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牛物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认识十二生肖》大班主题教案含反思

《认识十二生肖》大班主题教案含反思

《认识十二生肖》大班主题教案含反思《认识十二生肖》大班主题教案含反思「篇一」[设计意图]属相是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有趣而又神秘的话题,因十二生肖的轮回和顺序,使孩子认识它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孩子情况,结合幼儿特点,把认识生肖和时钟巧妙融合,引导幼儿把对时钟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中来。

在自主活动中,逐步获得相关的十二生肖的知识经验。

基于本园园本课程之一一—诗画教学的特点,贯穿园本课程之二——情景协作教学,鼓励幼儿诗画出自己喜爱的生肖动物及自己或家长的属相。

至以幼儿为本,促进智能课程相融相通,有机结合。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兴趣与爱好。

2、感知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1、自制生肖钟、十二生肖动物图片若干。

2、活动前准备:幼儿认识时钟。

[活动过程]一、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1、出示生肖钟,激发兴趣:请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为什么?(幼儿思考交流)我们一起数一数是12种动物吗?从几开始数呢?(从一开始)第一是什么动物?(老鼠)谁是第三?2、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属“牛”的?属“虎”的?(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牛?有的是虎?(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同一年生的孩子属相就一样,牛年生的属牛,猴年生的属猴——一年一个属相。

3、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多少种属相?(12种)12种属相依次轮下来,需要多少年?(幼儿思考交流回答)教师小结: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12个属相一个个轮流下来,要十二年。

二、探索发现轮回规律1、提问幼儿还知道谁的属相?(自由讲述)2、情景协作——请幼儿询问“客人老师”(本园教师)的属相,并与大家交流讨论: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的属相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教师导向:启发幼儿结合“生肖钟”进行思考;鼓励幼儿说出“鼓励幼儿说出客人老师的属相牛是以前轮到的、一年一种属相不停循环”。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书戴嵩画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并欣赏戴嵩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尊重艺术家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书戴嵩画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戴嵩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3.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戴嵩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的深入分析。

3. 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书戴嵩画牛》的文本。

2. 戴嵩的绘画作品等相关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戴嵩的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介戴嵩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通过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情节。

讨论戴嵩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分析作品的特点。

5. 欣赏和分析戴嵩的绘画作品:学生观察戴嵩的绘画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要素。

6. 小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完成作业,包括抄写生字词、书写课后反思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戴嵩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他古代绘画作品,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介绍奶牛结核病PPD反应的三种检疫判断标准

介绍奶牛结核病PPD反应的三种检疫判断标准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和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结核的10%以上由牛分枝杆菌引起。

世界各国对结核病大多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进行控制,皮内变态反应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唯一指定的检疫方法,其判断标准有三种:1、我国的国家标准注射方法:不论牛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1mL(20000 IU/ mL)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72h 后观察结果。

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0 mm 。

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或等于2.0 mm,同时小于4.0 mm ;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 mm以下。

2、欧盟的对比PPD试验在注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注射方法、剂量同我国的标准)的同时,在牛的颈部另一侧对应部位(或在颈部同一侧,但两次注射的位置间隔大约为12~15cm),皮内注射禽型PPD(20000 IU/ mL) 0.1 mL,72h后观察结果。

阳性反应:牛型PPD反应阳性,且比禽型PPD反应大4mm以上;疑似反应:牛型PPD反应是阳性,并且牛型PPD反应仅比禽型PPD反应多1~4mm;阴性:牛型PPD反应是阳性或阴性,但其反应等于或小于禽反应。

3、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判断标准仅用牛性结核菌素进行检疫,方法同中国国标,但判断标准较严:局部出现炎性反应,皮厚差≥2.0mm,判断为阳性;皮厚差<2.0mm判断为阴性。

综合来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牛结核变态反应判定标准较为严格。

欧盟比较法皮内变态反应是对传统的牛型PPD法的改进,能够区别被检动物是由牛型分枝杆菌感染还是由其它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可避免由于禽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减少无害化处理损失,对于我国的奶牛结核病检疫净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牛顿摆教案幼儿园

牛顿摆教案幼儿园

牛顿摆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顿摆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4.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摆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了解摆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摆的运动规律;
2.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准备
1.牛顿摆的实物模型;
2.支架和固定装置;
3.绳索和铅球;
4.幼儿科学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摆的概念,引出牛顿摆的话题。

并与幼儿交流摆的作用和用途。

2. 操作环节
1.教师向幼儿展示牛顿摆的实物模型,和幼儿一起探究摆的组成部分和
运动规律。

然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观察运动规律,顺利完成实验记录表。

2.教师组织幼儿小组,反复实验,了解铅球离开平衡位置后摆的运动情
况,进一步探究牛顿摆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综合环节
1.教师向幼儿总结牛顿摆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
流。

2.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牛顿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牛顿摆的概念;
•牛顿摆的特点;
•牛顿摆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成果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了牛顿摆的基本特点和运动规律,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掌握了科学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探究精神。

