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课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创设情境,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本课时主要讲述气温和降水的两个要素。
重点之一是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其中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是难点。
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重点之二是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变化图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气候图表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分析理解地理图表的能力和读图能力相对较薄弱,本节内容是从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探究和分析,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已学过了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掌握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1.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相关的图表,通过对比和分析,归纳出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
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气温、降水差异的原因。
2.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图、指图等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多方面地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地图、图表、资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通过学法的迁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总体趋势: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增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观察我国哈尔滨冰灯节与广州花市,对比两个城市景观差异。
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阅读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学生:哈尔滨与广州1月气温相差近32˚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我们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
教师:结合已学过的等温线的知识,我们继续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找一找,说一说。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还是小?(5)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1: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相差44摄氏度左右。
这说明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学生2:我国1月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时间
5分
钟
教学环节3:新课学习2:分析并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首先,布置本时段的任务: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归纳总结。
学生:首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阅读教科书31页“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参阅27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分析、归纳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1)读图、
学生:首先,跟随老师阅读“图2.13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解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温具有大致南高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大部 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的特点。 然后,听讲、尝试回答问题,体会我国气温分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气温的高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大小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目标
教学目标:运用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运用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运用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对比、归纳我国气温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运用等温线图,归纳并描述我国气温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运用等温线图,分析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填表,计算、分析:
地点
纬度
气温
气温分布特点
漠河
7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呈方向延伸,气温大致由南向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月均温在以上,(地形区)的气温较低;漠河与海口的温差约为。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大致南北,南北温差较,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低 温),(地形区)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学会运用等温线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基本划分,初步感知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能力:1.通过阅读“中国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分析影响气温时空差异的基本因素。
初步学会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
2.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说出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熟制。
结合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观:通过认识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分布和农业的联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2.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气候部分的学习。
从七上气候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那么我国气温具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阅读“中国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分析影响气温时空差异的基本因素。
初步学会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
2. 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说出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熟制。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景导入】——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ft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从其它地方运荔枝到长安?【学习环节一:冬季南北温差大】过渡:首先,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前面已经学习过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和地势》,《气候》是我国自然环境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气候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教材先介绍我国气温的特征,再介绍我国降水的特征,最后归纳我国气候的特征,这种分解递进式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
因此,学习好我国气温的相关知识是学好我国气候的基础和前提。
本节课的教材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叙述课文和相关图片和地图介绍的是“我国气温的冬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南北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国气候的要求是"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将本节课“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的三维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举例说明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师友互助巩固知识,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为了便于学生得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在设计自主学习部分问题是,层层引导,再让学生在电子屏幕上指图分析,这样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就更牢固了。
教学难点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有限,故本节课的难点是“阅读我国1月、7月等温线图,分析我国气温冬夏分布特点和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突破难点,先发挥师友互助的作用,让同桌共同读图,师傅教徒弟,再让学生上讲台展示,最后老师点拨评价。
2-2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气温)【教学内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等温线相关知识,说出我国气温的冬夏分布特点(2)理解并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3)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2.过程和方法:(4)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5)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认识我国温度带,并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熟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作物的熟制。
2.难点: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1)提问:气候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答:气温和降水(教师对气温和降水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复习回顾。
)(2)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并带领学生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________相等。
(2)相邻等温线之间的值是__________。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____,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____,学生观察地图后,小结回答问题: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二、新课讲授(一)中国的气温特征1.中国的冬季的气温特征设疑提问:大家学过一首古诗《过华清宫》大家还记得吗?有没有人能给咱背以下?学生背诵: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渡导入:长安没有荔枝吗?为什么要从其它地方运荔枝到长安?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长安没有荔枝?(1)活动:讨论交流探究合作: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
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
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
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二)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
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海口:28℃,温差12℃)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
(新疆的吐鲁番。
)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
(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板书: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转)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
(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
5、阅读材料: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9.6℃,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2℃以上,可以晒热鸡蛋。
西游记中有一处位于吐鲁番。
[课件:吐鲁番]火焰山真的是熊熊烈火吗?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极强。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名火焰山。
(转)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一些变化,“三大火炉”城市也有了小插曲。
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还记得2008年初南方雪灾吧?我们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回顾一下。
[南方雪灾图片;]
(师小结)在面对灾难时,我们始终众志成城。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
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三)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那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气温分布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呢?
南北衣食住行的不同:生活中,体育运动(滑冰、游泳);
饮食(冷饮、火锅);服装(夏装、冬装);住房(北方土炕、暖气、地炉、双层窗——取暖保暖;南方——高大宽敞、注意通风);交通(暴雪封路、河流结冰),农业生产方面:作物种类、熟制、播种时间等也有很大差异。
(四)拓展引申,应用升华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看教材33页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图[课件:温度带]
1、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什么是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温度不够不行,旺盛生长需要≥10℃,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过渡)根据我国各个地方活动积温的大小,气温的高低状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与“1月气温分布图”中的哪条等温线一致?(o℃等温线)
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
分界线。
4、热带与北回归线的关系?(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5、那么,我国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 (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明。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
6.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民居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三、课堂练习
完成表格
温度带耕作制度农业产品
四、布置作业
完成《金牌作业》18-20页
四、板书设计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2、完成表格
温度带耕作制度农业产品
1、热带一年三熟水稻、甘蔗、椰子、香蕉等
2、亚热带一年二熟水稻、甘蔗、油菜、柑橘等
3、暖温带二年三熟冬小麦、玉米、甜菜、花生、苹果
等
4、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花生、葡萄
等
5、寒温带
6、青藏高原区一年一熟青稞等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