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
银行业发展经济增长之间关系

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2011年34年中广西gdp有3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2011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1720.9亿元,是1978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的154.5倍。
在此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效率不断提高。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银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1978—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广西省银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一,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增长用广西的gdp来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的规模用金融相关比率lir来表示,lir=贷款余额/国内生产总值;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的效率用e来表示,e=存款余额/贷款余额。
本文采用1978—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发展与广西gdp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
为避免数据的异方差,对gdp、lir和e取对数,分别用lngdp、lnlir和lne 来表示。
本文使用eviews 6.0进行技术分析。
第二,平稳性检验。
利用不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会产生“伪回归”的现象,所以在构建var模型之前,要先检验数据的平稳性。
本文用adf检验对lngdp、lnlir和lne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显示:在5%显著水平上,lngdp和lnlir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lngdp的2阶差分d(lngdp,2),lnlir的一阶差分d(lngdp)和lne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第三,协整检验。
为了分析lngdp、lnlir和lne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三者进行协整检验。
从检验结果可知,62.41938>29.79707,即拒绝“lngdp、lnlir 和lne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业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言: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1. 金融体系的健全与稳定金融发展首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体系的健全与稳定上。
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为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投资和创新。
金融市场能够通过提供融资工具和相关服务,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还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融创新能够提供更多种类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金融科技的崛起为传统金融业带来了许多创新,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从而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3. 金融风险管理对经济的稳定性尽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利,但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
因此,金融发展也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监管。
一个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着直接的支持作用。
它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银行信贷和债券市场等渠道,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推动生产扩张、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金融市场还能为个人提供融资机会,从而提高其消费能力,促进内需的增长。
5. 金融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金融发展还能够影响经济结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强大。
金融业的扩张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例如,金融科技的兴起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健全稳定的金融体系能够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投资和创新;金融创新能够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够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金融发展还能够影响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十四五规划银行业报告

十四五规划银行业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改革和开放、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银行业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报告将对银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推进。
同时,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将增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贸易体制面临重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更加积极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二、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崛起,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银行业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2.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管更加严格。
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更加复杂的风险环境。
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合规监管水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银行业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倾斜。
4.开放型金融体系建设。
在金融改革和开放方面,银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
三、十四五规划期间银行业重点任务。
1.加快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推动智能银行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2.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推动普惠金融服务。
银行业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包容性和可及性。
