病 。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和发展进行探讨,以展示改革开放对学校体育的重要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初期,学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先前政治体制的影响。

过去的体育教育更多注重政治宣传和体能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改善。

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单一、教育方法单调,缺乏足够的活动形式和个性化的引导,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缺乏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动力。

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校体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体育逐渐开始从单一的体能训练转变为注重全面素质培养。

学校开始引入不同类型和形式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活动内容。

此外,学校普通体育和选项体育并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体育教育家和教练员,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激发了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校体育也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还涵盖了一系列非传统项目,如瑜伽、健身操等,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体育与科技的结合,引入了智能化的学校体育设施,如运动追踪器、健康监测器等,用以改善学生们的体育训练效果和生活习惯。

除了学校体育项目的丰富和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校体育还注重人才培养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学校体育课程加强了对学生体育技能和潜力的培养,通过选拔和培训优秀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

这些人才在世界各大赛事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为国家争得了光荣和荣誉,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学校体育逐渐从单一的体能训练转变为全面素质培养,体育项目也从传统的项目扩展到多元化的项目。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变迁的文本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变迁的文本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变迁的文本分析一、概述本文旨在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进行文本分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学校体育政策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断变迁的历程。

本文将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对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阶段、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初期,重点在于国民体质的培养和体育教育的普及。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更加注重学校体育的竞技功能,推动学校体育走向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与政策工具的运用密切相关。

