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初中语文《散步》(共32张)ppt322

改变主意,走小路
√
儿 子 想走小路 小路有趣
分歧
我
√
时日已短
时日还长
×
决定伴同母亲
决定委屈儿子
尊老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小事
中心
散步
尊老爱幼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 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 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母亲: 老迈、顺从 “我”: 孝顺、诚恳
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间的依赖感 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亲切、和谐的母 子之情。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 景物描写作用?描绘了初春的田野,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 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但是春天总算 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 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生活情趣。同 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 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做了铺垫。 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读读写写
xìn fú qí shà
信服
分歧
lín
取决
一霎
两全
粼粼
各得其所
信服:相信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 致;有差别。 一霎:形容时间极短。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 适的安顿。
读拼音写汉字: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 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 yī sh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 像民族领袖在严重的关头时那样。 (3)母亲xìn fú( 信服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5)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 口水波lín lín( 粼粼 )的鱼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优质课件(共70张PPT)

精读细研
2.从生活中常见的“散步”这件小事上来看,这是一个 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 尊老爱幼的家庭。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课文内容,分析 了人物形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 味一下作者笔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习检查 读一读
sàn
qī
散步 莫怀戚
qí
shà
分歧 一 霎 时
áo
nèn
g
熬 嫩芽 咕咕
lín
chāi
水波粼粼 拆散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áo )煎熬 熬
( āo )熬白菜
( pāo )泡桐 泡
( pào )泡茶
( bēi )背负 背
( bèi )后背
( pū )铺张 铺
( pù )店铺
预习检查 多音字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 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 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 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 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 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 田野上散步。
精读细研
1.细读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母亲、妻子、儿子、 “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我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 话一样。
第6课《散步》 课件(共34张PPT)

讲故事,延续美
散步是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文中一次平常的散 步,让我们感受那么多的美丽和温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 语言描述你生活中与家人最温馨的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幸福故事。
课堂总结
莫怀戚的《散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与责 任的传承。学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生命感悟上的 洗礼。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 再读,体会的 是生命的美; 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亲情,珍惜一下,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识卡片: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思路 (1)概括描写的内容,明确景物的特点。 (2)结合语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包括: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设置背景); ②描绘景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④借景抒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寻人物之美
故事中的这四个人,你觉得谁最“美”呢?说出你的 理由,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段落和语句加以说明。
寻人物之美
预设:母亲最美。因为母亲慈爱,疼爱孙子,理解他人。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从“本不愿” 到出来体现母亲对我的迁就。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摸摸”体现慈爱,疼爱孙子。
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 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整体感知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在了解 了本文的内容后,大家觉得本文感情基调应该怎样的?
《散步》词语解释

《散步》词语解释
什么是散步?
散步是指在户外缓慢地行走,通常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或计划。
散步可以是一种
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散步是一种简单而休闲的活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
轻人,无论是健康人还是身体不适的人,都可以通过散步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散步的好处
改善心理健康
散步可以使人放松,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散步30分钟
可以显著减少抑郁症状。
锻炼身体
散步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此外,散步还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
探索周围环境
散步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发现新事物,增加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怎样散步?
步态和步数
散步时步幅应适中,步伐应轻松、平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每天应散
步8000至10000步。
时间和地点
散步时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阳光强烈。
散步地点应选择空气流通、绿化
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注意事项
散步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
同时,应注意道路情况,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结
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活动,能够带来许多好处。
通过散步,我们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丰富生活,并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
因此,在闲暇时间,不妨走出家门,享受一次愉悦的散步之旅。
《散步》的多音字

《散步》的多音字
《散步》的多音字如下:
1、散:(sàn)散步;(sǎn)散漫。
2、铺:(pū)铺床;(pù)当铺。
作品介绍: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散步》被选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六课的课文和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四课的课文。
《散步》课文笔记

《散步》课文笔记
《散步》是一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的文章。
它通过描述一次全家三辈四口在春天外出散步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助弱势群体的传统美德。
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文章记叙了祖孙三代在田野间散步的平凡小事。
2. 文中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尊老爱幼、互相谦让、互相关爱的传统美德。
下面是对《散步》课文笔记的整理:
1. 文章主题:尊老爱幼、互相关爱、和谐相处。
2. 文章重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谦让。
3. 文章难点:如何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的含义。
4.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描写了田野的美丽景色,突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感受。
5.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了祖孙三代四口之家的形象,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6. 文章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 文章中的语言特点: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读起来让人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
8.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
9. 文章的启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散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它通过平易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和传统美德。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谦让的重要性,也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喜欢散步的7个理由

喜欢散步的7个理由散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放松心情。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七个喜欢散步的理由。
1. 锻炼身体: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身体锻炼方式。
通过散步,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常常感到身体酸痛和乏力,而散步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2. 放松心情:散步是一种可以放松心情的活动。
走在宽阔的道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宁静和平和。
散步还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紧张的情绪。
3. 探索城市:散步是一种探索城市的方式。
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景点和建筑物。
有时候,我们会意外地发现一些有趣的小店、美食或者艺术作品。
散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4. 与他人交流:散步是一种可以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和朋友、家人或者同事一起散步,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提高沟通能力。
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倾听对方的心声,分享彼此的生活体验。
5. 增加创造力:散步可以增加创造力。
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喜欢散步,因为在散步的时候,大脑会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敏锐。
很多创意和灵感都是在散步的时候产生的。
6. 观察大自然:散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大自然。
在城市中,我们经常忽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
而散步可以让我们重新与大自然接触,欣赏花草树木,感受四季的变化。
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都非常重要。
7. 提高思考能力:散步可以提高思考能力。
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烦恼和困惑留在身后,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在走走停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起来,喜欢散步的理由有很多。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创造力,增进人际关系,观察大自然,提高思考能力。
所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散步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
《散步》的好句

《散步》中的好句
在《散步》一文中,有很多句子可以被认为是好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每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会迅速地换上运动鞋,准备出发去散步。
2. 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 散步的时候,我们可以聚在一起交流,互相分享一天的见闻和心情。
4. 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5.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
6.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7.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8. 世上有好些没有运气的人,忽然一下,如同一副厚实的幕布被人撕开了似地,他望
见了苦楚,望见了自身生活里的漫无边际的、单调的苦楚,现在的苦楚,未来的苦楚。
9. 最后的日子和最初的一样,无论在前,在后,在左,在右,他四周一无所有,任何
方面都一无所有。
10.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书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些句子或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或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或描述了日常生活
的场景,都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特点。
同时,这些句子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
的观察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练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
B.我决定委屈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
D.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
)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
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齐齐哈尔中考)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
我对_________说:“
”8. 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50字以内)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9.“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10.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11.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12.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
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
“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
“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
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
小栓已在村口等我。
我望着外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害怕。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
“你怕不怕?”我问小栓。
“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
”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我们出发了。
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
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
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完这段低凹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程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
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
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
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
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
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
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
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地刺眼。
“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有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
”“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
“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
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
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
”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一颗慈爱的心。
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五月上)13.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14.下面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哪句符合人物的身份?试做分析。
A.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
B.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
15.根据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1)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
....:“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面对“我”的追问,父亲为何“呵呵一笑”?)
(2)“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
..地向母亲求证。
(“我”为何“惊讶”?)
16.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认为,应将文章标题“爱在身后二十米”改为“父亲的谎言”,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17.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
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