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别组诗

合集下载

401班诗朗诵《送别》

401班诗朗诵《送别》

401班诗朗诵《送别》甲:有人说,三千年来的中华诗词中拥挤着太多的游子,上演着太多的别离。

乙:他们求取功名,保家卫国;甲:他们背井离乡,抛妻别子;乙:他们近下江南,远涉边疆;甲:他们行行复行行,相逢又别离……甲乙:因而,他们的诗中不仅有见落叶而悲秋,闻归雁而思亲的个人情愫;更有魏晋风骨,盛唐气象等时代精神的投影。

现在,我们走进那一场场情真意切的别离,领受那一位位伟大诗人的风采。

乙:送别诗像一杯酒、一首歌,又像一道风景,悠悠流长。

——以酒话别集体: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甲:酒逢知己千杯少,只须总有离别时。

喝完了酒,老朋友步出酒店一路相送,千叮咛,万嘱咐,还是难以表达心中的留恋。

——以话送别女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男生: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乙:送君千里总须别,但愿小船慢点开。

小船啊,请开慢点,再慢点,让我再看一眼我的故人——以歌送别赠汪伦(唐)李白女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男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甲: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了,可我还是依依不舍地站在黄鹤楼上,久久不忍离去。

——以目送别集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甲乙:依依不舍故人情,深情厚谊暖人心。

集体唱歌曲《送别》。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了解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了解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离别?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思考: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离别的情感的?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反复朗读《送别组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片段;(3)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谊和离别的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 写一篇关于《送别组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出鉴赏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别诗群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别诗群文
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五、结课
“送别诗”在古诗中所占数量不少,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 进一步学习。最后,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诵读欣赏清代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让这份
送别的真情永驻心田!
板书
送别诗一组
解诗题一一读诗文一一明诗意
&启
!
-
U
一教学M M之广陵 Nhomakorabea并填写好表格后班上交流
1.回顾《芙蓉楼送辛渐》的学习方法:解诗题一一读诗文一一明诗意一一悟诗情,自主学习
《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再合作完成表格,班上汇报 交流。
预设问题:用什么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展示学习成果:《赠汪伦》针对表格中的“?”解说,李白是大诗人,他喜欢喜欢祖国的 大好河山,喜欢游山玩水、更喜欢饮酒,在饮酒之后,诗兴大发作出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好诗,所 以对于去哪里,他没有固定的游览路线,这就任凭我们想象。
(3)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连起来理解?
(4)班级汇报,并填写表格
4.悟诗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相聚时难别亦难,诗人伫立岸边,送别友人不忍离去,这时候的王昌龄,
心中会默念什么?诗歌后两句。这是表达 作者那种对家人,对朋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
时何地都未曾改变。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
3.讨论——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点:都抓住景象来表达情感;送别时的真情相同。
小结: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 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 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关于离别的唐诗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关于离别的唐诗

关于离别的唐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教版四上《20.古诗两首》

人教版四上《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知诗人 悟诗情
解诗题 入诗境
解词语 明诗意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 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 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 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 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 难》、《蜀道难》、《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 首。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注释: 故人西辞黄鹤楼, • “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烟花三月下扬州。 “辞”就是“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
我的好朋友孟浩然 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 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 • 行到扬州去。 •

西方,所以说“西辞”。 “烟花”,阴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 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迷蒙蒙的 雾气,古人称为“烟花”。 “下”是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就是湛蓝的天空。 “天际”是天边。
积累表示“分别”的词语
永远不见( 永别 ) 临行告别( 辞别 ) 不忍分别( 惜别 )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云漫天太阳光昏暗朦胧, 北风扬雪大雁南飞在高空。 不必担心旅途中没有知心朋友, 走遍天下,哪个不识您老兄?
20.古诗两首
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 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 上,自古是游览胜地。现 已重建。传说有神仙在此 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mè ng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 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一生周游天下,广 结朋友,孟浩然就是他出 蜀漫游结识的,两人一见 如故,成为知己,后来又 重逢。这首诗是他们第二 次聚会后分手时所作。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舍】旅店。
【更尽】再饮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 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 更加翠色欲滴。 地点 、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______ 环境 。 时间 和______ ______
姓元,排行第二, 作者的朋友。
唐代安西都护 府,在今新疆 库车附近。
(1)谁送谁?
(2)送他到哪里去? (3)元二去那里干什么?
王维送元二。
送他去安西。
到安西去做官。
送 /元二/ 使/ 安西
诗词朗诵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了解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wèi jūn yì
[唐]王
sh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状元成才路
wéi
解词语
这里指老朋友。
“辞别”,黄鹤楼在扬州 的西方,所以说“西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形容花开得 繁茂,像浮动的 烟雾。
(东)
顺流直下。
(西)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 故人: 辞: 告别。西辞:黄鹤楼在扬州的 西边,告别西边的黄鹤楼到东 边的扬州去叫西辞。 烟花: 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 烟雾。
诗句包含思想感情: 从包含深情地的劝酒中,可以体会 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 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 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 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 用一生去守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课文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我告别,他要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去往扬州。

