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细菌感染

合集下载

观察细菌荚膜实验报告

观察细菌荚膜实验报告

观察细菌荚膜实验报告引言细菌荚膜是一种覆盖在细菌细胞壁外层的薄膜结构。

它在细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保护细菌免受环境胁迫和免疫系统攻击。

为了深入了解细菌荚膜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设计了一系列观察细菌荚膜的实验,以期揭示其内部组成和形态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菌株的细菌荚膜形态和结构- 分析细菌荚膜与菌株间的关系- 探究细菌荚膜的生物学功能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菌株的细菌培养液- 透明玻璃片- 草绿素染色剂- 荧光显微镜2. 实验步骤1. 选取不同菌株的细菌培养液,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在透明玻璃片上滴取细菌培养液,制作细菌涂片。

3. 用草绿素染色剂染色,使细菌荚膜呈现绿色。

4.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细菌荚膜的形态和结构。

5. 对不同菌株的细菌荚膜进行比较分析。

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的细菌荚膜呈现为环状结构,在细菌细胞壁的外围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膜。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荚膜较大肠杆菌更为厚实,呈现为一个较厚的外围膜结构。

3. 不同菌株的细菌荚膜的荚膜草绿素染色强度不同,表明荚膜的组成可能存在差异。

4. 细菌荚膜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菌荚膜的形态和厚度可能与菌株的遗传特性有关。

2. 细菌荚膜的荚膜草绿素染色强度差异可能反映了细菌荚膜中荚膜组成的差异。

3. 细菌荚膜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营养条件、温度等。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菌株的细菌荚膜,揭示了细菌荚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细菌荚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

细菌荚膜在细菌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未来开发抗菌治疗和防控细菌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1. 赵XX, 韩XX. 细菌荚膜形态和结构的观察[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3):2. 李XX, 王XX. 细菌荚膜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生物进化学报, 2021, 38(2): 145-15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

药物组成 : 黄芪 1 0 g , 白术 8 g , 防风 6 g , 丹参 5 g , 黄芩 4 g ,
板蓝根 4 g , 鸡 内金 3 g 。上述 药物采用 中药加工机粉为细
壮散 治疗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 染 , 方中黄 芪益气 升 阳固表 , 利水 消肿 ; 白术补气益气 , 燥湿 利水 , 固表 止汗 ; 防风 散风
河北中医 2 0 1 3年 1月第 3 5卷 第 1 期
H e b e i J T C M,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7 5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s h J L 反 复 呼 吸道 感 染 6 O例 临 床 观察
王 辉 赵 占景 陈银 山
( 河北 省 晋州 市 中医院儿 科 , 河北
【 关键词 】 呼吸道 感染 ; 中药疗法
晋州
0 5 2 2 6 0 )
【 中图 分类号J R 2 8 9 . 6 1 ; R 7 2 5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3 ) 0 1 — 0 0 7 5 — 0 2
1 . 2 诊 断标准
1 . 3 治疗 方 法
参照《 儿科 诊疗 常规 》 中反 复 呼吸道 感
染 的诊断标准确诊 … 。 1 . 3 . 1 对照组 予 以西 医常规抗感染及 对症治疗 。注射
( P< 0 . 0 5 ) , 治疗组疗效优 于对 照组 。
3 讨 论
呼吸道感染常见于病毒感染 , 细菌感染通 常继发 于病 毒感染之后 , 可 通过 飞沫 、 雾滴或污染的用具等进行传播 。 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病 毒 、 抗感 染治疗 为主 , 辅 以对症治 疗 有较好的疗效 , 但长期 应用 可对患儿 血液 、 呼吸 及循环 系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重症细菌感染的评价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重症细菌感染的评价

