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识对联

合集下载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的构成
•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 对联是要成“ 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上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 法则。 法则。 •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 平落。 平落。
• 四是节奏相应
•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佳日过; 故人来。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三
对联的起源
•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它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它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不避重字,分强调词性相当 又不失对仗。 分强调词性相当, 不避重字 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ăng) 。他在寝室门桃符 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谓文“题桃符” 见 新年纳余庆, 板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 杌(chóu wù )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 联亦不可说不行。 联亦不可说不行。

对联的90个知识点

对联的90个知识点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对对联识对联-具体解释

对对联识对联-具体解释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返回
对联旳一般特点
2)上下联相同旳位置词性应该相同。首先是"实对实, 虚对虚"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照这一点即可。其次 词类相应规则,大多数情况下应遵照此规则。再次是义 类相应规则,指将中文中所体现旳同一类型旳事物放在 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措施。尤其将名 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 时令(年节 朝夕)、 地理(山风江河)、官室(楼台门户) 、草木(草木 桃李)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最终是邻类相应规则,即 门类相临近旳字词能够相互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 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新岁新春新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题,用原稿纸完 毕。
请对出下联。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1]好山好水好景
新岁新春新人;美酒美事美人; 佳风佳月佳人; 好言好语好心
[2]知识海洋勤是岸
科技高峰志为梯;智慧天空苦为舟;科技峻岭我为峰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涉远水堪畏万种寒;闯新路何辞万里遥
秀才、县宫、财主在饮酒赏雪,诗兴大发,便提 出以“瑞雪”为题,吟诗联句。
“大雪纷纷落地,”秀才举杯起句。 县官应声接道:“此是皇家瑞气!” 富翁摇头摆脑地吟道:“再下三年何妨?” 在门外冷得发僵旳乞丐探头进去骂道: “放你娘旳狗屁!”
(一)对联上下联旳字数必须相等,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二)1对联上下联旳平仄要相对立,如: 有 山 皆 图 画 ―― 无 水 不 文 章 一 门 父 子 三 词 客―― 千 古 文 章 四 大 家 2对联上联旳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旳末一字必 须是平声。如: 风霜雨雪山河路――松柏杨柳桃李梅 拳打南山斑斓虎――脚踢北海混江龙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 联 知 识


(三)特征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 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 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 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 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 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如: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名 联 欣 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 顾宪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蒲松龄
各行各业贴对联
千秋伟业千秋福 察及秋毫如照烛 一剪喜成百家愿 但愿世间人长寿 体态须眉都活泼 虽云毫末技艺 一寸光阴一寸金 看来老眼不生花 寸尺巧量万客心 不惜架上药生尘 心神毫发不参差 却是顶上功夫 裁缝店 照相馆 理发店 钟表店 眼镜行 中药铺

对联 的张 贴方 法
对联的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 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 以“左”为大。所以。这里指 的左边,是指房子坐向的左边, 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 即人面对门口的时候,就是人 的右边。
再接再厉 你大 谁小 为功 是试 联夫 语卷 界展 林铺 英露 高开 才锋 手赛 。芒 ?场 , ,
雨 风
暴雨 狂风
下暴雨 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 树叶纷纷飞
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在分别作对,组合成句 一湾 一湾溪水绿 两岸 溪水 杜鹃 绿 红
一湾溪水绿
两岸杜鹃红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耸出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耸出
草—— 花 绿草—— 红花 风拂红花 雨润绿草——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名动 名 名 动名 词词 词 词 词词
指出毛病并修改对联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词 性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来 相


3.结构相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节奏相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5.平仄相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 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 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 其联顿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3.最早的春联
——《声律启蒙》
雨 暴雨 下暴雨 窗外下暴雨 风 狂风 刮狂风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树叶纷纷飞。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巍峨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巍峨
草— 花 绿草— 红花 雨润绿草— 风拂红花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猜猜看(店名)
1.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2.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理发店
3.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店
4.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茶店
5.春东夏西秋南冬北四一方岁宾川至流如不归息。。饭店
6.任挑肥拣瘦,
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门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等.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着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大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对联的要求: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颈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对联的作法: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如:忆苦思甜莫忘旧社会苦难,溯源追本牢记共产党恩情.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如:溪旁电机唱万盏明灯亮山村,山颠银锄舞千亩新苗绿荒坡.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如:共产党象太阳普照革命千秋业,总任务似灯塔辉映江山万代红.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所要表达到中心思想.如:马列主义旗帜红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威震四方.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温州的江心亭上曾有过这样一幅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了解一点对联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创作和欣赏对联.。

