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生物七下《5.13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word教案 (2)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5-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5-苏科版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介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教学过程】一、认识细菌:1.引入新课,教师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

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细菌形态: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

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

教师接着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

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

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

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

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

教师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

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2-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2-苏科版
(二)、霉菌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99相关内容,观察图13-7、13-8、13-9、13-10,思考并小组讨论:
1、青霉和匍枝根霉在形态上和颜色上有什么异同点?它们依靠什么繁殖?
2、两种霉菌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吗?它们如何获取营养?
青霉的菌丝内横隔,直立菌丝的顶端分支呈,上面有成串的,成熟的孢子是。青霉的菌丝内横隔,直立菌丝的顶端分支呈,上面有成串的,成熟的孢子是。
板书设计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第2课)
一、认识放线菌
丝状细胞,细胞核不成形,提炼抗生素
二、认识真菌
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1、酵母菌
2、霉菌(青霉、匍枝根霉)
3、蘑菇(子实体)
4、真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利与弊)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案和课件。在学生自学放线菌结构的基础上,让他们总结放线菌和细菌的相似点,然后播放《放线菌的用途》,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真菌种类较多,有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以复习为主,重点是霉菌。霉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在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和展示质疑中慢慢呈现出来。
3.蘑菇在繁殖的时候会长出什么结构?
4.蘑菇都能吃吗?
5.你能说出1-2种真菌的名称吗?
组织学生汇报问题结论,课件补充总结:世界上几种奇特的蘑菇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料,感受真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牛奶、醋、泡菜等)
三、达成反馈
作业布置
课外实验:《制作孢子印》,拍成视频。
课前,让学生们手机了真菌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了分享,也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拓展和补充。
最后的拓展练习,有难度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知识目标: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类群;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描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示意图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细菌和放线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菌和放线菌的研究,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教学过程:导入:师:这是什么?哪些生物生活在土壤中?这块土壤中有生物吗?生:没有/有。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师:你能看见或看清这些小生物吗?生:不能。

师:我们通常称它们为微生物。

土壤里有了这些微生物,变得更加肥沃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生:它们能分解植物的枯枝烂叶,动物的遗骸等,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师:这些微生物都长什么样?它们有哪些用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请同学们快速预习课本97页《土壤里的微生物》,快速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土壤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微生物是让泥土独具“泥土芬芳”的微生物是新课:一、认识细菌:师:细菌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

土壤里的细菌那么多,想来观察细菌应该不是难事,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呢?生: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特征:观察图13-4细菌的三种形态,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菌有哪些形态?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生:球形、杆形、螺旋形。

根据它们的形态,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特征:师:不同种类的细菌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图示“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细菌细胞中有哪些基本结构?根据表格内容,说说构成细菌的细胞与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有何异同点?填表: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我们可以得知细菌也具备基本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13.2土壤里的微生物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13.2土壤里的微生物
能完好无损的一直保存下去,那么是什么因素破坏了食物呢?同样为什么死去的生物的尸体没有堆积成山呢?
给出微生物图片,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类群
师:土壤里大部分的生物是细菌,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上和生活的环境中都存在大量的细菌,那么同学们看过细菌吗?
[白板显示依次放大钉子上的细菌]
生:学生看书本“放线菌的结构”,根据白板上放线菌形态结构图和书本上的结构的名称一一对应来认识放线菌的结构。
师:思考试根据放线菌的结构推测,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 :放线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五、课堂延伸
讨论: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土壤微生物类群
(2)描述细菌三种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并区别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放线菌结构,培养学生借助图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将细菌和放线菌与生活联系,使学生认同微生物在生活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而使学生更多关注微生物的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板书
一、土壤微生物类群
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
二、细菌
1、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和鞭毛
3、营养方式:腐生或自生或寄生
4、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三、放线菌
1、形态:放线菌是一种具有放射状分枝的丝状体,菌丝内没有横隔,也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2、结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学生总结:细菌很小,一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二、细菌的结构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苏科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泗洪县七年级生物下册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泗洪县七年级生物下册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泗洪县七年级生物下册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土壤里的微生物课题:土壤里的微生物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结构的异同点;(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4)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5)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的适宜环境、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6)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复习引入】同学们,你们好。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千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如山呢?我们的假设是:土壤中有大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落叶或动物的尸体有分解作用.同学们,你能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吗?让我们来“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取2盆相同的土壤,贴上标签A和B,将A盆放入恒温箱内,60度灭菌1小时;再取大小、形状相同的落叶12片,酒精消毒后分成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埋入2盆土壤中,然后将2盆土壤放在和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大约1个月.一个月后,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呢?让我们取出落叶来看一下.我们发现B盆-—也就是没有灭菌的土壤中落叶的腐烂程度比灭菌的土壤中落叶的腐烂程度要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4(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4(新版)苏科版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土壤里的微生物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书资源:《微生物的世界》、《土壤生态学》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土壤微生物的更深入的知识。
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预习资料的详细程度,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如显微镜的使用、培养皿的清洗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示范,并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5.请简述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微生物。
答案: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以通过分离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观察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一些科学杂志上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论文,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学生可以参加在线课程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土壤微生物学的知识。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霉菌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霉菌 教案

《霉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一生物下册第13章第2节内容,本节分为三个课时,此为第2课时。

本章内容主要是土壤里的生物,通过学习多种生物体现生物的多样性,突出单元主题。

第一节内容为土壤中的小动物,第二节为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材编排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和规律,由宏观到微观,由易到难,由熟悉到不熟悉,由感性到理性,观察方式也是由肉眼的直接观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内容安排逐步深入和提高,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规律。

在学习了细菌和放线菌之后学习霉菌也是符合由简单的单细胞微生物过渡到复杂多细胞微生物上,知识逐渐加深。

本节课重点讲解霉菌的相关知识,通过学生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异同,初步得出霉菌的共同特征,并将霉菌与植物和细菌细胞做对比,找出差异,引出霉菌属于真菌的概念。

课前安排学生回家找一找霉菌,通过学生的生活观察找出家中霉菌所在的地方,总结出霉菌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温暖的地方,达到知识到生活再到知识的教育目标。

最后视频展示一些家庭祛霉的小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知识生活化。

本节课不能以单纯的讲解为主,必须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等巧妙的活动完成授课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等。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思考总结能力,培养全面看待问题的态度,培养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情感。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心理上主要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验、观察或视频、图片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实验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初一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在教案设计中,知识的逐层递进,有序衔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霉菌(青霉和匍枝根霉)及其特点;2、总结出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异同点;3、知道霉菌属于真菌,初步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4、了解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习一些家庭祛霉的小方法。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 (新版)苏科版

土壤里的微生物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类群
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应用课本中的图文资料,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初步学会培养和观察青霉菌、匍枝根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乐于探索土壤中微生物的奥秘,体验培养青霉、匍枝根霉的过程,并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骑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认同土壤微生物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系,增强学
兴趣,通过活动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

(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1)观察图片或视频资料,描述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比较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模拟探究细菌繁殖的速度,体验用数学手段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认同土壤微生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2)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