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鼠抑制肿瘤瘤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造模步骤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造模步骤顾名思义,这种模型的建立是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在小鼠的皮下。
种植的点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血运淋巴回流丰富的腹股沟和腋窝。
可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移植点,统一移植点的位置,除了遵守实验统一的条件外,待肿瘤成熟后收集肿瘤时留下照片证据也显得美观。
裸鼠(Balb/c 鼠,无毛发, T 淋巴细胞缺陷)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实验用鼠,尤其是在皮下移植瘤肿瘤模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具有建立周期短、成瘤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的优点。
当然,这种肿瘤模型也有缺陷,即不能很准确的模拟正常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
☞肿瘤细胞移植时的简要步骤首先准备好要移植的肿瘤细胞(细胞量根据不同肿瘤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每个移植点一般选择1x106 左右;肿瘤细胞可与基质胶 1:1 混匀后用 1 ml 注射器吸取,基质胶能够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
戴无菌手套后,将小鼠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部皮肤,然后将鼠尾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左手大鱼际。
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3 次。
右手持吸有肿瘤细胞和基质胶混合液的注射器,在腹股沟或腋窝的位置,45 度斜角进针,注意不要突破腹膜,将针头保持于皮下位置。
然后近水平位置将针头几乎完全插入皮下,将混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注射入皮下(肿瘤细胞量约1x106),快速退针,左手食指轻压针孔约1 min 后将小鼠放回饲养笼中,注意将小鼠侧放于垫料上,放置其不适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如果是利用肿瘤组织(人体肿瘤标本或小鼠移植瘤传代)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则需要首先将肿瘤组织用无菌PBS(或1640 培养基)洗涤3 次,然后在无菌平皿上切成或用无菌剪刀剪成<1 mm3体积的小块(种植前可裹基质胶)备用。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平卧于解剖板上,四肢用胶带固定,将腋窝或腹股沟用 75% 酒精消毒 3 次,然后用眼科剪剪开约 0.5 cm 小口,小镊子将皮下筋膜与皮肤分开,然后将肿瘤组织放入贴近腹股沟或腋窝的深部,每个位置放置 2~3 块肿瘤组织,注意不同组间统一放置肿瘤组织块数以保持一致。
裸鼠移植瘤 方法建立

1.细胞准备:用PBS 清洗细胞两遍,加入胰酶消化,吹打离心,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两次,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重悬,进行细胞计数,使得200μL 悬浮液里面含有1×107个细胞。
总共需要细胞: 18(只)*200ul*=×107个,将混合好的细胞放于4°C冰盒运至动物房。
2.裸鼠准备:3周龄小鼠饲养一周后,每只于右侧腋腹壁皮下接种MDA-MB-231和MCF-7细胞1×107/200μ L。
每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待出瘤后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 肿瘤体积=(D×d 2)/2(D表示肿瘤的长径, d表示肿瘤的短径)。
(注射器型号BD一次性使用无菌胰岛素注射器规格:1ml 25G)当肿瘤体积约为80 mm3 时(100至150左右),将裸鼠进行随机分成3 组(肿瘤大小,体重尽量接近),每组3只。
对照组,TO901317组,DADS组。
每天(每天给药?会不会太频繁?可以查阅相关类似成药的半衰期或综合国外文献的数据)将实验组灌胃TO901317,剂量为25mg/kg/d,将粉末状的TO901317 溶解到蓖麻油(或芝麻油以及生理盐水)里,每只裸鼠注射含有TO901317 的蓖麻油200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蓖麻油。
连续注射两周。
(12号灌胃针头,每次用后一定要煮沸消毒)(灌胃进针时针头偏右,一般就不会进肺了)腹腔注射DADS,剂量为50mg/kg (含10%小牛血清的D ME M培养液(最好使用生理盐水))每次注射200 μL , 隔日注射, 连续7次给药。
每2~3d观察测量1次, 计算肿瘤相对体积(RTV)。
以每组动物移植瘤体积的平均值, 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
实验结束时在超净工作台上对裸鼠进行拍照,完整剥离肿瘤,用游标卡尺对肿瘤的大小进行测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移植瘤重量,用手术剪取出肿瘤,拍照。
照相结束后,用剪刀将每个肿瘤分成 3 份,一份用来提取总RNA,一份用来提取组织内总蛋白质,这两份组织放到冻存管里,冻于液氮罐中,第三份用来做免疫组化,因此,该样本须置于4%的多聚甲醛(有毒,小心配置)固定剂中进行固定。
裸鼠卵巢癌模型实验技术原理

裸鼠卵巢癌模型实验技术原理
裸鼠卵巢癌模型造模:皮下移植A组:5只,用针头分别于左右背侧近前后肢处皮下注射Ao细胞悬液20ul/注射点,共注射20点;B 组:5只,同法注射20点,每点注射50ul Ao细胞悬液。
注射后每天观察肿瘤形成及有无**、溃破,成瘤后每周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径与短径,计算肿瘤面积。
接种6w后处死裸鼠,无菌条件下取出瘤体,用于网膜移植并做成标本检测。
裸鼠卵巢癌模型网膜移植:取出瘤体取肿瘤实质部分切成大小一致的16个小块,再从中选出较大和较小的各三个瘤块于无菌室外称重,其余十个瘤块浸于生理盐水中备用。
