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喂方式猪肌内脂肪组成和含量分析
猪饲料配方比例_猪饲料种类分类

猪饲料配方比例_猪饲料种类分类猪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猪吃的饲料,好让猪能够更快更好的生长,猪长得好了,才能获得更好的猪肉。
喂养猪,其实就是它能够很好地生长,人们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猪肉。
那么在选择猪饲料的时候就应该要慎之又慎,猪饲料的配方比例是什么,猪饲料又分为哪些种类,或者说猪饲料分类分为哪些,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猪饲料-配方比例一、糠麸类饲料糠麸类饲料有米糠、麦糠、红薯藤糠、花生藤糠、蚕豆叶糠、黄豆秸秆糠等。
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0-15,多不超过20。
二、饼粕类饲料饼粕类饲料主要包括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等。
猪用饼类饲料的配合比例为饲料总量的10-25。
大豆饼、花生饼营养好,可配到25;菜籽饼、棉籽饼要低于10。
菜籽饼和棉籽饼作饲料要先脱毒,其它饼类只需蒸煮或炒熟饲喂即可。
仔猪饲料不宜加饼粕类。
三、糟渣类饲料糟渣类饲料包括酒糟、糠糟、醋糟、粉渣、豆渣、蔗渣等。
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5-10。
妊娠母猪、育肥后期不宜喂酒糟。
各种糟渣在饲喂前煮熟。
四、粮食类饲料粮食类饲料包括玉米、大麦、小麦、高粱、蚕豆、豌豆等。
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50,多不超过60。
五、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蚕蛹、鱼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
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4-8,仔猪不宜喂血粉。
育肥猪饲料中鱼粉可配10,若配入蚕蛹,鱼粉就只能配5-6。
用这类饲料时要注意配好钙、磷比例。
六、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包括贝壳粉、蛋壳粉、碳酸钙、磷酸钙和食盐等。
猪用量为饲料总量的1-2,食盐用量不超过0.5,若添加微量元素,应严格按规定使用。
猪饲料-种类分类一.蛋白质饲料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大类。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豆类子实及其加工副产品、谷物加工副产品和油饼等到。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包括血骨粉、鱼粉、蚕蛹等,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是谷物饲料的3--8倍,在昌粮中与能量饲料配合在一起喂猪,使用适当能使公母猪正常繁殖,促进仔猪生长和肥育增重。
养猪增肥增重十种喂养方法

适口性好
青饲料口感好,能够提高 猪的食欲和消化能力。
成本低廉
青饲料来源广泛,价格相 对较低,能够降低养猪成 本。
02
稀料型喂养
稀料的选择
玉米
玉米是谷物类饲料中的主要饲 料,具有高能量、高蛋白、高
淀粉等特点。
豆粕
豆粕是豆类加工的副产品,富含蛋 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养猪重要的 蛋白饲料。
麦麸
麦麸是麦类加工的副产品,富含纤 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猪的消 化和吸收。
按照说明书操作
使用高压蒸煮饲料时,要按照饲料厂 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掌握正确的饲
喂量和饲喂时间。
保持饲料新鲜
高压蒸煮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变质 和污染,以保证猪的健康和增重效果
。
配合其他饲料使用
高压蒸煮饲料可以与其他饲料配合使 用,以满足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
需求。
使用高压蒸煮饲料喂养的优势
01
02
使用补加蛋白质养猪的优势
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改善猪的肉质和口感。
06
多餐少量型喂养
多餐少量喂养的选择
适应猪的生长需求
多餐少量喂养可以根据猪的生长需求,提供适量的营养,以满足其 不断增长的体重和体脂需求。
避免消化不良
由于喂养的食量较少,可以避免猪因过量进食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和 腹泻等问题。
养猪增肥增重十种喂养方法
2023-11-08
目 录
• 青饲料型喂养 • 稀料型喂养 • 粗料型喂养 • 配合饲料型喂养 • 补加蛋白质型喂养
目 录
• 多餐少量型喂养 • 夜间加餐型喂养 • 饥饿疗法型喂养 • 高压蒸煮型喂养 • 适当运动型喂养
猪饲料中脂肪的添加技术

05
猪饲料中添加脂肪的未来趋势
研究开发新的脂肪源
探索新型脂肪源
研究和开发新的脂肪源,如昆虫脂肪、 餐厨余物等,以提供更丰富、更廉价的 脂肪资源。
VS
脂肪源的可持续性
注重脂肪源的可持续性,如利用废弃物资 源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脂肪的利用率
脂肪保存技术
通过改进饲料加工技术,提高脂肪的保存率,减少脂肪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02
必需脂肪酸是猪繁殖所必需的 营养物质,它们参与了性激素 的合成和调节,对猪的繁殖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适量的脂肪还可以提高母猪的 生产性能,如提高母乳的质量 、增加泌乳量等。
02
猪饲料中添加脂肪的种类
动物性脂肪
1 2
鱼油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和健 康。
肉骨粉
含有动物性脂肪,同时提供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 质。
在猪的生长过程中,脂肪可以补偿碳水化合物的不足,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脂肪的能量含量高,但消化能(DE)的值比淀粉要低,因此使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可以减少饲料中的淀粉含量,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改善猪的肉质和口感
脂肪对猪的肉质和口感有重要影响。适 量的脂肪可以改善猪肉的香味和口感,
提高其商品价值。
脂肪来源问题
如果猪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猪的 能量摄入过高,引起肥胖和健康问题。
脂肪与其它营养素的平衡
猪饲料中添加的脂肪来源应当安全可靠, 避免使用不健康的脂肪来源,如废弃油脂 或动物内脏等。
猪饲料中添加脂肪时,需要考虑与其它营 养素的平衡,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等,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
3
动物性废弃物
如屠宰场废弃物、乳制品废弃物等,可用于生产 动物性脂肪。
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

