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预防性养护技术如雾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裂缝灌缝以及排水养护等都被详细讨论。
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安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还有利于防止公路水毁。
随着科技的进步,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的发展将更加多元,以应对未来公路养护的挑战。
关键词:预防性公路养护;养护技术;公路安全性能引言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公路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以及运输效率。
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意义,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以及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1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意义1.1有效降低养护成本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其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护成本。
预防性养护的目标是在病害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避免大规模、高成本的维修工程。
例如,雾封层养护、微表处养护、同步碎石封层等技术,能够在早期修复微小的裂缝和磨损,从而避免了病害的扩大和深入。
通过对公路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整体的养护成本。
1.2提高公路安全性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提高公路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定期对公路进行预防性维护,如及时修复裂缝、光滑车辙和排除水损坏,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的扩大和加深,保持公路表面的光滑度和均匀性,减少因路面状况不良导致的交通事故。
此外,某些预防性养护措施如排水养护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在雨季中的滑动风险。
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不仅能维持公路的良好使用状态,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1.3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对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效果。
预防性养护的实施办法

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还未出现病害或刚出现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防性的手段和有效的防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
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
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
预防为主,主动养护一、沥青公路预防性养护应重点突出加强“四防”工作,即:突出加强防水、防裂、早防、勤防。
1、加强防治水害的预防性养护(1)防冲刷:路基和路肩及纵坡大、超高的地段,应因地制宜地搞好排水工作。
地表水集中冲刷的路段,应实施分散、拦截、土埂归流及必要的圬工引排水工程,纵坡较大的土水沟宜设臵消力坎(坝)等防冲刷。
防止出现因养护不善冲出的缺口。
对于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加强检查和处治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段实施改变水流的措施。
(2)防淤阻:涵洞养护应重点在疏通和保障畅通上下功夫。
(3)防坍塌:对土质上边坡的养护应推广及实施截水沟开挖和加强管养工作。
对上下边坡宜采用绿化或工程固坡。
对山区涵洞送水应加强检查和处治力度,地质破碎地段应加强分散水流冲刷,特殊地段可采取换涵位等措施。
(4)防积水:对于因施工原因的路肩墙高出路面或防撞墙设臵后等引起的排水不良,应及时清除或开槽、扩洞处理。
路肩和路基的积水,应及时除高低处理积水,防止积水的原因影响路肩和路基。
(5)防渗透:对原路面密水性较差,地表水易下渗的路段,可采取适宜的罩(封)面防止病害扩大和发展。
对路基水位高的地段,有条件的应采取加深水沟降低水位措施,保证路基强度。
二、加强勤检查勤保养勤修补的预防性养护(1)勤检查路况。
养护站每天一次,各县市区养护段每月两次,市公路局每月一次的路况巡查,以利掌握路况情况,制定合理措施和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2)勤保养路面。
对应保洁、排水、清理堆积物,除污防滑等工作加强经常性的养护。
(3)勤处治病害。
应对路面的裂缝、坑凼、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转变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
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预防性养护评价、决策、施工、检测与验收及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其他普通公路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T740路面加热型灌封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路面预防性养护在不改变当前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为提高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效益,防止路面病害出现或者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采取的一种事先性路面养护措施。
3.2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在特定调查路段已发现的路面损坏类型的损坏程度相对较轻,但其存在及发展已对路面结构功能的稳定形成潜在隐患,并能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处理的代表性损坏类型。
3.3路面非主导损坏类型主导损坏类型以外的所有损坏类型。
3.4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在预防性养护周期内实施某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段内实施该预防性养护措施能达到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路面养护总费用最低或路面养护效益费用比最大的目标。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avement Quality or Performance Index)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uality Index)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 Depth Index)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kidding Resistance Index)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SFC:路面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5评价5.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5.1.1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按JTG H20的规定执行。
