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麻醉在荷瘤裸鼠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荷瘤小鼠磁共振检查麻醉固定方式初探

荷瘤小鼠磁共振检查麻醉固定方式初探目的观察氯胺酮腹腔及肌肉注射方式对荷瘤小鼠的麻醉效果,探讨荷瘤小鼠磁共振(MR)检查的理想麻醉固定方式。
方法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按100 mg/kg剂量给予氯胺酮腹腔及肌肉注射并制动行MR扫描,重点记录小鼠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观察荷瘤小鼠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结果两组麻醉固定方式均可完成MR成像检查。
其中腹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荷瘤小鼠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3.60±0.74)min和(3.47±0.8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22.13±4.73)min、(30.60±6.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小鼠麻醉前后呼吸频率及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氯胺酮肌肉注射配合小鼠固定器可为荷瘤小鼠MR成像检查提供较为理想的麻醉固定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esthetic effects in mic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and intraperitoneally. Methods Thirty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15 mice in each. Two groups were anesthetized with ketamin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and intraperitoneally in a dose of 100mg/kg. Results The first group took (3.60±0.74) min to be properly anesthetized and maintained for (22.13±4.73) min. In the second group the time of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were (3.47±0.87) min and (30.60±6.19) mi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of induction,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of maintenanc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piration and temperature. Conclusion Ketamine in intramuscularly can supply nice anesthetic effects for MR imaging.[Key words] Ketamine; anesthesia; Mi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成像(MR)检查噪音较大且需长时间严格制动,因此我们选择氯胺酮对荷瘤小鼠进行腹腔及肌肉注射麻醉,旨在探讨荷瘤小鼠MR成像检查较为理想的麻醉及固定方式。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第一篇: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本人所做的模型需要使用水合氯醛麻醉,所使用的是医院里配制的用于儿科灌肠的10%水合氯醛。
在先前的实验中,剂量为0.3mL/100g(这个剂量来自于师姐使用的经验),麻醉完全清醒时间约4h(当初没有记录开始清醒的时间)现在由于实验方案有所改动,希望麻醉的时间尽量缩短(1~1.5h),而麻醉深度保持不变,这样在侧脑室注射操作后,大鼠能够尽快的恢复清醒状态,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
因此,对水合氯醛麻醉的剂量与药效进行了摸索,我把它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动物:雄性SD大鼠4只,平均体重356g(这里就不算标准差了),水合氯醛浓度分为4%、7%、10%三个水平。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水合氯醛浓度 4% 7% 7% 10% 10% 水合氯醛剂量 0.5mL/100g 0.3mL/100g 0.2mL/100g 0.2 mL/100g 0.3 mL/100g 诱导时间约7min 约4min 约7min 约4min 约4min 麻醉深度浅麻醉水平中度麻醉浅麻醉深度麻醉深度麻醉麻醉开始清醒时间约90min 约100min 未观察约68min 114min 结论:1、麻醉的诱导,似乎从4%到(7%、10%),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诱导的时间缩短。
但在7%及10%这两个浓度,麻醉时间基本一致。
2、麻醉时间的长度与水合氯醛的总剂量可能成正相关。
3、麻醉的深度跟与水合氯醛的浓度可能成正相关在之前甲醛《做动物实验前必须给予阿托品吗?》的这篇中,有战友提出“把水合氯醛配成4%的,而不是10%的,这样就拉开了麻醉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差距,可安全了”,我的经验是这样:(1)确实,4%的水合氯醛在实验中比较安全,我们一般用于追加麻醉的时候,4%水合氯醛每次1mL,追加一到两次,安全度颇高。
(2)而水合氯醛的致死剂量,我不是很了解,希望知道的战友能够告知一声。
