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学活用PDCA》心得体会
PDCA工作法学习心得分享

PDCA工作法学习心得分享PDCA(Plan-Do-Check-Act)工作法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
它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结果,并采取行动以纠正和改进的过程。
在我的工作中,我学习并使用了PDCA 工作法,对我个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PDCA工作法鼓励我在开始做某件事之前充分规划和准备。
制定计划的阶段非常重要,它帮助我明确目标,了解任务需求和关键要素。
在这个阶段,我会思考和列出每一个步骤,确定时间和资源的分配,以确保我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方针。
其次,PDCA工作法强调执行计划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常常会陷入过度规划和思考的困境,导致拖延和耽误。
但PDCA 工作法教会了我如何集中精力并有条理地实施我的计划。
它鼓励我把分解的任务按照优先级顺序逐一完成,并且不断评估我所做的工作是否与我制定的计划一致。
第三,PDCA工作法教会了我如何检查和评估我所做的工作。
在完成任务后,我会花一些时间回顾和分析我做得怎么样。
我会回答一些问题,比如我是否按照计划达到了目标?有没有任何问题或障碍妨碍了我的进展?我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改进的空间?通过这个反思的过程,我可以提取经验教训,了解自己的短处和优势,并采取措施保持积极改进。
最后,PDCA工作法鼓励我在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通过对我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我能够发现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制定适当的改进计划。
然后我会采取行动,执行这些改进措施,并再次回到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总的来说,PDCA工作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它帮助我规划和准备,确保我按照计划执行和检查我的工作。
通过PDCA循环,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到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也体验了不断自我超越的成长。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会继续运用PDCA工作法,并将其作为我的学习和成长的理念。
PDCA工作法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023pdca培训心得体会

2023pdca培训心得体会2023pdca培训心得体会1PDCA循环工作法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的管理方法,也是后来在公司工作时老总多次提到的工作方法。
该管理方法是管理的精髓,但是,运用得当,运用得彻底,却是很多管理者难以做到的'。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 P阶段: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的管理者知道该做某事,但是没有选择最佳方案,没有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干工作马马虎虎,随心大意,想到哪干到哪,干到哪想到哪,很多时候净干些没头没脑的事。
这是一种没有做好计划的典型,却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发生。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1.应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
决策是否合理正确,影响巨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2.提出多种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选择最佳方案,看似浪费,实际已经胜利一半。
3.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特别是要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由谁去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如何完成,具体的步骤如何分解。
二、 D阶段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执行者畏难情绪严重,有的嫌人手少,有的嫌时间紧,有的嫌有难度,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执行任务,很难把工作做好。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按照计划,想方设法,克服万难,严格执行。
如遇到重大情况或困难,要及时汇报难点和自己的建议,完成后及时汇报工作结果。
三、C阶段检查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管理者往往对这一点比较模糊。
有时布置了任务,就不再过问,这样很容易造成对下属的纵容。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对一些重点工作,要时刻检查,时刻关注,直至完成。
四、 A阶段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对做的好的工作,一带而过;对做的不好的工作,对责任人教训一顿或者处罚一下就完事了。
这样的作法恰恰忽略的是:对好的经验没有进行总结,对沉痛的教训没有汲取。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1.对工作完成很好的,予以表扬,总结经验,并把具有普遍性的作法或措施适当推广。
2.对工作完成不好的,予以教育或处罚,汲取刻训,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pdca的心得体会

pdca的心得体会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是一种管理方法学和问题解决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循环这四个步骤,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促进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也运用了PDCA的思维方式,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制定计划阶段,我学会了系统地分析问题和目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通过PDCA的思维方式,我学会了将问题拆解,进行因果分析,并制定出实际可行的计划。
同时,我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计划,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在执行阶段,我体会到了持续学习和迭代改进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计划往往与现实存在差距,而PDCA循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和行动的反馈,对计划进行修正和优化。
这也使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试错和改进,才能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第三,在检查阶段,我意识到了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估的重要性。
PDCA强调通过检查来验证计划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这就需要我们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数据的支撑,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出解决方案,而不再只凭主观臆断。
同时,在检查阶段,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如流程图、鱼骨图等,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对策。
最后,在行动阶段,我深刻体会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
制定了计划和解决方案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够坚定地执行和落实。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发现不论计划多么完善,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成果。
而执行力,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也意识到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的重要性。
总结来说,通过不断地运用PDCA的思维方式,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实践的重要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执行力的重要性。
学习PDCA工作法心得体会

学习<PDCA工作法>心得体会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P(策划)]:工作计划,策划(职责目标人.机.料.法.环.测 5W1H)[D(执行)]:-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执行:符合性痕迹管理[C(检查).A(行动)]:检查和持续改进-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对不合格(品)的整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小结: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 ;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体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运用好这种管理方法那我们的质量将会呈现一种阶梯式的上升形式,希望我们全体员工通过学习PDCA工作法,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并且能在工作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能指导我们的工作,优化组合,使我们的服务有明显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突破!。
活学活用pdca读后感