受体10只裸鼠在麻醉下切开腹壁,将瘤块分别缝扎于脾区网膜表面并作半包埋。
关腹后每天向每只裸鼠注射含antibiotics的细胞培养液1ml,共2w,30d后处死裸鼠尸检并切取瘤体及脾区网膜称重。
方法比较:皮下移植瘤模型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观察,可根据不同时期肿瘤体积大小了解生长速度,反应肿瘤的生长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变化。
而卵巢癌发生的原始环境为卵巢本身,皮下移植不符合环境要求。
所以很多学者致力于裸鼠卵巢内原位移植的研究,但裸鼠卵巢较小,操作较困难,且即使在人类卵巢也很难做到。
人胃癌裸鼠实验技术原理

人胃癌裸鼠实验技术原理
人胃癌裸鼠模型方法:收集培养的BGC-823细胞在细胞培养至对数期时,用RPMI-1640培养液中,制成约2*10 7个/ml细胞悬液,取0.2ml注入裸小鼠颈部皮下或背部皮下,每组接种三只鼠,当皮下移植瘤长至直径为1cm左右时取出肿瘤,及时放入含无血清培养液的平皿中,再修剪肿瘤组织,去除脂肪,结缔组织及坏死肿瘤组织,并用无血清培养液洗涤2次,将瘤组织切成约1mm x1mm x2mm的小块,加入适量的pbs备用。
以Pentobarbital经腹腔注射麻醉裸鼠,常规背部肩胛区,用无菌套管针抽吸准备好的2立方毫米大小瘤块,将其接种于裸鼠背部肩胛区皮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的人体胃癌裸鼠模型。
人胃癌裸鼠模型特点:胃癌细胞接种后第三天即可见到裸鼠接种处皮下出现结节,直径约1.5mm,质地较硬,在以后的几天中,上述皮下结节没有继续增大,此阶段为肿瘤细胞生长的潜伏期。
随后,裸鼠皮下的肿瘤结节开始缓慢生长,体积逐渐增大。
注意:如每次需要接种的数量太多时,可用瘤细胞悬液接种。
停止给予受试物之次日处死动物,先称体重,后解剖皮下瘤块,称重。
如对照组小白鼠肿瘤平均重量小于1g或20%鼠的瘤重小于400mg,大白鼠肿瘤平均重量小于2g,表示人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不佳。
在实验期给受试物组鼠死亡超过20%,或平均体重下降超过15%者,表示受试物的毒性反应。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原理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原理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的原理基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特性。
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周期调控等机制实现自我增殖。
由于大部分肿瘤研究使用到的是人类来源的细胞,种植到免疫正常的动物体内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需要用免疫缺陷型小鼠作为成瘤模型的动物。
在实验中,将肿瘤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的皮下,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的生长过程。
然后,可以施加某种干预(例如药物治疗或基因编辑)来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如果干预有效,则肿瘤的生长应受到抑制。
这种实验方法有助于研究肿瘤的生长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的文献,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炎症_肿瘤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探讨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是否能够减缓肿瘤的生长。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2. 探讨抑制炎症反应对肿瘤生长的影响;3. 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鼠肿瘤细胞系、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炎症抑制剂(如阿那白质素)、培养皿、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小鼠肿瘤细胞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2)炎症因子处理: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适量炎症因子,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3)炎症抑制剂处理:在炎症因子处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加入阿那白质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4)细胞增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细胞凋亡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6)肿瘤生长抑制实验:将小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炎症因子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2. 在炎症因子处理组中加入阿那白质素,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3. 炎症抑制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4.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与裸鼠肿瘤生长对照组相比,抑制炎症反应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五、实验结论1. 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炎症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
肝胆胰脾裸鼠皮下成瘤及原位瘤动物实验方案

裸鼠皮下成瘤及原位瘤动物实验方案分组:正常细胞组、EGFR1转染无关siRNA组、EGFR1转染目的基因(每组6只)。
细胞准备及注射裸鼠方法:到动物室准备实验。
取出未作处理的小鼠和处理后小鼠用鼠笼,顺序摆放在超净台中。
