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蒙医瑟必素疗法的作用机理
传统蒙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探讨

传统蒙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探讨在传统蒙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这一术语,目前传统蒙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其属”黒脉病”范畴。
在病因病机方面,传统蒙医普遍认为高血压病与饮食、起居有关,临床治疗遵循”调理三根、活血化瘀、分离清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蒙医治疗高血压病可实现全身调理、统筹兼顾,同时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从蒙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高血压病的病机病因出发,重点阐述了传统蒙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
标签:高血压病;蒙医;病机病因在传统蒙医中,并无高血压病这一病名,长期的临床实践,让现代蒙医学对高血压病产生了几种不同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1],高血压病属”黑脉病”范畴,是因病人进食过多油腻、寒性、辛辣、不易消化食物,或居于潮湿环境,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导致体内三根失调、巴达干偏盛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糟粕不化。
糟粕不化,则不利于精华吸收,巴达干黏液、糟粕的增多,入黑脉而滞,则致气血不畅,引发高血压病。
不少学者都认为高血压是传统蒙医学的黑脉病范畴,患者在饮食方面多进食寒性、油腻以及难以消化的辛辣食物或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其机体内的巴达干过盛,三根失调,从而导致胃火衰败,消化功能出现紊乱,发生不消化症状。
随着患者不消化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各部分热能衰竭,从而失去功能,使患者出现有规律的代谢活动障碍。
基于这种原因导致精华无法利用和吸收,使巴达干黏液明显增多,进入精华之脉道(黑脉)滞留血液,从而引发高血压病。
1发病机制在蒙医临床上,”黑脉病”通常表现为热症,偶尔可能出现寒症,在《蒙医金匮》中明确记载:”黑脉者,希拉赖血以存,为故黑脉病当属热症”在我国《中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也明确提出”发病多由血、希拉偏盛,以热势灼伤黑脉壁,或巴大干黏液增多,滞留于黑脉,出现气血运行不畅以及局部失养所致。
”蒙医经典著作中的”黑脉病”和高血压同属一类,发病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可以大致归纳成两个方面;(1)血交博、赫依。
试论蒙医外治疗法的分类

试论蒙医外治疗法的分类【摘要】蒙医外治疗法是蒙古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地势气候、饮食穿戴、疾病的特点创立的独特传统疗法。
笔者介绍部分外治疗法,提示现代蒙医药工作者和热爱蒙医药,对蒙医药感兴趣的学者,共同携起手来挖掘探索这神奇的蒙医外治疗法,用科学态度认识、考证、运用、开发、利用、推广蒙医外治疗法,特别是在疑难病领域选用蒙医外治疗法,攻克难关,争取找到新疗法的突破。
【关键词】试论蒙医外治疗法分类蒙医药学是一门民族特色突出的传统医疗科学。
蒙医外治疗法是蒙医药学的主要部分。
其中,放血疗法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接骨术能解决开刀钉钢板之苦;振疗术没有脑内出血的情况下真能治愈脑震荡;灸疗能治疗风寒疾病;塔本阿尔山(5种蒙药为主要原料的药浴)治疗风寒病、皮肤病而被称为绿色疗法。
蒙医外治疗法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学术价值较高的机理,虽然被认为是经验性医学.却为蒙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蒙医外治疗法是以蒙医理论为指导.独特的方药为武器,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毛孔、通窍、体表、病变的部位及穴位,促使身体康复治愈为目的的一门治疗学科。
应用范围涉及内、外、骨、妇、儿、五官、神经、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一、蒙医外治疗法的发展蒙医外治疗法。
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中医巨著<内经>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居陵.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
故灸熵者.亦从北方来”的详细描述和记载,就是指蒙医灸疗法。
<汉史>中“苏武将军自尽出血过多而昏迷不醒,奴医生用热灰(烧过的牛羊粪的热灰)蒸垫而救活的”记载。
7~8世纪期间蒙医传统疗法传入青藏高原,在<宇妥•元丹贡布传>中提到蒙古灸疗与蒙古五疗之首放血疗法从蒙古地区被藏医学所用。
