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绮楼日记》中的齐白石(下)

合集下载

见闻多后渐无能—齐白石、陈半丁交游索隐

见闻多后渐无能—齐白石、陈半丁交游索隐

见闻多后渐无能□ 吕 晓——齐白石、陈半丁交游索隐齐白石和陈半丁对于北京画院的建立举足轻重。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虽然在1957年已近暮年,画院成立后不久即辞世,但因他在建国后崇高的声望而被推举为名誉院长,齐派艺术也因为齐白石遗作的捐赠和众多齐门弟子进入画院而得到传承与发扬,齐白石的生平事迹因为他的作品、遗物的完整捐献得以细致梳理与深入研究。

陈半丁是民国时期北平的画坛盟主,新中国成立后又为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大声疾呼,还和叶恭绰一起向政协提交了建立“北京中国画院”的提案,但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年逾八十的老画家在艺术上面临着新与旧的冲突,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新时期以来,在齐白石的研究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的同时,陈半丁却渐渐成为蒙尘的明珠,其生平艺术不为人所知。

通过齐白石、陈半丁主要活动对比表(见表1),我们发现:齐、陈二人相差12岁,均出生贫苦。

陈半丁父母早亡,沦为学徒,但他又比齐白石幸运,未及弱冠便得亲炙海派宗师吴昌硕、任伯年,而齐白石的第一位受业恩师胡沁园只是一个名不见画史的乡绅。

在1917年到北京之前,齐白石只是一个画名不出湘潭的民间画师。

而陈半丁早在1910年就得到北京画坛领袖金城和恩师吴昌硕的提携而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当齐白石1919年定居北京苦于生计之时,陈半丁已是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中国画教授,相与交往者均是北京名流,在金城去世后,更是成为北平画坛的盟主,其地位远远高于“一切画会无由加入”、坚守“寂寞之道”的齐白石。

齐白石总是处于大潮之外,专注于个人艺术的精进与风格的创造,陈半丁则更具有担当意识。

1938年王梦白去世,陈半丁在琉璃厂“集粹山房”召集同仁好友举办书画义卖,为其料理后事,接济家眷。

新中国成立后,他关心中国文字改革,1956年2月4日,正是他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大会上发言,与叶恭绰提出“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倡议成立中国画院、培养中青年以及未来画家的建议。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成功逆袭,其地位迅速反超陈半丁,甚至那幅为齐白石带来无上荣光的《和平颂》其实是由陈半丁带领北京画家绘制而成。

国画大师齐白石

国画大师齐白石

国画⼤师齐⽩⽯2019-08-05齐⽩⽯,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齐⽩⽯在绘画、诗⽂、书法、篆刻等⽅⾯成就卓越,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体,融⼊他的书画艺术之中,他是⼀位杰出的艺术家、我国唯⼀荣获世界和平奖的书画艺术家,世界⽂化名⼈,⼀位近现代的书画艺术⼤师。

⽂化部授予他“⼈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齐⽩⽯以⽂⼈画为根基,挖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了蓬勃之⽣机。

他善画花鸟鱼⾍。

他作画善长将阔笔⼤写的花卉与⼯细草⾍合于⼀图,⽤笔雄浑健拔,⽤墨滋润淋漓,⽤⾊浓艳泼辣,极为简括传神。

他除了绘画,在诗、书、画印⽅⾯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传世作品有《虾趣图》、《千帆过尽图》、《鳞桥烟柳图》等,并著有《⽩⽯诗草》、《⽩⽯印草》等。

齐⽩⽯⼀⽣勤奋,⾃⾷其⼒,品格⾼洁,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述及其它之稿和⼿卷多卷。

齐⽩⽯,1864年1⽉1⽇(清同治三年癸亥冬⽉廿⼆)出⽣于湖南湘潭县⽩⽯铺杏⼦坞,1957年9⽉16⽇(丁⾣年⼋⽉⼆⼗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

齐⽩⽯宗族派名纯芝,⼩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别号⽩⽯⼭⼈,遂以齐⽩⽯名⾏世,并有齐⼤、⽊⼈、⽊居⼠、红⾖⽣、借⼭翁、借⼭吟馆王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龙⼭社长、三百⽯印富翁、百树梨花主⼈等⼤量笔名与⾃号。

齐⽩⽯家道贫寒,少时读书⼀年,作过农活,学过⽊匠,后改学雕花⽊⼯,习摹《芥⼦园画传》并据此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开始学画。

1890年⼆⼗六岁时转从萧芗陔、⽂少可学画像,⼆⼗七岁开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书画。