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一、总那么1、目的为指导干线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的养护技术水平,维持或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减少公路周期养护费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2、定义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是公路养护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指公路养护部门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到达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维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效劳水平、落低公路寿命本钞票、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
3、原那么公路预防性养护,必须遵循“治早治小,及时主动〞的原那么。
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公路技术状况,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制定适当的年度养护方案,合理操纵大、中修的比例,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治理病害和消除隐患,提高养护质量,以确保公路在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或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
4、程序公路预防性养护,应定期对公路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调查,掌握公路的使用状况,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依次进行:数据采集(检测)→数据整理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方案→批准立项→设计→施工。
5、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国、省干线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他沿线设施的预防性养护。
二、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路基预防性养护公路路基是路面的根底,它承受着本身岩土自重和路面重量,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因此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
1.1路基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1.1维修加固路肩、边坡,使其尺寸和边坡坡度符合要求。
1.1.2疏通、改善、展砌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顺畅。
1.1.3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及透水路堤,管护两旁公路用地。
往除塌方,处理塌陷,检查险情,预防水毁。
瞧瞧、预防、处理翻浆、滑坡、泥石流等病害。
1.1.6有方案地局部加宽、加高路基,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使之逐步到达的等级。
1.2路基预防性养护的要求路基预防性养护的全然要求是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发现咨询题,分析缘故,及时采取维修措施,到达:1.2.1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坡顺直、外表平坦清洁。
(施工方案)桥梁隧道预防性养护

桥梁隧道预防性养护目录、前言二、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和要求三、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工作目标四、隧道预防性养护内容及要求五、隧道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措施六、几种常见的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七、桥梁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研究八、结束语一、前言(一)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桥梁与隧道作为交通的咽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桥梁与隧道的预防性养护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前发现其隐形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延缓桥梁与隧道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延长桥梁隧道使用寿命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措施。
桥梁与隧道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桥梁隧道预防性养护是确保桥梁隧道安全运营的有效手段,是保护城市桥梁隧道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实用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将桥梁隧道的病害和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对确保桥梁隧道的安全运营十分重要。
在新的以养护与管理为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时代,经济合理的养护策略和预防性养护技术,有利于化解路面养护任务重、养护资金少、养护质量高之间的矛盾。
(二)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正确的措施。
从预防性养护恰当时间”、“合适路面”和正确措施”三个条件分析,路面状况与技术措施是可以准确掌握的因素:恰当时间”最佳养护时间却实际影响着预养护效果的好坏,所以,确定最佳养护时间是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桥梁隧道土建结构隐蔽、复杂,机电设施种类繁多,养护标准和方法差异性较大,养护工作难度较大,尤其隧道土建结构较少,其内部空间有限,光线差、空气质量不佳、环境噪声大,机电设施工作不正常,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其后果灾害危险性会更大。
国内外已出现多起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诸如隧道内渗水结冰导致车辆肇事、风机脱落事件、隧道内火灾等,存在巨大运营安全隐患。
对此应引起重视,尽早对隧道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预防性养护。
二、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和要求2.1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桥梁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定期的强制保养、维修措施,是为了防止桥梁病害的发生和延迟桥梁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桥梁病害发展速度、延长公路桥梁以及隧道使用寿命为目的的养护作业。
市政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探究

市政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2-09-05T10:45:22.57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5月9期作者:李子石[导读] 现阶段,要想提高沥青路面整体使用性能,必须重视养护工作。