现代蒙医学的形成同样是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藏医、印度医与其它医学的优秀经验、理论内容,充实了自己的独特的医药体系,形成独立的一门医药科学。
浅谈蒙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浅谈蒙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摘要:蒙医对高血压病具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论述了蒙医药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辩证分型、实施治疗的特点及实验研究方面,为高血压病的蒙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蒙医药高血压治疗概况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持续性损害,最终常因心衰、肾衰及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高血压病被称为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2亿人,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蒙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黑脉病”范畴。
蒙医在防治黑脉病方面有独特的理论和特有的治疗方法。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蒙医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蒙医药治疗高血压发病机制、辩证分型、实施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甚为活跃,笔者就蒙医对高血压病治疗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在蒙医临床上“黑脉病”多表现为热症,偶见寒症,在蒙医经典著作《蒙医金匮》中记载:“黑脉者,血之处也,希拉赖血以存,是故黑脉病当属热症”。
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里也提到“其发病多由血、希拉偏盛,以热势灼伤黑脉壁,或巴达干粘液增多,滞留于黑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失养所致”。
在蒙医经典著作中所论述的“黑脉病”与西医高血压病系同一范畴,其病因较多且复杂,主要发病原因有两个方面:(1)赫依、血交博:由于忧愁过度,心神过劳,过分激动,暴怒或过度饮酒等诱因引起三根失去平衡,尤其以赫依偏盛后与血相博而侵及血脉,升起肝热及灼波肾之赫依,进而影响脑髓和心脏所致。
(2)巴达干、赫依结合:由于长期居住于寒冷气候环境,年老体衰,食用油腻盐量高食物长期闲居,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或长期过度饮酒、吸烟等因素引起巴达干、盛旺与赫依结合并凝浊血管内壁,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使血管内压增高所致。
二、辩证分型经长期临床观察、探讨总结后,认为蒙医高血压病可分为:1.赫依血相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面目赤红、心悸、气促、失眠多梦、脉象洪滑2.亚玛血型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面目赤红、口干舌燥、身热、脉象洪而实。
蒙药学药效药性药力

蒙药学药效药性药力远古时代的人们以野草、野果和动物肉等为食物。
他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吃食某些野草、野果也会引起中毒、吐泻、浮肿、疼痛,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但吃食另一种东西就有解毒或治病的效果。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对各种药物积累了初步知识。
据史书记载,蒙古人及其祖先,至少在二千年前掌握了药物知识。
古代文献记载了"匈奴使用毒药的事实。
匈奴人还将"矾石、挂心、附子、干姜各二两,研细面作蜜丸",能治寒症。
这药方,匈奴人不仅用过,后来也传入内地,定名为"匈奴露宿丸",被收入唐代《千金要方》。
按道理,药物知识丰富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产生药方,因此,匈奴人能够把这种药方变制成丸剂,说明他们的药物知识的历史较长。
蒙古民族常年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因而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解到某些植物、动物、矿物及泉水对人体可能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中毒现象,从而逐渐对所寻觅的食物有所辨别和选择。
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开始注意某些自然产物的治病作用和毒性作用。
经过无数次的有意识的试用和观察,包括口尝身受,实际体验,反复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不断总结提高,创造和积累了日益丰富的用药知识。
生活在大漠南北广袤土地上的蒙古诸部落很早以来就积累了辨认和利用当地土产药物,并积累了用它治病的丰富经验。
