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2.了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艺术的关系;3.把握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本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内容如下:1.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作用;2.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3.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4.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影视作品中是否注意到了音乐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堂讲解对“影视作品中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讲解,介绍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基本作用,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等内容。
第三步:课堂演示在讲解中穿插影视作品的短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影像相融合的魅力。
第四步:思维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以及撰写影视作品对音乐的运用方式的观后感等。
5. 教学反思本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逐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讲解中穿插短片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与影像的直观感受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选取的是高二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第24课,主题为音乐与影视艺术。
针对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使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短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新部编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导课: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于此同时,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1、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2、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3、、代表人物及作品: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二、19世纪歌剧的辉煌成就: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等,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法国:比才《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族乐派的兴起: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2、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5eb7ec2f8c75fbfc67db226.png)
【教学主题】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目标】列举19世纪以来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浪漫主义音乐(1)过程①兴起:。
②鼎盛:19世纪中叶。
(2)特点:它注重抒情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
(3)代表①德意志音乐家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②奥地利的,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以《》最为著名。
2.歌剧 (1)意大利音乐家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
3.民族乐派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
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等。
【重点阐释】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浪漫主义音乐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于色彩和情感。
具体表现在:(1)表现个人的感性和主观的意志,即突出个人的感受。
古典乐派的作品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与心声,浪漫乐派则转向写自己,形成了自传式的音乐题材。
(2)音乐作品风格多样化。
首先,音乐家自传式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音乐能体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
其次,音乐内容的表现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小夜曲、交响曲、圆舞曲、歌剧等,采用自由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的精神。
(3)19世纪欧洲出现了民族乐派。
作曲家重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随着民族主义倾向在各国兴起,各国的音乐家们力图在作品中表现出他们本民族的特性。
知识点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1.现代主义音乐兴起(1)时间:20世纪。
(2)特点: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代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通俗音乐(1)时间:二战后。
(2)代表:摇滚、和爵士等。
(3)主流:20世纪50年代初,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如《》、《时代在改变》和英国的乐队。
3.音乐交流(1)条件:的革命和的日益便捷。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2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针对的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
在高一的音乐和历史课中,对十九世纪以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
可是,音乐与历史的糅合、知识的理解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科知识之间割裂的,是碎片化的。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由于学生比较喜爱音乐及电影电视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是较容易被调动起来的。
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流派;2.识记这两个时期音乐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3. 识记电影电视产生及发展的历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时期音乐的欣赏与比较,归纳其特点,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2、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视作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历史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音乐陶冶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发展的理解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看,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理性认识和对待影视作品。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9、20世纪主要的音乐派别、主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影视艺术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19、20世纪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五、教学资源与手段:教学资源:网络、PPT、白板,影音资料、教学手法:教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拔法、表格对比法学法:欣赏法、讨论法、提前预习、纠错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说过“乐者乐也”。
链接网络,打开搞笑视频-------在音乐中手舞足蹈的幼儿。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于此同时,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音乐的变化与发展㈠19世纪的音乐⑴浪漫主义音乐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师:这个时期的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持续时间比较长,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
⑵19世纪歌剧的辉煌成就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等,法国:比才《卡门》师:这个时期歌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又充分地展现出浪漫主义色彩⑶民族乐派的兴起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师:主要特点是什么?生:弘扬本民族特性师:19世纪世界音乐变化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生:⑴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工业革命。
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③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二、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课形与课时安排新授知识课,1课时五、教学媒体本节课采用POWERPOINT软件为主,内容包括:板书、课文资料和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第八单元最后一课,题目是什么呢?生:《音乐与影视艺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首曲子。
(曲子播完毕后,教师提问)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生:《命运交响曲》。
师:对!同学们的音乐知识很不错。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恋爱失败、耳聋病加剧和经济贫困的情况下创作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他用无坚不摧的意志和毅力同不公平的命运作了不屈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我们常说:“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一部作品看人生。
”那么通过《命运交响曲》看出贝多芬怎样的人生呢?生:议论起来。
师:好。
同学们对贝多芬都有一些了解。
那么,贝多芬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我这里有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札记》(二)——《音乐与影视艺术》2008年第9期),现请同学们推荐一位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音乐与影视艺术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们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仍较为有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创作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艺术创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潜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保守,缺乏自信。
-提交作品时,附上创作思路、分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说明。
3.深度阅读:
-阅读一本关于音乐与影视艺术方面的书籍,可以是理论著作、艺术家传记等;
-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
4.研究性学习:
-选择一个音乐与影视艺术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影视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能力,学会从音乐、画面、剧情等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注国内外优秀音乐与影视作品,拓宽文化视野。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进行观看;
-观赏过程中关注作品的音乐、画面、剧情等方面的特点;
-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内容需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鉴赏分析和个人感悟。
2.创作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短剧或微电影,要求包含原创音乐或音效;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十九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现代主义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艺术家和代表作;电影业、电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标志性成就。
2.依据本课教材内容及导学案中的材料与问题,以生生共议、质疑与师生互议等方式,联系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这些音乐流派基本特征,即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在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历程基础上,认识推动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等进一步认识音乐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1.可选听课本中提到的一些重要音乐作品;也可联系音乐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音乐、影视艺术的关系,理解它对音乐和影视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2.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事业辉煌之时。
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
他找莫扎特是为求师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和朋友们畅谈。
“你把你喜欢的曲子弹奏一遍吧!”这青年欣然从命,坐在钢琴旁弹奏一曲,听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声色,他怀疑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所弹奏的那首乐曲,是长期刻意苦练过,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这青年似乎觉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请求给自己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
莫扎特给了他一个旋律。
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师一眼,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听越出神,神情也越来越激动。
琴音刚一终止,他就指着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兴奋心情对朋友说:“请注意这一位,他将迫使全世界都谈论他自己!”这时,音乐大师才想起询问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贝多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3)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2)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3)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2)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教学重难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系统讲解与多媒体相结合,构建知识体系;2.探究问题,课堂讨论,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
①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19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如英、法、德意志、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日益壮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②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19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848年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等重大事件,这期间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有所不同:法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德意志、意大利需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俄国需要消灭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而东欧地区许多弱小和落后的国家则要完成反抗外来压迫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音乐家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中,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①欧洲浪漫主义音乐。
a.兴起和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b.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
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
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c.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
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
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
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
《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
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
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
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
《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
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
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
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
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代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
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
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②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他创作的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描写了一位俄国农民把波兰军队引入歧路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歌剧。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着重内心刻画,旋律和配器富于表现力。
《天鹅湖》《胡桃夹子》至今仍焕发着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喜爱。
2.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变化:(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这些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在众多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
(2)流行音乐的发展及评价。
①流行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a.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jazz)。
爵士乐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是美国黑人从非洲带来的传统音乐与欧洲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
爵士乐风格多样、节奏性强,主要乐器是小号。
爵士音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严肃音乐的创作。
b.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
其中摇滚乐(Rock&Roll)成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战后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是新时代大众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
摇滚乐源于美国,是黑人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
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装扮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年。
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
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也是风格独特的摇滚乐代表。
他们的演奏对以后的摇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人们对摇滚乐的评价不一。
c.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②对20世纪流行音乐的评价。
流行音乐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流行音乐是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也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3)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繁荣的原因。
当代音乐具有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因素促进了当代音乐的日益繁荣。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地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
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
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3)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①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②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③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④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⑤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中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主要由电视、广播、网络这三种远程教育方式构建。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电视荧屏来实现。
【课堂小结】9世纪以后,世界音乐与影视事业产生并飞速发展,它们的产生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