他的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留下长江水滚滚东流,流向天边。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渭城细雨湿润了路上的轻尘,旅店周围柳树的新绿分外清新。

我劝你再饮下这杯离别的酒,因为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遇不到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赏析】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七言绝句。

诗中以“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等意象,既表现了对友人孟浩然美好前程的祝福,又寓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尤其是那“长江天际流”的画面,把离别时的哀而不伤、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2.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五言绝句,通过对渭城早晨雨后清新景色的描绘,以及与友人临别时劝酒的情景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既是现实场景的再现,又是情感的升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这两首古诗都以其生动鲜明的意境、深挚诚恳的情感,成为我国古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传承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四年级上册三首送别诗

四年级上册三首送别诗

四年级上册三首送别诗
四年级上册三首送别诗如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译文: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 谊。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C、小组讨论:
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 “孤帆” 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 的那只帆船上了。)
D、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 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 它流去的仅仅是水吗?还带去了什么?带去了诗人对 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猜猜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 看了多长时间? 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看呀,看呀,诗人心中慢 慢诞生了一首诗,那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诗中有话。诗人பைடு நூலகம்维在劝朋友喝酒时会说些什么呢?元二又是如何应答的? 听着乐曲《阳关三叠》 ,想象诗句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时的对话,同桌互相演一 演。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 于言表。)
(5)这首诗中王维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板书:以酒相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学们,古代诗人送别 他们亲朋好友的时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 以歌送,以目送,以酒送,最根本的还是要以什么相送? (板书:真情) 只有这 样以真情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
三、背诵巩固(诵读大比拼)
(1)打开课本,连读两首诗。
(2)师生互动,师送上句,生对下句。
(2)指名诵读整首诗。
四、拓展
1.诵读其他的送别诗。
(1)《芙蓉楼送辛渐》(一个“寒”,一个“孤”),写出了诗人和友人时的凄楚; 《山中送别》(“王孙归不归?”说明诗人是多么的期盼友人再次回来啊。 );《赋 得古原草送别》(这么几首诗读下来,我们好像读到的都是离别时的愁情烦绪, 是不是古代的诗人都是那么的多愁善感呀?那也不一定,比如说下面的这
(2)教师小结:
汪伦是以踏歌的形式来送别李白的, 我们来看看李白他会用什么方式来送别 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二、学习古诗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2)讲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体会李孟之间的情谊。
(3)自由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
(4)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 人口的送别诗, 都抒发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人描写送别场面的 诗歌很多,教师备课时可以把教材整合一下,以“送别”为主题,从两首诗带出 几首诗,甚至带出一组诗, 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词,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之情,从而去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听歌曲《送别》,引入“送别主题”。
刚才我们听的歌,好听吗?你知道歌名吗?(歌名就叫《送别》 。板书:送 别。)
有人说,《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从中国古典送别诗继承来的。 (板 书:诗。)说到送别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诵读过李白的《赠汪伦》 ,大家 还能背出来吗?
2.复习《赠汪伦》
(1)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呀?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 (板书: 以歌相送)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古代诗人送别友人的诗。 ,不止学了两首, 而是——一组。(板 书:组)我们了解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更难得的是,古代诗人还能把友人间 的深情厚谊通过短短的几句诗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作业 课外收集更多的送别诗,了解古人还会以什么方式来送别友人。 最后,让我们在《送别》中互道再见吧! 跟我们听课的老师也互道再见吧!
附:板书设计
以歌相送
送别组诗 以目相送 真情
以酒相送
(2)自由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
(3)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A、自读诗句,找出文中讲了哪些地点?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渭城 安西 阳关(全程3000多公里)
B、友人即将远行,诗人置酒相送,这代表着诗人多么深厚的情谊啊!杨柳,客 舍,朋友,浊酒……谱成了一支令人荡气回肠的曲子《阳关三叠》 ,请欣赏。
些……)
(2)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 ”就是 安慰友人不必悲观的; 再说高适的《别董大》 更是豪放,虽然欢迎如此恶劣,“千 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使人更添离别的愁绪,可是诗人一句“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却把离别时的烦恼、担心一扫而光。
2.学生诵读自己收集的送别诗。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意思? (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天的时候要去扬州。 ) 老朋友远去了,诗人心中是什么滋味啊?请你读出诗人的感情。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意思? (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那长江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 谁能说说:孤帆是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就这么看啊看啊,诗人心中就这么一直念着这一首诗,那就是——齐读《送孟 浩然之广陵》
(6)诗人李白是以歌声来送别孟浩然的吗?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 ( 板 书:以目相送)
2.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过渡: 我们再看看古代诗人还有什么样的送别方式?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1)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