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优缺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比较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某一事物。

简述比较方法比较是一种分析和对照的过程,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来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特点。

比较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科学研究、市场调查、产品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事物在使用比较方法之前,需要先选择合适的事物进行比较。

事物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可比性,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比较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两种品牌的手机、两个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两个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等。

准备比较的数据在进行比较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准备比较所需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例如公开报告、统计数据、个人经验等。

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免影响最终的比较结果。

制定比较的标准在比较事物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比较标准。

比较标准可以是事物的各种特定属性、优缺点、性能指标等。

通过明确的标准,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事物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进行比较和对比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制定好比较标准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比较和对比。

这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制作表格、撰写文章等形式展示。

比较时应当注重客观性和公正性,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分析比较结果在进行比较之后,我们需要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并得出结论。

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逻辑思维、数据统计等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和应用比较结果通过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根据比较结果做出决策或提出建议。

无论是选择商品、做出科学研究还是制定策略,比较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结论比较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选择合适的事物、准备好比较的数据、制定明确的比较标准,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对比,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从鱼牛的故事谈有效教学

从鱼牛的故事谈有效教学

从鱼牛的故事谈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质量的教学。


关注于教师组织、有效使用课堂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以及给学生过
程性和结果性的反馈等几个方面。

从畜牛故事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有
效教学的启发: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先后顺序,为学生构建一个封闭的
学习空间,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畜牛故事为例,小孩应该首
先掌握年幼的小牛的基础知识,例如喝牛奶和吃草,然后按照顺序学
习牛的更高层次的概念,例如牧场,牛群和饲养者等等。

其次,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教师应当把握好合理使用多种教具。

以畜牛故事为例,教师可以用动画插图、实物模型、现实中的牛
及其行为、科技媒体支撑等来解释概念及其事实,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更快掌握知识。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学生不同学习节奏的需求,给予及
时的反馈及教育意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都能受益。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畜牛新知
识的兴趣,或者引导学生总结牛的特点及其相关概念,利用比较法来
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3讲牛的育种

第3讲牛的育种
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
• 腰膘厚度(腰脂厚):第12、13腰椎间离背中线 3~5cm,相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
• 眼肌面积:第12、13腰椎间眼肌横断面积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7
(三)产肉力指标
•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 净肉率:净肉重/宰前活重*100% • 胴体产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 • 肉骨比:胴体中肉重/胴体骨重 • 每100kg胴体重所对应的眼肌面积(cm2) • 肉用指数(BPI):成年活重/体高
• 成立育种组织 • 编号 • 记录 • 良种登记 • 赛牛会 • 育种工作计划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50
(kg)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8
第2节 牛年龄鉴别
• 齿龄 • 角龄 • 外貌特征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9
一、根据牙齿鉴别
• 乳齿=003(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

403(下切齿+下犬齿+前臼齿)
• 永久齿=0033(上切齿+上犬齿+前臼齿+后臼齿)

4033(下切齿+下犬齿+前臼齿+后臼齿)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1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2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3
23:4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4
Table 1 is a guide for estimating the age (in months) of cattle by

关于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的探索

关于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的探索
【 收稿 日 】 06_ 0 期 20_ l 9
【 作者简介】 邦文(95 )男 , 简阳人 , 都 16一 , 四川 茂县 民 中学一级教 师: 族
维普资讯
14 2
阿坝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年 06
难题。 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一难题 . 它的作用是 多方面的, 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 l可使学生在已知概 念的基 础上 . 速而准确地 由 、 迅
关于初 中生物 比较法教学的探索
都 邦文
( 县 民族 中学 . 四川 茂县 63 0 ) 茂 22 0
【 要】 摘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
学方法。在生物教 学 中应用比较法教学的 因素和 内容很 多, 是教 师要善 于总结和把握 , 意识 地运 用比较 法的优 丰发展历程分 阶段进行 比较的方法 ,如将高等植物各类
的根 ( 、 ) 攀 叶 按进 化程 序 比 , 帮助学 生具 体 牛动 地认识 可
能力 。 丌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生物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 现象的共性和个性 . 都 是科学家经反复比较 . 从理论上概括总结 出来的 生命现
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 , 获得新知识 ; 扩大原有知识的范
系?从逻辑上找出对 比之项 ; 从作用、 条件 、 反应物 、 生成 物、 能量转化 等分析 出对立面和统一面 . 看出二者 的相互 依赖、 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 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 比较l 、 矧子。比较法在牛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
象之 有着本质的内在联 系, 纵横交错 、 网络复杂 , 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法在牛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

它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帮助掌握,加深知识
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可以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

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

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以及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

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
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

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

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像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

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

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

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清楚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刻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

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从而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

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

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

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
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

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

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
方法。

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的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

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

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

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两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
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

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

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
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

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或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

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纲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

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
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

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

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

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
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

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列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练,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

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

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

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

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

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

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

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像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

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

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
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

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

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小、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小、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
面的。

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总之,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法教学的因素和内容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