十二三世纪蒙古民族已有空前的统一,随着各部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频繁,药物和药物知识也互相影响。
从而开发和利用了草原、沙漠以及作为药物自然宝库的蒙古大森林里动植物药材。
因此,十二、十三世纪时,那些药材被誉为"蒙古药"。
蒙古药之名声如此弘扬四海,不仅说明了蒙古民族对药物的知识丰富,也说明蒙古药物在传统蒙古医药学中已成为独立学科。
尤其在动物药和植物药极为丰富的蒙古大森林中生活的"林中百姓",药物知识渊博,"擅长于辨认蒙古药材"。
蒙医简介 Microsoft Word 文档

蒙医简介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
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
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在诊治疾病中具有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
蒙医基本理论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
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都受它支配。
如果“赫依”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等。
“希拉”有火热之意。
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
“希拉”偏盛,就会发生各种温热病,如口苦、吐酸、神情狂躁等表现。
“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
“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了表现为一般寒性征象外,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蒙医特色疗法放血疗法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骚热、疫热、疖肿、疮疡、痛风、结核病等热症。
放血法分术前准备、正式放血两个步骤。
拔罐穿刺法此法是拔罐与放血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而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法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
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没有危险性。
灸疗术灸疗术是用灸草柱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一种疗法。
灸疗术分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
酸马奶疗法酸马奶疗法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传统的饮食疗法。
蒙药配合针灸治疗湿疹临床总结

蒙药配合针灸治疗湿疹临床总结蒙药配合针灸治疗湿疹临床总结蒙医“那本索病”是西医名称的“湿疹”,本病的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多形性皮疹,具有渗出希拉乌索伴有尉烈的瘙痒,易反复发作。
蒙医皮肤希拉乌索病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起的。
内因为过敏体质是重要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神经精神因素(如果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等)、内分泌代谢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慢性感染(胃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等)所致机体三根七素失调,希拉乌素偏盛与“巴达干"“其苏”相搏,合并感染“粘”虫,并滋于皮肤阻碍普行赫依运行所致。
蒙医治疗皮肤希拉乌案病“那木素”时采用祛希拉乌索,清热解毒,健脾,补肝肾,祛粘的原则。
1.临床资料治疗患者共1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9岁。
病史最长的10年,最短的1年。
2.治疗方法首先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同时针对病情、症状、体征,以蒙医传统成药古日古木-13丸,每日早晨开水送服39。
每日中午嘎古拉一19丸开水送服39。
每日上楚色日汤,39煎服。
1个疗程10天。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用阿嘎日-35,珍珠丸,土茯苓汤,弹琴-25,佰冲-15等药物的治疗。
上述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皮肤希拉乌素病时,选用足三里穴位(主要作用健脾和目、调理气血、疏风化湿、通经活络)、三阴交穴位(主要作用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血海穴位(主要作用理血调经、去风、除浊),每次针灸1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上述传统蒙药内治配合针灸治疗13例患者中,痊愈lO例,占"/6.9%。
