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生物圈 (含解析)(等10份资料 120页) 中考冲刺
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 专题02 生物和生物圈 题目+答案+题目答案解析同步

专题02 生物和生物圈题目(第1-7页)+答案(第7页)+题目答案解析同步(第8-32页)1.【湖南省娄底市2018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生物试题】新化梅山龙宫,天然溶洞,壮观而秀美。
钟乳石上常长苔藓,需要维护人员定期清洗。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提出了以下观点,你不能同意的是A. 洗掉苔藓钟乳石更美观B. 离灯光越远,越阴暗的地方苔藓长得越多C. 清洗苔藓是为了防止钟乳石被腐蚀D. 溶洞开发前钟乳石上可能不长苔藓2.【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试题】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A. 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 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 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D. 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3.【湖北省恩施州2018年中考生物】“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连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A. 温度、水分B. 水分、日照C. 光照、温度D. 温度、土壤4.【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A.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5.【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A. 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B. 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C. 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D. 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6.【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C.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D.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7.【浙江省湖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2019年营口市生物及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说明热度:烟台市中考地理试题热度: 2017中考生物考试题热度: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生物和数学中考考试说明热度:2019年山东德州市道德与法治及生物中考考试说明热度:2018年的生物中考考试即将来临,大家紧张吗?相关的生物中考试题及答案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年的中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x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带D.水分【分析】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植物稀少,据此解答.【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2.下列关于生物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正确;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正确;C、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量的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错误;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贮存的主要场所是( )A.细胞核B.叶绿体C.线粒体D.液泡【分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N上有遗传信息,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解答】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 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贮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识图作答.【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细胞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B错误;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C正确;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5.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单位中属于系统的结构是4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尿液流入[3]收集管.(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解:A、肾单位中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肾小球),正确;B、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而2中的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错误;C、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正确;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6.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B.肺泡C.器官D.鼻【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如图:.【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7.某人因患比较严重的胆囊结石,医生将其胆囊切除,那么你建议他手术后应该少吃富含( )食物.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分析】根据胆囊的作用分析解答,肝脏分泌胆汁,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内.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解答】解: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肥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患胆囊炎的病人,其储存的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所以切除胆囊的人,建议他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故选:B.。
2018年中考生物 生物与生物圈 专项训练

2018年中考生物生物与生物圈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 关系A. 捕食B. 合作C. 竞争D. 寄生2.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内蒙古大草原B. 一片森林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D. 一块农田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C. 心脏只有肌肉组织构成D. 生物即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 绿色植物B. 阳光C. 杂食性动物D. 细菌5.“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这诗句描写了影响鳜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 阳光B. 江水C. 温度D. 桃花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B. 原始森林C. 生物圈D. 大草原7.在一块高粱地里直接影响高梁生长的生物因素有()A. 水、空气、阳光、土壤B. 蚜虫、杂草、鼠、蝗虫、鸟C. 鸟、鼠、蛇、杂草D. 杂草、兔子、蚯蚓、阳光、空气、水等8.下列关于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B. 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C. 要经常给瓶中的小动物投放食物D. 制作好生态瓶要定期打开通入氧气9.上世纪中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致使DDT进入海洋,并在很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
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下列处于同一食物链的生物体中,DDT含量最高的是()A. 浮游植物B. 企鹅C. 浮游动物D. 鳞虾10.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C. 生物能影响环境D. 环境能适应生物11.稻田中有一条食物链:稻→虫→蛙→蛇,若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则体内镉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 稻B. 虫C. 蛙D. 蛇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一片农田B. 一块草地C. 生物圈D. 一条河中的鱼13.在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一组选用5只鼠妇,二组选用50只鼠妇,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A. 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B. 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C. 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D. 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14.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A. 珊蝴虫、月季、机器人、鼠妇B. 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C. 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D. 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二、填空题15.________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与发展(解析版)

2018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与发展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化石是进化的唯一证据B.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C. 变异性状都有利于生存D. 生物体型由小向大进化【答案】A【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B、生物进化过程中,会出现生存斗争,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正确;.................................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D错误。
故选B.2. 下表给出了四种有关耳垂基因型婚配(用×表示)的类型,并对所生子女的耳垂遗传趋势进行了预测。
A 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
则表中的判断和推测不完全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夫妻双方都长有耳垂,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他们所生子女长有耳垂的可能性是75%(3/4)A错误;父母双方都有耳垂,控制基因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后代基因是AA或Aa,因此后代全部有耳垂,B正确;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父母双双的基因组成为AA×aa,父母传给子代的基因分别是A和a,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后代全部有耳垂,C正确;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从题干中可知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其子代耳垂性状表现的比例是1/2有耳垂,1/2无耳垂,D正确。
3. 科考队在某地山洞发掘人类祖先活动遗迹化石时,发现存在大量使用火的痕迹,能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专家推测,化石群对应的人类祖先至少进化到了()阶段。
A. 南方古猿B. 能人C. 直立人D. 智人【答案】C【解析】南方古猿出现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只能使用天然工具,A不符合题意;能人出现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直立人出现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C符合题意;智人出现在距今1万-20万年前,已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D不符合题意。
2018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生物圈1.(2018威海中考)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彫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A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2.(2018威海中考)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BA.草→食虫鸟→兔→鹰B.草→鼠→蛇→鹰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3.(2018威海中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D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4.(2018菏泽中考)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变的更美了,周围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了,鸟类增多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5.(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B)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6.(2018滨州中考)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7.(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解答】解:“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做出反应(向太阳)。
2018年中考生物专题练习卷 :生物与生物圈(解析版)