4.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
银行业需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中的调节机构,金融业通过资金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各个经济部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金融机构如银行在提供信贷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融资渠道,帮助他们实现扩张和创新。
此外,金融业还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将资金引导到高效率的行业和项目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金融业对经济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
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服务的范围得到了拓宽,金融产品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这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金融业提供了稳定的金融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安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而金融业作为体系的承担者,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和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可以提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信心,使得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加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金融业也对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的预防做出了重要贡献,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金融业还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跨国经营的行业,金融业通过提供国际支付结算、外汇交易和金融服务等,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保障。
同时,金融业的国际化也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的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银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个方面是银行业的创新。
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使得其影响着整个经济。
比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也带来了公司经济学中的“准固定成本”,即即使银行业的人员和资产都不变,其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进行无限制的交易,因此大大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此外,银行业的创新还包括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如信用卡、贷款、保险等。
这些金融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财务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因此,银行业的创新和早期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个方面是银行业的信贷。
银行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之一,是提供稳定的信贷流动和金融服务。
银行业的信贷是其最主要的服务之一,因此银行积极地拓展信贷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银行业的信贷流动不仅帮助企业获得资金,也帮助个人获得财务支持,进而加速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这种挤出机制(effect of crowding out)的基本思想是在把未来的信用可用量用于投资,而不是用于消费。
这种机制背后的基本假设是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消费和投资,因此银行业的信贷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增加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机会。
第三个方面是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银行业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项核心业务。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特别关注风险管理。
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银行业的商业运营,同时降低银行业的违约风险。
由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
有效的银行业风险管理不仅可以确保银行业稳健的经营,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有信心的金融服务。
金融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日益一体化,金融开放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金融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从竞争压力、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金融开放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市场的进入和渗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市场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具备更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一定的威胁。
我国商业银行要应对这种竞争压力,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来吸引客户,保持市场份额。
其次,金融开放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
例如,可以引入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高端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外,金融开放还有助于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国际金融市场,通过跨境业务,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最后,金融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还包括推动转型升级。
金融开放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不再能够依靠垄断地位获取利润,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进行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商业银行需要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
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金融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金融开放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金融开放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倒U型关系的解释

