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元测试
2019届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 元测试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1表示果蝇体内常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图2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图2中的AB段可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D.图2中的EF段可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答案】D【解析】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基因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图2中的AB段可对应是无染色单体的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错误;图2中的EF段可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此时无染色单体,D正确。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复制的结构是A.着丝点和核仁 B.染色体和中心体C.染色单体和中心体 D.染色体和赤道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复制发生在间期,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同时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也进行复制加倍。
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3.右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B.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a→d受到信号调节,d内高尔基体的功能增强 D.c→d不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不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a→b过程为有丝分裂,干细胞全能性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A正确;a→c经过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a→d是细胞凋亡,受到信号调节,d内高尔基体的功能减弱,C错误;c →d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
2019届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元测 试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细胞中,通过无丝分裂方式增殖的是A.蛙的红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C.造血干细胞 D.人成熟红细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小鼠骨髓瘤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考点:考查无丝分裂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无丝分裂的实例即可。
2.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A.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B.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C.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开始D.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因此细胞周期的划定范围为从上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答案为D。
3.如图表示两个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它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也是相同的B.甲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C.甲和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可能进行与甲细胞相同的分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乙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体,甲图中染色体的特征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确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为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确定为有丝分裂的中期;由此可推知甲、乙所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4条染色体;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可能是性原细胞增加数目的方式,形成的子细胞也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答案】B【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的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而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的是8%盐酸,A错误;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B正确;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中期细胞,在换上高倍镜观察,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2019届 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元测试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B.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D. 衰老细胞体积增大,色素积累导致细胞代谢减缓【答案】C【解析】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基因,故在正常细胞中都会表达,A错误;石棉和黄曲霉素都是化学致癌因子,B错误;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故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理清细胞衰老的特点,特别要注意衰老的细胞中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变大。
2.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5个时期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时期2的细胞内含有4个中心粒B. 时期3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 时期4的细胞内核糖体较为活跃D. 时期5的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时期2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含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A项正确;时期3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时期4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合成较多的蛋白质,核糖体较为活跃,C项正确;时期5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缢缩,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B.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D.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A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C错误;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答案是C。
浙科版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元测试

2018届浙科版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单元测试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生殖细胞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产生后不再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整个细胞周期的准备时期,主要进行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2.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在b段形成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将细胞一分为二B.c段结束核DNA含量增加一倍C.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D.核遗传物质的平分一般发生在b、d段【解析】图示中a+b或c+d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a、c可表示分裂间期,b、d表示分裂期;赤道板是细胞中类似地球赤道的一个平面,并不是细胞的真实结构;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平分发生在分裂期。
【答案】 A3.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顺序的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解析】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①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②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③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④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故一个细胞周期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答案】 C4.如图是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a)数、染色单体(b)数和DNA分子(c)数的统计图。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图①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c)数目的比值为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单元测试题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末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前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末期出现细胞板参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考查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的理解和识记。
可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判断各项正确与否。
【详解】小麦为高等生物,没有中心体,A项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B项错误;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项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项正确。
2.白血病可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因为骨髓可为患者提供()A.白细胞B.神经干细胞C.胚胎干细胞D.造血干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白细胞,所以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考点:考查细胞分化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熟记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3.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 h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B段、CD段及EF段均为分裂期,BC段、DE段均为分裂间期,所以—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BC+CD或DE+EF)等于17.3h,D错误;分裂期的末期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A错误;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考点:细胞周期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溶胶中加工D.中心体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考查对细胞器成分、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的理解。
浙科版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单元测试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B.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B.细胞分裂间期,DNA和中心体的复制C.外界不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特点及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限增殖 B .细胞膜表面缺少粘连蛋白C.易在组织间转移 D •容易发生分化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和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A.间期和后期 B .前期和后C.间期和末期 D •前期和末期5•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W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W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I、W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6.因提取分离抗定疾药物一青蒿素,屠呦呦荣获2015年的诺贝尔奖获.青蒿素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是一种不具有核膜和各种复杂细胞器的单细胞生物B.疟原虫能侵人宿主的红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是相对的C.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膜系统,将导致该虫的ATP合成完全受阻D.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可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7. 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 DNA 分子的复制 B. 着丝粒的分裂 C.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 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条染色体。