就目前而言李子石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现阶段,要想提高沥青路面整体使用性能,必须重视养护工作。
就目前而言,预防性技术种类有很多种,且不同种类预防性技术应用范围以及方式是存在差异性。
沥青路面受到车辆荷载以及环境影响后很容易出现路面断裂、路面下沉等病害问题,给车辆通行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路面病害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在养护阶段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在病害问题出现之前,修复局部病害减少各种病害问题扩张。
预防性技术分为多种,对不同技术分析,总结技术应用策略提升公路使用年限是本文研究重点。
关键词:市政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引言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作为社会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规模与建设速度都在不断加大,同时,公路的养护问题也相适应地受到重视。
公路养护中,预防性养护起着重要作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是保障公路使用质量的先进方式,可有效解决早期病害造成的系列问题,对促进公路养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市政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意义1.1有效降低养护成本采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能够针对公路路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进行细致深入地摸排,针对公路周边可能存在的各类破损风险和毁坏趋势进行研判,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公路养护。
1.2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确保公路使用寿命得到充分延长不仅能够减少成本支出,还能够有效减轻管养人员工作强度,避免发生各类性能事故。
采用预防性公路养护模式,管养人员能够针对当前公路运行情况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养护,使公路运行以及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延长。
2市政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2.1薄层罩面技术单层沥青混合料通过摊铺机进行摊铺以及压路机进行碾压,即能够形成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属于“厚表面处置”与“薄磨耗层”之间的融合,也可被称为“薄层罩面”。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制度

公路工程预防性养护制度一、总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路交通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公路工程作为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养护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预防性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路工程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提高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预防性养护的概念预防性养护是指在公路工程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坏的发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一种养护方式。
通过及时的预防性养护,可以保持公路工程的基本功能、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整体运营效益。
三、预防性养护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预防性养护需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体系。
2. 及时性原则:预防性养护应及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3. 全员参与原则:预防性养护需要全员参与,包括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等,共同关注公路工程的养护工作。
4. 系统性原则:预防性养护要有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各项措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支撑的养护体系。
四、预防性养护的内容1. 路面养护:对公路路面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保持路面平整、无坑洼、无裂缝,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桥梁养护:对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牢固,保证通行安全。
3. 隧道养护:对公路隧道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隧道内部设施齐全、通风良好,保障行车安全。
4. 排水养护:对公路排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清理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水患发生。
5. 绿化养护:对公路绿化进行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保持绿化带的整洁美观,提高道路环境质量。
6. 设施养护:对公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预防性养护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养护标准和规范。
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布时间:2023-03-17T07:53:20.957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1月第1期作者:曾尧明[导读] 公路路面养护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曾尧明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湖南邵阳 422100摘要:公路路面养护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对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的常见病害问题进行集中防治,尤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而言,非常容易在高温天气、车辆荷载过高等情况下产生路面病害以及安全事故。
公路路面养护工程需要合理运用预防性养护和防护技术措施。
本文将着重探析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面;养护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公路路面养护工程项目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案,需要涵盖稀浆封层、裂缝处理以及局部修补等具体技术措施,还需要逐步构建和完善智能化、自动化的路面养护作业系统。