法律㊃经济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6.004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倒U 型关系的解释沙文兵,王昳茗(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 要:在我国金融市场已步入双向开放新阶段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开放冲击和自身盈利模式选择的关键问题㊂文章通过熵值法测得金融双向开放度,并基于我国2013 2020年85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 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度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呈稳定的倒u 型关系,从而验证了我国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有双向影响效应㊂具体而言,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由适度阶段上升到过度阶段,其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由促进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现阶段我国金融双向开放程度正处于拐点即将到来前的适度阶段㊂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银行㊁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会延长正向促进效应阶段,而城商行则会缩短正向效应存在的时间,加速倒u 型拐点的到来㊂另外银行资产规模在两者关系中有负向调节作用㊂一般来说,资产规模越大,金融双向开放和商业银行盈利之间的倒u 型关系则会显著弱化㊂关键词:金融双向开放;银行盈利;倒U 型关系O S I D :中图分类号:F 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6-0021-07一㊁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更高水平深层次的金融双向开放正在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对深化金融改革㊁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㊂所谓金融双向开放,一是要求外资金融机构 引进来 ,在华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竞争优势和技术共享实现利益互惠;二是要求中资金融机构 走出去 ,提高国际化竞争力和对外发展潜力,使国际化金融不断发展壮大㊂作为开放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双向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㊂其中,1978 2000年为初步探索阶段,此时我国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适当放宽外资银行的准入标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对华融资并开始进入国际资本市场;20012013年的单向开放阶段,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放宽银行业对外资的限制,金融业外商投资显著增加,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自2014年至今为双向开放阶段,沪港通和深港通启动,衍生品市场发展使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双向开放步伐明显加快㊂而我国银行体系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也受到开放带来的转型压力挑战,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迫在眉睫㊂同时,金融双向开放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推动我国银行实现业务创新㊁改善盈利模式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优势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㊂因此,本文深入探讨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金融业应对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银行利润水平提高提供决策依据㊂二㊁文献综述(一)金融双向开放与经济增长金融双向开放是充分利用国内㊁国外两种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㊂一方面,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㊂2005年以后我国整体金融双向开放水平提高,进而带来了F D I 流入开放㊁股本证券投资流出和债务资本流出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便利条件[2]㊂金融双向开放通过促进国际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收稿日期:2023-07-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 J L 012);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A C Y C 2021174)作者简介:沙文兵(1973 ),男,安徽无为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对外金融和对外投资研究㊂㊃12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6期 2023年1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6N o v .2023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㊂因此,开放水平的提高对金融系统优化和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倒逼作用在日益强化[3]㊂张海军和岳华也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存在经济增长效应[4],这种显著正向效应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发展[5][6]㊂另一方面,金融双向开放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㊂当超过阈值时,金融双向开放会加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同时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和福利损失,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7]㊂袁申国和刘兰凤也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对实体经济产出增长率的影响非常不明显甚至有负面影响[8],另外对我国区域增长的非对称性也进一步扩大[9]㊂当然还有学者发现金融双向开放与经济增长两者存在非线性关系㊂窦钱斌等研究发现,不论是海洋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金融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都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效应㊂过高的金融双向开放度反而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且大陆法系下金融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持续作用更强[10]㊂(二)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银行盈利能力是银行业务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㊂从内部因素看,银行盈利受自身结构指标的限制,其内在的核心资本充足率㊁存贷比㊁银行规模等均对其盈利产生正向影响㊂此外,非利息收入占比也正向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因为目前传统利差收入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在逐步弱化;而近年来占比持续提升的非利息收入则为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提供稳定的贡献,对闲散资金投资有效带动的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降本增效[11]㊂程道金等则研究发现,当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提升速度低于非利息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可以提升资产收益率[12]㊂从外部因素看,首先,国家改革和政策环境影响银行盈利,如L