好转2例,占15.4%。
未愈者1例,占7.96%。
总有效率达到92.3%,疗程最长者4~8周,最短的2周。
4.典型病例由某,70岁,干部。
患湿疹10年,在周边地区的医院西医治疗无数次,但反复发作,来我科时双侧肘关节以下皮肤,双侧膝关节以下皮肤出现多形性皮疹伴红肿、渗出希拉乌素、思想负担比较重、全身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休息及食欲。
蒙古族医学特色诊疗

蒙古族医学特色诊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蒙医药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而且独特的诊疗知识与经验。
诊断诊断是蒙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诊察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通过望、问、切三诊,观察和检查患者的全面情况和现症的本质,以掌握诊断必须的依据,然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鉴别出主与次、实与虚、确实与疑似,并结合六基症和寒、热证理论加以总结,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1.望色:望面部的色泽、气色。
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容。
人体发生疾病,面部的色泽会相应改变。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色泽表现,可测知脏腑功能的盛衰和疾病的部位及发展变化。
正常人面部色泽是微黄、荣润、鲜明而有光泽。
如色泽暗晦、苍白、枯槁、面色青黑等均为不健康色泽。
色赤多为热证所致,面色白多为寒证。
颜面发绀,颊部粗糙多为赫依病和心脏疾病。
小儿胸部有热症时两颊潮红、口唇发白。
面色暗晦,精神衰极,言语低微不清,病情转入危重阶段突然转为两颧红晕如妆,精神转佳者为死亡预兆。
但由于居住环境、季节、气候职业以及种族的不同而造成的面色改变,都不属于病色,诊察时注意鉴别。
2.望形体:望病人体质强弱、胖瘦及发育状况,正常人五脏功能活动有力,则身体强健。
反之,必然会导致体质的改变。
还通过对病人的动静异常表现观察,也可测知疾病的部位。
3.五花的观察:舌、目、鼻、耳、口唇,蒙医诊断中称之为五花,这些器官与内在经脉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之花为舌,肝之花为目,肺之花为鼻,肾之花为耳,脾之花为口唇。
五花不但是三根之所舍和运行之道,而且与黑脉和白脉及五脏紧密相连。
这些器官的异常改变,可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
(1)望舌:即望舌形、舌色、舌苔。
正常人舌象为舌体柔润,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有薄而分布均匀的白苔,反之为异常舌象。
如赫依性病症之舌象多为舌质鲜红,干而粗糙,舌体短缩而强硬,出现言语不清、颤抖等;希拉性病症的舌体呈淡白色,苔厚而粘腻,色鲜红起刺等;巴达干性病症则舌体肥厚柔软湿润,舌质失去本体色泽,苔灰白色,或舌根部粗糙中部粘腻、尖部柔软等症状。
蒙医灸疗镇静作用实验研究

实验 的假 说 和临 床假 说 , 以便 更有 效地 认 识人 类疾 病 的发 生 、 发
展规 律和 研究 防治措 施 。因此 , 使用 动物模 型成 为现 代 生物 医学 研究 中一 个极 为 重要 的实 验方 法 和手 段 。对失 眠 的治 疗研 究 也 不例 外 , 与其相 关 的失眠 动物模 型也 成为 评价 的 主要载 体 。 实 本
3通 辽 市人 1 和 计 划 生 育 指 导 中 心 , 蒙 古 通 辽 0 8 0 ) . 3 ' 内 20 0
摘
要: 目的 : 讨施 灸” 会 穴” 赫依 穴” 睡 眠 紊 乱模 型 小鼠 的镇 静 作 用。 方 法 : 康 小 白 鼠3 R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 型 组 、 探 顶 、” 对 健 6 模
侗 医 临 床 用 M i s l 胡 桃 科 化 香 树 属 植 物 化 香 树 e o i x c l(
21 0 2年 2月 7日收稿
蒙医灸疗镇静作用 实验研究
乎 宝 力格
高 玉峰
邓 国 艳
( . 蒙古 民族大学 附属 医院 , 1内 内蒙 古 通 辽 0 80 ; 2 07 2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 京 10 2 ; . 北 0 09
治疗 结束 后 用 自主活 动 测定 仪 测试 1m n内动物 的 自发活 0i 动次 数 和站立 次数 。结果 : 型组 与其他 两组 比较 自发活动 次数 模 和站 立次 数 明显多 ( < . )空 白组 与治 疗组 比较 自发活动 次数 PO 5。 0
和 站立 次数无 显著 性差 异 ( 0 5 。 . ) 0
3 6
中 国 民 簇 医 蔼 杂 志
21 02年 3月第 3期
对受 试蚊 虫幼 虫 的毒力 。 测定 在搴 温 2 —9C 6 2  ̄中进 行 , 复三 次 。 重 同法 以 1 5 。 素灵溶 液 ( . %凯 2 取前 述 5 wl)凯 素灵 丙酮 溶 液 5 %( v m , L 以去 离子 水稀 释至 20m ) 已知毒剂 对照 年 增高 , 严重影 响 人类 身体健 康和 社会 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侵病六途径 ( 皮肤 、 肉、 管 、 骼、 、 ) 肌 脉 骨 脏 腑 进入机 体形
成 疾病 , 出现各 自的各种症状 。病 因分布于皮肤 , 扩散于肌