选体形较大的小鼠称重,以3μl/g剂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
约5分钟,小鼠开始进入安静状态,将其仰卧固定。
切忌麻醉剂过量使用。
(1)铺白布于鼠板上,仰卧位固定小鼠四爪,碘伏棉球消毒腹侧面上至颈部、下至腹股沟、后至腋后线。
消毒两次。
铺手术巾于小鼠上,在其左侧剪口(4*4cm),暴露其左侧腹部, 用碘伏消毒一次。
在左侧肋弓下缘1cm处向下剪开2cm皮肤,暴露腹壁肌肉,镊子牵拉腹壁肌肉,避开腹腔内脾脏,剪开腹壁肌肉,暴露内脏。
用棉签蘸PBS,拨出脾脏下极,切忌牵拉,以免损伤脾脏和胰腺。
(2)找到脾脏同时,用25微升Matrigel混合于细胞管中,打悬细胞沉淀,使细胞分散均匀成单细胞悬液。
用BD针吸净EP管中的单细胞悬液,稍退针芯,打出气泡,在脾脏下极内侧(凹面)进针向脾门方向约2mm开始注射细胞,注射完毕停留约30秒钟,缓慢退出针,以防细胞渗出。
同时用蘸PBS的棉球压迫周围出血点止血。
(3)用注射器吸取庆大霉素注射液(用生理盐水250:1稀释)约400微升,注入腹腔,棉球蘸干皮缘渗出的抗生素。
开始缝合腹壁肌肉(连续缝合4针)。
再次用注射器吸取庆大霉素注射液约400微升冲洗缝合口,棉球蘸干。
缝合皮肤(间断缝合4针)。
碘伏棉球消毒缝合口。
撤除固定,使小鼠处于自然体位,放于鼠笼中。
(4)所有细胞注射完毕,剪耳标记,记录剪耳标记及分组情况。
Day5-7:注意小鼠的状态,及时发现小鼠是否有因手术刺激、胰腺损伤、感染等死亡的情况。
Day42:颈椎离断,处死小鼠,解剖尸体,观察脾脏肿瘤生长状况,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是否有转移瘤形成。
所有可疑组织均做好标记,拍照,若有表面结节,计数后,冻于液氮中。
裸鼠成瘤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

裸鼠成瘤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从体外细胞试验到动物水平体内试验,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飞跃。
动物实验,由于其更能模拟人类的生理和病理条件,在科研上,动物实验获得的结果,将有更强的说服力。
肿瘤研究中,最常规的动物实验就是裸鼠成瘤实验。
由于大部分肿瘤研究使用的是人类细胞,所以由于异种排斥的存在,我们需要免疫缺陷型小鼠来作为移植瘤模型的载体,通过对该小鼠的注射肿瘤细胞,使其成瘤,观察流体的生长来判断其生物学变化。
实验室常用的是BALB/c-nu裸小鼠,随着裸小鼠年龄增长或有关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裸鼠体内正常T细胞会增加,故接种肿瘤实验一般采用4--6周龄的裸鼠。
裸鼠成瘤实验技巧1、细胞的状态是成瘤实验的关键,所以细胞生长状态一定要好,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细胞达80-90%左右密度为宜。
收集细胞前一天晚上更换新鲜培养基。
2、胰酶消化细胞后用预冷的PBS洗两遍,目的为去除细胞中残余的血清。
3、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吹打细胞沉淀至合适的浓度,一般皮下瘤接种的细胞量为1-5×10^6个细胞/支,接种体积为0.1-0.2ml,因此细胞悬液的浓度为1-5×10^7个细胞/ml,如若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以加基质胶以加速瘤块的生成,基质胶与PBS或无血清的比列为1:1。
4、细胞消化后应尽快接种到裸鼠皮下,一般尽量在半小时内完成(如果接种量大,可以分批接种),途中将细胞悬液放在冰上降低细胞的代谢以保持细胞的活性。
5、选择的裸鼠一般在4-6周龄,体重16-18g左右,种植部位选择血供丰富区域,如腋窝中后部。
6、接种前用枪将细胞悬液充分的吹散,防止细胞成团而降低细胞成活率,并且导致小鼠接种细胞数量的差异过大。
7、接种时,针头在皮下进针深一点,约1cm深,针头在皮下左右滑动几次,以便细胞接种成团,减少注射后细胞悬液从针眼溢出。
8、如何保定裸鼠?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裸鼠颈背部皮肤,小拇指夹住裸鼠尾巴。
9、接种后1-2周左右可以见到皮下开始出现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体内抑瘤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原理:在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利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荧光素酶蛋白与其小分子底物荧光素在氧、Mg2+存在的条件下消耗ATP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可见光能释放。
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发生发光现象。
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
一、材料准备
1. 动物:裸鼠9 只,6~8周龄,雄性;C57小鼠24 只,6~8 周龄,雄性;动物均为自由饮水采食。
2. 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使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
方法: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标记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共转染的还有选择性标记基因,从而保证转染细胞的稳定性,形成表达荧光素酶的肿瘤细胞株;B16 黑色素瘤细胞。
二、实验步骤
1. 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
(1)将适量紫杉醇溶解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
(2)加入适当比例的磷脂和表面活性剂A 进行充分混合,制得稳定的紫杉醇混合胶束前体制剂,载药浓度为6 g/L。
(3)临用时按剂量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摇匀后即可使用。
制剂体系的粒径大小与分布特征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检测。
2.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荷瘤鼠模型的建立
(1)培养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使用DMEM 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37 ℃、5% CO2 培养箱中培养,每3天传代1次。
