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江山作课堂新课堂答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湖》课后练习题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湖》课后练习题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湖》课后练习题作为一名小学生朋友们,要想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我们为大伙儿整理了二年级上册语文湖课后练习题,以供大伙儿参考!《湖》阅读答案:1.第1段中,作者说:“湖是大地的眼睛”,关于这句话,你如何样明白得?(4分)答案:湖,清亮、敞露、温柔,爽朗、深情、漂亮……为大地增加了神采和朝气。

它能引发人的各种情感。

2.第4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为了”,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用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突出强调了湖对人类的作用和深情。

3.最后一段,作者由“人化的自然”——白藤湖悟出的生活哲理是什么? (6分)答案:只要好好地做,只要更近人情一些,进展和生活就不那么困难。

附:湖原文:①我喜爱湖。

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淌的深情。

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异。

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

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特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流。

②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异的契合。

山是繁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沙漠是期望与败兴交错的庄重的等待。

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③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关于我来说差不多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

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观赏昆明湖的碧波,赞颂于湖水的漂亮与自身的微小。

④是的,湖是一种漂亮,是一种情意。

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狠的海操纵起来把生硬的地面爽朗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禾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因此有了湖。

⑤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专门美的,然而大缺少湖水了。

如此,关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关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

一见到如此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显现衷心的笑容。

新课堂学习与探究语文八年级下册青岛版答案

新课堂学习与探究语文八年级下册青岛版答案

新课堂学习与探究语文八年级下册青岛版答案1、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史湘云醉眠芍药裀B.王熙凤大闹宁国府C.薛宝钗重建桃花社(正确答案)D.贾探春兴利除宿弊2、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非来贸丝,来即我谋”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矜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正确答案)C.除扶辇下除为汉家除残去秽D.顾顾计不知所出耳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柔滑róu 精致zhì(正确答案)B、晌午shàng 吮吸yǔnC、告辞cí菱角léngD、穿梭sū吆喝yào6、62. 下列选项中,文言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便要还家。

(正确答案)B、渔人甚异之。

C、复前行。

D、心乐之。

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老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 李蟠fán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正确答案)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蠕动(rú)艾蒿(hāo) 聆听(líng)B、残羹(gēng)给予(jǐ) 湍急(tuān)C、悚然(sǒng) 允诺(nuò) 弹丸(dàn)D、侍坐(shì) 徘徊(huí) 凌驾(léng)(正确答案)9、1著名元杂剧《西厢记》是白朴的代表作。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新课堂试卷答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新课堂试卷答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新课堂试卷答案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配套提优测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
一、耘蝴蝶蚂蚱昼桑晓
瞎铲割承拴瓢
二、bàn g l iáo wōyǐ
bǐn g qǐn g d iàn z h uì
h uǎn g dū
三、A从事,参加靠近
B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1.(1)去掉“的好人好事”
(2)把“天花乱坠”改为“优美动听”“响遏行云”等词
(3)把“平静”改为“兴奋”“高兴”等词
(4)改为: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2.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3.我抛给祖父.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5.虽然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但是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6.运用对比手法描写即可.
五、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3.彩丝穿取当银钲忽作玻璃碎地声
4.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
六、1.萧红?呼兰河传?
2.太阳非常亮,使蚯蚓、蝙蝠不敢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3.拟人句即可
4.愿意一切事物都很自由
5.开心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
七、1.
2.B
3.干事情马虎、不怎么踏实叫打水漂儿. 15。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课课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课课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课课练都有答案解析【请先预览】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1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八年级语文上课堂作业本答案语文新课堂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课堂作业本答案语文新课堂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课堂作业本答案:语文新课堂作业本答案苏州园林1.省略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3.(1)因地制宜(2) 别具匠心4.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5.为了取得一幅画的效果。

6.(1) 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有新意,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2)花树因花时相同,而造成有的季节没有任何花树开花的悲凉局面7.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则安排小桥,布置湖石或种花草。

8.(1)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鱼戏莲叶间”。

9.如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背影1.(1)差(2)藉(3)拭(4)屑(5)颓(6) 箸2.(1) 得体。

