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_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八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父亲》
▪ 罗中立 ▪ 油画 ▪ 240cm×160cm ▪ 1980年 ▪ 中国美术馆藏
红 太 阳 光 辉 暖 万 代
在艺术上,针对以往的 “假大空”而采取了照相 写实的方法。
在题材上,以领袖像的 规格表现一个最普通的 农民,这种反叛对当时 的社会和艺术观念形成 了强烈的冲击。
大卫(雕塑) 多纳太罗 1443——1444
大卫(雕塑) 米开朗琪罗 1501——1504
创造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凡是在艺术史上留下足迹的画家都是极富创造力 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梵高、 毕加索、莫奈、波洛克、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等 艺术家。
一个没有艺术创新的艺术品,它的价值和 意义就要逊色很多。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2、形式主义批评
▪ 特点是强调美术的 形式因素的特征和 重要性,即美术的 作品的表现语言是 线条的、是平面的 还是有空间的等, 以及它运用的如何 、有没有创造性。
2、形式主义批评
▪ 特点是强调美术的 形式因素的特征和 重要性,即美术的 作品的表现语言是 线条的、是平面的 还是有空间的等, 以及它运用的如何 、有没有创造性。
明成祖 朱棣
安 之 物残 ,山 何剩 取水 焉, !宋
僻
————
同一事物,评价的角度不同,结论就 会不同,这并不是说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 值是可以随意判断的。
问题思考:
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美术作 品的意义和价值呢?
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的依据:
把握美术作品本身的时代性、 地域性和创新性。
时代性
主题内容
艺术创新
艺术表达语言和技法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公开课

民间美术 泥塑老虎
民间美术 陕西面花
学 生 作 品
剪纸 学生林丽
素描 学生万有鹏
剪纸 学生林丽
国画 学生王越
国画 学生林丽
剪纸 学生王越
自主探究
一、你如何理解美术作品时代性和地域性 的关系?
二、你怎样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 断?
三、以“我是美术老师”的角色选一幅自 己喜欢的作品在讲台上欣赏。
《幸福生活 》 油画
《齐白石像》 油画 吴作人
《 父
你 能
亲读
》懂
: 油 画
父 亲
吗
罗 中
?
立
你
看 出 了 什 么 ?
通 过 蒙 娜 丽 莎
的
眼
睛
《蒙娜丽莎》:油画 达芬奇
比较两幅作品的异同。
《四使徒》 油画 丢勒
心
理 和 性 格 特 点 了 吗 ?
通 过 画 面 你 感 受 到 他
们
的
《最后的晚餐》 壁画 达芬奇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血衣》 素描 王世廊
你 感 受 到 了 什 么 ?
• 《怒吼吧,中国》 黑白版画
《三毛流浪记》 漫画
《磨快刀再杀》 漫画
阿克苏多浪公园雕塑
《艰苦岁月》 雕塑 潘鹤
秦始皇陵兵马佣 陕西临潼
我校校园文化
我们身边的艺术
看了他,你快乐吗?
