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题目

一、《大同》

1、大同社会的特征?

答:(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答: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老子》二章

1、“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2、翻译《一》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不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可以表述的是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不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可以说明的是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玄是深藏一切微妙的门户,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称之为“微”;它悠远得绵绵莽莽,所以称之为“妙”。它于深奥的玄妙之中,包涵一切玄秘深奥,又超越一切智慧。而玄正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3、翻译《五十七》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

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三、《郑伯克段于鄢》

1、试析本文的叙事艺术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

《郑伯克段于鄢》并不平铺直叙地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紧紧抓住相关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及其言行展开记述。这样,不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决定着事件的发展和结局;同时又使我们在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通过《郑伯克段于鄢》,我们还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传》的一种总体行文特点,即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这种手法,也正是《春秋》一书所用的手法。即后来常说的“春秋笔法”。即如我们所说的郑庄公阴险狡诈、姜氏偏心溺爱、共叔段贪得无厌,并非作者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好的叙事体作品,作者的倾向是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和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

2、文末“君子曰”这种阐发作者观点的方式,对后世的史学与文学有何影响?

《左传》中的“君子曰”,可以视为春秋时代贵族精英文化意识的一种代表,反映了那个时代舆论是非的价值判断标准。《左传》以“君子曰”的方式,议论人物史事的做法,在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儒家,“君子曰”又具化为“子曰”。《史记》中亦见“君子曰”。

3、《左传》的地位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左传》不仅是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着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左传》尤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四、《春江花月夜》

1、这首诗以何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凭借对春江花月夜动人的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美丽绵邈的意境。

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分别表述什么?

用的是以物代人的写法,“扁舟子”指的是乘舟漂泊的游子,“明月楼”指小楼独居的少妇,既写了游子的客愁,也写了思妇的思亲。这种游子离愁、思妇相思恐怕在当时民间不止一家一处,乃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诗人才以“谁家”“何处”来提出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3、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哪些象征意义?试举相关作品说明。

情感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九龄《望月怀远》)

空间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时间意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