对于10%的水合氯醛,我们用到0.3mL/100g也很安全,应该距离致死剂量还有一段距离,麻醉深度与维持时间也很确切。
利多卡因对脑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影响

利多卡因对脑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影响李申一徐世元钱若筠黄建成罗兴作者单位:830000 乌鲁木齐市,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科(李申一、钱若筠、黄建成、罗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徐世元)脑肿瘤手术需要平稳的麻醉和较好的脑保护。
丙泊酚脑保护作用较吸入麻醉药明显,但丙泊酚镇痛作用弱且价格昂贵,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也可用于静脉麻醉,且有良好的脑保护功能。
本文为适合颅脑外科手术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开展了探索。
资料与方法试验材料(1)丙泊酚注射液 AstraZeneca S.P.A. 公司生产。
(2)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药业新郑有限公司。
(3 )Agilent V24c型全功能麻醉监护仪。
(4)Agilent M1026A Airway Gases 麻醉气体及CO2监护仪。
(5 )Datex.Ohmeda Excel110 SE (优胜)全自动麻醉机。
麻醉方法幕上肿瘤手术患者24例, 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组(A组)和对照组(B组)。
入手术室后静注东莨菪碱0.3mg、咪唑安定0.02mg/kg、芬氟合剂0.03ml/kg。
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桡动脉有创血压。
A组:顺次静注利多卡因 1.5mg/kg、哌库溴铵0.15mg/kg、芬氟合剂0.04ml/kg、丙泊酚2mg/kg诱导,去氮给氧3min后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用药为利多卡因、丙泊酚、芬太尼。
丙泊酚6~10mg·kg-1·h-1;利多卡因诱导后,初20min用量为11.7mg·kg-1·h-1,以后2 mg·kg-1·h-1泵注维持。
芬太尼用法为切皮前静注0.1mg,按每400mg丙泊酚加入0.1mg芬太尼一同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手术结束前1.5h停用芬太尼。
Ohmeda Excel 110麻醉机术中吸入纯氧控制呼吸,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2~14次/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控制在29~31mmHg。
四种显像剂在NCI-H358肺癌裸鼠模型中显像效果和生物分布的比较

RGD-4CK溶液10山、酒 NaOH调节pH值至3.0,
癌等代谢水平较低、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肿瘤中易
出现假阴性,成为目前困扰核医学工作者的主要问 题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人非小细胞肺癌
石酸缓冲液100山、50 g/L抗坏血酸10山、10 g/L 酒石酸亚锡10斗l,用l
N
充分混匀后,充氮密封,37℃水浴箱中放置6 h。加 入新鲜淋洗的99Tc“O。一溶液(放射性浓度为148—
inoculated
establish mou¥e models bearing human lung cgncer.Twenty the four 4
tracer8
tunrlor.be丽ng
nude mice
were菇yen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respectively,5 mice in each group.
in the
SPECT imaging
to
and biodistribution of the non.tumor(T/NT)of tlle
image and assessment of
tumor-bearing
nude mice
were
performed.The ratios of tumortracers Nhomakorabeawere
compared.Results
111e results from
to
semi.quarttiffcati∞of the planar
of the four
tiscer
bio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um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fence
裸鼠荷瘤实验Word版

接种量要查文献来确定接种量,在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最高就用到1*107/0.2ml/site,再高也没有意义了。
如果你的细胞很小,1*107/0.1ml也可以操作,不至于很粘稠,那么最好是1*107/0.1ml/site。
查文献看他们的构建条件是什么样的,比如培养条件,接种量,接种位置什么的,是不是一定要用雌性鼠等等。
有的瘤株也有可能很容易成瘤,而且生长速度很快。
建议用几只动物试试不同的接种浓度,万一能够长出来,而且还长得很快,那你就要根据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浓度了。
基本上一般认为比较合适的接种浓度有这么几个特征:1. 接种后10到15天左右可以开始试验。
2. 开始试验时可以用于试验的动物数不少于60~70%,而且SD 不大于平均值的1/3左右。
3. 开始试验三、四周后肿瘤重量大于1g,并且没有溃烂。
当然,这些条件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以1*107/site都勉勉强强长出肿瘤,那么就不必过多的去考虑它了。
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腋窝中部外侧皮下为好。
皮下肿瘤模型中,想要成瘤率高就接种在腋下。