(2) 愚蠢,不懂事。

3.(1)惨淡(2)嘱托4.朱自清春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 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三峡1.A2.(1)毫无(2)太阳(3) 有时(4) 白色的急流(5) 很、非常(6) 消失3.C4.(1)猿鸣三声泪沾裳(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3) 郦道元水经注5.C6.(1)(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多趣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堂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堂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堂答案新课堂同步研究与探究语文参考答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都表达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喜爱之情。

四、昼耘___小孩子虽然不会___或织布,但在桑树的___学着种瓜。

他们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然后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六、___大小孩子在___下学着种瓜,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可爱。

___的诗歌表达了高兴和失落的情感,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骑牛吹笛自由天真喜爱。

2.祖父的园子在《呼兰河传》中,___描述了铲地区分狗尾草和谷子浇菜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园子里有蝴蝶、瓢虫、蚂蚱和樱桃,孩子们在那里割草、拴住东西瞎闹。

在这片原野上,来了风,小草先舞蹈,来了雨,小草先长个。

弟弟抢着帮妈妈扫地,东一下,西一下,不但没有打扫干净,反而扫得到处都是。

太阳烤着大地,热得人喘不过气来,热得小狗伸着舌头,谁也不敢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作者享受院园子里的生活,喜欢园子里的一切。

拟人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的喜爱,自己也非常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是一个充满快乐、自由、幸福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计___然疲映绝修环溢宿。

月亮油然、将近、闪耀。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将朗润园的月下美景与故乡苇坑的景色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总结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呼作白玉盘把酒问青天,疑是地上霜。

___近人,___渔火对愁眠。

___。

”(___《月夜忆舍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山居秋暝》)4.梅花魂漂艳异乱___蒙恋。

本性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___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爷爷认为___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是有气节的象征。

送给我是想让我也具有这种品格。

这是一幅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第一单元过关自测题1.耕耘、拔草、收割、铲地、蝴蝶、蚂蚱、瓢虫、蜻蜓、昼夜、桑叶、承认、逛街。

人教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

人教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

课后作业-《古诗三首》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相宜.(yíyì)家庭.(tín tíng)至.于(zìzhì)清楚.(cǔchǔ)二、看拼音,写词语。

ɡū fān()mínɡ jìnɡ()yín pán()duàn kāi()dānɡ chū() yáo yuǎn()三、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清洗和打磨.()一下。

2.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妈妈只好用抹.()布擦干净。

四、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2.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五、根据意思或图片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打磨的铜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19年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及答案【名师版】

2019年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及答案【名师版】

17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海江山作课堂新课堂答案
xx年3月,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到东海农场学农一周。

其间,乘便游览了东海之滨的滴水湖和洋山深水港。

我们首先去的是滴水湖。

站在湖边,看烟波浩淼,一望无际,清风浩荡,胸襟大开。

据说此湖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三倍。

可是诺大一湖,为何命名“滴水湖”?望着湖中的标志性滴水雕塑,不解其意,问湖滨管理人员,亦难言其详。

于是,这引诱着我们对“滴水湖”命意作点顾名思义的思索。

笔者让学生们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从“一滴水”可以联到哪些相关的格言、警句?从中是否
能窥见命名者的某些立意匠心?
二、“滴水湖”的命意对建设大上海有何启示?
三、“滴水湖”的命意对我们做个怎样的上海人有何启示?
答案一一呈现:
◎“大海中的一滴水”――滴水湖即使三倍于杭州西湖,但比
起邻接的浩瀚东海来,当然不过是一滴水而已。

上海虽然发达,但与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对整个人类发展所作的贡献相比,显得何其渺小。

因此,上海人必须谦虚谨慎,切不可沾沾自喜、夜郎自大。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不干涸”――就像安泰离不开大地,上海也只有融入全国的改革开放乃至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潮,才能有蓬勃的生机和不尽的活力。

因此,上海人必须开放豁达,切不可画地为牢、坐井观天。

◎“滴水渐积成沧海”――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上海的发展起步较晚,文化根基不深,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也需要继往开来的沉淀,才能真正做到融汇百川、沉雄博大。