2020届 浙科版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单元测试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也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B.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化学致癌因子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监控体内癌变的细胞并把它清除,故A正确;雾霾中的气体溶胶粒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以导致细胞癌变,故B正确;肿瘤病毒侵入生物体后,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导致细胞癌变,故C正确;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控细胞的正常周期,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1958年科学家Taylor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含12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12、后期12B.中期12、后期24C.中期6、后期6D.中期6、后期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蚕豆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每一次分裂都有DNA的复制,而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第一次分裂DNA的双链打开,以它们为模板合成新的DNA 分子,这样,第一次分裂结束,每一个染色体的DNA的两条链,一条含3H(母链),另一条不含3H(子链)。
第二次复制时合成的两个DNA,一个含3H,另一个不含3H。
它们与蛋白质结合构成同一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即中期的每一个染色体都含有3H 标记。
后期,含3H标记的染色单体和不含3H标记的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
染色体加倍。
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D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单元测试卷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单元测试卷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时间较长。
分裂期主要完成细胞分裂,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时间较短。
答案:B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溶胶中加工D.中心体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选项A正确。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选项B错。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选项C错。
中心体无膜结构,线粒体是具双层膜的结构,其内部有DNA,故选项D错。
答案:A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由于蛋白质合成旺盛,核仁的活动会加强B.显微镜下可看见核仁、核膜的时期只有间期、末期C.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加倍D.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方式不同,但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而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前期中较晚的时候核膜才开始解体。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
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答案:A6.下列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共同表现的是( )A.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B.新陈代谢速度减慢C.遗传物质改变D.细胞膜透性降低解析:细胞分化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细胞癌变后新陈代谢速度快。
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答案:A7.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 )①霜冻导致衢州橘树死亡②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③机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④花瓣的自然凋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霜冻、机械损伤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人体内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B.细胞器数量的改变C.细胞内信使RNA的种类、数量不同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解析:细胞的正常分化可以形成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细胞器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细胞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反映在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因而细胞内信使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不是正常的分化,可能发生了癌变,也可能是基因突变。
答案:D2.下列哪组结构在高等生物同一个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被发现( )A.染色体和染色质B.细胞板和中心体C.星射线和中心体D.纺锤丝和星射线解析:染色体只出现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染色质则出现在分裂间期;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而中心体只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纺锤丝是从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丝状物,组成纺锤体;星射线是移动到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组成纺锤体。
因此高等生物同一个细胞周期同一时期被发现的只可能是星射线和中心体。
答案:C3.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染色体纺锤丝的长度解析: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过程,许多结构都在运动中,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化之中,如染色体的位置先是散乱排列,然后是集中排列在赤道板位置,随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细胞两极移动。
所以染色体与细胞两极之间的距离曲线开始时没有规律,到了中期位置相对固定,该距离出现一段稳定期,继而染色体向两极移动,距离赤道板越来越远,而距离细胞两极则越来越近,可见,曲线d是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在分裂前期和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是0;当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独立时,此距离开始上升,曲线c代表这一距离;曲线a表示在分裂前期距离逐渐加大,之后几乎不变,直到分裂结束,这应该是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曲线b表示的距离在分裂前期逐渐加大,中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缩短,这应该是纺锤丝的长度。
答案:A4.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B.未脱离植株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解析:从理论上讲,生物体正常体细胞都是从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含有发育成本物种一个完整个体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因此,可以说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即使经过减数分裂的有性生殖细胞也一样。
但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脱离母体,充足的营养,适宜的外部条件及相应激素等。
因此并不是脱离了植物的芽就一定表现出全能性。
未脱离母体也不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现出来,不是因为基因发生变化,而主要是没有脱离母体或条件限制。
答案:A5.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表现B.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原癌基因C.原癌基因遇到致癌因子就会被激活,使人和动物致癌D.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无限增殖能力解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果。
再者即使原癌基因被激活,这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很快的杀灭癌细胞,不致患病。
因此,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答案:C6.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
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
据此认为,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解析:癌细胞中有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也有,说明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控制这种酶合成的基因。
但体细胞随细胞分裂染色体的端粒变短,不能无限增殖,说明在体细胞中,控制这种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也就是说细胞之所以出现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7.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酶和其他的蛋白质B.在间期,线粒体要为蛋白质的合成、DNA解旋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通过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合成解析:对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来说,间期的变化与动物细胞的是一样的,主要变化是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和线粒体。
前期对于动物细胞来说,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C8.若把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则后期的细胞中( )A.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B.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解析: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只是分开,并未加倍。
答案:B9.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不能得出的推断是( )A.Ⅰ时期一定发生DNA复制B.Ⅱ时期可出现四分体C.细胞周期开始于aD.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细胞处于Ⅱ解析:根据图判断Ⅰ为分裂间期,Ⅱ为分裂期;分析Ⅰ时期一定发生DNA复制,A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中不会出现四分体,B错误;细胞周期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目最多,D正确。
答案:B10.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或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都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解析:染色体是在分裂前期才出现的,是由染色质螺旋缠绕,缩短变粗而成,且到了分裂后期染色体又会逐渐解旋为染色质。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增加出现在后期,是由于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此时染色单体数目为零。
DNA数在有染色单体时等于染色单体数,不存在染色单体时则等于染色体数,因此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C11.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19.3 h~21.3 h活动旺盛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0 h~2 hD.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19.3 h~21.3 h解析:DNA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间期,因为此时DNA正在合成。
答案:A12.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B.真核细胞分裂时,亲代细胞中的线粒体随机分配给子细胞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D.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解析: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分子,所以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赤道板只是一个假想平面;生殖细胞具有较强的全能性。
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图B中染色单体数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C中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此时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_。
(3)如果B、A表示两个连续的时期,则A为______期。
(4)图C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哪几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成为一条染色体(2)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末(4)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14.(14分)下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就乙图来说,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期的细胞。
(2)甲图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________段,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图。
(3)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发生在________图所示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________段。
(4)甲图中cd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见,母细胞和子细胞中DNA的含量是____________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变化曲线图和细胞图识别的相关知识。
在甲图中fh 表示间期,bc或hi表示前期,对应于乙图中的B图;cd或ij表示中期,对应于乙图中的C 图;de或jk表示后期,对应于乙图中的A图;ef或kl表示末期,对应于乙图中的D图。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发生在前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
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有丝分裂使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或DNA的含量稳定,保持了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1)f~l 间(2)bc(hi) B (3)A de(jk)(4)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5)稳定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5.(14分)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看出,在a和c两时期,________分子合成旺盛,在e时期,植物细胞中央会出现________。
(3)丙图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乙的________阶段(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