接种时由裸鼠体侧腰部稍靠上的部位进针,要保证与接种点的距离小于针头的长度,向头部方穿行,绝对不能刺破皮肤或者刺破肌肉层,当针头到达接种位点时注射,退出针头,这样操作的目的并不完全是避免漏液,其实熟练后,不需要皮下穿行也不会漏液,主要是避免污染,进针点还有少量污染的可能性的,针头在皮下穿行一段后,接种点离进针点较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可能。
如果是用于正式实验,那么一只老鼠就只能接种一个位点,不可以接种多个位点用于保证可用的模型数。
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一个老鼠身上有多于一个肿瘤的情况下,会有相互影响的可能,无论这几个肿瘤相距有多远。
要是想多打几个部位做做预试验,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必要。
皮肤不用绷得太紧,平展就可以了,另外接种的时候进针点很靠下,针头在皮下走一段再注射,速度不要太快。
注射前针头稍微动一动,能动就说明在皮下,否则可能在皮内或者肌肉内。
利多卡因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功能和免疫紊乱并抑制NF-κB p38MAPK的活化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13.003利多卡因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功能和免疫紊乱并抑制NF-κB p38MAPK的活化①郑琢吴沁娟温虎成刘少星谢先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13-1547-06[摘要]目的:探究利多卡因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功能和免疫紊乱的机制。
方法:选取75只SPF级3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I/R)、低剂量利多卡因组(MI/R+Lidocaine1.25mg/kg)、中剂量利多卡因组(MI/R+Lidocaine2.5mg/kg)和高剂量利多卡因组(MI/R+Lidocaine5mg/kg),每组15只。
除Control组外各组采用冠脉结扎手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损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水平;超声检查各组大鼠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ELISA检测外周血中TNF-α、IL-10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和p65、p38的磷酸化情况。
结果:HE染色结果发现,使用利多卡因处理后大鼠心肌肌纤维断裂溶解显著减少,肌纤维纵切面可见明暗相间带,肌细胞核溶解、固缩显著减少。
相比Control,MI/R组Mb、CK-Mb、cTnI、心肌细胞凋亡率,外周血和心肌组织TNF-α,外周血和心肌组织IL-10、p-p65/p65蛋白、p-p38/p38蛋白水平显著升高,HR、FS、LVSP、LVEF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MI/R组,MI/R+Lidocaine1.25mg/kg组Mb、CK-Mb、cTnI、心肌细胞凋亡率、HR、FS、LVSP、LVEF外周血TNF-α和IL-10,心肌组织p-p65/p65蛋白水平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IL-10蛋白相对表达显著升高,心肌组织p-p38/p38蛋白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5);相比MI/R组,MI/R+Lidocaine1.25mg/kg 组和MI/R+Lidocaine5mg/kg组Mb、CK-Mb、cTnI、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TNF-α、外周血TNF-α、p-p65/p65蛋白、p-p38/p3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HR、FS、LVSP、LVEF、心肌组织IL-10、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
GMA致裸鼠细胞恶性转化病理形态学分析

验
然而究竟是什么化学物质导致机体的高病
电热恒温培养箱 XK24-106 0007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研
变性?能否进行人为控制,进行定向实验 ? 有 害 物 质 主 要 侵 害 机 体 的 那 些 器 官? 机 体 对 其 的 电热恒温水槽 DK-8D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究
代谢能力是否能提高?将是此研究主要关注的 问题。
刀片、包埋盒、染色缸 、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温度计、水浴锅。仪器设备见表 1。
表 1 仪器设备
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科学研究证实,人 仪器设备
产品型号
购自
7
类恶性疾病发生率增多与化学物质的使用率加大 切片机
Leica CM1520 徕卡显微系统贸易有限公司
试
有极大的关系。
洁净工作台 哈东联 HDL 哈尔滨东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由于裸鼠的个体较小,采取简单固定。 器材:小剪刀,镊子,手术刀 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放在小磁盘中,采 取被侧卧位。以耻骨前缘到剑状软骨做纵向切线, 再以剑状软骨到腰两侧区剪开皮肤以及富强 . 侧 向翻转小鼠后,整个腹腔就都打开了。以剑状软 骨至下颌剪开皮肤后,把皮向左右剥开,然后暴
1.1.2 试验药物及试剂
[3] 程礼敏 , 吴敏 , 姚建设 , 等 . 心肌切片的苏木精 - 伊红染色制作 方法探讨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7(7):919-921.
