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备考:核心主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备考:核心主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备考:核心主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核心主题一富强1.富强,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实现国家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了国家富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才可能实现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和谐,才能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挖掘求深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我们都应该把实现国家富强同自身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增进人民幸福和促进国家强盛作出贡献。

我们全社会也应该尊重劳动者。

领袖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作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作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2.富强,中华民族的千年追求早在远古时代,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就在中原播百谷草木,解决人们的衣食温饱问题。

汉代休养生息,让百姓享有更多发展果实,迅速实现了国富兵强,“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唐宋更是达到了中国的盛世。

唐朝“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宋代“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近代,面对压迫,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以富国强民为己任,前仆后继。

洋务运动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主张兴利、重商、求富,大力发展实业。

维新运动的领袖提出了要“变法图强”,学习西洋的政治教育体系,致国强盛、致民强健的思想。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富强国家。

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富强主题班会》课件

《富强主题班会》课件
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责任与担当
总结词
个人和组织在追求富强的过程中,应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繁荣和 进步做出贡献。
环境保护
关注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公益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弱势 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道德规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富强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和文 化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02
CHAPTER
富强的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的价值观
01
02
03
勤奋
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追求个人的成就和进步 。
节俭
珍惜资源,合理消费,不 浪费,保持勤俭节约的生 活态度。
自律
自我约束,遵守规则和道 德规范,保持良好的行为 习惯。

新中国的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综合实
力显著增强,逐渐走向富强。
富强的现代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只有实 现富强,才能提高国家地位和国际竞 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富强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 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
《富强主题班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富强的定义与内涵 • 富强的核心价值观 • 实现富强的途径与策略 • 富强主题的案例分享 • 班会总结与行动计划
01
CHAPTER
富强的定义与内涵
富强的含义
富强

《富强》主题班会

《富强》主题班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
02
要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等社会主义新风尚,推
动社会文明进步。
引领社会思潮
03
青年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要发挥青年的思想活力和创
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与社会建设
作为公民,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个人才能 为社会做出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人的历史使命,要为实现这一目 标而努力奋斗。
发挥青年作用
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要发挥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担 时代重任。
参与志愿者活动
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环保活动、帮扶行动等公益活
动。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需求 ,参与慈善捐赠和帮扶行动,为
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推广公益理念
通过宣传和分享,推广公益理念 和价值观,引导更多人参与公益
事业。
04
CATALOGUE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力,增强跨文化交流能 力。
培养爱国情怀,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
了解国情
关注国家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的 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
豪感。
培养爱国情感
尊重国旗、国歌和国徽,爱护公共 财产,维护国家尊严。
参与公益活动
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社 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富强》主题班会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富强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富强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富强导读:本文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富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富强,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实现国家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了国家富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才可能实现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和谐,才能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挖掘求深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我们都应该把实现国家富强同自身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增进人民幸福和促进国家强盛作出贡献。

我们全社会也应该尊重劳动者。

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作潜能,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作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2.富强,中华民族的千年追求早在远古时代,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就在中原播百谷草木,解决人们的衣食温饱问题。

汉代休养生息,让百姓享有更多发展果实,迅速实现了国富兵强,“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唐宋更是达到了中国的盛世。

唐朝“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宋代“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近代,面对压迫,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以富国强民为己任,前仆后继。

洋务运动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主张兴利、重商、求富,大力发展实业。

维新运动的提出了要“变法图强”,学习西洋的政治教育体系,致国强盛、致民强健的思想。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富强国家。

*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关于富强的名人素材

关于富强的名人素材

关于富强的名人素材
"富强"是一个广义的表达,通常涵盖国家、个人、组织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繁荣。

以下是一些与"富强"相关的名人素材,这些人物可能在国家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贡献:
1.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之一,提出并推动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思想和政策。

2.习近平:中国国家主席,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国家经济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致力于促进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重要贡献。

4.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创始人,是香港和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商人之一,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5.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提倡三民主义,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

6.贝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通过其创新和慈善事业,在科技和社会领域发挥了巨大影响。

7.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名人在不同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与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富强(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富强(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富强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国家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将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什么说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呢?简单地‎讲,对富强的追求是任‎何社会主体的基本需求‎和前进动力。

自人类产‎生以来,摆脱物质匮乏‎,不断创造、积累物质‎财富就成为社会主体的‎生存所需和基本追求。

‎社会个体如此,民族、‎国家也是如此。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国家富强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1.富‎强是人类的永恒梦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利益及其实现是任何‎社会主体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保障。