因此,上海人需要持续积淀,切不可好高骛远、浮躁轻狂。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得益于祖国大家庭的扶持、润育,上海有责任回报祖国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援。

因此,上海人要有感恩情怀,切不可得鱼忘筌、自私狭隘。

……
――即水抒情言理,对话何其精彩!
由此不难看出,滴水湖不仅是上海城市精神的象征,也是上海人人格胸襟的寄托。

在上海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滴水湖不过是浩浩长卷中的一个小意象,但却是一个富含深厚哲理的诗画相融的意象。

她吸纳东海,气象万千,格调如太白之诗,奔放而飘逸;境界如东坡之词,雄奇而旷远――多么发人深思的创意手笔!
接着,我们驱车前往洋山港,车过跨海大桥,犹如蛟龙出水,直赴洋山。

当笔者乘兴登上山顶,仰长天,观沧海,俯瞰码头巨舰连横,气势磅礴,何等恢弘!这吞吐五洲四海的洋山深水港仿佛是“滴水湖”意象的妙笔笺注,或者说是与“滴水湖”诗篇神韵契合的“外一首”吧。

恰好,当天的报纸报道:神七升空,上海航天承担“神七”飞船研制三分之一的任务。

至此不觉激情满怀,逸兴遄飞,面向大海吟得小诗一首:
湖名滴水因邻海,港辟洋山可济洲。

吐纳风云天地小,胸罗万象看星球。

――上海人必须有如此胸罗万象的大胸襟、吐纳风云的大气魄!
机不可失,笔者又给古典诗词选修班的同学布置了一个作业:以“登小洋山”为话题和诗一首或填词一阕。

试看两篇习作:
登小洋山有感
朱成纯
东风远渡小洋山,蛇舞长龙叩大关。

欲引狂澜三万里,仰天笑傲报轩辕。

浪淘沙
张峰
乘驾御东风,飞跨长虹。

洋山深港大江东。

漫步峥嵘山石顶,一览天空。

聚首论英雄,指点盘龙。

艨艟列舰傲苍穹。

安得倾情邀四海,豪饮千盅。

(如今,世博会的盛举,让张峰同学的这个美丽的愿望化为现实了。


至此,既有顾名思义寻根究底的探讨,又有即景生情赋诗填词的兴会,“课”亦活矣!
滴水湖、洋山港――姊妹篇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她们又何尝不是一笔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值得开发和利用的呢?
教育,的确需要一点画龙点睛的匠心。

什么是上海精神?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上海人?这是我们常常在教室里、校园中讨论的话题,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但是那些只是概念的阐发、是理性的认知、
是抽象的思考。

当我们站在滴水湖边即景联想的时候,那才是直观的感受、是诗性的领悟、是切身的体验。

感受比认知更鲜活,领悟比接受更自信,体验比思考更深刻。

当然,校园中、教室里的认知理解之类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好比是“画龙”;而走出课堂回归现实的感受、领悟和体验,则是在为龙“点睛”。

于漪老师曾说:“教学不能只教到黑板上,必须要教到学生的心里去。

”的确,龙不点睛,怎能破壁飞腾?
“画龙”需要长期积累,“点睛”的契机往往偶然得之。

教书育人需要长期积累的“画龙”,也需要偶然得之的“点睛”。

“点睛”需要发现契机或创造契机,需要艺术的匠心和灵感。

但凡有长期的积累和育人的匠心,则自然不乏偶然得之的契机和灵感的。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

”他说的是诗歌创作的原理。

但岂止写诗,我们的教书育人又何尝不与此同理?从此出发,也就不难理解:教师即课程,学生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课堂无处不在,“生成”契机无处不在,教育场也无处不在。

海滨归来,壮观浩渺的滴水湖、洋山港依然在脑海中历历如画,反思当日这个发生在东海之滨的教育小插曲,伏案开灯,匆匆写下小词一阕以记其事:
――调寄卜算子
俱是课程人,
互动开泉壤。

解道画龙与点睛,
在在资涵养。

诗吟滴水湖,
词赋洋山港。

湖海江山作课堂,
对话胸襟广。

[作者通联:上海建平中学]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