[4] 邓江 , 邓雪松 , 罗洁 , 等 . 当归提取物对大鼠左心室肥厚的保护 作用 [J]. 中草药 ,2013,44(6):721-726.
参考文献:
[1] 祝 和 成 , 曾 庆 华 , 黄 柏 英 , 等 . 二 亚 硝 基 哌 嗪 诱 发 转 基 因 小 鼠 鼻 咽 上 皮 细 胞 恶 性 转 化 的 研 究 [J]. 中 国 病 理 生 理 杂 志 ,1997(6):598-602.
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杨川;刘涛;王娜娜【摘要】利多卡因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酰胺类局麻药物,近年来对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报道较多,研究证实该药可通过去甲基化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类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途径以及其他非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且相比于正常细胞对肿瘤细胞表现出靶向趋势,本文就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6(014)007【总页数】4页(P628-630,642)【关键词】利多卡因;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作者】杨川;刘涛;王娜娜【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利多卡因系酰胺类麻醉药,临床常用于局部皮肤、黏膜麻醉及区域神经阻滞,并有抗炎、抗菌[1-4]等特殊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围术期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肿瘤转移、复发、生存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发现利多卡因这一低细胞毒性、廉价的药物在肿瘤治疗、预防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本文就利多卡因体外抗肿瘤作用相关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研究表明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功能失效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6],国内外学者关于利多卡因的去甲基化作用都进行了相关探索。
早期Lirk等[7]分别用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对乳腺癌细胞BT-20(雌激素受体阴性)和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均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对BT-20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引起DNA去甲基化方面,0.01 mmol和0.1 mmol利多卡因可明显减少MCF-7 DNA的甲基化,1 mmol的利多卡因反而明显增加MCF-7 DNA的甲基化;而对BT-20各浓度利多卡因均表现去甲基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基础研究һ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2017ZC0202)作者简介:马立恒(1969~)ꎬ女ꎬ博士ꎬ副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中枢及骨肌系统MRIꎮ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麻醉在荷瘤裸鼠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һ马立恒㊀张㊀苗㊀邱淦滨㊀纪亚芸㊀梁钰莹㊀刘谋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ꎬ广州市㊀510080ꎬ电子邮箱:liheng.ma@163.com)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在MRI检查中对荷瘤裸鼠的麻醉效果及合适剂量ꎮ方法㊀将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C1㊁C2㊁C3㊁C4组ꎬ每组6只ꎮC1组㊁C2组㊁C3组分别腹腔注射2μl/g㊁5μl/g㊁8μl/g利多卡因进行麻醉ꎬC4组腹腔注射62.5mg/kg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ꎬ麻醉完成后进行MRI检查ꎮ比较4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㊁麻醉作用持续时间㊁麻醉过程死亡情况以及MRI图像优度分级ꎮ结果㊀C3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