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猪是重要的畜禽资源之一,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喂计划和营养配比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饲养成本。
本文将为您介绍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的相关内容。
一、猪的饲养阶段及饲喂计划1. 哺乳期哺乳期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饲喂计划主要包括母猪饲料和仔猪饲料两部分。
母猪饲喂计划:母猪哺乳期通常为21天左右,饲喂计划应根据母猪的体重、产仔数和泌乳量来确定。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适中,热量要足够,以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和产奶量。
仔猪饲喂计划:仔猪初期主要以母乳为主,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添加浆糊状饲料进行断奶过渡。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应适宜,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2. 生长育肥期生长育肥期是猪生长发育的阶段,饲喂计划主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
生长猪饲喂计划:生长猪的饲料配比要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前期,需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以促进猪的生长速度。
随着生长的进展,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逐渐增加,以满足猪的消化道健康。
育肥猪饲喂计划:育肥猪的饲喂计划要根据猪的体重和屠宰指标来确定。
适当控制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并适时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促进肌肉的积累和脂肪的沉积。
二、猪的营养配比原则为了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的营养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猪的营养配比原则。
1. 蛋白质供给蛋白质是猪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饲料中的蛋白质供给要充足,并保持合理的氨基酸平衡,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2. 碳水化合物供给碳水化合物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供给要充足,尤其是在生长期和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
适量添加粗纤维饲料,有助于促进猪的消化道健康。
3. 脂肪供给脂肪是猪能量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脂肪性肝脏病等问题。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以保持合适的能量平衡。
4. 矿物质与维生素供给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供给要充足。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与配方比例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与配方比例猪是人类常见的农产品,其饲养过程中的合理饲料供给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和配方比例是确定猪饲料配制的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猪的饲料营养需求和配方比例的相关知识。
一、猪饲料营养需求1. 能量:猪的生长和生理功能维持需要能量供应,能量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猪的能量需求量与其体重、生长阶段和环境温度有关。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猪体内组织构成的主要成分,对猪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猪的蛋白质需求量与其体重、生长速度、种类和环境因素有关。
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猪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猪对钙、磷、镁、钠、钾、铁、锌、铜等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4. 维生素:猪需要多种维生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群以及维生素C。
二、猪饲料配方比例猪饲料的配方比例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品种和生产目标进行调整。
下面是一些常见饲料配方比例的建议供参考:1. 生长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6%-18%- 能量:约3000-3200千卡/千克- 钙:约0.7%-0.8%- 磷:约0.5%-0.6%- 色氨酸:约0.8%-1%- 赖氨酸:约0.45%-0.5%- 蛋氨酸:约0.4%-0.45%2. 肥育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4%-16%- 能量:约2900-3100千卡/千克- 钙:约0.7%-0.8%- 磷:约0.4%-0.5%- 赖氨酸:约0.35%-0.4%- 色氨酸:约0.8%-0.9%- 蛋氨酸:约0.35%-0.4%3. 孕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4%-16%- 能量:约2900-3100千卡/千克- 钙:约0.8%-0.9%- 磷:约0.5%-0.6%- 色氨酸:约0.5%-0.6%- 赖氨酸:约0.4%-0.45%- 蛋氨酸:约0.35%-0.4%4. 哺乳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8%-20%- 能量:约3200-3400千卡/千克- 钙:约1.0%-1.2%- 磷:约0.8%-1.0%- 色氨酸:约0.8%-1%- 赖氨酸:约0.8%-0.9%- 蛋氨酸:约0.7%-0.8%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建议比例,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地区、环境和猪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仔猪饲料营养标准表

仔猪饲料营养标准表
以下是一份仔猪饲料营养标准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建议。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仔猪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其需求量随着猪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需要根据猪只的体重和