政策工具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律、规章、经费、组织、宣传等。

在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中,政府广泛运用了各种政策工具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例如,在推广全民体育运动的政策中,政府通过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来提供场地和设施在素质教育阶段,政府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的组织和投入,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推动学校体育竞技发展的阶段,政府通过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竞技设施和器材等。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有待提高,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短缺和素质不高,以及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不足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加以解决,以推动中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背景:简述学校体育政策在我国的地位和发展历程。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体育政策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更是塑造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政策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5942/j.jcsu.2019.02.019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5卷)第2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Vol.45No.2.20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变迁的思考Thinking the Chang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olic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邹 然1,丁清淑2ZOU ran 1,DING Qingshu 2摘 要:以1979年到2015年间我国中央政府层面颁布的学校体育卫生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变迁做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改革方向,为完善和规范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更好㊁更快的发展㊂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连续性强,适应时代需求,在规范与推动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策的指导性强,对化解学校体育㊁卫生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㊂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颁行与实施,应着力于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提高政策的预判力,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落实 问责制”㊂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校卫生;政策;变迁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9)02-0121-06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评价系统研究”(419060700009)㊂第一作者简介:邹然,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E -mail:57755982@㊂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 130012;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 130012收稿日期:2018-06-05 修回日期:2018-11-11 学校体育卫生政策是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制定和实施科学㊁合理和符合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际的政策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呈持续下降趋势,除了一部分学校的客观因素之外,与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政策调控不到位也有密切关系[1]㊂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成绩也证明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制定之合理和实施之科学㊂然而,现行的学校体育卫生政策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㊂在体育政策方面,有部分法规㊁规章制度缺乏使具体的实施条文长期没有能够有效实施或完全实施,以致于这些政策没有发挥出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所期盼的积极作用,政策实施过程中断章取义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变得无 法”可依[2],制约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和青少年体质的保障;在卫生政策方面,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身高㊁体重㊁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但耐力素质㊁速度素质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并且趋向于低龄化趋势,说明我国学校卫生政策的宏观调控也不是很到位[3]㊂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是我国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㊂本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和中央有关学校体育㊁卫生领域政策的梳理和回顾,按时间序列来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变迁,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对学校体育卫生政策作了深入详实的分析,总结问题并探讨对策,为完善和规范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更好㊁更快的发展㊂121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1.1 研究对象自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15年12月31日期间,由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机构(包括中共中央㊁国务院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㊁教育部㊁国家体育总局㊁卫生部)颁布的各种有关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的政策㊁法规㊂1.2 数据来源具体数据来源包括: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编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汇编“及‘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选编“㊁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主编的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㊁历年‘中国教育年鉴“㊁山西省教育厅编的‘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法规与文件汇编“㊁历年的学校体育卫生类课题等,及上述国家机构官方网站披露的相关法规㊂2 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变迁的分析图1 1979-2015年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数量变化曲线Figure1 The number of school sports policy changes in China from1979to2015 自1979年迄今的40多年时间内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机构共颁行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政策346件,每年都有新的学校体育政策出台,反应出我国政府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㊂除个别年份(如1986年㊁1987年㊁2007年㊁2010年和2011年)之外,历年出台的学校体育政策的数量变化不大,体现出学校体育政策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图1)㊂此外,学校体育政策作为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迄今的历史阶段中政策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符合公共政策的供求关系理论[4]㊂从1979年到1989年的10年间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 拨乱反正”的恢复发展期,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层面颁行的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共109件,面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长期停滞的现实状况及改革开放给学校体育改革带来的良好契机,本阶段学校体育政策的重心在体育教学方面,其目的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化,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行等为亮点㊂从1999-2000年的10年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平稳发展阶段,中央机关和相关部委颁行的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共87件,学校体育政策继续以推进体育教学正常化为重点,教育化导向的政策显著增加,而竞技化导向的政策数量有大幅下降,以体育课程教学大纲㊁素质教育等为亮点㊂从2001-2015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阶段,共计新出台政策150件㊂该时期,学校体育政策更加强调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以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共中央7号文件)㊁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办发53号文件)的颁行为代表㊂此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颁行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修订完善,更是新时代发展期的又一个高潮㊂2.2 基于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维度的分析鉴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本研究依然按照三个阶段来分别阐述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内容的变迁,了解不同阶段学校体育政策内容维度的变化情况㊂2.2.1 调整发展期(1979 1989年)1979年 扬州会议”交流了学校体育㊁卫生工作的经验,讨论的关于中小学体育工作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两个‘暂行规定“的草案,分别在当年年底及次年8月份颁行和实施,为此后十年间的学校体育㊁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国学生体质㊁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制度初步建立,为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推动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入规范化的轨道[5]㊂从微观层面看,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主要是课程的目标㊁内容及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也是学校体育政策的重要倾向点㊂1987年颁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贯彻了我国体育教学中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㊁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技术及技能;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基本教材的时数比重,其中小学1-3年级选用教材占16%,4-5年级占20%;中学1-3年级选用教材占20%,4-5年级占30%,选用教材的范围和比重都22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5卷)第2期有了扩大,即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也注意到给地方一定的灵活性[6]㊂此外,该阶段相关学校体育政策采取综合分类方法来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了 基本+选用”的课程内容结构,整个教材内容又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㊂基本教材的教学时数比重中,初中最低占60%,高中最低占50%㊂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比重,初中最多不超过40%,高中最多不超过50%[6]㊂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了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即结构综合考核办法㊂内容包括体育课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0%,体育基础知识占20%(小学一㊁二年级不考),运动技能㊁技巧占3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40%㊂2.2.2 平稳发展期(1990 2000年)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法制化发展的道路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行,此后国家教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包括‘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体育合格标准“等,不断强化学校体育的基础建设㊂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肯定了学校体育在国民体育中的基础地位,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及变革奠定了基础㊂从微观方面看,本阶段的政策保持了教育化㊁竞技化并存的政治倾向,但教育化的政策显著增加,政策方面除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体育课程仍然是改革的重点,保障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平稳发展㊂具体来看,1992年‘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等政策的颁行明确了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即 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㊁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内容方面,2000年教育部颁行的‘小学㊁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确定了 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式,其中选修内容包括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内容,这一课程模式的确立是为了解决我国各地㊁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7]㊂同时,教学大纲的颁行也促进了结构考核和综合评定的实施㊂初中的体育基础知识从1987年的每学年6% ~8%,提高到1992年的每学年的12%~14%,并初步建立了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新体系[6]㊂2.2.3 快速发展期(2001 