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卖2千多亿他偷偷超越了华为和小米,真正的人生大赢家
雷军励志故事

雷军励志故事人就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的。
正因为这次失败,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的心理准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雷军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雷军励志故事:雷军1969年出身于湖北仙桃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读书努力,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那时候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计算机电脑这个词,武汉大学是当时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按照学校要求,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刚上大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严的雷军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
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在大学就出过两本编程教材,虽然现在在公众面前是一个营销过度的油滑形象,事实上他绝对算得上是一流编程工程师,绝非只会营销吹牛。
大学后期雷军和朋友合伙创业,几经沉浮,最终于1991年解散,22岁的雷军知道自己历练还不够,遂决定去金山工作,金山是当时国内最优秀的PC软件产品公司,雷军在金山一呆就是16年,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珠海公司副总经理、(在此时认识了魅族创始人黄章)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07年,雷军成功带领金山上市,完成了这一人生梦想后,雷军于同年辞去了金山CEO职务,成为天使投资人,陆续开始投资国内外软件公司。
做为理工男,雷军一直很喜欢鼓捣手机和数码产品,看到安卓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发布,眼看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到来,雷军知道马上就要“大风来了”。
“就算是一只猪,站在大风口中也能被吹上天。
”敏锐的雷军觉察到了中国即将引来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决定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金山16年耕耘的经历让他拥有无与伦比的人脉,最终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六人联合创办小米科技。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近日,《财富》中文网评选出“201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42岁的马化腾领衔马年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刚刚宣布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杨元庆紧随其后。
连续三年高居本排行榜榜首的任正非,今年位居第三。
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之上,还有哪些企业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呢?1、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今年年初,在腾讯4亿美元入股大众点评网、微信红包等多重消息刺激下,腾讯股价坐上了“直升机”。
2月17日,腾讯股价再创上市新高,港股市值为11,000亿港元,破万亿大关。
如果按照腾讯控股最初发行时的3.7港元计算,该公司上市十年来累计涨幅已高达近157倍。
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其市值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
2、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蛇年最后一天,联想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
对联想来说,如果要迅速扩大移动端的市场份额,弥补正在流失的全球PC市场,就必须要有一个被认可的国际品牌。
摩托罗拉的品牌效应就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成为了联想进入全球市场的跳板。
杨元庆随后对海外媒体宣称自己在收购后的第一年要销售1亿部智能手机。
3、任正非: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新年的内部讲话中指出要找强者合作。
他举了个例子:我的汽车没油了,我就蹭他的车坐一坐,总比我走路好,总比我骑毛驴好。
他向员工表示要敢于、善于在全球范围内搭车,让利益多元化,这样才能避免被消灭。
讲话中他以微软和苹果公司为例,指出这样的公司由于拥有众多开发方和合作伙伴而规避了公司在短期垮塌的风险。
去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将达2,380~2,400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约8%,这意味着华为将继续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上提升自己的名次。
4、宋志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去年7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居第446位;与此同时,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近345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
雷军万字励志演讲稿全文我看未来20年

雷军万字励志演讲稿全文我看未来20年雷军万字励志演讲稿全文:我看未来20年少做事、把事做到极致,才是最好的策略四年半前,小米在中关村创业,那一天,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就开始创业。