P R机制改革,其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争和信贷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和盈利水平[13]㊂于波等研究了国家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发现其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倒U 型关系,当绿色信贷占比越高时,成本收入效应和风险溢出效应越强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14]㊂其次,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诸如第三方移动支付㊁P2P网络借贷等均对商业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城商行影响最大[15]㊂三、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金融双向开放包含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㊂ 引进来 能够通过外资银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带来机构的业务创新和新技术的学习运用,孕育出新的产品资源和盈利模式㊂外资银行的引进有助于中国国内银行业更具竞争力和效率,适度的市场竞争可以倒逼银行业的发展[16]㊂金融双向开放不仅为外国银行打开了国内市场,使国内银行通过降低间接成本㊁金融深化和金融服务的增加减少系统性金融危机[17],并且在金融科技全球兴起的今天,科技成了全球的焦点,技术手段的创新可以提高本土银行的利润水平㊂ 走出去 可以通过全球效率渠道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使银行利润实现最大化㊂随着金融双向开放度的增加,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往往更加市场化,更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与更高的银行市场力量㊁更好的信息共享和更多的收入多样化有关,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收益[18][19]㊂但是, 引进来 一方面通过资本账户使得国际资本流入从而造成我国货币升值,资产的虚高最终导致泡沫化;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服务业使得银行在竞争过程中降低了特许权价值,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20]㊂同时 引进来 通过国际市场金融活动和服务给本国银行带来不确定性,譬如竞争过大会使得国内银行的贷款减少,破坏信息资本从而产生不对称的信息,直接降低了银行的利润率且间接增加了银行风险[21]㊂另外,如果金融改革降低了银行的特许经营价值,那么 走出去 可能会刺激冒险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过度冒险影响自身的盈利能力㊂因此,全球化浪潮也会使金融机构风险共担,增加了风险承担的可能性㊂我国以存贷模式为主的客户资源也会分流到部分外资银行中,产生挤出效应阻碍盈利能力的提高㊂可见在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结论不一,由此认为是否测算节点不同导致两者关系的不同看法,推测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据此提出假说1㊂假说1:金融双向开放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现倒U型关系㊂资产规模作为商业银行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对银行盈利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㊂一般来说,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在不考虑国家制度的因素下,资产规模占比对利润有积极的影响,大型银行的成本效率远高于中小银行[22][23]㊂银行规模越大可以享受规模经济和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增强其在国内外银行界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24],因此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大银行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优先获得开放红利㊂同时,银行规模小可能协调效率高,易于监督和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资本质量,因此大银行㊃22㊃第43卷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红利期将过时小银行在开放背景下若能利用其自身特定优势则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来看由于大银行自身的资信实力和客户资源等特定优势,在促进期大部分阶段盈利能力较小规模银行强,在抑制期大部分阶段较小规模银行抑制效果弱,而不论处在促进期还是抑制期,规模优势都使得大银行盈利能力更稳定,因此金融双向开放中大银行的利润波动要比小银行更为平缓㊂假说2:大银行较之于小银行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过程中盈利能力更稳定㊂四、研究设计(一)模型构建为了检验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非线性作用效果,加入金融双向开放水平的二次项,并且考虑到商业银行本身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续性,因此设定了以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R o a i t=β0+β1R o a i-1t+β2F o f t+β3F o f2t+β4N p l i t +β5C a r i t+β6D t c i t+β7C t i i t+β8N n i i t+β9N i m i t+β10 R g d p t+β11C p i t(1)其中R o a i t表示i银行在第t年的盈利水平,同样R o a i t-1表示i银行在第t-1年的盈利水平;F o f t表示第t年的金融双向开放水平;F o f2t表示第t年金融双向开放水平的平方项;后半部分为该方程中的控制变量,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指数为宏观控制变量,其余为个体控制变量㊂(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为了研究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采取2013年至2020年我国85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㊂所收集数据来源于W i n d数据库㊁C S M A R数据库㊁国家统计局㊁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㊁E P S全球数据平台以及部分银行披露的年报对已有数据进行补充和纠错㊂具体变量如下所示㊂1.