活学活用pdca读后感英文回答:After reading about PDCA (Plan-Do-Check-Act),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blem-solving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thodology. PDCA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help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identify and solve problems effectively.Firstly, the "Plan" phase involves setting goal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developing a plan to address it. This phase requires careful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For example, let's say I am a project manager and I have noticed that our team is consistently missing deadlines. In the "Plan" phase, I would analyze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issue, such as poor time management or inadequate resources. Then, I would develop a plan to improve our project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Once the plan is in place, we move on to the "Do" phase.This is where we put the plan into action and implement the proposed changes. In our example, I would communicate the new project scheduling process to the team and ensure that everyone understands and follows it. This phase requir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to ensure smooth execution.After implementing the changes, we move on to the "Check" phase. Here, we evaluate the results and compare them to the goals set in the "Plan" phase. This involves collecting data, analyzing it, and identifying any gaps or deviations from the expected outcomes. For instance, I would track the project progress and compare it to the new schedule to see if we are meeting our deadlines more consistently.Finally, in the "Act" phase, we take corrective ac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the "Check" phase. This may involve making further adjustments to the plan or implement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address any remaining issues. In our example, if we find that the new project scheduling process is still not effective, I may considerproviding additional training to the team or seeking external assistance to improve our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Overall, PDCA provides a structured framework for problem-solving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allow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issues systematically, leading to better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By following the PDCA cycle, we can continually learn from our experiences,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and strive for excellence.中文回答:阅读了关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内容后,我对这种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PDCA工作法学习心得分享

PDCA工作法学习心得分享PDCA工作法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和循序渐进的问题解决方法,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野口英世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PDCA即Plan (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改善),通过不断循环执行这四个步骤来实现持续改进。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PDCA工作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首先,在计划阶段,PDCA工作法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调查,制定出详细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此阶段,我通过和团队成员的讨论和协作,梳理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能让我在后续的执行阶段更加有信心和可操作性。
其次,在执行阶段,PDCA工作法要求我们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收集数据。
在此阶段,我将计划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和行动项,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我发现PDCA工作法的强调“小步快跑”的原则对于执行非常有帮助,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通过记录和收集数据,我们可以有据可依地评估我们的执行效果。
然后,在检查阶段,PDCA工作法要求我们对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此阶段,我会收集和整理执行阶段中收集的数据,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我发现这种检查和评估的过程非常重要,无论实际结果是否达到目标,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最后,在改善阶段,PDCA工作法要求我们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总结经验,进行改进。
在此阶段,我会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
我发现PDCA工作法中的“循环”概念非常重要,每次循环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通过应用PDCA工作法,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首先,我懂得了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在计划阶段要充分了解和分析问题的背景和原因,而不只是着眼于表面问题。
其次,我意识到及时反馈和数据收集的重要性,通过记录和收集数据,我们可以有据可依地评估我们的执行效果,发现和纠正问题。
(其他心得体会)pdca的心得体会

(其他心得体会)pdca的心得体会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pdca的心得体会
pdca心得体会篇一:
我本人表态不是为了写“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心得体会为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合其中有效的管理方法,对自己工作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经过学习培训后具体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及解读
通过学习培训,“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下都简称该方法)就是通过策划、执行、检查、纠偏和持续改进一系列活动,将我们生活中每一件事做对、做实和做好的最基本方法。
我认为该方法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圆心作用,也就是以“目标”为圆心,展开一系列活动,确保最基本目标的完成的特点;二是各个目标和工作环环相扣特点,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持续完成来实现总目标的实现,更加具有紧密相连,和团队协作凝聚力的体现的特点;三是具有完成的任务、目标周而复始迈向更新更高的一个台阶,由心动带动行动做滚动功,下一环节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并加以再循环改进后达到相对完美的特点;四是具有镜子效应特点,人们不可能一次就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对,只有不停对照比较才会更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事情做好等等。
二、“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用性。
pdca培训心得

