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招聘体育理论考试备考资料二

合集下载

小学体育教师招考复习材料(带答案)

小学体育教师招考复习材料(带答案)

小学体育教师招考复习材料(带答案)在基础知识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政策法规,如《XXX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XXX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XXX[2013]12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这些文件强调了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各项措施,以及加强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另外,我们需要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这个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操作方法有三个水平,分别包括不同的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

早锻炼和大课间的内容应选择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可以采用班级、年级或全校的集体组织形式。

最后,我们需要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研究效果的重要性。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的形成因素包括运动需要的满足、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成功体验的获得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

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研究效果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研究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特点和适用情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

重复训练法:重复同一动作多次,加深印象,提高技能水平。

适用于初学者和技能较低者。

间歇训练法:训练和休息交替进行,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适用于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真题及答案(二)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真题及答案(二)

2014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真题及答案(二)(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钜惠-80元优惠券免费领】一、简答题(10分)1、简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答:(1)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2)提高机能水平(3)租金骨骼的肌肉的生长发育(4)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5)促进身体心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态2.简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答: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骨连接组成主要功能:(1)执行人体欲动:其中骨是运动的结构基础,看起来杠杆的作用;关节是枢纽作用,可以约束化解做各种转动;肌肉是动力作用。

(2)支持作用:可以支撑体重维持姿势。

(3)保护作用:保护着内脏器官的作用。

二、论述题(10分)试述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如何让对学生体育与讲课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解析: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包括体能,学习态度、讲课行为,只是与运动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表现等几部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1.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2.有体育老师的制定评价标准,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3.关注学生的进行与发展,有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1)评语式和等级制度评价相结合(2)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4.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运动技能、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性评价,健康行为、态度、感情、行为等表现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基于等级制评定5.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可以采用;1-2年级采用评语制,3-6年级可以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两者相结合6.学习成绩评定形式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三、案例分析题(10分)在一堂小学六年级武术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步骤如下:1.复习武术基本组合动作和少年拳第一套1-6个动作。

2.教师讲解师范,学习第7-8个动作(跳步推掌,擦拳收抱)3.分组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合作,相互评价、欣赏。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2

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态度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自己: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4、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5、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6、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具体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7、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4、影响投掷远度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因素。

5、跨栏跑中,过栏技术动作要求摆动腿高抬屈膝前伸下压。

6、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北京召开,主题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7、三级跳远第一跳如是左脚起跳,第二跳应是左腿踏跳,第三跳应是右脚踏跳。

8、在田径比赛中,铅球、链球的投掷圆圈直径为2.135米。

9、常用的球类比赛的编排有淘汰制、循环制、积分制三种。

10、跨越式跳高,应摆动腿先过杆,然后起跳腿再过杆。

11、口令一般由预令和动令组成。

12、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 米,篮球圈上沿离地面 3.05米;排球场长18 米,宽9米,进攻线距中线3米。

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2、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一般要求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拳、掌、勾;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5、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2014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体育学科知识复习资料:体育基本知识

2014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体育学科知识复习资料:体育基本知识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 1、奥运会的由来与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4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

欧洲举办了14届;美洲举办了6届;亚洲举办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

第1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311名男运动员参加,有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

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参赛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和平、友谊、进步3、国际奥委会宪章、格言、会旗分别是什么?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规则,是国际奥委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制订的总章程。

第一部章程的倡议和制订者是顾拜旦。

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

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基本宗旨、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

数十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

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

他将这句话刻在他所办学校的门楣上。

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它定为奥林匹克格言。

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

此外,也有把"体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作为格言的。

国际奥委会的会旗。

旗为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

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国际奥委会会旗系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

2014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常考填空题集锦二

2014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常考填空题集锦二

2014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常考填空题集锦二41.运动成绩包括(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

42. 通过合理膳食,给机体提供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素),对保持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43. (医务监督)是以医学为内容,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性疾病,增进健康的医疗手段。

44.医务监督的有关生理指标包括(脉搏)、(体重)和(肺活量)。

45.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质是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不断调节机体,使之处于正常稳定的功能活动状态。