被解释变量在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研究时,很多学者采用R o a即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利润水平,它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㊂计算的方法为银行的净盈利除以总资产值,一般来说,R o a越高则银行盈利能力越强㊂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为了得到金融双向开放度,借鉴姜波克[25]19-22及张小波和傅强[26]的部分测算指标,测算货币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并基于现实因素进行创新㊂将金融双向开放度分为货币开放度㊁资本开放度㊁服务开放度和融资开放度,其中货币开放度用银行国外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度量;资本开放度用外商直接投资㊁对外直接投资㊁证券投资资产及负债㊁其他投资资产及负债㊁金融衍生工具资产及负债之和与当年G D P总额的比值来测算;服务开放度则以保险业总资产的外资占比和银行业总资产的外资占比的均值表示;最后融资开放度用外币贷款与社会融资总资产的比值衡量㊂采用朱喜安和魏国栋的熵值法计算出四种开放度比重,最后用综合得分法计算得出最终结果[27]㊂数据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产负债表,国际投资头寸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E P S全球数据平台㊂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具体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㊂表1控制变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控制变量计算方法不良贷款率N p l(%)(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ˑ100%贷存比D t c(%)贷款/存款成本收入比C t i(%)营业费用/营业收入资本充足率C a r(%)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净利差N i s(%)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之差非利息收入占比N n i(%)非利息收入/各项收入净息差N i m(%)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规模银行规模L n s i z e银行业总资产的对数G D P同比增长率R g d p(%)(本年G D P总额-去年同期G D P总额)/去年G D P总额C P I消费者价格指数C p i(%)一篮子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篮子商品按基期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㊃32㊃沙文兵,王昳茗.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五、实证检验及结果(一)全样本分析为了验证倒U 型关系的存在,本文采用系统GMM 方法进行估计㊂表2第(1)列为不加入平方项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2第(2)列中加入二次项可以发现一次项仍然为正显著而金融双向开放水平的二次项为负显著,此时验证假说1㊂随着金融双向开放市场不断扩大,一开始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反向抑制作用,即表现为随着开放水平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㊂此时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良性竞争效应大于开放带来的风险和过度竞争造成的挤出效应,即正向促进效应大于反向抑制效应㊂根据上述回归结果中所得系数建立如下方程(2):R o a i t =0.862F o f t -0.764F o f 2t +C 1(2)通过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可得拐点为X=0.564,而目前计算得出的金融双向开放度除去2013和2014年两个特殊年份外均在0.564以下且在2020年接近该值,说明目前我国金融双向开放程度处于倒U 型关系的前半段且即将到达最优规模的拐点处,金融双向开放目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㊂表2 回归结果变量R o a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1)(2)(3)(4)(5)(6)L .R o a 0.592***0.608***0.606***0.621***0.641***0.644***(11.288)(12.524)(10.835)(9.942)(13.129)(7.477)F o f 0.133***0.862**1.124***1.250***0.877**0.972**(3.653)(2.516)(2.782)(3.497)(2.018)(2.075)F o f _2-0.764**-1.051**-1.150***-0.762*-0.912*(-2.131)(-2.511)(-3.033)(-1.696)(-1.876)(1.082)(1.128)(1.929)(1.065)(2.526)(0.648)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_c o n s -1.476-1.678-3.355**-2.081-4.494***-1.359(-1.082)(-1.288)(-2.058)(-1.397)(-2.996)(-0.750)N445445403370264298A R (1)-p 0.0030.0020.0020.0030.0190.043A R (2)-p0.1780.1170.1430.2430.4990.108H a n s e n -p 0.2360.2910.2710.1310.2080.265注:括号内为系数估计值的t 统计值,为了避免异方差问题带来的干扰,本文采用稳健标准误进行系数估计;***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的水平上显著㊂下同㊂(二)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这种U 型关系的稳健性,本文通过改变计量方式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其中表3第(1)列为o l s 混合回归估计,表3第(2)列为固定效应回归,所得结果显著且方向一致,均为倒U 型关系模型㊂此时系统矩估计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的系数处于o l s 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之间,说明结果合理且稳健㊂除了改变计量方式,本文还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即用净资产收益率R o e 代替资产回报率R o a ㊂结果如表3第(3)和第(4)列发现,系数符号并没有改变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㊂㊃42㊃第43卷 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表3 稳健性检验变量R o a(1)(2)(3)(4)L .R o a 0.720***0.491***(30.076)(8.275)L .R o e 0.633***0.666***(8.324)(10.911)F o f 1.409***0.722**0.984*12.603*(2.900)(2.112)(1.785)(1.939)F o f _2-1.339**-0.600*-12.889*(-2.712)(-1.699)(-1.917)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_c o n s -4.880**-1.838-6.449-35.208(-3.239)(-1.222)(-0.280)(-1.206)A R (1)-p 0.0130.007A R (2)-p0.7970.859H a n s e n -p 0.1470.470六、进一步分析(一)异质性分析为了进行进一步检验两者关系,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由于变量数量和所用方法的限制,为分析不同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借鉴于波等的做法[28],通过剔除法将其划分为四个子样本对其进行回归㊂其中第一个样本剔除了国有银行,第二个样本剔除了股份制银行,第三个样本剔除了城商行,第四个样本剔除了农商行㊂回归结果如表2第(3)至(6)列所示:所得系数符号不变且均显著,依旧为倒U 型模型㊂因此,建立如下的一元二次方程:R o a i t =1.124F o f t -1.051F o f 2t +C 2(3)R o a i t =1.250F o f t -1.150F o f 2t +C 3(4)R o a i t =0.877F o f t -0.762F o f 2t +C 4(5)R o a i t =0.972F o f t -0.912F o f 2t +C 