均短于其余3组(均P<0.05)ꎬC1㊁C2㊁C4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C1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均短于其余3组ꎬC3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均长于其余3组(均P<0.05)ꎬC2㊁C4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C1组MRI图像优度分级均低于其余3组(均P<0.05)ꎬC2㊁C3㊁C4组MRI图像优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4组裸鼠麻醉过程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采用8μl/g利多卡因麻醉荷瘤裸鼠后行MRI检查ꎬ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及清晰的MRI图像ꎬ但易造成荷瘤裸鼠的死亡ꎮ5μl/g利多卡因麻醉效果稳定ꎬ安全性高ꎬ更适合荷瘤裸鼠的重复性MRI检查ꎮʌ关键词ɔ㊀麻醉ꎻ荷瘤裸鼠ꎻ利多卡因ꎻ戊巴比妥钠ꎻMRI检查ʌ中图分类号ɔ㊀R614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19)06 ̄0740 ̄03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19.06.19EfficacyofanesthesiawithdifferentdosesoflidocaineappliedtoMRIexaminationintumor ̄bearingnudemiceMALi ̄hengꎬZHANGMiaoꎬQIUGan ̄binꎬJIYa ̄yunꎬLIANGYu ̄yingꎬLIUMou ̄yuan(DepartmentofRadiolog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080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anestheticefficacyofdifferentdosesoflidocaineappliedtoMRIexaminationanditsappropriatedosageintumor ̄bearingnudemice.Methods㊀Twenty ̄fourtumor ̄bearingnudem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groupC1ꎬgroupC2ꎬgroupC3andgroupC4ꎬwith6miceineachgroup.GroupC1ꎬgroupC2andgroupC3underwent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2ꎬ5and8μl/glidocaineꎬrespectivelyꎬforanesthesiaꎬgroupC4received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62.5mg/kgpentobarbitalsodiumforanesthesiaꎬandMRIexaminationwasperformedafteranesthesiawascompleted.DurationforanesthesiaonsetꎬperformancedurationofanesthesiaꎬmortalityduringanesthesiaꎬandgoodnessgradesofMRIimageswerecomparedamongthefourgroups.Results㊀ThedurationforanesthesiaonsetingroupC3wasshorterthanthatintheotherthreegroups(allP<0.05)ꎬand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durationforanesthesiaonsetamonggroupsC1ꎬC2andC4(allP>0.05)ꎻtheperformancedurationofanesthesiaingroupC1wasshorterthanthatintheotherthreegroupsꎬgroupC3hadalongerperformancedurationofanesthesiacomparedwiththeotherthreegroups(allP<0.05)ꎬand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performancedurationofanesthesiabetweengroupsC2andC4(allP>0.05)ꎻthegoodnessgradeofMRIimagesingroupC1waslowerthanthatintheotherthreegroups(allP<0.05)ꎬan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wasfoundingoodnessgradeofMRIimagesamonggroupsC2ꎬC3andC4(allP>0.05).