46.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符合(运动卫生)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47.(准备活动)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

48.(整理活动)可以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度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49.运动时的引水因以(少量)和(多次)为原则。

50.由于运动使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续性受到暂时破坏,从而长长出现某种生理反映,简称(运动生理反映)。

51.(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由自主的强直收缩,变的僵硬。

52.肌肉痉挛的处置方法:是对痉挛部位的肌肉做(牵引)。

53.在剧烈运动时特别是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下肢回流血量减少,氧债不短积累。

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有恶心的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极点)。

54. “极点”消除后,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出现此种现象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第二次呼吸)。

55.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做(运动性晕厥)。

56.运动中暑出现后,首先将患者扶送到(阴凉通分)处休息。

57.科学锻炼中的渐进性是指锻炼者应在逐渐提高(运动负荷)和增加(锻炼时间)。

58.人体运动时,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如脉搏和呼吸频率加快,血压生高,体温上升等,这种在运动中和运动刚刚结束时发生的变化称为(一时性适应)。

2014年安徽省教师招聘小学体育笔试题目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教师招聘小学体育笔试题目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笔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分一个)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纪体育课每周(4)课时,3—6年纪每周(3)课时。

2、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5种。

3、田径运动中,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长)。

4、篮球技术项目的基本技术分为移动(运球)、(传接球)和投篮。

5、足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3)分,平一场(1)分。

6、足球运球技术按照脚触球的部位可分为(脚背正面)、(脚内侧)脚背外侧和脚背内侧4种。

7、乒乓球的握拍方法主要有(直拍握法)、(横拍握法)。

8、体操教学保护与帮助具有重大的意义,帮助可分为(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和利用器械保护帮助3种方法。

9、维持人体直立的三块肌肉是(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腹三头肌.10、人体的肌纤维包括(快肌)和(慢肌)俩类二:选择题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阶段的方法是(D)A:定性阶段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B:形成性阶段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C: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D:以上都正确12、下列不属于课堂常规的是(D)A:课中常规 B:课前常规 C:课后常规 D:课的要求13、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是(A)A:育人功能 B:养身功能 C:训练功能 D:发展功能14、以体育竞技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是(A)A:竞技体育 B:大众体育 C:业余体育 D:社会体育15、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及(B)A、组合训练能力B、教学训练能力C、业余训练能力D、传统训练能力16、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一般采用(A)A、弧线助跑B、正面直线助跑C、侧面直线助跑D、任意助跑17、在标准的田径场进行800米比赛时,运动员跑完几个弯道后,即可切入里道(D)A、4B、3C、2D、118、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时,两手指自然分开,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侧后方,并置于(C)A、腹前B、肩上C、胸前D、胸、腹之间19、排球比赛中,队员在处理球时,以头顶过网,应视为(D)A、连击B、持球C、得分D、有效击球20、足球基本技能中,脚背正面踢定位球时应采用(C)A、直线助跑B、斜线助跑C、弧线助跑D、正面直线助跑21、体操支撑跳跃项目上板起跳时,双脚应踏在踏板的(A)A、最前端B、后端C、弧形最高处D、以上都不对22、徒手体操教学显示前后动作时,应采用的是师范面是(C)A、镜面师范B、正面师范C、侧面师范D、背面师范23、行神拳的手势有(D)A、拳、横拳、勾B、拳、立掌、勾C、拳、爪、勾D、拳、掌、勾24、下列属于武术拳术的是(D)A、轻功B、棍C、推手D、太极拳25、身体练习的动力学特征有三种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C)A、起点B、支点C、原点D、远点26、下列属于身体形态的指标是(B)A、心率B、体重C、血压D、肺活量27、儿少的肌肉活动与成人相比,表现易疲劳后恢复(B)A、慢B、快C、时间相同D、因运动项目不同而不同28、运动时肌肉工作直接能源是(A)A、ATPB、肌糖原C、脂肪D、蛋白质29、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舒张压力为(D)A、40-60毫米泵柱B、60-80毫米泵柱C、80-100毫米泵柱D、100-120毫米泵柱30、当肌体血糖减少时,首先受影响的是(A)A、运动系统B、呼吸系统C、内分泌系统D、神经系统三:判断题31、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在校中小学生必须保证每天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32、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终生教育 (√)33、土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34、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起主体参与作用(×)35、体育实践课的备课必须包括学生、场地、器材、教材教法、骨干、教案等(×)36、蹲踞式跳远的学习难点是快速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37、当投掷力量不变时,出手角度大才会获得最佳成绩(×)38、影响接力跑成绩的关键技术环节是传、接棒技术(√)39、篮球比赛由4节组成,每节比赛时间为15分钟(×)40、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击球点应该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的距离(√)41、有5支队参加足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其比赛场次为14场(×)42、竞技体操比赛中,自由体操场地的长和宽均为12米(√)43、个人彼此之间的前后相距的间隙称为间隔(×)44、武术的器械运动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45、刀术的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气势逼人,有“到如猛虎”的比喻(√)46、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粗略的掌握动作、改进和提高动作和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发展阶段(×)47、肌肉收缩的形成有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48、维生素的主要营养功能室供给人体的热能(×)49、葡萄糖是一种复杂的物资,不能直接被消化管吸收(√)50、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应避免做过多的憋气运动(√)四:简答题5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答:全年计划,学期计划,单位计划,课时计划52、简述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点。