二、脂肪
脂肪是仔猪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和适口性。
以下是仔猪饲料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仔猪饲料中主要的能源来源,包括淀粉、糖类和纤维素等。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供仔猪消耗。
以下是仔猪饲料
四、矿物质
矿物质是仔猪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包括钙、磷、镁、铁、锌等。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可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以下是仔猪饲料中矿物质含量的建议:
五、维生素
维生素是仔猪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可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以下是仔猪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建议:。
养猪饲料配方大全

养猪饲料配方大全在养猪的过程中,饲料的配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选择适合的养猪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猪饲料配方大全。
1. 生长猪饲料配方。
生长猪是指体重在30-60kg的生长期猪,这个阶段的猪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能量来支持它们的生长。
一般来说,生长猪的饲料配方中蛋白质含量应在16%-18%之间,能量含量应在3200-3300kcal/kg之间。
常用的生长猪饲料配方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麸皮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2. 育肥猪饲料配方。
育肥猪是指体重在60-100kg的猪,这个阶段的猪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它们的脂肪积累。
育肥猪饲料配方的能量含量应在3300-3400kcal/kg之间,蛋白质含量应在14%-16%之间。
常用的育肥猪饲料配方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糠饼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3. 哺乳母猪饲料配方。
哺乳母猪是指产后哺乳期的母猪,这个阶段的母猪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支持它们的哺乳和生产。
哺乳母猪饲料配方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8%-20%之间,能量含量应在3300-3400kcal/kg之间。
常用的哺乳母猪饲料配方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麸皮、蛋白粉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4. 后备母猪饲料配方。
后备母猪是指未成年的母猪,这个阶段的母猪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支持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后备母猪饲料配方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6%-18%之间,能量含量应在3200-3300kcal/kg之间。
常用的后备母猪饲料配方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糠饼、蛋白粉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总结:养猪饲料配方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来确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养猪户在制定饲料配方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好处多

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好处多1、脂肪添加量及饲喂效果在仔猪饲料中加2%-3%,增重提高10%-14%,单位增重耗料量降低8%-10%。
在仔猪开食料中加入糖和脂肪,可提高适口性,对仔猪尽早采食有利。
在生长肥育猪饲料中添加3%-5%,可提高增重5%,耗料降低10%。
妊振母猪添加2%-6%,一般可从妊娠2周后开始添加,新生仔猪活重可提高10%-12%,哺乳期仔猪存活数每年每头母猪增加1.5-2头。
如在产前5-15天添加量增至10%,效果更加显著。
哺乳母猪添加量5%-10%,母猪泌乳量增加10%-30%,仔猪断奶体重提高15%。
在妊娠期添加月旨肪的基础上,哺乳期继续添加可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还可提高窝产仔数0.4头。
2、添加方法可将添加的猪油、牛油、大豆油脚等,按用量熬成油汤加入一定量的葱花和调味剂直接拌于饲料中喂饲。
此法适用于饲养量少的养猪户。
把油脂熬成粘稠状,加入一定比例的糠类饲料或玉米面,搅拌均匀(放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夏天放在水泥地面上摊匀、晒干,冬天可烘干,或用榨油机压成饼块,把这些饼块粉碎后按饲料配方添加比例加入饲料中。
3、注意事项脂肪必须是没有特异气味,没有被污染的质量好的脂肪才能保证饲料质量和适口性。
添加脂肪必须适量添加维生素B12和酵母饲料,便于脂肪的吸收利用及预防脂肪肝病的发生。
另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200-300毫克/公斤饲料,可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直接调制喂饲时,一定要现调现喂,以防酸败。
加入脂肪的干饲料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7天。
夏季时间越短越好。
添加时必须从少量开始到适量,以防量大引起腹泻。
添加脂肪必须多给饮水,利于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脂肪最好使用植物性油脂,因为植物油的消化吸收好于动物油,动物油中猪油好于牛油,最好把植物油和动物油按3∶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效果更佳。
对瘦肉型肥育猪在肥育前期可适量添加脂肪,而肥育后期不应添加脂肪,以提高其瘦肉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饲喂方式猪肌内脂肪组成和含量分析作者:黄甜严成黄业传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22期摘要:为研究饲喂粮食和饲料两种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组成情况,选取样品猪背最长肌为原料,对二者脂肪含量和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猪肉肌内总脂肪及肌内各脂肪酸含量都有显著差异(P关键词:猪肉;肌内脂肪;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2-5463-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鲜嫩、口感好,更要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