3讨论 2000--2001年在全国13家医院指定参加研究的病房 中收集的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 伯菌属、铜绿假单孢菌…。本组资料中亦以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孢菌为主,占65.15%(43/66)。而 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 丝氨酸为基础的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B一内酰胺酶高度稳 定,因此对该类病原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近期报道显示 美罗培南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各种细菌性感染,主要为医 院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等的治疗,获良好疗效,与泰能相 仿,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的疗效相似或略 优”J。但发现ESBLs菌株在ICU中发生率较高,占 51.52%(34/66),这与ICU中尿道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 较多有关,在住院过程中ESBLs的易感危险性进一步增 加【6J。而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能 否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目前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 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均应视为对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 菌素耐药,因而不宜采用。故应首先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 本组病例绝大多数有较重的原发疾病,其中先心病合 并肺炎占较大比例,其中以左向右大分流者为主。该组患 儿治疗期间应用呼吸机共59例,其中由于肺炎加重、呼吸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PICU,上 海200127
E—mail:luyi61
阿莫西彬克拉维酸钾等4—14d,平均(7.86±4.46)d,均
因疗效不佳或反复,感染无法控制而换用美罗培南。 1.2治疗给药方案 应用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
美平(美罗培南),每瓶0.259,剂量为每次10~20ms/ks,平 均每次16.95mg/kg,每8h 1次加入生理盐水中滴注。抗感 染治疗一般6~20d,平均13.38d。

乌鳢、泥鳅非致死急性细菌感染自愈过程血液病理动态研究

乌鳢、泥鳅非致死急性细菌感染自愈过程血液病理动态研究

乌鳢、泥鳅非致死急性细菌感染自愈过程血液病理动态研究秦玉广;胡斌;宋理平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3)004
【摘要】为验证血液检验用于鱼病诊断与健康评估的可行性,选取乌鳢、泥鳅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淡水鱼,并选用适宜致病菌株和剂量,实施非致死急性攻毒,开展感染后自愈过程外周血常规、血生化动态监测.结果:关键炎性指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表均发生系统性动态变化,表现出炎症反应和β溶血从产生到逐步消除的协同病理变化过程.乌鳢、泥鳅虽然血项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其系统性指标差异反映出两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溶血病变,与攻毒后两者表观表现一致.实验证明,血液检验用于鱼病诊断和健康评估具有现实可行性.
【总页数】7页(P474-480)
【作者】秦玉广;胡斌;宋理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250013,济南;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250013,济南;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250013,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1;R446.11
【相关文献】
1.肥胖对非致死性肺炎小鼠血液生理指标、4种细胞因子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 万涛梅;袁贵强;王正义;贾义平;任毅;左之才
2.急性酒精中毒致死2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J], 卢洪胜;周涛;谢彩萍
3.手术患者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比较 [J], 王强;孙元芬;刘延莉
4.2010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血液科非移植病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J], 王璐;杨辰;张倩;韩冰;庄俊玲;陈苗;邹农;李剑;段明辉
5.养殖乌鳢皮肤溃烂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研究 [J], 余银春;王锡波;彭程远;赵青松;金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8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38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74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2期·安全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在人体内分布较广,具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抗菌作用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且使用时无需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经济又方便,因此在临床治疗尤其是在敏感菌感染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但由于该药在输液给药时受到药液浓度、pH值、输液速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血管刺激较大,易引发局部皮肤反应,导致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输液性静脉炎,因此临床使用时需注意稀释溶液的选择,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

本研究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输液性静脉炎38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门诊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96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患者。

纳入标准:①均为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者;②均为敏感细菌所引起的疾病;③年龄18~60岁者;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18岁以下患者及60岁以上患者;②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③重症肌无力患者;④肺移植患者、心脏移植患者及肾移植患者;⑤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

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196例患者分为四组,每组49例。

A 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42.78±4.51)岁;疾病类型:泌尿系感染7例,肺炎25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其余4例。

B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8~57岁,平均(43.14±3.22)岁;疾病类型:泌尿系感染5例,肺炎26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其余3例。

C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9~60岁,平均(42.64±5.36)岁;疾病类型:泌尿系感染8例,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其余5例。