三⼗七岁拜硕儒王闽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黎松庵、杨度等结为诗友。

⾃四⼗岁起,他离乡出游,五出五归,游遍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等地,饱览名⼭⼤川,取法⾃然,汲取素材,作下⼤量写⽣画稿。

随着视野的开阔,他的技艺精进,创作的诗、书、画、印更为可观,已由民间画⼯进⼊⽂⼈画家的⾏列。

五年级美术下册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4课件 人美

五年级美术下册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4课件 人美

艺术成就
• 艺术成就与著述 齐白石的艺术,可分为5个阶段: ①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 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②27~40岁,在从事民间 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 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③40~50岁 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 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 大写意;④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 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⑤65~94岁,是绘 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转自收藏玩家 网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2/142021/12/14December 14,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2月2021/12/142021/12/142021/12/1412/14/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2/142021/12/14
生平简介
•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 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 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 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 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 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 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 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 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齐白石的诗

齐白石的诗

齐白石的诗齐白石的诗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题画诗句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束绚丽花朵。

以山水画为例画界有:“山随画活,云为诗留。

”一幅奇妙的山水画配以优美的诗句,既可以使画面生辉,又可以寄托诗人、画家的情怀。

如:“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如齐白石一首题山水画的诗:“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心千古此雷同。

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

”再如启功《秋山》画面题诗:“粉渍微云翠点峰,山川草木发新荣。

赘毫补得房山缺,一抹遥天晚照红。

”在花鸟画中,画家多画梅兰竹菊,又善借画抒情。

如郑板桥画竹题诗有:“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还有题画竹的诗句:“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百花虽佳无久艳,翠竹长青四季贤”等等。

古人以幽兰喻清高,以秋菊喻隐逸,因此有不少诗人画家借兰菊自喻;西安碑林有一石刻《兰花图》,上有题诗;“九畹幽姿回绝伦,东风按拂几丛春。

国香自合潜空谷,肯逐儿红委路尘。

”北宋画家赵昌为《寒菊图》题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张恨水为自画《菊石图》题句:“托根惟有石,矫叶不知风。

”画家白寿章画雄鸡菊花时题诗:“黄红花开枝横斜,有如东篱陶公家。

老来生趣更浓溢,特爱延年益寿花。

”白寿章善画芭蕉,多幅画面上题句:“墨汁一瓶酒一瓢,兴致淋漓画芭蕉。

”近代画界泰斗齐白石花鸟画的题诗更是文采绚丽,他为《不倒翁》题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为《蟹》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夜见君多,今日见君少。

”为《樱桃》题句:“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

”为《白菜》题句:“不独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

”又题:“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莱之王,何也?”齐白石的诗《咏志》:青籐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三家门下转轮来的三家到底是谁呢?明代书画家徐渭号青藤,清代书画家朱耷号雪个又号八大山人,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号老缶。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简介和作品鉴赏
齐白石作为中国现代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成就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齐白石的生平及其经典作品鉴赏。

一、生平简介
齐白石,字佩玉,号翠岩,浙江绍兴人。

生于清朝光绪十九年,逝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九年。

五十岁时开始从事绘画创作。

二、艺术成就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画风、丰硕的艺术成就和充满人文精神的画作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用淡泊清雅的意境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尤其擅长花鸟画创作,其用笔雄浑、精细,墨色淡雅、清丽,尽显其勇于创新、博采众长的艺术特色。

三、作品鉴赏
齐白石的作品涉及花鸟、山水、人物等多个方面,其中代表作品不胜枚举,这里列举几幅经典之作:
1.《烟雨江南图》
此幅作品突出表现烟雨笼罩的江南,令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幽静和悠然的美丽之美。

画中烟雨蒙绕,笔调幽静,墨色细腻,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恭敬和心灵的震撼。

2.《蒿庵诗稿》
此幅作品是表现蒿庵的清雅与诗情以及自然风光的结合。

画面布局严谨、笔墨独特、内涵深刻,现代人也常从这幅画作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笔墨丹青》
此幅作品是齐白石晚年所作,却给人不同于早期作品的感觉。

画中墨色丰富,山水宏阔,意象独特,表现出了齐白石画艺日益熟练、境界日益高妙的艺术追求。

四、总结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墨韵,为中国画的现代化和新时代艺术的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艺术作品给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画坛的不朽经典。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位大师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之美。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齐白石照片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

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

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

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

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

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

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

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老婆作为一个男人,齐白石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其实在感情方面,齐白石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

齐白石老婆一共有3位。

齐白石老婆齐白石的第一位老婆叫陈春君,在他十二岁的那年,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担心以后的齐白石娶不到媳妇,便为他收养了陈春君做为童养媳。