5(6)对于这四种形式手工计算其拐点分别为0.535㊁0.552㊁0.533㊁0.575㊂全样本时的拐点为0.564,则反向说明国有银行㊁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均会减缓拐点到来的速度,尤其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存在会抑制拐点的到来,当金融双向开放到达更高水平时此时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转为反向抑制作用,而城商行则会加速拐点的到来,使得这种转变效果提前㊂另外,图像开口的大小由金融双向开放度的二次项决定,二次项系数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㊂当剔除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时的系数绝对值要大于剔除城商行和农商行,则反向说明当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在时开口更大,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稳定性越强,出现急剧上升和下降的可能性越小㊂这可能是因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规模相对较大,有更充裕的资金可以进行流动,风险防御体系较为完善,但同时大规模不易进行快速的变革,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调动相对复杂,需要各部门多项协调㊂因此,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论是机遇还是风险和挑战的影响相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是更稳定的㊂(二)调节效应分析考虑到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不同,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过程中由于规模因素的存在对银行利润水平的影响可能也有不同㊂因此,加入商业银行规模与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的交互项验证规模因素的影响机制,建立如下的模型:R o a i t =β0+β1R o a i -1t +β2F o f t +β3F o f 2t +β4N p l i t +β5C a r i t +β6D t c i t +β7C t i i t +β8N n i i t +β9N i m i t +β10R g d p t +β11C p i t +β12F o f i ,t ˑL n s i z e i ,t +β13F o f 2i ,t ˑL n s i z e i ,t (7)结果回归如表4第(1)列和第(2)列所示,结果均显著且一次项与调节变量交互项系数为正,二次项与调节变量交互项系数为负,则说明了银行资产规模弱化了原有的倒U 型影响,调节变量在金融双向开放和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倒U 型关系中有负向调节的作用㊂㊃52㊃沙文兵,王昳茗.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图1 调节效应表4 机制分析变量机制检验(1)(2)L .R o a 0.583***0.602***(11.134)(12.277)F o f 0.155***0.997***(3.851)(3.142)F o f _2-0.870**L n s i z e 0.155***0.001(3.851)(0.226)F o f _l n s i z e 0.0020.255**(0.404)(2.423)F o f _2_l n s i z e -0.273***(-2.824)控制变量控制控制_c o n s -1.274-1.364(-0.945)(-1.142)N445445A R (1)-p 0.0030.004A R (2)-p0.2370.117H a n s e n -p 0.2680.424同时绘制倒U 型调节效应图1,可以看出,高资产规模的函数图像开口较大,波动起伏较小,而低资产规模的图像显示的倒U 型关系更显著,这也验证了假说2㊂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由低到高,在此区间内的大部分阶段即X 1之前和X 2之后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则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在X 1之前处于金融双向开放的正向促进期,此时由于资产规模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优势,在资信实力和人才集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市场并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经验,得到更优质的客户资源,从而更有利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㊂同样,在X 2之后为反向抑制作用期,正是由于银行规模集聚带来更强的稳定性和自己固有的客户资源保持了一定的利润水平,所以在X 1之前和X 2之后资产规模越大利润越高㊂而在X 1至X 2之间资产规模越小其对利润的提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此时大银行在金融双向开放的前一过程中由于自身优势已经较大程度抓住机遇获得了自身的发展,而对于小银行则有延迟效应即金融双向开放对其最大的正向影响要慢于大银行㊂同时,金融双向开放初期环境不稳定,小银行处于观望状态,依旧开展传统业务,而在金融双向开放一段时间后整体环境更稳定,我国的金融监管配套措施更完善,加之小规模银行所考虑的制约因素少,认清自己与大银行差距后倒逼其激发自己的发展潜力,更好更快完成转型㊂整体来说,即使银行规模的调节作用存在,不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仍然改变不了金融双向开放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显著的先增后减的倒U 型关系㊂七、结论与启示本文从银行盈利能力视角出发,检验了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经营的意义并基于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作用呈非线性,即先增后减的倒U 型㊂目前我国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基本处于正向促进阶段㊂(2)两者之间的倒U 型关系具有异质性㊂国有银行㊁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会延长正向促进效应阶段,而城商行则会缩短正向效应存在的时间,加速倒U 型拐点的到来㊂金融双向开放对不同类型银行利润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路径㊂(3)银行资产规模在倒U 型关系中有负向调节的作用,在高银行规模下,金融双向开放与银行利润水平之间的倒U 型关系会受到显著弱化㊂资产规模越大银行自身盈利系统的稳定性越强㊂据此,本文提出建议如下: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外投资和跨境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汇率风险㊁流动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确保自身风险可控㊂在此条件下才能创造稳定环境使自身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将传统竞争转换为创新产品和服务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多方利润提高㊂其次,大规模银行应增强创新意识,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商业模式,从而优化业务流程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㊁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㊂对于中小银行则深入挖掘优势以发挥潜力,在开放背景下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开辟特色功能服务,增加盈利模式的多样性㊂㊃62㊃第43卷 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再次,监管部门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㊂在监管环境上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解除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29],为银行参加金融双向开放提供便利条件㊂此外,还需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提高监管效能以确保银行跨境业务的合规性,降低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促进其盈利能力稳步提升㊂参考文献:[1]董骥,李增刚.金融双向开放水平㊁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19,429(8):70-79. [2]邓敏,蓝发钦.金融双向开放条件的成熟度评估:基于综合效益的门槛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13,48(12):120-133.[3]李优树,张敏.金融开放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11): 36-50.[4]张海军,岳华.金融双向开放㊁要素流动效率与经济增长追赶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2,38(17):145-149.[5]马勇,王芳.