对联有关知识

对联有关知识

对联有关知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对仗、对称、韵律等方式,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有关对联的知识。

一、对联的概念对联是由对仗、对称、韵律等方式组成的文学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对联以“对、仗、对、称、韵、律”为基本特征,用短短的几个字,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二、对联的分类1.按照韵部分类: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

2.按照形式分类:对偶对联、对仗对联、对子对联、对数对联、对仗交错对联等。

3.按照内容分类:书法对联、诗词对联、散文对联、歌词对联等。

三、对联的创作技巧1.要注意对仗: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要注意音节、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对仗。

2.要注意对称:对称是对联的重要特征,要注意左右、上下、前后等方面的对称。

3.要注意韵律:韵律是对联的必要条件,要保持规范的韵律结构。

4.要注意内容:对联的内容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要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四、对联的经典名句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蒋捷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王之涣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文天祥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清·曹雪芹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清·乾隆帝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纳兰性德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张继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陆游以上是对联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趣识对联

趣识对联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妙笔生花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5
填对联
•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 。 • 孩子数树,_______五六七八。 孩子数树, 五六七八。 五六七八 • 春风春雨春色,___年___岁____景。 春风春雨春色, 年 岁 景
6
听故事对对联
3
秋月( 秋月( 白 ), 晚霞( 晚霞( 红 ), 海洋对( 海洋对( 天空 )。 山欢对( 水笑), 山欢对( 水笑), 翠竹对( 翠竹对(青松 )。 六月荷, 六月荷,九( 秋枫 ), 白云对( 彩虹 )。 白云对( 雨中山果( 雨中山果( 落 ), 花丛蜜蜂( 花丛蜜蜂( 嗡 )。
4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课题:趣识对联
晴对雨, 晴对雨, 暑对寒, 暑对寒, 天地对山川, 天地对山川, 鱼虫对草木, 鱼虫对草木, 旷野对平原; 旷野对平原; 二月柳,九秋莲, 二月柳,九秋莲, 露草对霜菅, 露草对霜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秋月( 秋月( ), 晚霞( 晚霞( ), 海洋对( 海洋对( )。 山欢对( 山欢对( ), 翠竹对( 翠竹对( )。 六月荷, 六月荷,九( ), 白云对( )。 白云对( 雨中山果( 雨中山果( ), 花丛蜜蜂( 花丛蜜蜂( )。
8
9
10
11
12
13
谢谢指导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千年枯树作衣架,_____________。 千年枯树作衣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川生微凉,酣观白日依山绿 天地有正气,_______________ 2、请选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将下面的对 联补完整: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句下联是“留取丹心照汗 青”。[2]句下联是“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
学对对联。
1、一湾溪水绿
提示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 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可拆成一湾、溪水、绿。“一湾”是数量词, 可对“两岸”“万岭”等;“绿”是颜色常与 “红”对;而“溪水绿”就可对“荔枝” “杜鹃”“杏花”等。再将它们一组合就成功 了。 2、岭南春雨迎新岁 可以对“塞北瑞雪兆丰年”“江北东风送旧 年”“河北秋风兆丰年”等。横批“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等。
雨 风
暴雨 狂风
下暴雨 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起 山上刮狂风 飞
烟尘滚滚 树叶纷纷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得更多更好。
1)兢兢业业育桃李, 。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日 耀 长 天 画 卷 红
春 回 大 地 诗 行 绿
寿 比 南 山 不 老 松
福 如 东 海 长 流 水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5)内容关联
串对 正对 反对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2)以“山、水”为基础,扩充为七字左右的对联。 3)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
4)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前进
新年快到了,你 能以对联的形式为你的 朋友送上祝福吗?
才成志立 年 华 潇 洒 莫 蹉 跎
岁 月 峥 嵘 须 奋 斗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 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6)上下联尽量避返回
借名句对下联。
1、请选文天祥的诗句,将下面的对联补完整:
(九)布置作业。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题,用原稿纸完 成。 请对出下联。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
1 2 3 4 5 6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绿柳展枝舞春风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风送花香红满地 学海无涯勤可渡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书山万仞志能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