虽然齐白石的这位老婆没有上过私塾,但她却是整理家务干活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齐白石放弃雕刻改学画画时,这位没有读过书的陈春君也一直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任劳任怨。

齐白石的“薛蟠体诗”

齐白石的“薛蟠体诗”

齐白石的“薛蟠体诗”王培军《湘绮楼日记》中谑评齐白石的诗为“薛蟠体”,大概是从胡适的《齐白石年谱》征引之后,才变得无人不知的。

有些话和人一样,原本不为众知,一经大人物之传,就迥然不同;这也可见得世人“好跟风”的习气。

钱锺书先生在读书笔记中,也抄了《湘绮楼日记》的这几句:“齐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

”(见《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四册132页)其实,胡适做的《齐白石年谱》里,有一节“按语”,早为齐白石作过辩护:“王闿运说白石的诗'似薛蟠体',这句话颇近于刻薄,但白石终身敬礼湘绮老人,到老不衰。

白石虽然拜在湘绮门下,但他的性情与身世都使他学不会王湘绮那一套假古董,所以白石的诗与文都没有中他的毒。

”读了这几句“仗义执言”,我觉得很愉快,胡博士毕竟不同凡俗,虽则他诗学不深,却决不肯跟在大人物后面,作一边倒的叫骂,这是值得称道的。

不过,就上引几句而言,胡适也只是反讥王闿运,说白石“没中他的毒”,至于白石诗到底如何,则并未作具体评论。

我所见论白石诗的持平之说,应数近人李渔叔。

其《鱼千里斋随笔》卷上“齐璜诗与印”条云:“王湘绮好刻画当时人物,尤喜作戏言,于时流呈诗不佳者,目为'薛蟠体'、'哼哼调',皆戏用《红楼梦》说部故事,以为谑浪也。

白石年卅七,列湘绮门墙,从学诗文,是岁十月十八日,《湘绮楼日记》曾载:'齐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

'云云。

可知白石此时诗笔未成,尚为湘绮嘲弄。

以视尔时同门铁工张乌石仲飏,动蒙嗟赏,则相去远矣。

”李渔叔其人,为赵启霖的弟子,与齐白石之子良琨、女良怜之夫易恕孜均相识,又其父与白石也有往还。

按,齐白石《借山吟馆诗草》自序云:“余年四十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

所作之诗,……十年……计诗四百二十余首,亲手写为四本,以二本寄湘绮师删改。

”又《白石诗草二集》自序云:“复将丁巳(1917)前后之诗,付之鋟木。

记齐白石

记齐白石

记齐白石北平有一画师,与姜白石同名而异姓——欸,你不要听错了,我是说他们同名;并不是说他们齐名,当然啰,一个生在宋朝,一个生在现代;一个是词人,一个是画师,他们的大名又怎样可以齐呢?我们这位画师,古怪得厉害,他就在现代的名画师中,也决不会与谁齐名,你说他齐姓,那倒可以,因为他本来姓齐。

齐白石,名璜,湖南湘潭人。

多年侨居北平。

他虽然是一个龙钟老者,却曾由徐悲鸿的劝驾,到国立艺术院那样一个洋学堂里教过书,不是,教过画。

所以你不是把他当作者古懂看待,他却有不少穿西装的高足呢。

我因为是和他同生在一个城池里的关系,从不认识字的儿童时代就知道他,但我并不晓得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齐白石,也不晓得齐璜就是他。

我只晓得他叫作齐木匠。

没有看见齐木匠造的房子,而只看见齐木匠画的画,这是一个幼小无知的灵魂,常常觉得奇怪的。

后来我在他的画上面,找到了一些房子才得了一个解释,原来他是专造茅亭的,他画的那些样子,都是在乡下,我是一个生长在城里的孩子,当然看不见他画本的实物。

我每回到亲戚家里去,就看见他画的一张茅亭。

亭子上面有一匹黄牛,我总担心那黄牛有天会踏下来把亭子踏破。

中学还没有毕业,我就离开了故乡,几乎一直到现在都在外面过日子,这些时候因为学的东西不同,竟再没有机会谈到那个伟大的木匠或谈他的画了。

去年我到北平去,无意中听到一位朋友谈起他,于是重新唤醒了我二十年前的记忆,我觉得我们乡下既产生了这样一位独创的艺术家,小时我没有见到他的机会,现在既近在咫尺,怎样可以不去拜访他一次呢。