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消除旧式分工,‎克服人的片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所以,富强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不仅反映了‎不同社会主体的生存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体‎发展的主要动因。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质利益的生产劳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动力。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类或以狩‎猎为生,力图生存;或‎以农牧为本,追求温饱‎;或以工业强国,追求‎强盛……虽然凭借的手‎段不同,达到的境界不‎一,但对富强的追求,‎则是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富强与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两个重要指标。

其中,富强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军事等全面实力的强大,而创新则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才、技术等能力的卓越。

本文将探讨富强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富强与创新的关系富强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创新是推动富强的根本动力。

如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创造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全面实力,从而达到富强的目的。

其次,只有经济的强大才能够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撑,为人才的创新提供场所和环境,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市场和资源。

因此,富强与创新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二、相关知识点1. 创新的类型创新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或改良已有技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效率等。

而非技术创新则是指在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整体绩效和管理效率。

2. 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是推动富强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或社会只有掌握更多的人才,才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和全面实力的提高。

3. 实验室的功能实验室是创新的重要场所之一,是许多新技术、新产品诞生的地方。

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包括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研究等。

4. 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促进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企业才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5. 富强的基础财富、物质条件、资源和劳动力等,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

只有在基础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创新,达到富强的目标。

三、总结本文从关系、类型、人才、实验室、知识产权和基础等六个方面来探讨了富强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在现代社会中,富强和创新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对国家富强的理解

对国家富强的理解

对国家富强的理解
对国家富强的理解国家富强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体现。

富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更包括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文化的繁荣。

经济的繁荣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国家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繁荣还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福利,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

政治的稳定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

政治的稳定能够为国家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吸引外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政治的稳定还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地位。

社会的和谐是国家富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够增强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和谐的社会关系还能够提高人民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富强的重要象征。