后来,很多人问我,你们为什么叫“小米科技〞我说,我们就是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还记得我们去工商局注册“小米科技〞时,他们问我,你们是不是要做新型农业我们说是,所以我们就成了小米科技。
我们的产品是三年前这个时间段上市的,这三年来我们总共只发布了6款,三年前的10月底,我们发布了小米1,两年前我们发布了小米2,去年我们发布了小米3,这中间我们发布了红米和红米Note,前不久发布了小米4。
到今天为止,四年半时间我们发布了6款,相当于每年只做了一款半今天在市场上还在卖的只有4款,小米3、小米4、红米、红米Note。
可能一般的消费者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厂商,你们所知道的除苹果之外,绝大局部的巨头,每年都要做50到100款,你永远不可能记住每年他们上市的那些型号叫什么。
三年前我曾做了一个回忆,过去20年我用了多少,每个是什么型号。
我是一个发烧友,我想了三、四个小时,有几部我死活想不起来产品型号,后来我在网上查了半天也想不起来。
大家信奉的是“机海战术〞——总有一款适合你。
三年前我做的时候就这样想,我能不能只做几款,为非常在乎性能、体验的20到30岁的理工科男生做一款,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这个东西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就想把每款认真做好。
少做一点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我们发布小米4的时候再看最初做的5款,都是爆款,这说明什么当你要做的事情更少的时候,你才真正有更多的精力把它做好。
我卖的每一款我包里都有,几乎每天拿出来用用看,看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去年7月份发布红米,到现在已经卖出了2500万部。
前不久我又拿了一部量产版用,想看看一年半前的现在用起来感觉如何,事实证明用起来还是非常好。
华为的极限生存

华为的极限生存作者:孙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0期2000年底,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华为人》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署名长文。
彼时,正是华为发展的高光时刻。
不仅以22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29亿元的利润(2000财年)位居中国电子百强首位,还呈现出远远超越国外巨头的超高增长速度。
但任正非却亲自执笔,写下了这篇后来轰动业界,被称为企业管理者必读经典的文章。
任正非说,做企业要“向死而生”,他希望华为人能够把危机意识融入血液和基因。
而且他也并非说说而已,他甚至将当时华为最赚钱的电源部门(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卖给了美国艾默生(Emerson)公司,提前准备出了一件“过冬小棉袄”。
当凛冬将至,“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任正非写道。
冬天确实来了。
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互联网泡沫破灭、宽带网络带来传统IT转型……内外部因素交错之下,华为的发展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业绩利润大幅下滑、裁员、降低投入、收缩业务、架构调整、业务转型……但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华为不仅度过了那个寒冬,还最终破茧成蝶。
华为的财报显示,2018年,其全球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了7212亿元人民币(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如今,华为服务着全球超過40%的人口,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就在这一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华为的业务发展在许多国家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和困难,华为再次感受到寒意。
尤其是中兴事件的爆发,对于整个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来说,都是一记震耳的警钟。
而“孟晚舟事件”更是传达出非常明确的信号:美国的枪口正指向华为。
一向对外极其低调的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开始频繁露面,接受媒体采访,向外传达华为的善意和可信任。
雷军经典语录

雷军经典语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雷军经典语录“如果我要不再干一把,心里还是不踏实。
自断退路走向成功的例子

自断退路走向成功的例子1. 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
他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曾多次尝试创业失败,但他没有放弃,最终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
2. 李嘉诚: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大亨,拥有庞大的企业帝国。
他在创业初期曾多次面临失败和困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 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创办苹果公司之前曾被自己创办的公司解雇,但他并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创业,最终成功打造了全球知名的苹果品牌。
4. 王健林:王健林是中国著名的房地产大亨,万达集团的创始人。
他在创办万达集团之前曾多次尝试创业失败,但他没有放弃,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万达集团的快速发展。
5. 杨元庆:杨元庆是联想集团的现任董事长兼CEO。
他在创办联想之前曾多次面临失败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联想的转型和壮大。
6. 张一鸣:张一鸣是字节跳动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抖音和今日头条等产品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他的努力和智慧。