(2)待细胞密度为80%~90%、细胞总量达到实验所需要求时,使用胰酶消化,收集于PBS溶液重悬。
(3)如有需要,在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后,应使用抗生素Zeocin进行抗性筛选,保证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量足够。
(4)收集细胞,使用PBS稀释至细胞数1.5×108/mL,接种于裸鼠腋下,每只裸鼠的接种量为0.1 mL 。
3. 动物活体成像检测
(1)接种后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紫杉醇注射液组、紫杉醇混合胶束制剂组,每组3只。
(2)肿瘤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剂量为15 mg/kg,每3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
从第1次给药开始,每7天进行1次活体成像检测。
(3)采用戊巴比妥对裸鼠进行麻醉(剂量为60~80 mg/kg),10~15 min 后裸鼠即处于昏迷状态。
(4)腹腔注射荧光素底物(150 mg/kg),发射光波长在540~600 nm。
注射后15~35 min 观测,为荧光强度最高的时段。
4. 活体成像仪参数设置
(1)将2~3只小鼠并排放入暗室中,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后产生的发光不需要激发,可以自发光,只需调整CCD相机的曝光时间拍照即可。
(2)选用3 min 曝光时间,使用软件Kodak MI In Vivo Fx Pro处理图像,增加伪彩。
(3)观察肿瘤区域的影像,并根据活体成像图片测量图中肿瘤大小,进行统计分析。
5.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给药的同时监测裸鼠体重,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运用公式V = π•(6ab2)-1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与活体成像结果进行比
较,考察紫杉醇制剂的抑瘤效果以及利用活体成像方法评价药物抑瘤作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6. 生存周期的测定
(1)在活体成像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紫杉醇制剂对B16黑色素瘤C57小鼠的生存期的影响。
(2)首先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以PBS调整细胞数至5×106/mL。
采用右后肢皮下注射,每只C57小鼠注射0.1 mL,即细胞数为5×105。
(3)接种后常温下正常饮食饲养,于肿瘤接种后第6天,肿瘤直径达0.2 cm 左右时,随机将C57小鼠分成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Taxol 组、PMM 组,每组8只。
(4)采取腹腔注射给药法,每隔3天给药1次,给药剂量为15 mg/kg。
(5)每天观察小鼠,以天为单位记录死亡时间并绘制生存周期曲线,并计算平均生存周期。
7.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的实验数据以x ±s表示,采用SPSS软件对比较的样本进行t 检验。
一、讨论
基于生物发光原理的活体动物肿瘤成像技术方法,能准确标记和得到边界清晰的实时在体肿瘤影像,可以有效解决染料荧光标记技术特异性差、干扰信号强、局域信号不明显等缺点。
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实时、在体和无创伤监测技术,其安全性、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为药效动物实验研究与评价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
当然,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如本文由于使用仪器配置所限,采用的是二维活体成像系统,若采用三维活体成像系统获得活体肿瘤三维立体图像,则能
够获得更多关于肿瘤形态大小等的信息。
另外,目前具有生物发光特征的细胞品系种类较少,一般是根据需要自制细胞,制备技术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建立不同肿瘤模型时存在困难,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其溶解度较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是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制成,其主要问题是Cremophor EL带来的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毒性等。
本文采用磷脂和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制成混合胶束系统,可有效解决紫杉醇的溶解性问题,并且避免Cremophor EL的毒性问题。
从给药后的活体动物成像结果可见:Taxol和PMM制剂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从给药后裸鼠体重变化以及状态可见,混合胶束组裸鼠进食和活动正常,体重比较稳定,而Taxol组裸鼠状态萎靡不振,进食较少,体重有所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与Taxol相比,PMM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裸鼠对药物的顺应性,不良反应有所降低;进一步的生存周期实验结果也表明,Taxol和PMM制剂提高了C57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同时给予PMM的C57荷瘤鼠平均生存周期更长。
分析PMM制剂的抑瘤效果以及提高生存周期的原因,可能是PMM中磷脂的存在会使胶束自发地形成药物脂质纳米粒,而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特性,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同时所采用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组胺释放,从而降低制剂的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