文化的繁荣能够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文化的繁荣还能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国家富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还包括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和大不代表强
强可以产生富,也可以使国家版图增大,大国不一定是强国,小 国也有可能是强国;穷国可能很强,但富国却不一定强,当我们谈到 这个国家有多么强大的时候是不能用金钱和GDP的标准来衡量的。的 确,正如巨著《君王论》中提到的那样,富国可以雇佣一些军队,买 来一些力量,但买来的力量不是自我的力量,一定会受到方方面面的 制约,处理不好的时候,这种浮在表面的雇佣来的力量反倒会对自己 造成伤害,历史上雇佣来的军队伤害国家的事例数不胜数。 著名学者迪尔凯姆说:如果富不能平静最大多数的欲望,相反却 只是煽动其焦躁的话,那么富之积蓄到底起什么作用呢?经济的诸机 能并非为其自身而存在,不过是社会生活诸机关之一,是实现某种目 的的手段。 强是我们的目标,变强可以有很多种手段而富裕只是其中为了实 现目标而可以采用的一种手段。
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提
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 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入了建设新中
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 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富强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世纪50 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又适时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 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提出,要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
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 青年该怎么做呢? • 1、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感,更多的公共精 神,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警醒、 反思“精致的利己主义”; • 2、正如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里谈到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需要从个 人做起。我想“争个人的富强,便是为国家争 富强”。富强的国家和社会正是由每一个奋斗、 进取、富足的个体所组成的。
所以说到“富强”,我们所期待的 是一个民富而国强的中国,是经济富庶、 文化昌盛、政治强大、军事强健的国家。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如果我们在追 求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同时兼以文化修 身;如果在我们关注领土纠纷的爱国之 心里,还坚决拥护着国家主权完整。 那么,中国的富强有你,也有我。
富和强的关系
富,就是实现富裕,在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国 家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强,强就是强盛、强大,因此人民富裕就需 要国家强大。 富强,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梦 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 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3.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 复兴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自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国家富强的目标就写进了不同时期
的党的大会报告或《党章》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力图“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家。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
1、把富强观的宣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宣教
2、把富强观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培育 3、把国家富强的目标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事业结合起来。
国家怎样实现“富强”?
• 第一,要走市场化道路。市场能够把各行各业、各单 位和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创造财富就能更快些; • 第二,要大力反腐倡廉。腐败不打,财富容易被一小 部分人占有了,富了一小撮人,穷了大部分人。这是 极不公平的,也破坏了国家的发展; • 第三,要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也曾富 甲一方,但绝不会去侵略人家、掠夺人家,我们追求 富强而不称霸。侵略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根本找不到。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予以继承和发扬。
• 现指,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 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 育等。
富强的含义
1、民富:人民富足,是一国存在的 终极意义。 2、国强:国家强盛,是人民生活的 重要保障。 3、பைடு நூலகம்强:一个民富而国强的中国, 是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政治强大、 军事强健的国家。
民富 :人民富足, 是一国存在的终极意义
1.富强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利益及其实现是任何社会主体 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物质保障。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前 提下,才有可能消除旧式分工,克服人的片面发展,最终实 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 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 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 配!”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物质利益 的生产劳动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 本矛盾和主要动力。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类或以狩猎 为生,力图生存;或以农牧为本,追求温饱;或以工业强国, 追求强盛……虽然凭借的手段不同,达到的境界不一,但对 富强的追求,则是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
2.富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富强的历史。纵观人类历史图 景,多少国家曾经辉煌一时,但又瞬间衰落;多少国家企图称霸一 世,却成南柯一梦。如何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永葆国家繁荣 富强,是每个国家面临的历史课题,中华民族亦是如此。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追求富强的道路上取得过辉煌成绩,为世 界文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富强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一代又一 代的勤劳的中华儿女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 煌盛世。从西周的成康之治始,历经两汉等朝的文治武功,到唐宋 时期,更是达到了冠绝宇内的少见盛世。譬如唐朝,无论贞观之治, 还是开元盛世,都映照出富强国家的真实图景:“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国强 :国家强盛, 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 如果说,一国的财富,主要是由经济和文化组成的;那么,一国 的强盛,主要是由政治和军事构成的。 • 政治的强盛,体现为对内的国家统一,以及对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不断重复着虽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的规律,对江山一统 的追求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因为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深深认识到国 家统一的重要性。疆土归一、政权稳定、民族团结,才能使国内资源 形成合力,形成势不可挡的大国力量。 • 如果说政治强大的形态,有外放型也有收敛型,那么强盛的军事 状况,就常常被人理解为血脉贲张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军事 强大的理想状态,应该表现为维持稳定的静态守备,而不是冲锋陷阵 的动态进攻。 • 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完备,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强盛。而国 家强盛的内在自信和持久保障,又是以强而不霸、盛而不骄为智慧准 则,这也是中国文化里中庸之道的体现。
富和强的关系
强是什么?
我们在形容国家之国势兴隆的时候,我们不会用:‘大 富、富大’这样的词,往往用到的词是:‘强大、富强’。 这里面都有一个‘强’字。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相对很大, 而且现在变得越来越富裕,国民的衣食住行的水平得到巨大 提高,同时我们的外汇储备在我们的努力下达到了惊人的数 字!但我们‘强’吗?我们说一个人强悍、一个部落强到底 是指的是什么?到底‘强’代表什么?‘强’与‘富’, ‘强’与‘大’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经常会困扰 我们思考的一点。到底是将一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的 国家还是一个‘富’的国家,这涉及到国家的建设方向,是 国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因为只有方向正确,才能谈得上以 后的各项步骤。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寻求富强的历史进程也曾被小农意识所缚、
为闭关锁国所累,遭受了惨痛教训。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国家
的强势冲击,中国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贫弱的中国逐步沦为 西方列强殖民的对象。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举起富 国强民的旗帜,前赴后继。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国 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学习西方的物质 器物、坚船利炮。然而,“自强、求富”的梦想终结于甲午惨败的 风云;其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词之一
组员:孟燕 陈忆熏 张莹 陈栩昀 张建 陈世华 吴涛 张伟 班级:121071Y1
——富强
一、富强的解释
二、富强的含义
三、“富”和“强”的关系 四、富强的意义
五、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
富强释义
字义: 富,指经济; 强,指军事政治。
词义: 1、富足而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 强大。 2、谓使富足而强 盛。 3、又指富足而强 盛的国家。
为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荡气 回肠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一个独立 的中国,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富强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 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又适时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 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
• 民富,在国学的论述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孟子 曾对想要治理好邦国的梁惠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孟子》里讲,让人们通过正常有序的劳作,可以 穿上帛、可以吃上肉,这就是民富。其实,孟子这里说的 五十岁、七十岁只是泛指,衣帛、食肉也只是一种指代, 他真正提出的是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两层保障:丰衣和足 食。 • 这两点,在我们当代的都市生活中都是习以为常的生 活必需品了,然而纵观人类历史上长久的供不应求、横看 当今世界部分区域的长年饥荒,我们就知道,丰衣足食、 物阜民丰,这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幸福,是民富的最基本体 现。
法图强”,学习西方的政法制度,力图强国富民。而后,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 发展工商,在追求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但是,终因其阶级
局限和革命的不彻底性而归于失败。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