金融双向开放㊁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J].世界经济,2018,41(2):20-44.[6]赵越强,蔚立柱,沈迎春,等.金融双向开放㊁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21,37(21): 136-139.[7]何国华,常鑫鑫.金融开放会增加中国宏观经济不稳定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3,35(1):28-37+125. [8]袁申国,刘兰凤.金融双向开放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出非平衡增长[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5):86-104.[9]逄淑梅,陈浪南.金融双向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性影响的时变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9,33(4):104-112.[10]窦钱斌,夏众明,周宇.金融双向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海洋㊁大陆法系的比较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2):90-97.[11]陈一洪,梁培金.城市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驱动分析:基于因素分解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方金融,2020(11):62-74.[12]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9):62-72.[13]刘妍,孙永志,宫长亮,等.L P R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2,426(10):72-84.[14]于波,陈红,周宁.绿色信贷㊁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J].统计与决策,2021,37(14):161-164.[15]王宇,阚博.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J].财经科学,2021,404(11):14-24.[16] Y I N G X.T o w a r d s a M o r e A c c u r a t e M e a s u r e o f F o r-e i g n B a n k E n t r y a n d I t s I m p a c t o n D o m e s t i c B a n k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T h e C a s e o f 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B a n k-i n g&F i n a n c e,2011,35(4):886-901.[17]H E R M E S N,N HU N G V T H.T h e I m p a c t o f F i-n a n c i a l 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 o n B a n k E f f i c i e n c y:E v i d e n c eF r o m L a t i n A m e r i c a a n d A s i a[J].A p p l i e d E c o n o m-i c s,2010,42(26):3351-3365.[18] E K I N C I R.T h e I m p a c t o f F i n a n c i a l F r e e d o m o n B a n kE f f i c i e n c y:E v i d e n c e f r o m A T w o-S t a g e D o u b l e-B o o t-s t r a p D a t a E n v e l o p m e n t A n a l y s i s[J].S O S Y O E K O NOM I,2021,29(47):319-336.[19] MA Y,Y A O C.O p e n n e s s,F i n a n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B a n k R i s k: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v i d e n c e[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r e v i e w o f f i n a n c i a l a n a l y s i s,2022,81:21-28. [20]陈旺,黄家炜,汪澜.金融开放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研究:基于98个国家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20(1):33-43.[21] L U O Y,T A N N A S,V I T A G D.F i n a n c i a l o p e n-n e s s,r i s k a n d b a n k e f f i c i e n c y:C r o s s-c o u n t r y e v i-d e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y,2016,24:132-148.[22]左晓慧,马云.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研究:基于28家上市银行系统广义矩估计[J].经济问题,2019(11):25-32.[23] A N D R I E S A M,C A P R A R U B,HU E R T A Q R.I m p a c t o f F i n a n c i a l 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 o n B a n k i n g S e c t o r sP e r f o r m a n c e f r o m C e n t r a l a n d E a s t e r n E u r o p e a nC o u n t r i e s[J].P l o s O n e,2013,8(3):1-9.[24]赵怀勇,王越.论银行规模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1999(4):28-32.[25]姜波克.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6]张小波,傅强.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及评价:基于中国1979-2009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1(3):5-16.[27]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2):12-15. [28]于波,周宁,霍永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20(3):30-39.[29]周荣军.地区金融发展㊁企业信贷与企业出口决策: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1):24-28.(责任编辑:邱海洋)㊃72㊃沙文兵,王昳茗.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引言: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系统的健康运作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1. 金融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金融发展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壮大和完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
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提供充足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金融发展也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多种积极的影响。
首先,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通过金融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债券、股票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进而实现项目的扩大和产能的提升。