他在创业初期曾面临资金短缺和竞争激烈的困境,但他通过自断退路成功推动了字节跳动的快速发展。
7. 马化腾:马化腾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微信、QQ等产品的成功使他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人物。
他在创业初期曾面临技术不足和资金紧缺的困境,但他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引领了腾讯的腾飞。
8. 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追求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曾遭受挫折和困难,但他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科学事业的辉煌成就。
9. 刘强东:刘强东是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兼CEO,京东商城的成功使他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创业初期曾面临资金短缺和竞争激烈的困境,但他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京东的迅猛发展。
10. 马化腾:马化腾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创办腾讯公司之前曾多次尝试创业失败,但他没有放弃,通过自断退路成功实现了腾讯的崛起和发展。
关于名人励志故事

关于名人励志故事关于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篇1)看标题可能很多人都很好奇华为的创始人是谁,华为目前是国产手机的龙头企业,但是你知道它的创始人吗?就是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的任正非。
44岁的年纪,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大了,那个时候,他不仅老,而且被开除,被离婚,几乎成为孤家寡人。
历史总会这样,先决绝而后成就一段佳话。
“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
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债。
妻子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
已过了冲锋势头,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逆袭成功。
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
如果是你也有类似,今天你在哪里呢。
”翻阅目前市面上的任正非传,基本上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有根据的。
但后半部分有刻意曲解的成分。
任正非当时是有一点点资本的,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并非孤家寡人,他从南油退出时已经官至副总经理。
而且他处在管制最为宽松的深圳,当时他跟王石一样,靠倒卖产品差价获得第一桶金。
而且他们都赶上深圳最适合创业的年代,1988年,那不过是中国的“五月花号”把全中国最不安分的人都带到了这个国境线最南端的小渔港的时候。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其实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并非苦难越多越能衬托一个人的成功意义。
44岁的任正非,并不比70多的褚时健缺乏励志性,那些触底反弹的故事只要让人们明白触底不一定会跟着反弹就够了,而不用一直强调底有多深多长。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一定是可以被打倒的,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运气,概莫能外,缺一不可。
后代人写历史,不应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这会教坏年轻人,因为大部分走投无路的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运气之手在背后推了一把而已。
段永平:开挂的人生

段永平:开挂的人生不在江湖,仍有传说,开挂的人生是怎样的?16岁上浙大,成为学霸。
30岁创立小霸王,火遍全国,将一间亏损200万的小厂做到年产值10亿。
34岁创立步步高,再一次火遍全国,8000万拿下新闻联播5秒播放时间,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天气预报》前的“标王”。
如今旗下的手机oppo和vivo独霸中国手机市场前二名,一举超苹果、华为、小米。
还以60多万美元的天价与“股神”巴菲特共进一次午餐。
他就是躺着都能赚钱的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
1、从负200万到年营收10亿小霸王年底分红的时候,是用成摞报纸包现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段永平。
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16岁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之后考取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8岁时,他接过一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用5年的时间打造成年产值10亿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火遍全国的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一开始段永平只是模仿任天堂的红白机来生产,但不久产量就超过了它,加上创新的营销手法,特别是牛逼的广告,小霸王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
2、40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则有奖销售活动广告,推出了“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的小霸王大赛。
3.请来成龙作为品牌代言人,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红遍大江南北。
