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可能性备课教师刘军娟执教刘军娟备课日期3.10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不确定时间的特点。
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会运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要性。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激趣导入2分猜测:拿一枚硬币,投向空中,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二、探究新知:20分情境一:一个盒子中装有5个球,4个白球1个黄色,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先任意摸出1个球。
情境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
情景三:转盘游戏,指针停之后,落在区域的代表颜色如下。
情景四:明天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根据上面四个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2)“回顾与交流”图1中,摸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回顾与交流”图3中,想使转盘转到海南各色区域的可能性为,可以如何修改转盘?(4)关于可能性你还知道什么?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交流,各组反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教师适时指导。
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5分1、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要使他们的可能性相同,可以怎么做?2、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鞋号19202122232425人数3548923(1)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21号或22号的可能性比()。
(2)鞋号大于21号的可能性是()。
3、如图,一张圆桌旁有4个座位,A先坐在如图所示的座位上,BcD三人随机坐到其他三个座位上,求A与B 不相邻而坐的概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导学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导学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3. 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率的概念一、引入- 以日常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为例,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 提问:如何量化这种不确定性?二、概念讲解- 介绍概率的定义: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 解释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 通过实例说明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三、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三种事件,并尝试估算其概率。
-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估算概率的准确性?第二节:概率的计算一、引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概率概念。
- 提问:如何计算一个事件的概率?二、方法讲解- 介绍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的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
- 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小游戏,计算游戏中的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第三节:统计图表一、引入- 讨论如何整理和展示数据。
- 提问:什么样的图表可以直观展示数据?二、图表讲解- 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基本统计图表。
- 讲解每种图表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三、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 小组活动: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绘制统计图表。
第四节:统计方法一、引入- 讨论如何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 提问: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二、方法讲解- 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 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计算一些统计量的实例。
- 小组活动:调查班级同学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分析数据并提出建议。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概念的理解。
- 通过绘制统计图表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导学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安排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如何收集与整理数据,如何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调查情况,我们通常把收集到的数据借助统计图或统计表来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谈话,准备进入复习。
1.文峰小学参加环保活动,六个班级捡拾废弃塑料袋数量如下:男生:一年级60个,二年级71个,三年级78个,四年级89个,五年级97个,六年级117个。
女生:一年级64个,二年级73个,三年级77个,四年级93个,五年级104个,六年级112个。
(1)请把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答案:60 71 78 89 97 11764 73 77 93 104 112(2)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
课件展示教材第96页的调查表。
1.学生先交流设计调查表,然后观察PPT中表格,交流如何调查和记录数据,填写表格。
2.学生根据各组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生汇报后,教师总结:(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以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间的百分比关系。
用(B)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反映各车间的工人数量,用(A)统计图比较合适。
3.下面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1)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答案:36÷(1-20%-28%-34%)=200(人)答: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
(2)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百分之几?答案:(34%×200-28%×200)÷(28%×200)≈21.4%答: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21.4%。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6.3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6.3统计与概率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是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您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统计与概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能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概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猜谜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举例说明如何求概率。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率 = 所求情况数÷ 总情况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P103练习题第1题。
(2)求一组数据中,偶数的概率。
2. 答案:(1)教材P103练习题第1题答案。
(2)一组数据中,偶数的概率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概率的求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理解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定义,并能够将概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统计与概率前置知识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的知识:1.小学数学运算法则;2.数据的表示方法(如表格、图表等);3.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数学内容;如果您还没有了解以上知识,请先自学相关教材内容,再进行本章学习。
知识点一:数据的收集数据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是为了反映某种表现现象而进行的测定和观察而得到的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验观察、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收集。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收集哪些数据;2.如何收集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3.数据的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4.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分类。
知识点二:数据的分析在收集了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数据的概括性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1.频数分析:统计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以求出该数据的频数;2.频率分析:将频数转换为频率,表达为某个数据出现的概率;3.统计图表: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4.累计频率分析:将每个数据的频率累加,用来绘制累积分布图;5.分组:将数据按照某个特征值进行分类,以得到各组数据的统计特征。
知识点三:概率的初步认识概率是一个数学概念,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了解概率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概念:1.随机事件:无法预测其具体结果的事件;2.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3.事件:从样本空间中选择的某个结果;4.概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信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概率,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2.实验的步骤和方法;3.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4.实验结果的证明和解释。
知识点四:概率的应用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抽奖、赌博、保险、金融等领域。
在应用概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合适的概率模型;2.推导计算公式和结果;3.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正确的决策。
实践活动1.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的饮食偏好数据,并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数据分析;2.通过抛硬币或转骰子等手段,进行概率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3.设计一个游戏或活动,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决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6.3.2统计与概率2 可能性 (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2 统计与概率2 可能性(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可能性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事件的可能性与事件的类型有关。
(2)引导学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可能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知识的关键环节。
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导学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课件展示全班通用的调查表。
姓名性别身高/cm 体重/kg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你的特长下面请填写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是或否(2)提问: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3)组织学生调查。
①填写个人情况调查表。
②按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整理本小组同学的数据。
③小组长分工合作整理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
④根据搜集的数据,利用老师准备的纸张,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a.填写本班男、女人数统计表。
b.制作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扇形统计图。
c.制作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男女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d.制作本班同学对自己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教师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
提问: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表。
(2)学生分工合作搜集整理数据。
(3)学生完成统计图、统计表。
答案:60 71 78 89 97 11764 73 77 93 104 112(2)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哪个年级捡拾的塑料袋最多?哪个年级最少?(4)男生一共捡拾了多少个?(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并回答。
答案:(3)六年级捡拾的塑料袋最多,一年级最少。
(4)60+71+78+89+97+117=512(个)答:男生一共捡拾了512个。
(5)捡拾最多的年级比最少的年级多捡多少个?(117+112)-(60+64)=105(个)答:多捡105个。
(答案不唯一)三、巩固练习。
(8分钟)1.完成教材第98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99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5分钟)1.做一项调查统计的主要步骤有哪些?2.布置作业。
6.3.1 统计与概率1 统计(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6.3.1 统计与概率1 统计(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二、重点难点1. 重点: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 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3. 新课讲解:(1)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统计量解决问题。
5.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教材中的例子,自己动手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并解释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统计量的重要性,掌握了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拓展阅读1. 统计量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统计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股票分析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法。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量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统计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一张圆桌旁有4个座位,A先坐在如图所示的座位上,BcD三人随机坐到其他三个座位上,求A与B不相邻而坐的概率。
A
学生独立做,再组内交流,反馈,评价。
四.
小结与评价2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内讨论,展示。
五.
布置作业
分
数学书88页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回顾与交流
巩固与应用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5分
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出白球的可能性是。要使他们的可能性相同,可以怎么做?
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鞋号
0
1
2
3
人数
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21号或22号的可能性比。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可能性
备
教师
刘军娟
执教
刘军娟
备
日期
10
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不确定时间的特点。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会运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要性。
情景四:明天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根据上面四个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回顾与交流”图1中,摸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回顾与交流”图3中,想使转盘转到海南各色区域的可能性为,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关于可能性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交流,各组反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教师适时指导。三,当堂检测
教学
反思Biblioteka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分
猜测:拿一枚硬币,投向空中,正面朝上的可能性?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
二、
探究新知:20分
情境一:一个盒子中装有5个球,4个白球1个黄色,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先任意摸出1个球。
情境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
情景三:转盘游戏,指针停之后,落在区域的代表颜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