D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0~59岁,平均(41.93±5.74)岁;疾病类型:泌尿系感染6例,肺炎24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其余3例。

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趋势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医院记录、临床研究数据和相关文献。

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全面和客观的结果。

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感染药物的类型和使用频率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常见的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

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其使用频率与感染病例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场景抗感染药物主要应用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等不同的感染场景。

在不同的感染类型中,不同种类的抗感染药物被选择使用。

例如,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常见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趋势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观察到一些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耐药性的增加和感染性病例的增加,一些新型抗感染药物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限制抗生素滥用的政策和指南,以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结论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其使用类型、频率以及应用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而,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医学杂志, 20XX.2. 王五, 赵六. 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的现状与挑战. 临床研究,20XX.。

我院2008年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我院2008年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g ie ci ia ain r gu e u d l c rt a d u s . n l o l
【 yW r s P toe ; atr fcin R ss n e R t n rgue Ke O d 】 ah gn B cei i et ; ei ac ; ai a du s l a n o t ol
对 我院住 院患 者标 本 中分 离 的病 原菌 进行 统计 , 析标 分 本 来源 种类 以及分 布情 况 , 临床 治疗 提供 帮助 。 为
1材 料 与 方 法 1 . 株 来 源 1菌
物 、 等。 血
1 药敏 纸 片 . 2
药 敏纸 片 为康 泰生 物有 限公 司生 产 , 解 酪蛋 白栋 ( 水 M—
i r e r vd eee c l ia x e e t lme iain M e h d : eh s i l p t n p cme ss b t d frc n n od rt po ierfrn e ci c le p r ni dc t . t o s Th o pt — ai ts e i n u mie o e — o n i a o a e t
染 的病原 菌监 测非 常必 要 , 可指 导 临床合 理 用药
f 键 词 】 原 茵 ; 茵 感 染 ; 药 性 ; 理 用 药 关 病 细 耐 合
【 中图分 类号】R 1 95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1 7 — 2 0 2 1 0 c 一 7 — 2 6 3 7 1 ( 0 0)5( ) 0 4 0
Hale Waihona Puke Anay i fpa h g nso ce i li e to n o r ho p t li 0 8 lsso t o e fba tra nf ci nsi u s ia n 2 0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和参考答案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和参考答案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1、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施行时间(B)。

A.2016年11月7日B.2017年6月1日C.2016年12月31日D.2017年1月1日2、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是(A)A、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B、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C、网络安全同担,网络生活共享D、我身边的网络安全3、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网络安全法》。