当时一份“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调查”中,位列榜首的既不是IBM也不是联想,而是段永平的小霸王。
在小霸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段永平却选择离开,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股份,要求集团给集团却不给。
段永平说:我离开小霸王的时候,肯定是有很重大的不满才离开的。
但是我离开的时候,我跟老板谈得很好。
于是他带着生产和开发各3个人,一共6个人出走,临走时还与集团签下了君子协议:一年内不和小霸王在同行业竞争。
当时集团总经理还特意送了一辆奔驰给他。
新公司换了领导之后很多人都说干得不愉快,纷纷跳槽到段永平的公司。
4、创立步步高,借钱给员工入股段永平从小霸王出来之后,创立了步步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狂卖2 千多亿他偷偷超越了华为和小米,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作者:李云飞2016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OPPO 和VIVO 的市场份额成功挤掉小米和联想,分别占据 5.5% 和4.3%的江山,紧随三星、苹果、华为。
二者市场份额之和也超过华为的8.2%。
在国内,业内开始用“华米欧维” (即华为、小米、OPPO、VIVO )来形容国产手机的新格局。
相较其他几大品牌,OPPO 和VIVO 的辉煌更多来自国内市场,这也是近年来全球手机业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厮杀中,雷军、周鸿祎、杨元庆等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罗永浩等后来者也相继大热。
持续的喧嚣中,却始终看不到OPPO、VIVO 两大品牌的“遥控者”——段永平的名字。
游戏机引发的革命以创立“小霸王”、“步步高” 为人熟知的段永平,如今只“挂了”步步高董事长的头衔,但OPPO、VIVO 都和他有着紧密联系。
段永平在1999 年初将步步高分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小霸王”时期便追随他、陪同他创业的元老级人物成了这三家公司的掌权者。
此后,步步高推出了嫡系品牌VIVO ,主打音乐手机,“分家”出来的OPPO 则定位国际时尚品牌,开始错位竞争。
OPPO的CEO陈永明、VIVO总裁沈炜,都是段永平创业时“六人组”的成员,这两家品牌也曾共享步步高的技术和销售渠道。
作为“遥控者” ,段永平很早就退居幕后。
在舆论看来,段永平是一个很神秘的人,他在新世纪初便逐渐淡出舞台,但他的“传说”始终未曾中断。
与很多早期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同,段永平的学历很高。
他1961 出生于江西南昌,16 岁就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电子管厂开厂总投资达一亿元,员工总数近万,是60 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北京798 艺术区就是在该厂的旧址上改建的。
段永平拿到这个铁饭碗,很长时间内都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没多久他就放弃了。
当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迅速取代电子管技术,电子管厂的市场不被看好,段永平不愿在这个看不见前景的行业里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钉,把青春消耗殆尽。
思来想去,段永平选择继续进修。
他考入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专业,于1988 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再次走出校门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段永平意识到,只有站在潮头最前沿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1989 年3 月,段永平南下中山市,凭借高学历,他在怡华集团下属企业、年亏损200 万元的日华电子厂当上了厂长。
面对烂摊子,28 岁的段永平决定彻底转型,带领工厂上下转攻电子游戏机。
彼时的国际游戏市场上,任天堂正风光无限。
1983 年,任天堂历史上第一台红白机Family Computer 诞生,大量游戏爱好者迷上了这种卡带式的电视游戏平台。
红白机红极一时,巅峰期时,“红白机”销售额比美国所有电视台的收入总和都高。
上世纪80 年代末,红白机以水货的形式进入中国,随即风靡各大城市,巨大的需求也催生了大量仿制品。
从负200 万到年营收10 亿段永平和日化电子厂是红白机的山寨者之一,但很快,他们在中国的名头就超越“师傅”任天堂。
1991 年,日华电子厂改为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同年6 月,段永平以投入40 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则有奖销售活动广告,推出了“拥有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的小霸王大赛。
凭借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和低廉的价格,小霸王游戏机迅速雄踞市场榜首。
3 年后,段永平看到游戏机市场逐渐饱和,又率先推出第二代电脑学习机。
他继续高举广告大旗,请来成龙作为品牌代言人,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词红遍大江南北。
小霸王学习机、复读机等带有学习功能的电子产品很快成了城市家庭的标配,市场上一度供不应求。
大年三十那天,工厂的工人们加班到了凌晨三点,拉货的车队排了一公里。
司机们看到工人下班后感慨说:“你们下班过年了,我们等了几天还没拿到货。
” 经济效益最好的几年里,小霸王年底分红都是用报纸包现金,为此用掉了成摞的报纸。
来应聘的人也络绎不绝,工厂从百十人的规模,迅速扩张至3000 多人。
1994 年中期,中山市的小霸王新大楼完工。
10 层高的楼顶,双两层楼高的红色拳头高高举起。
段永平带领的小霸王年营收已经超过4 个亿,将怡华集团其他十几个子公司远远甩在了身后,后者加起来营收不及小霸王一半。
1995 年,小霸王的年营收又猛增至10 亿。
当时一份“国人联想,而是段永平的小霸王。
最熟悉的电脑品牌调查”中,位列榜首的既不是IBM 也不是品牌如日中天,段永平却心意难平。
他一手推动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他只是职业经理人,只是一颗更大的螺钉。
段永平几次向集团递交股份制的方案都未通过,这为其出走埋下了伏笔。
1995 年,在小霸王最巅峰的时候,“打工皇帝”段永平选择离开,这个消息引发商界热议。