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mortalityofnudemiceduringanesthesiaamongthefourgroups(P>0.05).Conclusion㊀Using8μl/glidocainetoanesthetizetumor ̄bearingnudemiceforMRIexaminationcanobtainafavorableanestheticefficacyandclearMRIimagesꎬbutitispronetoincreasingthemortalityoftumor ̄bearingnudemice.Anesthesiawith5μl/glidocainehasstableeffectsandhighsafetyꎬandismoresuitableforrepeatedMRIexaminationintumor ̄bearingnudemice.ʌKeywordsɔ㊀AnesthesiaꎬTumor ̄bearingnudemiceꎬLidocaineꎬPentobarbitalsodiumꎬMRIexamination047GuangxiMedicalJournalꎬMar.2019ꎬVol.41ꎬNo.6㊀㊀在无胸腺裸鼠中接种肿瘤细胞以构建荷瘤裸鼠模型是肿瘤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ꎮ对移植瘤灶大小㊁周围组织受侵袭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的无创性评估往往需借助于影像学技术ꎮMRI检查是目前小动物活体成像的首选ꎬ其优势在于软组织分辨率高且能够进行后期功能学成像[1]ꎮ在实际操作中ꎬ为减少运动伪影ꎬ荷瘤裸鼠行MRI检查前需进行麻醉ꎬ而MRI检查过程中的高噪音㊁低温环境往往会影响麻醉效果ꎬ麻醉过浅会干扰实验结果ꎬ麻醉过深则易导致动物死亡[2-3]ꎮ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及参考剂量戊巴比妥钠在MRI检查中对荷瘤裸鼠的麻醉效果ꎬ旨在为同类型实验麻醉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实验动物及麻醉用品1.1.1㊀实验动物:24只接种鼻咽癌细胞的BALB/c荷瘤鼠ꎬ癌细胞注射剂量为2ˑ106个/只ꎬ瘤体直径约4mmꎬ载瘤时间1周ꎬ荷瘤后体重为27~33gꎬ均为雌性ꎬ鼠龄4周ꎬ购自上海睿太莫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ꎬ动物合格证号:NO.20170709423㊁NO.20170709436㊁NO.20170709457ꎮ1.1.2㊀麻醉用品:盐酸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ꎬ批号:090704)ꎬ1%戊巴比妥钠(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ꎬ国药准字H31021724)ꎮ1.2㊀实验方法1.2.1㊀分组与麻醉:将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1㊁C2㊁C3㊁C4组ꎬ每组6只ꎬ其中C4组为对照组ꎬ其余作为实验组ꎮC1组㊁C2组㊁C3组分别腹腔注射2μl/g㊁5μl/g㊁8μl/g利多卡因进行麻醉ꎬC4组腹腔注射62.5mg/kg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ꎮ麻醉进针点位于裸鼠左或右下腹近外侧ꎬ防止麻醉药物直接注入血管或腹腔脏器ꎮ1.2.2㊀MRI检查:麻醉完成后ꎬ将裸鼠置于小动物专用线圈ꎬ棉絮覆盖以固定并保暖ꎮ采用GEDiscovery3.0T磁共振行各序列矢状位扫描ꎬ扫描范围自荷裸鼠头至尾根部ꎮ扫描参数:(1)T1加权成像:回波时间69msꎬ重复时间742msꎻ(2)T2加权成像:回波时间69msꎬ重复时间4000msꎮ扫描层厚均为2mmꎬ矩阵均为256ˑ256ꎬ扫描视野均为8cmˑ8cmꎬ扫描时间约16minꎮ1.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4组荷瘤裸鼠麻醉显效所需时间㊁麻醉作用持续时间㊁麻醉过程死亡情况以及MRI图像优度分级ꎮ麻醉显效所需时间:自注射麻醉药开始至小鼠完全麻醉(小鼠停止爬行ꎬ侧卧状ꎬ翻正放射不能引出ꎬ肌肉松弛ꎬ呼吸频率减低)ꎮ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小鼠完全麻醉至MRI检查图像开始出现运动伪影的时间ꎮMRI图像优度分级: 好 表示MRI图像清晰ꎻ 中 表示MRI图像欠清晰ꎬ存在少许运动伪影ꎬ但不影响观察ꎻ 差 表示MRI图像运动伪影严重ꎬ影响图像观察ꎮ1.4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ꎮ计量资料用(xʃs)表示ꎬ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ꎬ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㊀㊀4组裸鼠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㊁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及MRI图像优度分级比较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其中C3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