所有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你是如何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 值判断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 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大家做 一个有心人,我们一块用心来欣赏、 感受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
《
虾
虾
》
》
:
: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第八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吗》1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陕西省白水县仓颉中学美术田军波教学背景一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二教学内容: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吗》三教师准备:详细备课、制作课件、搜集相关知识。
四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做好预习工作。
五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美的认识不能做到全面、多方位、多元化、多角度的分析评价,这是我们今后仍需努力培养的。
指导思想根据高中学生对于审美的认识,且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极端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应立足于时代和地域建立宏观的多范位的多元化的观念,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较为灵活的安排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一课题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应立足于时代性与地域性,当美术作品的评价出现分歧时应该如何评价。
三内容结构第一部分标题“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介绍美术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和模仿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方式,从而获得自己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第二部分标题“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介绍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受时代性、地域性与艺术创新三方面的制约。
第三部分标题“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分歧”,介绍同一件美术作品,由于批评判断的角度、方法甚至认的角度不同,最终得到的结论也是各异的。
但对于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美术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不断地学习是提高我们判断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唯一的前提。
四教学资料(见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对美术作品评价的作用。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1863)
(1955)
(1464-1467) (1480) (1447-1449) (1495-1498)
最 后 的 晚 餐 ( 局 部 )
达利 西班牙 (1955)
最 后 的 晚 餐 ( 局 部 ) 巴 多 罗 买 、 小 雅 各 、 安 得 列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大卫(1443—1444) 多纳太罗(意大利)
第八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晓雪山行图 马远(宋)
渔笛清幽 夏圭(宋)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 而不可能在别的时代。 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 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与讨论: 比较以下两幅最后的晚餐,说
大卫(1501—1504)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大卫(1623—1624) 贝尼尼(意大利)
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看到: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意义和价 值,只不过这种意义和价值有大小、多寡、重要和不 重要之分而已。
对一般人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 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 否则就不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
吹笛少年(1866) 马奈(法国)
吹笛女(1904) 布岱尔(法国)
艰苦岁月(1958) 潘鹤
洛神赋图卷 顾恺之(东晋)
梦(1910) 卢梭(法国)
巴黎街景(1985) 埃斯蒂斯(美国)
学习活动:
1、 以两幅美术作品为例,分析其在 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不同意义和价值。
2、先对同一件美术作品进行直接判 断,再试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做出分析,以 寻找恰当的解释。
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品评试批评
①能品(上品)——物象准确的画出 ②妙品(中品)——达到精彩 ③神品(下品)——出神入化 ④逸品 ——物我两忘
洛神赋图卷(局部) 顾恺乊
社会学品评
心理学品评
超写实主义
小结
即使是同一件美术作品,由亍判 断的角度和方法丌同,得出的结论 各异。可见,美术作品的意义不价 值是开放的,多样的,但对做的评 价不判断又丌是仸意的,必须建立 在相关的与业知识基础知识乊上。
• 毕加索 《拿烟斗的男 孩》1亿 416万美元 的天价成为 目前世界上 最昂贵的画
• 塞尚 • 1999年,6050万美元拍卖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不价值判断
教师:邹程琛
乊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乊景”其特 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丌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丌见其顶,予人以 玩味丌尽的情趣
《最后的晚餐》 (壁画, 1495~1498) 达· 芬奇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从 小容貌俊美,机智勇敢,当非列士部 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池受到严 重威胁时,牧童出身的大卫挺身而出, 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 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大卫以他 的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拥戴,成了 以色列最年轻的军事统帅。前人在塑 造大卫时,常采用他取胜时的情景, 米开朗基罗独具匠心,塑造了一个怒 目而规,准备战斗的全裸青年。 • 大卫左手扶着肩上的投石机,右手 下垂握着圆石块,扭头向左前方搜索 敌人,表现了大卫即将战斗的紧张情 绪和坚强意志。雕塑家在人物结构上 迚行了深思熟虑的艺术夸张处理:把 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脚 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 果。但各部分的解剖结构仍然是精确 得无懈可击。 •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纲要

普通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学分:18课时/1学分设计者:田金良/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背景《美术鉴赏》教学属于高中美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原则上要求学生修习18学时获得1个学分。
模块的学习目标在于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和基本方法去鉴赏、评述美术作品及现象,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全册教材从内容上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8课)为基本美术理论方法的学习,是鉴赏美术的基础;第二部分(9-20课)是分门别类的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的发展和特征,是前8课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高中一年级学生前期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在教材学习上以前8课为主,采取集体授课方式完成;第9-20课可以整合为若干主题,供学生自选,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探究,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目标1.通过对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恰当运用构图、色彩、造型、材质等基本美术语言鉴赏美术作品。
