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选人的基本公式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计算公式

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本月入职人数)*100%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式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人数+录用人数)*100%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当月有效工作天*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九、社保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人事、HR工作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工资、考勤、人力、设备等)

人事、HR工作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工资、考勤、人力、设备等)

人事、HR工作常用公式汇总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x100%。

2、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 +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x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勒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x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x 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x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x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1.5倍x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2倍x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 21.75天+8小时x3倍x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金额x100%9,小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 -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x 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 - -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x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 =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x 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8.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 /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或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 365天-104天(休息日) -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 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 250天+12月= 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 (月计薪天数x8小时)。

招聘相关计算公式甄选.

招聘相关计算公式甄选.

招聘相关计算公式[精选.]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1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3、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4、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6、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六、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八、社保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员工薪资计算公式:
-月薪计算:月薪=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加班费-社保费用-扣税金额
-日薪计算:日薪=月薪/30
-时薪计算:时薪=月薪/(每月工作小时数*工作天数)
-加班费计算:加班费=加班时数*加班小时薪资
2.绩效评估计算公式:
-个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目标达成度*权重+行为表现得分*权重
-团队得分计算:团队得分=各成员个人得分之和/成员人数
-绩效得分计算:绩效得分=个人得分*个人权重+团队得分*团队权重3.招聘效率计算公式:
-招聘时效率计算:招聘时效率=招聘人数/招聘周期
-成本效率计算:成本效率=招聘费用/招聘人数
-质量效率计算:质量效率=面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
4.培训效果评估计算公式:
-培训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人数/参与人数)*100%
-增值效果:增值效果=(培训后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100%
5.离职率计算公式:
-离职率:离职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6.加班率计算公式:
-加班率:加班率=(加班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7.高绩效人员占比计算公式:
-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8.员工流失成本计算公式:
-员工流失成本:员工流失成本=平均员工流失率*平均员工流失成本
9.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获得的效益-投入的成本)/投入的成本*100%
以上列举了人力资源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供人力资源部门参考和应用。

不同企业和部门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应用。

招聘公式

招聘公式

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常用基础公式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成本计算公式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公式1、按劳动效率定员1.1单一产品定员人数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1.2多种产品定员人数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度工作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法定工作日按250天计算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主要工种,如流水线作业;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注:以设备较多为主的工种,从重型设备冲床、注塑机;3、按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放宽时间工作班时间=8*60注:以流动性较大的工种为主,如全自动设备、半自动设备;4、成本效益评估4.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4.2招聘成本效用=应聘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6、数量评估6.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6.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6.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注:招聘完成比大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聘效果,该比例越大,说明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7、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7.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7.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7.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7.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7.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8、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8.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8.2 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8.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8.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9、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9.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9.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9.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9.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9.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9.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9.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9.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9.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9.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10、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常用公式HR必备常用的工作分析公式

常用公式HR必备常用的工作分析公式

常用公式HR必备常用的工作分析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2×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2×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一、人员数量指标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4、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二、人员素质指标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2、年龄分布(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以上);平均年龄;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在企业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很容易混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聘选人的基本公式
在企业构成的人、财、物三要素中,人是企业的根本。

目前,企业对于财和物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人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对现代的科学的招聘测试技术和方法、招聘选人的流程体系的需要在企业人力招聘过程中显得极为迫切。

【图表 1招聘选人的基本公式】
六、现代企业招聘选人工作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逐渐向战略的层次发展。

作为一个出色的人力资源规划师招聘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管理者的第一项工作,但是随着宏观环境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现代企业的招聘选人工作的发展趋势也会有所变化,具体发展趋势如下图:
【图表 2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体系发展趋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