我的朋友看透了我这种心思,不待我提议,他便说可以带我去看看他,也许他高兴还可以给我画一张画呢?记得是初春时节的一个下午,我跟我那位朋友走过了几条北平城西的小胡同,最后站住在一个有石阶级的大木门前面。

我们在两个锈了的铜环上敲了几下,迟迟地里面发出了一个声音问门外是谁,来为何事。

我们述明来意,跟着拿出一张名片从门缝里塞了进去,门里的足音便渐渐地远了。

我们立在门外静候,我的朋友望了我一眼,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事似地警告我说:“他如果有什么果盘摆出来,你不要吃呀!”我不懂这话的意思,反疑心是主人吝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统三年二月十三日,晨晴午雨。

朝食后,谭祖同、齐濒生来。

按:王湘绮到长沙,齐白石进省拜访。

宣统三年二月廿六日,晴。

始出盥颒,内外宾客已满座,未朝食。

齐濒生来求文。

宣统三年二月廿八日,晴阴,桃花盛开。

谭、黎、齐同步来,尚泥湿不可行。

宣统三年三月五日,雨。

谭教员来,齐山人、王心培俱来。

宣统三年三月九日,阴。

当招齐木匠一饭,因令陪军大,兼约金、谭、吴,皆开缺人也。

宣统三年三月十日,晴。

午后过子玖,同请金、谭、齐看樱花、海棠。

子玖作《樱花歌》,波澜壮阔,颇有湘绮笔仗。

余不敢和,以四律了之。

坐客皆和,犹未尽见。

谈宴一日始散。

又雨。

按:此次雅集,地点是在长沙瞿鸿禨家。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位列军机大臣,人称“善化相国”,其事迹从《清史稿》到各种笔记多有记叙,是晚清政坛赫赫有名的人物,高阳的小说《瀛台落日》更对他作过绘声绘色的描述。

从《日记》里可以看出,他与王湘绮过往甚密。

他儿子瞿兑之,著名文史专家,早年师从王湘绮,也参加了此次聚会。

瞿鸿禨邸中住宅宽敞,有息舫、虚白簃、湛恩堂、赐书堂、柯怡室、扶疏书屋等建筑,而尤为著名的是超览楼和双海棠阁。

此次聚会便是在超览楼,超览楼系瞿鸿禨的书房,瞿兑之后来在《故宅志》中作过描述:“一生所得文史安闲之乐,于此为最。

每当春朝畅晴,海棠霏雪,曲栏徙倚,花气中人。

时或桐荫藓砌,秋雨生凉,负手行吟,恍若有会。


此次雅集在《白石老人自述》里凡二见,第一次是宣统三年,讲到聚会当日,王湘绮在席间提议,让齐白石画一幅超览楼禊集图。

齐当时答应,但不久就回家了,没有画成。

第二次是民国二十七年,瞿兑之来请齐补画当年的超览楼禊集图,齐回忆起聚会的情形,就画了给他,算是了却了一椿心愿。

关于诗,《日记》里有“子玖作《樱花歌》,余不敢和”,但到了同月十二日,《日记》中写到:“子玖、尧衢来,谈尧衢亦和长歌,余必不能免,乃夜作之,援笔而成,辞不加点。

”从《日记》自负的文字里可以想见,他对自己的诗还是很满意的,于是三月十四日的日记里就记了这首:“樱桃海棠花貌殊,两美并见倾城姝”的长诗。

到了四月一日,又作《和瞿郎樱花诗》二首。

王湘绮对自己诗的评价,想起钱锺书先生在《石语》里的话:“《湘绮楼日记》第三十册,自称其诗‘不古不唐不清,适成自由体。

’可谓有自知之明。

其诗中俗语有甚于‘泥金捷报’者,余别有检举。


宣统三年三月十一日,阴。

濒生、祖同、周生来。

宣统三年四月四日,晨见日。

催朽人去,饭后乃行,午后又雨,吴妇来。

作齐木匠祖母墓志。

看唐诗。

按:此处的“作齐木匠祖母墓志”,似即是上面二月廿六日日记里的“齐濒生来求文”的后续。

宣统三年四月六日,雨寒。

钞挽联,作齐志。

移茉莉,检《尔雅笺》,以髦柔英为枇杷,因思果中似枇杷核者无有,盖所见不广也。

宣统三年四月七日,晴。

作齐志成。

注:《湘绮楼日记》里,每天的日记字数总在五十字以上。

以上所引只是与齐白石有关的内容,同一天里,与齐无关的均未录。

查找五大册《湘绮楼日记》,且没有索引,犹如给猫儿狗儿捉跳蚤,总会有遗漏。

如各位发现《日记》里尚有与齐白石有关的内容,请告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