2.了解和探索两种以上美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知识,能够理解其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
3.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或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
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和流派,理解并尊重艺术的多元化。
内容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2.场地资源:多媒体美术教室、校图书馆。
3.网络资源:中国美术教育网、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中国美术网等。
4.社会资源:艺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
二、教/学活动1. 为自己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档案袋,用以收集作业、资料等学习成果。
2.在前8课美术鉴赏理论基础学习中,完成预习任务,收集相关文字资料、美术作品图片信息,完成课后鉴赏作业至少10次,形式包括美术作品分析和学习反思、随笔等。
人美版高中美术《1-8课鉴赏基础》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1、应用讨论、比较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2、应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听、看、想、讲”相结合;
4、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5、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
6、绘画实践用辅导练习法。
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
行为习惯的培养:
1、反复复习学过的内容。
2、课前预习: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把有疑问的和不理解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堂上解决。
3、课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积极、认真,注意力集中。
4、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5、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
6、美术学科以美育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合理的审美观,注重仪表,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勤内容的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的知识的掌握及鉴赏方法的了解。
难点:主要在于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设问思考法、讲解法、展示法、研讨法开展教学。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思想教育:
第六课时: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七课时: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说明
人美版高中美术《1-8课鉴赏基础》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美术
教材版本
人美版
单元名称
《1-8课鉴赏基础》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主题内容:美术鉴赏相关的理论知识;
价值作用: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评价赏析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大空艺术形式
在文革期间形成的一种文艺 现象 文艺原则:三突出 1、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表现以工农兵为主人翁的新时代,塑 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 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 器。 最后变成了一种虚假的程式,追求宏 大和内容上的空洞,简称假大空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14521519)
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
基督在即将被捕前 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
最后的晚餐 (壁画,484厘米×880厘米,1495—1497年, 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藏)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 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达· 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 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 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 芬奇 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 物形象。 描绘耶稣在遭到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 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 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 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三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 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 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在这幅带有日本绘画风格的画作中,我 们还可以看到委拉斯贵支以及戈雅不用任何 背景和装饰的画风。画中的吹笛少年以右脚 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 倾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压,悠扬的音 符流泻而出,脸上神情专注,谨慎的演出
这幅画中运用三种基本色调--红色裤子、 黑色上衣以及赭石色的背景。红色裤子两边 的黑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气,红、黑 两色间的关系,被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 笛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来。赭石色的 背景,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 石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次向外加深, 使吹笛少年处于明亮的空间中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清 华大学、武汉大学、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已建立长期性大型户外雕塑作品近百座,多座作品获国家级最 高金牌奖和最佳奖。代表作有《艰苦岁月》、《拓荒牛》、《珠海渔女》、《和平少女》等。曾被国务 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及终身特殊津贴;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五· 一劳动奖 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潘鹤雕塑园”。
对这幅作品进行解释
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 基里柯(意大利)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1、走进作品产生的时代与文化环境。
通过学习了解时代风貌——找到回去的路
2、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是共通的,用尊重的目光看待不同文化。
3、认识并尊重创造的价值。
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有多种角度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时代差异导致美术作品价值判断上的差异。
1879年,一个名叫索特 乌拉的工程师来到这里收集 化石,并把4岁的小女孩玛丽 娅带在身边。
据说玛丽娅因对父亲 的工作不感兴趣而独自爬 进了一个小洞口,因为洞 内黑暗,她点亮了蜡烛后 突然看见一头公牛,眼睛 直瞪瞪地望着她,顿时把 她吓得大哭起来,闻名世 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就这样被发现了。