有报道称肌肉中脂肪酸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如嫩度、多汁性及风味等食用性状[1]。
粮食猪是指吃粮食不喂饲料的猪,粮食猪肉正符合人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花高价购买粮食猪肉。
原料肉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部位[2]、种类[3,4]、体重[5]和饲养方式[6-9]等,关于不同种类猪肉间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国内外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10-13],报道了肌内脂肪在猪品种选育[14]、肉品加工[15]等中的作用,而对饲料猪和粮食猪肌内脂肪的含量鲜有报道,关于粮食猪和饲料猪肉中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比较的,国内外鲜有报道。
因此很有必要对比粮食猪和饲料猪肉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为对比消费者日常所食用饲料猪与粮食猪肌内脂肪的差异,本试验研究了当地白玉黑土猪分别用饲料和粗粮饲喂后,两者的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差异。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猪品种为白玉黑土猪,由四川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提供。
1.2 方法试验分为两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20头。
在仔猪断奶后,试验Ⅰ组饲喂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试验Ⅱ组饲喂希望牌饲料。
待猪生长至90~100 kg时,选取体重相近的猪各1头,宰杀后冷却一段时间,然后各取背最长肌约1 kg。
取样后,分装于铝箔袋中,每份50 g,真空封装后于-18 ℃保存待用。
在测定指标前需在4 ℃下解冻24 h,剔除表面明显可见脂肪、筋膜及结缔组织,切成2 mm大小的碎肉,重复6次。
1.3 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肌内脂肪提取参照文献[16]的方法,最后所得提取液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45 ℃下水浴真空旋转蒸干,肌内总脂肪含量可直接通过称重得到。
肌内游离脂肪酸及磷脂的分离参照文献[17]的方法,用氨丙基硅胶小柱(Bond Elut NH2,Agilent)吸附,分别用氯仿-异丙醇(2∶1,V/V)、2%乙酸-乙醚(质量比)以及甲醇洗脱,分别得到含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的溶液。
肌内中性脂肪与磷脂分离参照文献[18]的方法,用硅胶柱吸附,再分别用氯仿、甲醇溶液洗脱,分别获得含中性脂肪、磷脂的溶液,用氮吹仪吹干直接称量并计算中性脂肪的含量,磷脂含量测量的方法参照文献[19]。
中性脂肪的含量减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即为甘油三酯的含量;各脂肪酸的甲酯化参照文献[20]。
脂肪酸甲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21],色谱条件:450-GC(Varian,INC.)气相质谱联用仪,使用FID检测器和VF-5ms毛细管色谱柱(Aglient,PA,USA;30 m×0.25 mm id×0.25 μm film thickness);柱箱的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为40 ℃,保持3 min,以5 ℃/min升到250 ℃并保持5 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进样口的温度为250 ℃;溶剂延迟0~3 min;质谱质量扫描范围40~650 m/z。
脂肪酸的定性通过GC-450 Galaxie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检索谱图库,再结合相关书籍进行人工解谱,确定原料中各个脂肪酸成分;定量通过Varian MS version6.8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采用面积归一化求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
1.4 统计分析两种原料间的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用统计软件SPSS 13.0 作t检验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显著性水平设定为5%。
2 结果与分析2.1 肌内脂肪含量与组成由表1可知,两组猪肉中的肌内总脂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2.2 肌内甘油三酯的组成由表2可知,甘油三酯主要是由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构成,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较低,两种原料肉的甘油三酯组成几乎相同,对单个脂肪酸而言,只有C11∶0和C20∶0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两个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比例较小,不足以对甘油三酯组成构成显著差异,说明本研究所选粮食猪和饲料猪肉甘油三酯组成影响不明显,其原因可能跟饲料猪所选用的饲料有关。
2.3 肌内磷脂的组成由表3可知,二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与甘油三酯相比,区别较大,无论是粮食猪还是饲料猪其磷脂中PUFA的比例均在40%左右,而甘油三酯只在5%左右。
单个脂肪酸中有C20∶2、C20∶3、C14∶0有显著差异,其他单个脂肪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磷脂中的比例较低,因此对磷脂的总体组成没有太大影响,从而导致二者间总SFA、MUFA和PUFA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
由此说明本研究所选粮食猪和饲料猪的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
2.4 肌内游离脂肪酸的组成由表4可知,肌内游离脂肪酸是甘油三酯或磷脂的水解产物,但其脂肪酸组成比例却不同于其中任何一个,SFA的比例最高,其次是MUFA,PUFA比例最小,这说明游离脂肪酸可能同时来源于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水解;二者的游离脂肪酸中的单个脂肪酸只有C20∶0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的总SFA、PUFA、MUFA也均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粮食猪和饲料猪肉的肌内游离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游离脂肪酸在肌内脂肪中比例很小试验测定相对误差较大造成的。