A.国家利益B.社会公共利益C.私人企业利益D.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益4、国家(B)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A.公安部门B.网信部门C.工业和信息化部门D.通讯管理部门5、201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B)_______和_____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A(信息安全、信息化B(网络安全、信息化C(网络安全、信息安全D(安全、发展6、2014年2月,我国成立了(B),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A(中央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领导小组B(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C(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领导小组D(中央网络信息和安全领导小组7、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A)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A(核心技术受制于人B(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C(网络安全技术受制于人D(网络安全技术没有完全掌握8、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源性或内源性细菌突破宿主的免 疫防线后,在宿主机体内进行生长
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一系列不同
程度的病理过程。
一、 细菌的致病性
• 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能引起 感染的能力。 •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 程度。 • 半数致死量LD50或 半数感染量ID50:在 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 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 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菌体的表面结构: 荚膜粘附素菌毛 侵袭性酶
外毒素 毒性 表面 蛋白
菌毛
荚膜
粘附素
铁离 子结 合蛋 白
内毒素
侵袭 性酶
鞭毛
(一)侵袭力(invasivenss):致病菌突 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 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 1.荚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 • 2.粘附样物质:使细菌粘附在易感细胞 表面 菌毛和粘附素 取决于细胞表面受体 • 3.侵袭性物质:使细菌在细胞间扩散 本身对细胞无损伤
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二.机体的抗菌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人类在长 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系 列防御致病菌等抗原的功能,具有作用范 围广泛,可遗传,出生时就具备,再次接 触相同致病菌,功能不会增减的特点,主 要由组织屏障,某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组成。
• • • • 天然免疫 • • • •
特 异 性 免 疫
抗感染机制:1、中和作用;2、溶解、杀伤作用;
3、调理作用
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的作用。主要清除胞内菌。 CD4+Th1(TDTH):造成单个核细胞侵润为主的炎症 反应,激活MØ 、NK细胞等效应而杀伤病原体或病 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CD8+Tc细胞(CTL):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免疫调节功能。
内毒素(endotoxin) 阴性菌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特点:毒性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热反应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外毒素 G+菌与部分G-菌 活菌分泌,崩解释放少 蛋白质 60-80 ℃,30min破坏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脂多糖 160 ℃,2-4h破坏
CT的结构和作用部位
B
毒性 作用
B
A
B
B
B
与小肠粘膜上 皮细胞GM1神 经节苷脂受体 结合
蛋白质裂解 成A1、A2两 条多肽
GM1神经节苷脂受体
A1:腺苷二 磷酸核糖基 转移酶
(2) 内毒素(endotoxin)
G-菌
特点:脂多糖,毒性弱,
很耐热,抗原弱。
毒性作用: 致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特点:蛋白质,不稳定,好抗原 ,
毒性强,种类多,超抗原。
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蛋白质 毒性强 绝大多数不耐热 靶器官选择性强 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肠毒素(enterot(pathogenicity):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荚膜
侵袭力
粘附素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exotoxin)
细菌的毒力物质
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内毒素(endotoxin)
毒力
(virulence)
细菌的侵袭力(invasiveness) 细菌毒素(toxin) 内毒素 外毒素
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致病性及毒力的概念;细菌致
病性的各种因素及特点;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带菌者的概念。
熟悉:抗菌免疫的组成因素及作用特点;人工
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了解: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与致
病的关系;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的重要性 。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普通菌毛产生
侵袭性物质
血浆凝固酶 (coagulase)
功能及作用机理 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原转 变成固态纤维蛋白,沉积在菌 体表面和病灶周 围。使细菌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组织抗菌物质 的杀伤和抑制细菌 的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局部 增殖。
由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产生,可分解 透明质酸酶 结体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组 织通透性增加, (hyaluronidase) 有利于细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周围组织扩散。 故又称其为扩散因 子(spreading factor)。
分类 对靶细胞亲和性: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作用部位:膜表面作用毒素; 膜损伤毒素; 细胞内酶活性毒素。 根据结构:A-B型毒素; 单肽链毒素。
2个亚单位(A-B) A亚单位:毒素活性部分
细 菌 外 毒 素 作 用 机 制
B亚单位:与宿主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
保护性抗原所在
致病性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皮肤与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体液因素
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示意图
• 2.特异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具有 针对性强,不能遗传,可增强 的特点,主要由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组成。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即特异性抗体的作用,包括抗菌抗体、抗毒素抗体 等,主要为IgG、IgM、sIgA。主要针对胞外菌。
毒性作用
强,有组织器官选 择性,临床表现特殊
较弱,各菌的毒性大致相同,
免疫原性
强,机体产生抗毒素; 弱,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 甲醛液处理形成类毒素 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二)细菌入侵的数量 细菌的毒力与数量呈反比关系。鼠 疫杆菌。 (三)细菌入侵的部位 合适的入侵部位是细菌产生感染的
前提。伤寒杆菌,破伤风杆菌。
链激酶 由溶血性链球菌产生。能使血浆溶纤维蛋白酶原 (streptokinase) 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亦称纤 维蛋白酶),从 而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有利于细菌的扩散。
胶原酶 (collagenase)
由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可分解结体组织中的胶原 蛋白,使细菌易于扩散。
2. 毒素(toxin):内外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G+ 菌:白、金、破、产、链 G- 菌:乱、志、大、绿、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