湖北省2014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临考复习资料

湖北省2014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临考复习资料

湖北省2012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临考复习资料一、填空1、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两个基本途径来贯彻实施的。

2、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运用自如阶段。

3、讲解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法。

4、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规律是指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5、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跑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腾空和两个支撑。

7、跳跃运动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8、铅球投掷圈的直径2.135m、铁饼投掷圈的直径2.5米;男子铅球重7.26㎏,女子铅球重4㎏;男子铁饼重2 ㎏,女子铁饼重1㎏。

9、田径赛场跑的顺序是逆时针,排球移位顺序是顺时针。

排球的站位第一排:5 6 1 ,第二排:4 3 2。

10、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中圈半径为1.8米,篮板宽1.8米,高1.05米,篮板下缘距地面2.9米。

11、武术中的四击是踢打摔拿12、人类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

13、体育教师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训练能力、运动能力、组织能力、科学创新能力。

二、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3、体育教学手段: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

4、体育课密度: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

5、运动负荷量: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6、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教师考试复习资料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招聘体育理论考试备考资料二
1、人体各种活动的实现都是通过骨骼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产生的。

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它是一根根长圆柱形细胞。

2、每一肌纤维又包含许多肌原纤维,每一肌原纤维又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组成。

3、人体的骨骼肌均由(两类)肌纤维混合组成。

4、一类肌肉收缩速度较慢,称(慢肌)。

5、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摄氧量)约经历1-2分钟后达极限水平,称此为(最大摄氧量)。

6、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在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7、物质代谢是指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迸行物质交换。

8、人体从膳食中摄取的除无机盐、维生素、水以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为主要营养物质,它们是难于溶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不能直接被机体吸收,必须通过胃肠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后变成小分子方可吸收。

9、运动过程中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较慢,常在运动(2~4h)后,体内糖原储备降低的情况下,脂肪才成为收缩肌的主要供能物质。

10、机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放散;一部分是用于做功的(自由能),这部分能量转移至三磷酸腺苷(A、TP)的分子结构中,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酸性化合物,也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最重要的直接能源。

11、运动中消耗的能源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随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2、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它的作用有:引起和发动个体活动;指引个体选择活动的方向;调节功能,即维持、加强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
13、参加体育活动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素质,解除脑疲劳,促进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的需要。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14、外部诱因是指能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原因),它是引起体育活动,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

15、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培养开朗的性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16、健康是每个人都关心、渴望和追求的,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着(健康)。

17、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18、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的合成与释放称为(能量代谢)。

19、体质健康评价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评价。

20、通过体质测定,可以评价出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
山西教师资格交流群:199764245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