1、品评式批评: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神品、 妙品 、能品) 2、形式主义批评:关注美术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 3、历史批评:强调美术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 4、社会学批评:强调美术的意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5、心理学批评: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心理的角度对作品 做出评价。
古希腊石雕。作于公元前5世纪。 大理石,高83.5cm。 作者 卡拉美斯(公元前480--前450) 这一浮雕,是《鲁多维奇宝座》三 块组雕中最优美,精彩的一块。是雅典 卫城神庙中祭祀美神阿夫洛狄忒的台座 上的建筑装饰组雕。作为神的栖身之所 的庙宇,在这时期既是雅典自由公民活 动的场所,也作为城邦国家的一种纪念 碑。 这个吹笛的少女,面部清秀,头上 结扎着头巾,洒脱而自然。微微隆起的 胸脯和斜倚的身姿舒展自如,灵活的手 指按着笛子的气孔,交叉的双腿在轻轻 摇晃,回荡着青春,温馨的气息。整个 画面真实,生动,富于空间感,而且洋 溢着和谐,欢乐的旋律。 这组浮雕的命题,因出土后藏于罗 马收藏家鲁多维奇的别墅而得名
1990年成交价:7810万美元
《 红 磨 坊 的 舞 会 》 雷 欧元
《 殴 打 婴 儿 》 鲁 本 斯 ( 荷 兰 )
《没胡子的自画像》 凡·高(荷兰)
《帘子、罐子、盘子》 塞尚(法国)
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晓雪山行图 马远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受到了 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 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 产生了分歧.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 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条件的限制。 所谓“时代性”是指某些题材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 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 所谓“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 出现,而对于另一个地域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大卫三个雕塑比较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大卫 贝尼尼 大卫 多纳太罗
感受三个作品的不同
吹笛少年 马奈
艰苦岁月 潘鹤
吹笛女 布岱尔
马奈(1832-1883)是法国映象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 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 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 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 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 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创作背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 为宋代摹本)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 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 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 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 自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 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 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 和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价值: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 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作者用具体生动的 形象完整的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 视感情生活的要求。 作品内容:作者逐节描绘故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 水之滨凝神张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仙裳飘飘,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 相赠送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或水上自在的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 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 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肠。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 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张望,无限依恋。
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西班牙)距今30000年前
康家石门子岩画
距今2500多年前 (呼图壁县)
时代性
罗中立 1948年生于四川重庆,毕业于四 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 学院油画系,1986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 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任四川美 术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 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梦》 卢梭(法国)
亨利· 卢梭(1844—1910)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民。亨 利· 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实了去过墨西哥的士兵,他们讲起异国风情,使他十 分向往。1868年又参加了普法战争,因为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 他也参加绘画活动,但未经过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事不做作的“拙味”被当时 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所赏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再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 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持这种率真的描绘事物的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 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梦》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说它是原始森林,是指画面上那些奇怪的兽类, 少见的热带植物,除了阔叶丛林以外,还有美丽的兰花、热带所见的水果,等等。这是一 个未有人迹的原始丛林,可是在这样不可想象的环境里,有一裸体女人横卧在一张不可思 议的华丽沙发中。中间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在面对观众的方向吹起他的长笛,一头狮子在 树丛里向外窥探着。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存在,时令和环境都是违反常理的。它是一个梦境, 一个画家头脑中的怪异的梦境。 《梦》具有一定的表现主义成分,因为画上集中的事物:处女地、狮子、漂亮的禽鸟、 可怕的美国野牛、惨淡的孤月,黑皮肤的吹笛手以及畸形的裸女,等等,只表露了画家的 童稚般的想象力,由于它妙趣横生,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一位评论家风趣地说:"他的天才 胜过了天真,他应被奉为20世纪艺术的开拓者。" 在画家不失童心的优美笔触里,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皎洁的月光下,黑人吹 奏着巫师的魔笛,狮子、犀牛等所有动物都变成了通人性的精灵,与人相亲相爱,人们之 间也没有黑人、白人的种族歧视,整个世界在花果的异香中变得简单、纯洁、清新、美丽, 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力量。我们无法想象这时的画家已经66 岁,走进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可 是他仍然把这份悠然的赤子情怀通过梦这个主题表现了出来,梦什么都可以不是,梦什么 都可以是。这是画家人生理想的寄托抑或是心灵深处向往而又无法企及的境界或者是对人 类最深切的爱的期盼。不过不管怎样,画中这种诗意浪漫的氛围,超现实的优美境界永远 都能打动善良的人们心灵深处某种神秘的空间,也让我们一次次为画家而感动。画如其人, 我们通这幅画,也可以想到卢梭的性情、人格。事实上,卢梭就是这样一个天真、憨厚、 乐观而又充满幻想的人,他的一生贫穷而又充满灾难,两个妻子和八个孩子相继离他而去, 他的作品也一次次遭到沙龙的拒绝。可是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和生活屈服,仍然大胆而又乐 观地拥抱着新事物、新思想,用自己的画笔为生活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