段永平与怡华集团签下了个君子协议:一年内不和小霸王在同行业竞争。
时任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亲自为他开欢送会,还特意送了段永平一辆奔驰车。
陈老总待我不薄,对我有知遇之恩。
”多年后,段永平回忆说。
最悠闲的掌柜离开小霸王的段永平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资源,开始自己创业。
1995年9月,他在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有6 个人跟随他离开怡华集团,加入步步高,黄一禾、陈明永、沈炜都在其中。
这些人,后来成了OPPO、VIVO 的当家。
段永平曾深受股权分配的困扰,因此深谙股权激励的重要性。
步步高在创业之初就实行股份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入股,代理商也能加入。
甚至,基层员工也可以从段永平那里借钱入股,再以分红、股息来进行偿还。
在这套制度下,步步高建立之初,段永平只占了17% 的股份,换来的则是全体同仁摩拳擦掌的战斗热情。
因为和怡华集团有协定,段永平开始转行做学生电脑和电话机,凭借人脉资源和渠道,他的新业务也迅速做大。
在新品牌上,段永平继续将广告营销视为战略武器。
1996 年,他在央视黄金时间广告竞标会上砸下8000 万,拿下了新闻联播后5秒标版。
1999和2000年,步步高又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天气预报》前的“标王” 在此期间,段永平请来了李连杰,并重金聘请音乐人订制了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步步高!”的歌曲。
打响品牌之际,步步高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先后进入了视听、通信等行业。
1999 年,段永平成立了三家相互独立的公司,共用步步高的名号和销售渠道,他创业时的伙伴成了这三家公司的掌权人。
其中,黄一禾执掌教育电子业务,主打点读机和学习机;陈明永执掌试听业务,侧重VCD 、DVD 、MP3 和蓝光DVD ;沈炜执掌通信业务,主攻无绳电话和步步高音乐手机。
此后,消费类电子市场风云变幻,步步高始终屹立潮头。
其蓝光DVD 在美国评级超过索尼、松下,稳居第一名,在教育类电子产品中,步步高点读机也一直雄霸市场。
在各大业务中,最赚钱、当前名头最大的则是其手机业务。
如前所述,VIVO 、OPPO 实际都是段永平带出来的品牌。
用他的话说,这是“截然两分,独立注册的两家公司、两个品牌,却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关系,两家公司在股东关系与中国市场的营销上,是高度重合的。
尽管挂着步步高董事长的头衔,在VIVO 、OPPO 也均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但段永平实际只负责订大的战略和方向,不过问具体细节多年。
他每年回国参加两、三次董事会,是最悠闲的甩手掌柜。
投资上赚的钱实业还多段永平成为“甩手掌柜”是出于“婚姻保卫战” ,他在结婚前曾承诺陪同太太去美国定居,这件事“拖到”41 岁那年成了“不去不行”大问题。
“步步高系”已经没有太多需要段永平操心的事情,但他在美国闲不下来。
一次,段永平读了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这句话令他印象深刻。
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这本书后,段永平开始有意转型成为一名投资者。
和做实业部”,“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
样,在投资领域,段永平也很快取得赫赫战绩。
其中,投资网易还为他赢得了“段菲特”的名号。
在互联网股灾中,年亏损2.3 亿人民币的网易,股价一度跌至80美分,面对随时被摘牌的危机,丁磊找到段永平救急。
段永平回忆称,丁磊说网易要集中兵力进军网络游戏。
游戏产业出身的段永平深知这个市场的前景,他仔细考察了网易的机会和风险后,在其股价1美元时一举投入200 万美金。
后来,依靠网游“重生”的网易,股价冲至70 美金,段永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收获了超过50 倍的回报。
2006 年,段永平豪掷62 万美元拍下和巴菲特共进晚餐机会,成了第一位与股神共进晚餐的华人。
餐桌上,巴菲特告诉段永平:不要做不懂的东西、不要做空、不要借钱。
我不是把跟巴菲特吃饭这事当成生意,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
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讨一个秘方、锦囊妙计,哪天掏出来一看,就能发大财。
我就是觉得好玩, Just for fun 。
”段永平说。
但是在投资逻辑上,他仍然深受巴菲特的影响。
段永平只买 看得懂的股票,多年来真正重注投资的公司不超过 10 家, 长期持有的公司一般为 3 家,苹果是这个名单上的一员。
而 在国内,段永平只买了万科的股票。
外界并不清楚段永平在 投资上挣了多少钱,舆论一度将其“神话” ,有消息称他是 中国最富有的人。
段永平也确实展现了其“有钱”的特质,他先后给母校浙大 和人大各捐款 3000 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中国大学校友最大单笔捐赠纪录。
上赚的钱比我做实业 10 年赚的还要多。
” 尽管声名赫赫、相关传闻甚多,但段永平为人低调,近年来 更是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因此,其消息虽多,但很少有媒体总结段永平的成功方法和逻辑。
不开五点。
第一,极为超前、大胆的品牌战略意识。
业内将段永平的广 告战略形容为 “开着飞机撒钱” 。
早年间, 他就大手笔做 “小 霸王”、“步步高”的广告,延续至今,其相关品牌每年的广 告投入已经超过 10 亿元。
著名的综艺节目, 如《非诚勿扰》 、在外界询问其财富时,段永平给了个模糊的答案:我投资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看来,段永平的成功离快乐大本营》等,随时都可以看到OPPO、VIVO 的身影。
OPPO 还请来了莱昂纳多、金敏智、Super Junior-M 等国际明星,打造了独特的国际形象。
OPPO曾为莱昂纳多量身打造了神似《盗梦空间》的“ FIND ME ”系列“广告剧” ,其中仅制作成本就高达5000 万。
第二,定位明确,主打利润点十足的中高端市场。
国际上习惯用高端、中端、低端三个价位来划分手机市场:高端手机400 美元以上,中端在200 至400 美元之间,低端则是200 美元以下。
高端手机市场常年被三星、苹果占据,最甚时二者霸占了超过9 成的市场份额。
低端市场则是国产手机的主战场,大部分国产手机都在千元机上殊死搏杀。
这其中,OPPO的崛起成了一个独特的产业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