不同公路路面的病害问题,可以通过摄像头以及传感器设备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并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路面养护作业,客观评估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成效。
1 公路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成因 1.1 裂缝车辙在不同类型公路路面中,裂缝以及车辙等病害问题非常普遍,与长时间路面承受的高荷载以及剧烈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有关。
其中裂缝病害主要体现为横向、纵向裂缝以及龟裂三种情况[1]。
很多路面结构裂缝一般分布在车辆行进方向的垂直部位之中,大部分公路路基结构属于半刚性,尤其对于沥青材料,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在热应力的作用之下产生结构裂缝等病害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公路路面的使用年限和道路安全性。
车辙病害问题主要来源于汽车过量荷载,其具体表现为累积塑性变形,不同公路路面结构所产生的车辙病害问题难以进行局部修补,与公路路基结构不稳固有关。
裂缝以及车辙等病害问题,都会集中在温度变化过于剧烈的公路路段之中,水泥混凝土以及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公路路面,非常容易在累积塑形应力的作用之下产生大规模病害问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当前,“预防性养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对预防性养护尚无统一界定,造成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的混乱。
本章根据预防性养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外对预防性养护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养护技术规范的差异,明确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
调研分析了安徽省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阐述了常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本特性,总结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建立了面向沥青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库。
1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目前,交通部相关技术规范中并未给出预防性养护明确定义,“预防性养护”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存在差异。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
1980年,Blum 和Phang 结合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项目正式提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这是最早关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报导。
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展了代号为SPS-3的养护费用-效益(Maintenance Cost-Effectiveness)的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试验路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将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2000年AASHTO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即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成本效益处置计划策略,它是针对已建公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延缓破坏时间、保持或提高系统功能性状况,但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周期性养护措施。
2001年,美国路面维护基金会(FP2,Foundation for Pavement Preservation)研究认为,预防性养护关键是“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处治技术”,这反映了观念、策略和方向上的巨大转变。
应当指出,“灌缝、补洞”等技术措施是“即现即修”,不存在“适当时机”问题,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不应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1.1 预防性养护的界定当前,“预防性养护为主、修复性养护为辅”的公路养护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和践行。
但是,按照交通部现行的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一般将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四种。
这使得预防性养护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很难明确预防性养护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相关预防性养护工程计划资金。
美国将路面养护维修作业分为: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路面翻修和路面重建。
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等日常养护技术可以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参考我国现行规范,可将预防性养护定义为介于小修保养与中修工程之间养护作业,其主要目的是推迟路面大中修时间并节约了大量养护费用。
1.2 预防性养护的内涵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复杂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路面状况评价、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路段划分、养护措施选择、养护时机确定、养护效果评价等问题。
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公路预防性养护关键主要是解决3W的问题,即什么样的时机(When)、采取什么措施(What)、用在什么样的道路上(Where)。
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为实现“在最佳时间内对合适的路段采取有效措施”,必须对路面状况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路面性能衰变规律、费用-效益分析确定养护时间和养护技术。
准确地评价路面状况是明确养护需求,制定预防性养护策略的基础。
对于沥青路面,可综合考虑PCI、RQI、SFC或BPN、SSI等指数进行评定。
对路面进行全面评价形成单项评价指标,每个单项指标都应该存在个阈值用于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决策。
在评价指标值达到阈值之前都可以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 而一旦超过此值则不再适合预防性养护。
养护时机的确定通常是建立关键路用性能指标的触发值,通过路用性能预测或实地检测获取某路用性能指标的数据,一旦发现该路用性能指标达到其触发值,则认为此时需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
如美国采用PCI进行控制,PCI在60~75时,要开展预防性养护。
而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建立路面性能变化规律预测模型。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方法和概率型方法。