2.5 肌内总脂肪的组成由表5可知,无论是单个脂肪酸还是各总脂肪酸所占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3 小结与讨论所选饲料猪和粮食猪二者肌内总脂肪及各肌内脂肪酸含量都有显著差异(P此外,二者的肌内总脂组成无显著差异(P肌内总脂含量与组成肌内脂肪的3种成分的含量有关,而肌内总脂组成不仅与组成肌内脂肪的3种成分的组成有关,而且与各脂肪酸的含量也有密切关系。
而所研究的粮食猪和饲料猪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差异,而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1] 朱砺,李学伟,帅素容,等.大河猪与大河乌猪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7):6-9.[2] 黄业传,李洪军,吴照民,等.不同部位荣昌猪肉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对比[J].食品科学,2011,32(22):216-220.[3] CAMERONA N D, ENSER M B.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ipid in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of Duroc and British Landrace pig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ting quality[J]. Meat Science,1991,29:295-307.[4] 经荣斌.中国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J].猪业科学, 2012(11):126-127.[5] RAJ S, SKIBA G, WEREMKO D,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arcass an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fat and back fat of several pig breeds slaughtered at different weights[J]. Meat Science, 2010,86(2):324-330.[6] N RNBERG K, GRUMBACH S, PAPSTEIN H, et a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amb meat[J]. Lipid/Fett, 1996,98:77-80.[7] LORENZ S,BUETTNER A,ENDER K, et al. Influence of keeping system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longissimus muscle of bulls and odorants formed after pressure-cooking[J].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2,214(2): 112-118.[8] PARRICI A. Eating quality of pork in Denmark[J]. Pig Farming, 1985, 10: 56-57.[9] 刘作华.日粮能量水平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10] 侯生珍.肌肉内脂肪的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0,30(3):30-31.[11] 包丽华,包金宝.猪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J].中国牧业通讯, 2009(1):8-10.[12] 谭林,姜海龙.猪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31(9):30-31.[13] 刘海凤,张曦,陶琳丽,等.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0):184-186.[14] 吴英妹,曹长贤,张力,等.不同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2):166-170.[15] 孟令军,李洪军.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的研究[J]. 肉类研究,2007(4):35-37.[16] FOLCH J, LEES M, SLOANE S G.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animal tissue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57, 226(1): 497-509.[17] GARE?魱A R J A, GIBERT J, D?魱AZ I.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 lipids from subcutaneous fat of cured ham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4, 667(1-2): 225-233.[18] JUANEDA P, ROCQUELIN G. Rapid and convenient separation of phospholipids and nonphosphorus lipids from rat heart using silica cartridges[J]. Lipids, 1985, 20(1): 40-41.[19] BARTLETT G R. Phosphorus assay in column chromatography[J]. Biological Chemistry,1959, 234(3): 466-468.[20] MORRISON W, SMITH L. Preparation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and dimethylacetals from lipids with boron fluoride-methanol[J].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1964,5(4):600-608.[21] 王毅,陈红霞,朱慧敏,等.肉品中脂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12, 26(11):36-39.[22] YANG H J, MA C W, QIAO F D, et al. Lipolysis in intramuscular lipids during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Xuanwei ham[J].Meat Science, 2005, 71(4): 670-675.[23] HE Z F, HUANG Y C, LI H J, et al. Effect of high-pressure treatment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lipid in pork[J]. Meat Science, 2012, 90(1): 170-175.(责任编辑程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