pdca培训心得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我参加了一次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培训课程。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PDCA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学会了如何应用PDCA循环来提升工作表现。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体会和心得。
1. 计划(Plan)PDCA的第一步是制定计划。
在培训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细分任务,以及如何制定可行和具体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我认识到,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并合理分配任务给团队成员。
此外,还要确保计划具有可衡量的指标和达成时间,以便后续的检查和评估。
2. 执行(Do)PDCA的第二步是执行计划。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有条理地执行计划,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执行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团队每个成员都理解任务和目标,并且各司其职。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时间管理和优先级的重要性,这帮助我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3. 检查(Check)PDCA的第三步是检查执行的结果。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评估我们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认识到,检查的过程需要客观和全面地了解现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通过反思和讨论,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4. 行动(Action)PDCA的最后一步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行动。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具体和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将其付诸行动。
我学会了在执行改进计划时,要关注实际效果,并不断进行监测和调整。
行动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落实改进措施,并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改进的持续性。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PDCA循环的价值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任务,还可以促进团队的合作和持续改进。
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PDCA并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活学活用PDCA》心得体会
在这里感谢医院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自己认为学习培训是单位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觉得越是学习越是不满足,越是学习越是深刻的不满足,越是学习越是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
感受最深的是:管理工具原来可以这样用。
问题聚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现状与原因
利用各种管理工具,查找现状与提出问题原因。
PDCA循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书中的三句话:“医务人员有素质,医院有品质,就会创造奇迹”
“有始无终”------医院在质量改进的道路上,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一、执行力在PDCA循环管理中的心要性
许多人把管理这个概念几乎神话,而失去了管理本质,以致于使管理陷入一片混乱或处于僵局状态。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管理如果复杂起来那就更使执行力得不到应有的落实。
我非常赞成管理三段论中的理论评点,即“管理就是把想到的事情记下来,把记下来的东西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然后把做过的事情再写下来”,这是管理的本质,如果抛弃了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也就成为了一种空话。
不论现在叫得非常响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还是其它先进和管理模式的导入,都离不开管理者将管理思想与管理的策略运用实施到实际管理当中去,这就是管理者应具备的执行力,其中也都体现到“PDCA”的“DCA”的阶段的重要性。
管理者本身的角色就是以教练者的身份指导下属进行工作和达成工作目标的,而管理者的执行力如果不到位,管理思想与指导方法没有尽可能的运用于实际的管理要求,导致的后果就会使下属或者更基层的工作人员不能认真的对待和落实上面的执
行目标与工作方案。
这就印证了许多情况所提出的80/20原则一样,如果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目标是正确的,只是执行力出现或存在了问题,80%的工作未达成率则应追究管理者的执行力问题上,所以,我确得管理者的执行力非常重要。
二、管理者如何更好的发挥执行力作用
对于“PDCA”至于管理者的重要性,但如何更好的发挥执行力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着重把握。
1、管理者要参与执行力管理中去——真正做到“I DO”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这与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师余世维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论点不谋而合。
所谓细节就体现在执行力上,每位管理者都要着重于执行,执行自己的管理理念,把它运用到细节上。
但,这并不是说,要事必躬亲,处处到位。
可以自己把握,也可通过自己的下属来实现细节上的成功。
管理者参与到过程的执行中,并不是要削弱其他人的权力,而是一种更好的积极融合。
对管理者来说,只有那些参与到当中的管理者,才能拥有足以把握全局的视角,并且做出正确的取舍决策。
而且无论组织大小,都不应该将其交付给其他任何人。
为此,管理者必须亲自执行三个流程:挑选管理团队、制定战略、引导规范运营,并在此过程中落实各项计划。
2、科学的程序是执行的保障是“D”(DO)的前提。
管理者如何利用执行力这把双刃剑击败对手?如何摆脱执
行怪圈,不做执行的奴隶?答案就是完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PDCA”中“P”是不可或缺的。
具体在下面几个环节是执行的重要保障。
首先,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可量化,指令一定要明确简明,具体体现在“P”上。
可量化就是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本身不能模棱两可,并且管理者应在业内应建立一种“执行文化”。
其二,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轻重缓急之分。
讨论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
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有结束的时间,永远有完不成的任务。
再者就要看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紧急的事来加以区分对待,先后处理。
•其三,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并具备以下能力:
•1)领悟能力;
•2)计划能力;
•3)指挥能力;
•4)协调能力;
•5)授权能力;
•6)判断能力;
•7)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要下属做出承诺,比如:“第一目标清楚吗?能不能完成?授权够不够?人、财、物有没有问题?”既要看相应的资源
条件具不具备,又要看能力怎么样,包括现实能力与挖掘潜能力。
其四,时刻监督跟进,“PDCA”的“C”的部分。
这就需要靠员工靠下属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管理的问题不能形而上学,过程还是要关注,必要的时候要去督促,去指导,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判断。
跟进与过程控制对管理者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最后,执行要有反馈机制,其中是“PDCA”中“A”的部分,这样形成管理工作闭环。
强调正强化和负强化,整个企业各部门和层级执行会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着的机械功能系统,他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关系,而从链子断的地方就会很快得到反馈点的信息,在这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力不到位,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3、培育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管理者自身能更好的“PDCA”到培养团队的“PDCA”,形成良好的循环执行机制。
执行终究依靠人来完成,执行力团队如何吸引执行力强的人?就是给这些执行力强的人放手,不仅给他们足够待遇,还有要把这些人搭配的好,使他们能够有权利。
责权结合,能够让他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未来,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补充新的决策权利。
人才难留,执行力强的人更难留,关键中的关键是企业本身也要发展,不断有新的市场,新业务,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形成良好的“PDCA”循环执行力机制
以上几点说明,管理者更是要从自身“PDCA”-- 执行管理
着手,到运用科学的执行力程序来保障,做到有章可循,然后更要关注下属的执行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执行力强、责任心重而且态度明确的执行高手则是管理者执行力高明的最有依据的证明,也即:形成良好的“PDCA”循环执行力机制。
不是说管理者就仅仅局限于管理,局限于决策,管理者更要注重执行。
对于一个有着良好发展的企业而言,其依赖于质量一流的产品来生存,而企业的成功也要依靠百分之百正确的“PDCA”执行力循环体系进行可持续发展。
李铁X
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