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对联,对对联

合集下载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的构成
•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 对联是要成“ 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 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平仄亦要求严格,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上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 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 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 法则。 法则。 •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 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 平落。 平落。
• 四是节奏相应
•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佳日过; 故人来。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三
对联的起源
•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偶文学,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它 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它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 不避重字,分强调词性相当 又不失对仗。 分强调词性相当, 不避重字 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ăng) 。他在寝室门桃符 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谓文“题桃符” 见 新年纳余庆, 板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 杌(chóu wù )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 联亦不可说不行。 联亦不可说不行。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知识及训练(中考必备—教师版)

对联知识及训练(中考必备—教师版)

对联1.对联,也称“楹(yíng)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

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

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2.对联的形式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春到崤山风送缦” 下联:第二句,叫对句,也叫压联。

如“花开函谷雨飘香”横额:也门横批。

如“福星高照”。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种,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3.对联的写法与贴法。

对联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对联竖写或悬挂、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下联联脚通常标句号。

4.对联的几个要素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②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各个词语一一对应。

③结构相应,句式一致。

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均为主谓结构。

④容相关,上下衔接。

写对联感悟

写对联感悟

写对联感悟对联,这一古老而有趣的文学形式,就像一颗文化瑰宝,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我与对联的缘分,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邂逅。

一、初识对联记得第一次真正接触对联,是在老家过年的时候。

看着大门上贴的红红火火的对联,那对仗工整、充满韵味的文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当时就觉得,这小小的两句话怎么能这么有魔力呢?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去了解对联的基本规则,像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觉得好难啊,就像在走迷宫,到处都是规则的限制。

但是,这也正是对联的魅力所在,就像游戏有规则才好玩一样。

二、尝试创作在了解了基本规则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己创作对联了。

那过程真的是又痛苦又快乐。

痛苦的是,要想找到合适的字词来满足对联的规则可不容易。

有时候为了一个字,能想半天。

比如说,上联写了个“春风入户”,下联我想了好久才想出“喜气盈门”。

快乐的是,当一副对联终于创作出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言表。

我创作对联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感、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进去。

比如有一次,我写了“苦读诗书寻妙意”,下联“勤修品德觅真心”。

这就是我当时对学习和品德修养的一种感悟。

三、对联与生活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还和生活紧密相连。

在节日里,对联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在一些传统的建筑上,对联又能体现出文化底蕴。

我发现,对联就像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通过写对联,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

四、对联中的乐趣写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和朋友一起玩对联接龙,一个人出上联,另一个人对下联。

这既考验了我们的对联功底,又充满了乐趣。

有时候还会互相打趣,因为对出的下联很搞笑或者很巧妙。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出了个上联“花猫戏蝶花中乐”,我对了个“绿柳招莺柳下欢”,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这个对联里的画面,笑得前仰后合。

对联就像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陪伴我在文化的海洋里遨游,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 联 知 识


(三)特征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 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 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 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 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 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如: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名 联 欣 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 顾宪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蒲松龄
各行各业贴对联
千秋伟业千秋福 察及秋毫如照烛 一剪喜成百家愿 但愿世间人长寿 体态须眉都活泼 虽云毫末技艺 一寸光阴一寸金 看来老眼不生花 寸尺巧量万客心 不惜架上药生尘 心神毫发不参差 却是顶上功夫 裁缝店 照相馆 理发店 钟表店 眼镜行 中药铺

对联 的张 贴方 法
对联的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 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 以“左”为大。所以。这里指 的左边,是指房子坐向的左边, 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 即人面对门口的时候,就是人 的右边。
再接再厉 你大 谁小 为功 是试 联夫 语卷 界展 林铺 英露 高开 才锋 手赛 。芒 ?场 , ,
雨 风
暴雨 狂风
下暴雨 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 树叶纷纷飞
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在分别作对,组合成句 一湾 一湾溪水绿 两岸 溪水 杜鹃 绿 红
一湾溪水绿
两岸杜鹃红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耸出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耸出
草—— 花 绿草—— 红花 风拂红花 雨润绿草——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名动 名 名 动名 词词 词 词 词词
指出毛病并修改对联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词 性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来 相


3.结构相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节奏相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5.平仄相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 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 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 其联顿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3.最早的春联
——《声律启蒙》
雨 暴雨 下暴雨 窗外下暴雨 风 狂风 刮狂风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树叶纷纷飞。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巍峨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巍峨
草— 花 绿草— 红花 雨润绿草— 风拂红花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猜猜看(店名)
1.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2.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理发店
3.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店
4.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茶店
5.春东夏西秋南冬北四一方岁宾川至流如不归息。。饭店
6.任挑肥拣瘦,
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门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等.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着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大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对联的要求: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颈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对联的作法: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如:忆苦思甜莫忘旧社会苦难,溯源追本牢记共产党恩情.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如:溪旁电机唱万盏明灯亮山村,山颠银锄舞千亩新苗绿荒坡.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如:共产党象太阳普照革命千秋业,总任务似灯塔辉映江山万代红.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所要表达到中心思想.如:马列主义旗帜红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威震四方.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温州的江心亭上曾有过这样一幅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了解一点对联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创作和欣赏对联.。

趣识对联

趣识对联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妙笔生花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5
填对联
•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 。 • 孩子数树,_______五六七八。 孩子数树, 五六七八。 五六七八 • 春风春雨春色,___年___岁____景。 春风春雨春色, 年 岁 景
6
听故事对对联
3
秋月( 秋月( 白 ), 晚霞( 晚霞( 红 ), 海洋对( 海洋对( 天空 )。 山欢对( 水笑), 山欢对( 水笑), 翠竹对( 翠竹对(青松 )。 六月荷, 六月荷,九( 秋枫 ), 白云对( 彩虹 )。 白云对( 雨中山果( 雨中山果( 落 ), 花丛蜜蜂( 花丛蜜蜂( 嗡 )。
4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课题:趣识对联
晴对雨, 晴对雨, 暑对寒, 暑对寒, 天地对山川, 天地对山川, 鱼虫对草木, 鱼虫对草木, 旷野对平原; 旷野对平原; 二月柳,九秋莲, 二月柳,九秋莲, 露草对霜菅, 露草对霜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秋月( 秋月( ), 晚霞( 晚霞( ), 海洋对( 海洋对( )。 山欢对( 山欢对( ), 翠竹对( 翠竹对( )。 六月荷, 六月荷,九( ), 白云对( )。 白云对( 雨中山果( 雨中山果( ), 花丛蜜蜂( 花丛蜜蜂( )。
8
9
10
11
12
13
谢谢指导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千年枯树作衣架,_____________。 千年枯树作衣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日 耀 长 天 画 卷 红
春 回 大 地 诗 行 绿
寿 比 南 山 不 老 松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返回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

暴雨
下暴雨
窗外下暴雨

狂风滚
山上刮狂风 飞
树叶纷纷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分小组对对联,看谁对得更多更好。
1)兢兢业业育桃李,
1 2 3 4 5 6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绿柳展枝舞春风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风送花香红满地 学海无涯勤可渡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书山万仞志能攀
福 如 东 海 长 流 水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5)内容关联
串对 正对
反对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返回
对联的一般特点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2)以“山、水”为基础,扩充为七字左右的对联。
3)环境清幽藏古今学术, 。
4)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前进
新年快到了,你 能以对联的形式为你的 朋友送上祝福吗?
才成志立 年 华 潇 洒 莫 蹉 跎
岁 月 峥 嵘 须 奋 斗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