2015年)新时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该阶段一系列与学校体育工作相关政策的出台多体现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㊂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成功召开开创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新局面㊂2006年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肯定了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㊂2007年中共中央7号文件颁行,为新时期㊁新形势下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2年国办发53号文件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体育与德育㊁智育㊁美育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2014年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3个文件,这些政策均蕴含了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㊂2014年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其中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小学生速度㊁柔韧㊁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8]㊂从这一阶段颁布的政策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的问题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政策引导来改善并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政策的主要倾向[9]㊂从微观上看,新的 三维健康观”课程目标体系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并从目标统领内容的角度出发形成新的体育课程内容结构㊂3 我国学校卫生政策变迁的分析我国学校卫生政策与学校体育政策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学校体育与学校卫生方面的政策很多都是融合在一起的㊂通过政策文献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卫生政策的内容及发展趋向,了解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战略意图㊂图2 1979-2015年我国学校卫生政策数量变化曲线Figure2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chool health policies in China from1979to2015.321邹 然,丁清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变迁的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图2),自1979年迄今的40多年时间内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机构共颁行有关学校卫生方面的政策261件,历年的学校卫生政策整体上趋于稳步增长的态势㊂同样,与学校体育政策相同,我国政府每年都有关于学校卫生的相关政策出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好㊂从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出台的学校卫生政策看,自改革开放到1989年的10年间国家层面的学校卫生政策共21件,该阶段是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恢复阶段,1979年 扬州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同年底,‘中㊁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颁行,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提供了政策依据㊂1985年,我国大范围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顺利完成,为后期学校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㊂1990年原国家教委发布施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这是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正式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学校卫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㊂从1990 -2000年的10年是我国学校卫生政策的平稳发展期,该阶段国家层面关于学校卫生的政策明显增多,学校卫生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卫生原则初步确立,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政策明显增多[10]㊂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卫生的健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的政策明显增多㊂与此同时,随着学校卫生环境的日益复杂,学校传染病预防㊁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理成为了该阶段政策的重点㊂3.2 基于学校卫生政策的内容维度的分析3.2.1 调整发展期(1979 1989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长期停滞,因而该阶段的相关政策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尽快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㊂1979年 扬州会议”之后两个 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拉开了学校卫生工作法制建设的序幕㊂此后,我国政府围绕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卫生检查验收标准“‘1978-1985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及其它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颁行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卫生的重建和恢复㊂该阶段,大范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的结束为形成规范化的体质健康检测制度奠定了基础,为推行常态化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创造了条件㊂该阶段颁行的政策倾向于对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使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如1982年教育部㊁卫生部等单位联合下发的‘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学生眼保健操制度的形成㊂此外,该阶段‘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座谈会即学生口腔疾病调查总结会议纲要“‘全国学生体质㊁健康状况监测实施方案“等政策陆续出台,推动了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发展㊂该阶段,在学校卫生政策的建构下学校卫生工作网络逐渐形成㊂3.2.2 平稳发展期(1990 2000年)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恢复并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是我国学校卫生政策的平稳发展期㊂该阶段,‘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并实施,明确了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与监督指导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管理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标志着学校卫生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时期㊂同时,教育部㊁卫生部为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与落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和学校卫生标准,如‘中小学卫生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等,涉及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建设㊁学生健康体检㊁学校疾病防控㊁学生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1]㊂国家政策的颁布使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从1997年实施以来监督覆盖率达到25.1%,监督合格率达到80.4%㊂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从1996年的13.0%增加到2000年的24.5%㊂学生常见病防治中,1996-2000年学生蛔虫阳性率从38.0%下降至2.0%;龋患率从17.2%下降至11. 4%,贫血患病率从17.52%下降至12.3%,沙眼患病率从12.6%下降至7.3%[12]㊂该阶段,‘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诸多有关学校卫生政策的重点和核心,一方面使学校疾病预防形成了常态机制,另一方面其倡导的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㊂3.2.3 快速发展期(2001 2015年)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中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及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深入人心,为学校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㊂该阶段,学校卫生事业的法制化管理日臻完善,相关部门关于学校卫生政策更加具体㊁细致,推动着学校卫生工作向精细化㊁人文化方向深入发展㊂该时期‘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等的出台,42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5卷)第2期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营养的关注,对于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肥胖问题的预防与控制,为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㊂2003年, 非典”在我国的肆虐使政府更加重视学校疾病防控㊁传染病预防工作,‘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等都体现了政府对学生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政策都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食品安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作出了规定㊂根据2008年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共监督各级各类学校291402所㊂其中,建立学生健康档案175396所,建档率60.19%,比去年上升35.5%;开设健康教育的学校216720所,占监督学校数的74.37%;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学校207356所,占监督学校数71.16%㊂学校内有餐饮单位的114483所,有食品店的83110所,有住宿场所的44444所,有校医院的51917所[13]㊂此外,政府对于校园卫生建设也高度重视,陆续批准颁布了一系列学校卫生专业标准,如‘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儿童少年发育水平的评价“等,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㊂此外,该阶段的政策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㊁生命教育及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工作的建设,其典型法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㊂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发展脉络的评价4.1 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效果值得肯定学校体育与学校卫生相辅相成,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国家对于学校体育和学校卫生的政策也相辅相成,既有其相关性也有其独立性㊂但是,不同阶段学校体育与学校卫生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最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被教育者的健康成长㊂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梳理发现,政策的积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正是这些政策的颁行及实施造就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辉煌成绩㊂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及不同部委关于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制定始终以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始终以 健康第一”思想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通过政策的颁行及实施将依法治教落到了实处;此外,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管理机制,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效机制㊂分析可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在内容上呈现了由泛化到具体的演变过程,其演变过程也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出台顺应了各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第二,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指导性强,对化解学校体育卫生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㊂4.2 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改革任重道远在肯定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在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中尚有局限性,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㊂一方面为政策制定过程的问题㊂首先表现为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的制定具有强制性,但在制定过程中对于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㊁对于各级学校校长㊁体育教师㊁学生的呼声的考量却较少,导致部分政策的执行较为困难,如实施初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㊂其次,部分政策缺乏操作性㊂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每年都有相关的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出台,有部分政策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并且效果欠佳[14]㊂虽然我国政府历年来皆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在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卫生政策中也凸显了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但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看体质健康状况堪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身体素质指标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些实际问题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该如何提高政策和法规的操作性㊂另一方面为政策执行过程的问题㊂在学校体育政策颁布之初,教育行政部门等执行者往往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并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作㊂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执行资源逐渐匮乏,同时政策的权威性开始下降,故政策执行部门的工作热忱也开始衰退,最终导致政策执行力下降,政策从此变为苍白的文字㊂然而并不能把原因仅仅归结于此,学校体育卫生政策执行缺乏相关配套保障也是重要一个因素㊂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制定主要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每个方面的培养都需要相匹配的政策的支持,由于资源有限,各项政策互相冲突,导致部分政策缺乏操作性,政策执行自然难以进行㊂以体育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为例,改革开放以后的很多学校体育政策中都提到了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但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及执行标准,对于体育教师工作量如何认定㊁劳保待遇等核定的随意性较大,导521邹 然,丁清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卫生政策变迁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