在我国,确定型方法较为常用,即通过历年来路面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外延来推测,通常为指数型。
养护措施的选择主要基于路面状况、养护技术适用条件和效益费用分析。
其中效益费用分析在多种养护措施同时适用时起到关键作用。
可采用全寿命周期路面成本进行分析,即在路面全寿命周期内的路面建设费用和养护费用的总和进行分析。
也可简单地采用等效年度费用(单位成本/预期寿命)进行分析。
2 国外预防性养护措施预养护措施是预养护计划实施的手段,在70年代,美国就开始使用预防性养护措施。
根据预养护的定义,预养护措施主要作用在路面结构完好的路面上,用来改善路面的表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美国常用的预养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这些:(1)灌缝(Crack Seal),采用密封材料填入路面的裂缝内,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加速路面的损坏。
裂缝修补包括裂缝的清理、灌填空间的形成(如切割)和填缝料的灌入。
这种措施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被作为小修保养的范围,单其使用材料施工工艺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
图2-1 灌缝(2)雾封层(Fog Seal),采用机械设备将稀释的慢凝乳化沥青喷洒在路面上,密封细小的裂缝和孔隙,防止路面的松散和老化。
图2-2 雾封层(3)碎石封层(Chip Seal),是指在路面上直接洒布沥青(一般为乳化沥青),紧跟着撒布一层集料,然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碎石封层主要用来防水、修补细小的裂缝(主要为与荷载无关的裂缝)、改善抗滑性能,在美国大量使用在低交通量道路和城市道路。
近年来美国对碎石封层在大交通量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也展开了研究。
碎石封层可以是单层应用也可以是多层应用。
图2-3碎石封层(4)砂封层(Sand/Flush Seal),与碎石封层的结构和工艺类似,区别在于砂封层在洒布乳化沥青后覆盖的是砂或则细集料。
砂封层可以用来富养干燥、氧化的沥青路面表面,防止松散,阻止水的渗入,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
该措施在国内的下封层中有广泛应用,单在面层的使用还缺乏经验。
(5)稀浆封层(Slurry Seal),指在路面上摊铺一层由级配良好的细集料、矿物填料和慢凝乳化沥青组成的混合料。
封层的厚度一般在3~12mm。
稀浆封层可以有效地阻止松散和充填物的损失,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
适用于由于老化而引起的损坏,不适合于要引起剥落或则路面时开裂的情况。
(6)微表处(Microsurfacing),微表处是稀浆封层的一种类型,一般使用聚合物改性的乳化结合料、高质量的填料和一些添加剂。
微表处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修复车辙(<=40mm)和轻微的表面不规则,防止路面的老化和松散。
微表处的层厚一般在10~20mm。
(7)复合封层(Cape Seal),是指在碎石封层之上再施工一层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的采用可以减少碎石层的石料损失。
复合封层可以提供密实防水的表面,并具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
(8)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就地热再生有三种形式:热翻松(Heater-scarification)、重铺处理(Repaving process)和重拌和处理(Remixing process)。
翻松在美国的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使用较多,该措施先采用设备加热路面,然后使用机械翻松路面,同时加入回收剂,最后整平压实,处理的厚度不大于50mm。
重铺处理包括加热路面,翻松或洗刨面层到一定深度(一般为19~25mm),加入再生剂进行混合,整平后摊铺一层新的热拌混合料磨耗层,然后压实。
重拌和处理包括加热路面,翻松或洗刨路面,把旧料回收到拌和设备中,加入白料和再生剂重新拌和,然后再摊铺到路面上形成单一、均匀的面层。
就地热再生的处理的厚度一般为25~50mm。
就地热再生近年来在国内开始在上海、江苏等地得到了初步引用。
(9)薄热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Thin Hot-Mix AC Overlay),包括密级配、开级配和断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加铺。
HMA加铺层可以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提供表面排水和抗滑、修复路面表面的不规则变形。
厚度一般在20~50mm。
(10)超薄抗滑层(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指采用特殊的设备在相对较厚的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涂层上再摊铺一层超薄的断级配HMA,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厚度约在10~20mm。
(11)刷入封层(Scrub Seal),指在路面表面喷洒一层聚合物改性沥青,然后用特殊的刷子把沥青刷入路面的裂缝和空袭中,再均匀地撒一层砂或者细集料,再把集料和沥青的混合物刷一遍,最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刷入封层一般适合于在低交通量的道路使用,主要用来填缝和孔隙。
国内的在路面表面涂刷沥青还原剂也可以认为是刷入分层的一种。
3 安徽省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通过调研,目前安徽省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是:(1)雾封层(Fog Seal) ;(2)碎石封层(Chip Seal);(3)稀浆封层(Slurry Seal);(4)微表处(Microsurfacing);(5)薄层加铺(Thin Hot-Mix AC Overlay);(6)就地热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7)再生剂喷涂类。
3.1 雾封层(Fog Seal)雾封层是将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沥青路面养护剂等流体状的材料,经喷洒机械喷洒在沥青路面上,进而达到封闭路面孔隙,稳定松散集料,修复路面老化的预防性养护目的。
主要用来密封面层,防止或减少水份的渗入,阻止路况继续恶化,改善老化变硬的沥青性能。
雾封层工作原理见图2-4。
乳化沥青的喷洒图2-4 雾封层工作原理雾封层适合路面表面贫油、细颗粒脱落等病害情况,也适用于路面出现轻微的纵向、横向或块状裂缝,防止雨水与紫外线对沥青路面的损坏。
雾封层的防护机理见图2-5。
雾封层的实施与应用效果分别见图2-6~3-8。
图2-5 雾封层的防护机理图3-6雾封层的实施图2-7 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前后图2-8 雾封层施工前后沥青路面表面状况对比雾封层这种养护措施对结构强度没有贡献,但是能降低通过疲劳裂缝而引起的水损坏,这种方法对于选择适当的养护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养护时间偏后,病害发展严重,雾封层的使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由于雾封层会使路面摩擦系数降低,因此这种养护技术不适合路面摩擦系数较低的路段。
由于雾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中的乳化剂类型为慢凝型乳化剂,所以需要时间使其凝固,一般是中断2h的交通来使其进行养生。
3.2碎石封层(Chip Seal)碎石封层,是指在路面上直接洒布沥青,紧跟着撒布一层集料,然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碎石封层主要用来防水、修补细小的裂缝(主要为与荷载无关的裂缝)、改善抗滑性能,在美国大量使用在低交通量道路和城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