均低于其余3组(均P<0.05)ꎬC1㊁C2㊁C4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C1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均短于其余3组ꎬC3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均长于其余3组(均P<0.05)ꎬC2㊁C4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C1组MRI图像优度分级均差于其余3组(均P<0.05)ꎬC2㊁C3㊁C4组MRI图像优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4组裸鼠麻醉过程死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表1㊀4组小鼠麻醉效果及MRI图像优度比较组别n麻醉显效所需时间(xʃsꎬs)麻醉作用持续时间(xʃsꎬmin)死亡[n(%)]图像优度[n(%)]好中差C1组6275.16ʃ6.37@13.50ʃ1.04002(33.33)4(66.67)C2组6275.33ʃ8.95@31.50ʃ1.64∗05(83.33)1(16.67)0C3组6217.83ʃ18.7547.00ʃ2.09∗#2(33.32)6(100.00)00C4组6282.00ʃ6.73@31.83ʃ1.72∗@04(66.67)2(33.33)0㊀㊀㊀㊀㊀㊀㊀F(χ2或U)值41.722403.4786.54514.400P值<0.001<0.0010.0870.002㊀㊀注:与C1组比较ꎬ∗P<0.05ꎻ与C2组比较ꎬ#P<0.05ꎻ与C3组比较ꎬ@P<0.05ꎮ147广西医学㊀2019年3月第41卷第6期3㊀讨㊀论㊀㊀对生命力较为脆弱的小鼠进行MRI检查ꎬ技术要求较高ꎬ而这主要体现在麻醉上ꎮ首先ꎬMRI检查容易受运动伪影干扰ꎬ这些运动伪影可来自小鼠的躯体不自主㊁重复性颤动ꎬ甚至是呼吸与心跳运动ꎻ其次ꎬMRI扫描过程的低温㊁高噪音环境ꎬ以及扫描时间较长ꎬ容易造成小鼠死亡ꎮ为保证实验小鼠MRI检查的可重复性ꎬ麻醉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ꎮ戊巴比妥钠为白色粉剂ꎬ有麻醉起效快㊁麻醉安全窗大的优点ꎬ适用于各种小型实验动物的麻醉ꎬ其镇静催眠与肌松效果较好[4]ꎬ一定程度上符合小鼠MRI检查的麻醉要求ꎮ李韩建等[5]研究发现ꎬ以62.5mg/kg作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剂量ꎬ其麻醉效果相对稳定ꎬ因此本研究以该剂量为参考剂量组ꎮ但是ꎬ戊巴比妥钠粉末易受潮结晶ꎬ溶于水后性状不稳定ꎬ易析出沉淀ꎬ故只能现配现用ꎬ难以长久保存[6-7]ꎮ戊巴比妥钠还会对实验动物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8]ꎬ并存在加重实验动物心血管负担的可能[9-10]ꎮ此外ꎬ戊巴比妥钠价格相对较高ꎬ申购渠道耗时较多ꎬ在注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11]ꎮ利多卡因主要制剂为针剂ꎬ其麻醉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神经元的Na+内流ꎬ阻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神经冲动的传导ꎮ有文献报告ꎬ利多卡因除局部麻醉作用外ꎬ还能产生很好的镇静催眠作用[12-14]ꎮ此外ꎬ利多卡因性状稳定ꎬ价格相对便宜ꎬ毒性较小ꎬ因此ꎬ逐渐应用于实验动物的镇静与麻醉[15]ꎮ因此ꎬ本研究选用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ꎬ以探讨其用于荷瘤小鼠MRI检查的效果与可行性ꎮ结果显示ꎬC3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均低于其余3组ꎬ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均长于其余3组(均P<0.05)ꎬMRI图像优度分级高于C1组(均P<0.05)ꎬ提示使用8μl/g利多卡因麻醉荷瘤裸鼠可缩短麻醉显效所需时间ꎬ延长麻醉作用持续时间ꎬ利于MRI检查ꎬ并可获得较好质量的图像ꎮ在麻醉过程中C3组两只裸鼠死亡ꎬ但死亡比例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这可能是由于血液中利多卡因浓度越高ꎬ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16]ꎮ虽然C2组麻醉显效所需时间长于C3组ꎬ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于C3组ꎬ但麻醉显效所需时间㊁麻醉作用持续时间㊁MRI图像优度分级与C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ꎬ提示5μl/g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与戊巴比妥钠ꎬ且麻醉过程中无死亡发生ꎬ安全性较高ꎮ综上所述ꎬ采用8μl/g利多卡因麻醉荷瘤裸鼠后行MRI检查ꎬ能够缩短麻醉显效所需时间ꎬ延长麻醉作用持续时间ꎬ有效减少运动伪影产生ꎬ获取较为清晰的MRI图像ꎬ但易造成荷瘤裸鼠的死亡ꎮ考虑到实验的重复性与实验荷瘤裸鼠的昂贵价格ꎬ而采用5μl/g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与戊巴比妥钠相似ꎬ且安全性高ꎬ其更适合荷瘤裸鼠的重复性MRI检查ꎮ本研究评价小鼠麻醉效果主要依据麻醉剂量与麻醉药物ꎬ未考虑其他因素(如小鼠个体耐受性㊁麻药注射方式等)对麻醉效果的影响ꎬ且样本量有限ꎬ因此ꎬ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ꎬ对其具体机制及作用效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刘树英ꎬ古冬莲ꎬ金观桥ꎬ等.USPIO ̄PEG ̄sLeX分子探针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模型MRI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17ꎬ33(2):287-290.[2]㊀赵厚德ꎬ陶㊀均ꎬ郝智慧ꎬ等.麻醉对动物实验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ꎬ2004ꎬ14(6):386-387. [3]㊀严国锋ꎬ张㊀健ꎬ周㊀勇ꎬ等.保温措施对小鼠麻醉效果的影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ꎬ2008ꎬ28(5):341-342. [4]㊀周㊀昆ꎬ屈彩芹.动物实验常用麻醉剂的比较与选择[J].实验动物科学ꎬ2008ꎬ25(2):41-43ꎬ47.[5]㊀李韩建ꎬ尤晓光ꎬ涂㊀蓉.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对MR用实验裸鼠重复麻醉效果研究[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ꎬ2012ꎬ1(3):206-209.[6]㊀李㊀峰ꎬ段小红ꎬ吴军正.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实验动物效果的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ꎬ2001ꎬ17(z1):封2. [7]㊀JohnsonJEꎬBaileyJMꎬNewlandMC.Usingpentobarbitaltoassessthesensitivityandindependenceofresponse ̄boutpa ̄rametersintwomousestrains[J].PharmacolBiochemBe ̄havꎬ2011ꎬ97(3):470-478.[8]㊀熊友谊ꎬ李志勇.己酮可可碱对戊巴比妥钠中毒家兔呼吸抑制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ꎬ2007ꎬ16(23):1955-1957.[9]㊀相㊀磊ꎬ黄丽洁ꎬ苟㊀鹏ꎬ等.杂种犬股骨骨折实验中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J].实验动物科学ꎬ2010ꎬ27(5):45-48. [10]李志勇ꎬ孙建宁ꎬ张硕峰.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麻醉效果的比较[J].四川动物ꎬ2008ꎬ27(2):299-302. [11]李彩云ꎬ潘学营ꎬ栾翰森ꎬ等.非药用级别戊巴比妥钠制剂及麻醉效果评价[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ꎬ2014ꎬ34(6):496-499.[12]KoppertWꎬWeigandMꎬNeumannFꎬetal.Perioperativein ̄travenouslidocainehaspreventiveeffectsonpostoperativepainandmorphineconsumptionaftermajorabdominalsur ̄gery[J].AnesthAnalgꎬ2004ꎬ98(4):1050-1055. [13]PypendopBHꎬIlkiwJE.Theeffectsofintravenouslidocainead ̄ministrationonthemin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ofisoflu ̄raneincats[J].AnesthAnalgꎬ2005ꎬ100(1):97-101. [14]阿里 塞德ꎬ孟庆涛ꎬ夏中元ꎬ等.局部麻醉药对小鼠催眠作用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2ꎬ33(4):511-515.[15]郭玉冬ꎬ陆㊀军ꎬ吴春彪ꎬ等.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制作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ꎬ2012ꎬ38(14):1628-1630. [16]AntoniadesNꎬWorsnopC.Topicallidocainethroughthebronchoscopereducescoughrateduringbronchoscopy[J].Respirologyꎬ2009ꎬ14(6):873-876.(收稿日期:2018-11-10㊀修回日期:2019-01-12)247GuangxiMedicalJournalꎬMar.2019ꎬVol.41ꎬ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