肉, 串行 于脉管 , 于骨骼 , 侵 降于 脏 , 于腑 而成 病 。蒙 坠 医基础理论辨证分析认 为 , 医瑟必 素疗法 是利用羊 瘤 胃 蒙 刍趁热及皮肤 的油脂性发汗 , 改善气血循环 , 通过皮肤 汗毛 孔吮吸人体疾病 的机理 , 达到治病的 目的。
1 概
述
芨 、 门冬 、 天 天花 粉 ) , 等 根据 患者体 征 、 症状 、 情可加 减 病
乌 兰一 l 3味汤散 、 肾十 七 味丸等 , 益 另加 点 黄油 、 白酒 少 许 。在 治疗 过程 中特别注意“ 赫依 ” 的干扰 , 常配 以防御 经 “ 赫依” 的方 剂或 肉骨汤 。瑟 必素 疗法 的护理 比治 疗更 为 重要 , 静养护理 时间为 2 4 1— 9日, 饮食 以软 、 易消 化 、 流食
5 展 望
3 6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社 ,9 7 1 4 1 9 . 2:2;
21 年6月第6 02 期
蒙 医瑟必素疗法是 以蒙 医整体观 、 蒙医五行 、 阴阳学说 为理论 基础 , 应用蒙 医寒 热平调节原则 、 引病 外除原则 , 辨
吉格木德编著 的《 蒙古医学简史》 中记载 :十三世纪 , “ 将伤
员跌坐牛腹膛 里进 行治疗的方法与蒙 医瑟必 素疗 法有 相似
之处 ” 。元代 饮膳 太 医 忽思 慧 所撰 的《 … 饮膳 正 要 》中记
载 : … …羊 五脏 补人 五 脏 。羊 肾 补 肾 虚 , 精 髓 。羊 骨 “ 益
以精华与糟粕学说 , 素( 七 食物 精华 、 、 脂肪 、 血 肉、 骨骼 、 骨
热, 治虚劳 , 中 , 寒 赢瘦 。羊髓 味甘 、 。主治男 女伤 中 , 温 阴 气不足 , 利血 脉 , 经气 。羊酪治 消 渴 , 益 补虚 乏 ” 。利 用蒙
医瑟必素疗法 治疗 疾病的记录首次 出现在伊 希巴拉珠 尔编
蒙 医瑟必 素疗 法属蒙医传统疗法 。著名蒙 医学家 巴 ・
等功效 。从 宏观角度 , 以蒙 医整体观 理论 、 寒热调 节原则 , 不仅使 各种疗法的寒热与疾病 的寒热相对应 , 而且把气候、
自然环境与 人 体及 各 器 官 、 腑 的寒 热作 为 有 机 整体 考 脏 虑 J 。利用 动物 ( 羊等 ) 的解剖与人 体解剖相 似的特点 , 以
蒙 医瑟必 素疗 法是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是在蒙古 民
族的生活实践 和长期劳动生产 中发现并积 累的独具特 色的
传统疗法 。蒙古 民族 长期居住在草原 、 丛林 、 寒冷 的北方 高
原地 区, 以狩猎 、 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 常患寒性疾病 , 游 并 在
长期与大 自然 的斗争过程 中创造 出适合 生产方 式 、 生活 习
的生产实践 中 自然形成的疗法 , 其疗 法独特 , 除了利用 羊瘤 胃刍治疗 疾病 以外 , 还可 以用 山羊 、 、 鹿 象等动物 的瘤 胃刍 治疗不 同疾病 。 3 方法及注意事项 瑟必 素疗 法的操作方 法因地域 不 同、 俗习惯 差异有 风 所不 同。大体 上操作方法是相 同的。用鲜宰 的健康羊 的瘤 胃刍 沫里加用蒙 医药方 , 三种 子 ( 如 栀子 、川楝 子、 子) 诃 、 黄水 三药 ( 自云香 、 苘麻 子 、 明子 ) 五 根 ( 决 、 蒺藜 、 竹 、 玉 白
瞬间热发汗 、 利用健康动 物( 羊等 ) 的脏器 吮吸人体疾 病的 神奇疗 效的传统疗法 。 蒙医学认为皮肤为六 病入 门之首 门, 皮肤 被覆在 身体 表面 , 属触感器 。以蒙 医五行 、 阴阳学说 , 肤属 气元 素 , 皮 在 胚 胎阶段主要靠气元素之特性形成 , 是病变赫依窜行途径。
惯和社会环境 以及 地理气候的 民间 的、 分散的 、 独特 的治疗
为主 , 适宜 于安静 的环境静 养 。忌 辛 、 、 、 、 、 、 辣 成 冷 生 硬 油 腻食 物。忌 烟酒 、 喝茶 ( 其红 茶 ) 避免 喜 、 、 、 、 尤 , 怒 哀 乐 用
力、 噪声 、 心等。注意避免风吹雨淋 、 操 受风着凉 等。
写 的蒙 医经典 著作 《 甘露 四部 ・ 露之 泉》中记 载 : …… 甘 “
马 、 驴 、 驴 的 瘤 胃 热 裹 浴 , 治 四 肢 黄 水 、 肿 野 毛 主 浮
… …
”- 2 J
。
以上 记载说明蒙医瑟必素 疗法来 自于蒙 古 民族
髓、 精液 ) 之一脂 肪的糟粕为皮脂 与汗水 , 滋润皮肤 使之 则 柔 软 J 。以蒙医引病外除的治疗 疾病原则 , 病是 由皮肤 疾
4 作 用 机 理
方法 。同时蒙古族 先民在分猎物 、 宰牲畜等 日常生活 、 屠 生
产劳动实践 中获得了丰富 的动物解 剖结 构层次 知识 , 从而 总结形成并发展 了皮疗术 、 脏疗术 、 瑟必素疗法等 。
2 文 献 考 证
蒙医瑟必素疗法具有 祛寒抑 制赫依 、 燥黄 水 、 消肿 、 解 挛 润僵 、 增强 胃火 、 养脾血 、 肾 阳、 滋 祛风寒 、 增强 免疫 功能
阐述 蒙医瑟必素疗法的作用及其机制 , 讨 蒙医瑟必素疗 法的现代 医学理论依 据 , 探 为发挥 蒙 医 自然疗 法的优越性 并推 广应
用提 供 科 学依 据 。
关键词 : 医瑟必素 疗法; 医传统疗 法; 蒙 蒙 自然疗法
中图分类号 : 2 1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6 1 (0 2 0 0 3 1 9. 1 B 10 8 0 2 1 ) 6— 0 5—0 2
2 1 年 6月第6 02 期
中 国民族 医药杂志
3 5
探讨 蒙 医瑟必素疗法 的作用机理
恩 杰 乌 云 高娃
( 内蒙古扎 兰屯市中蒙医院, 内蒙古 摘扎 兰屯来自12 5 ) 6 60
要 : 医瑟必素 疗法是 简便 易行、 蒙 无毒 副作 用、 价格低廉 、 得推 广使 用 的一种传 统疗 法。从 蒙医基 础理论 、 值 临床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