其次,金融发展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机构的不断完善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使得投资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金融发展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金融发展还能够促进国际经济的融合和贸易的便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3.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尽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金融风险的加剧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扩张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一旦风险爆发,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
其次,金融发展也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问题。
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会使得财富集中在一部分人手中,加大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4. 金融发展需要与经济增长的协同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作用,需要建立一个协同发展的关系。
首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是确保金融发展稳定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其次,要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外溢” 促使金融中介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4 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可以从 国际金融市场上 () 获 得 资金 , 因此 外资 银行 的进入 会使 东 道 国获得 稳定 的资 金来 源 。 实证研究表明 ,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可以促使东道国银行提高经营效率。Cas n t l 20 ) l s s (0 1 应用跨 e e ea
一
、
文 献 回顾
早期 的相 关文 献 主要研 究金 融 发展 和经 济 增长 之 间 的关 系 。G ls i (99 强 调金 融 对经 济 的促 o mt 16 ) d h 进作 用 , 开创 了金 融发 展与 经济增 长 实 证 研究 的先 河 … 。此后 , 多 学 者从 不 同 的角 度 对 金 融发 展 与经 很 济增 长 的关 系进行 了大量研 究 , 例如 : e rgr& G i t(9 5 强调 不 同资金 来 源 的投 资对 经 济增 长 的 D eo G i ud t 19 ) oi 促 进 作用 ;eie 20 和殷 醒 民 、 洁 (0 1 则 分 别 考 察 了银 行 业 和 股 票 市 场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Lvn (02) 谢 20 ) 响 ; 儒 勇 (99 、 毅夫 、 奇和刘 明兴 (0 3 则 分析 了金 融 压抑 、 融 深 化 与 经济 增 长 之 间 的关 谈 19 )林 章 20 ) 金 2 纪8 0世 0年代 以来 , 国外学 者开始 研 究金 融 服 务 贸 易 开放 对 东 道 国 的银 行 业效 率 与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大部分 文献 认 为 , 金融 服 务贸 易开 放 可 以 提高 东 道 国的银 行 业 效 率 , 进 经 济 增 长 。金 融 服 务 贸 易 促
2 0 - 20 0 1 0 5年的跨 国面板数据对金融服务 贸易开放 的经济效应进行 了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表 明 , 金融服
务贸易开放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 、 资本 收益率之间具有很强 的相关关 系 , 但与银行费用成本 、 利息 收入和 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
[ 关键词 】 融服 务贸易 ; 金 外资银行进入 ; 银行业效率 ;经济增长
系 ] 。
开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东道 国产生影响 :1 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剧银行之 间的竞争 , () 促进东道 国银行降 低 经 营成本 , 高金 融服务 质 量和 资本 配置效 率 ;2 完 善 法 律体 系 , 高东 道 国银行 业 的信 息披 露 质 量 提 () 提
和金融 监管 水平 ;3 促 进 东道 国银 行转 变 管理 模 式 和 经 营理 念 , 入 国际银 行 业 的惯 例 和标 准 , 过 技 () 引 通
维普资讯
20 0 8年 2月 第2 6卷 第 1 期
海南 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 nt s& S ca ce c sJ un fHan n Unv ri ma ie i o ilS in e o ra o ia iest l y
[ 中图分类号] 40 F2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 7020 )1 05 — 6 1 4 11(08O — 02 0 0
20 底 , 照加入 WT 06年 按 O的承诺 , 国已经全 面 开 放 银行 业 : 消对 外 资银 行 经 营 的地 域 范 围和服 我 取 务 对 象 的限制 , 消对 外 资银行 的所 有 非 审 慎 性 限制 。 随着 金 融 服 务 贸 易 的开 放 , 资 银 行 纷 纷 通 过各 取 外 种 方式 抢滩 中 国金融 市场 , 截止 到 20 0 6年 1 底 , 2月 已有 2 9家境 外 机 构投 资 者 入 股 2 1家 中资 银 行 , 华 在 外 资银 行 营业性 机构 增加 到 32家 。从各 国的实践 来 看 , 资银 行进 入 东 道 国金 融 市场 的主要 途 径是 通 1 外
5 2
维普资讯
陈
勇等 l 金融服务 贸易 开放 、 银行业效率 与经济增长
国数 据考 察外 资银 行进 入 对东 道 国银 行 业 的影 响 。他们 发 现 , 发 展 中 国家 , 资 银 行 的 利 润 率 和边 际 在 外 利息 收入 高 于 国内银行 , 在发 达 国家则 相 反 ; 而 随着外 资银 行 的进 入 , 道 国 的银 行 利润 率 和 费用 成本 呈 东 现下 降趋 势 。Lvn (0 3 的 实证 分析 表 明 。在 对外 资银 行 进 入 限制 较 多 的 国家 , eie20 ) 银行 利 息 收 入 比重 大 , 行 效率低 下 。D mru t t19 )Pp t l19 ) 郭 妍 、 立 光 (05 等也 得 到 了相似 的结g ea 张 20 ) 论 。此外 ,Byaaa ia & WagY n(0 4 按照 金融 自由化 的顺 序将 样本 国家 分 为 三组 进行 对 arkt Nhl r n a 20 ) 比 , 析 了不 同 的金融 自由化路 径对 银 行 业 效 率 的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开 放 股 票 市 场 的 国家 可 以通 分 先
过股权并购等方式实现本土化。虽然我国银行业开放 的进程是不可逆的 , 但是监管部门可 以对外资银行 人 股 中资银 行 的 比例 进行 管理 , 而影 响 外 资银 行 进 入 的程 度 。因 此 , 究 金 融服 务 贸易 开 放 与 我 国银 从 研
行 业效 率 的关系 , 以及 对经 济增 长率 的影 响 , 以为金 融监 管部 门的政策 决策 提供 参考 依据 。 可
[ 收稿 日期 】20 0 7一o 2 8—1 [ 基金项 目】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6 J 02 0 AL0 ) [ 作者 简介 】陈勇( 9 2一) 男 , 17 , 湖南醴陵人, 南大 学金 融学院讲师 , 湖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 院2 0 0 3级博士研 究 生, 主要从事 国际金融 , 国际市场 与投资研 究。
F b 2 0 e .0 8
V I2 . o . 6 No 1
金 融 服 务 贸 易 开 放 、 行 业 效 率 与 经 济 增 长 银
陈 勇 , 建 敢 谢
(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 院 , 湖南 长沙 40 7 ) 10 9
[ 摘
要 】 理论 上 分 析 了金 融服 务 贸 易开 放 对 东道 国银行 业 效 率 与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 从 并应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