2018年中考生物专题练习卷: 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1. 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 能够生长和发育B.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解析】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反应,从而减弱蒸腾作用。
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性表现在方方面面。
如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
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
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便于蒲公英的繁殖,不能属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故C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3.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与野兔之间的关系是()A. 捕食B. 竞争C. 寄生D. 共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牛和野兔都吃草,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野兔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故B符合题意。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生物提分训练:生物与生物圈(解析版)

2018年中考生物提分训练: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1.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
下列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B. 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C. 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D. 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答案】B【解析】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错误;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保护生物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C错误;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核能,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空气污染,D错误。
2. 某地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通过根尖分生区吸收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净化水体B. 植物根系上吸附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 图中包括一条食物链:植物→食草鱼→野鸭D. 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能防止水华【答案】A【解析】植物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染物,净化水体,A错误;植物根系上吸附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正确;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图中包括一条食物链:植物→食草鱼→野鸭,C正确;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能防止水华,D正确。
3.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影响环境D. 环境制约生物【答案】B【解析】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4. 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 1/10,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2018年中考生物 知识分类练习卷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生物圈1.【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进入黑暗环境中,猫的瞳孔会显著变大,有利于发现猎物,该事例可以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答案】B2.【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
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它行星的计划。
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
结合下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A. 水星B. 金星C. 火星D. 木星【答案】C3.【四川省达州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C. 州河里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因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丁→丙→甲,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甲会大量减少【答案】C4.【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题】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
下列述正确的是A. 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B. 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C. 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D. 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答案】B5.【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题】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B. 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C. 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D. 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1可表示生物圈【答案】B6.【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B. 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类的多条食物链平行连接起来形成的简单结构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与能量流动无关D. 食物链和食物网破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答案】A7.【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生物学试题】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了解生物圈一、单选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 捕食B. 合作C. 竞争D. 食物网2.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ABC都对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蝗虫—>青蛙—>蛇B. 草—>蝗虫—>青蛙—>蛇C. 草<—<蝗虫<—青蛙<—蛇D. 阳光—>草—>蝗虫—>青蛙—>蛇4. 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A. 草B. 兔C. 鹰D. 蛇5.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生物圈C. 池塘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6.校园内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和玉兰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 非生物部分B. 分解者C. 消费者D. 生产者7.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 青草与山羊B. 水稻与稗草C. 菟丝子与黄瓜D. 小丑鱼与海葵8.某农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被虫吃了许多,草长得并不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植被被破坏B. 食物链被破坏C. 环境污染D. 气候影响9.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原因主要是( )A. 土壤质地不同B. 海拔高度不同C. 降水量不同D. 生活的动物不同10.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光照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A. 葵花朵朵向太阳B.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春江水暖鸭先知11.如表各选项中概念间的关系与如图不相符的是()A. AB. BC. CD. D1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进行生产创造的人类B. 以捕捉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C. 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D. 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细菌、真菌等13.稻田里的二化螟(害虫)与水稻之间的关系属于A. 竞争关系B. 合作关系C. 捕食关系D. 寄生关系14.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关联.这表现在()A. 非生物因素影响各生态系统B. 地域相互关联C. 生物有时会到不同生态系统D. ABC都是15.下列是几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种较为稳定?()A. 食物链较长B. 食物链中消费者较多C. 生物种类较少D.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6.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A. 生物因素B. 非生物因素C. 环境因素 D. 物质因素17.有些蝗虫在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这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能够改变环境18.下列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B. 消费者有助于植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C.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可被植物所利用D. 分解者可为植物提供食物19.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B.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D. 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二、非选择题20.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________和________。
图中的草属于_______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_______。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________。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
(5)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2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部分.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________,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________,最后会导致________的破坏.(4)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兔和鼠的关系是________.(5)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6)从图中可以看出,鹰、蛇等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________.(7)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8)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________.22.请结合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雨后的南大港湿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和煦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芦苇的嫩叶;麻雀叽叽喳喳,在芦苇荡中啄取着食物;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动,不时地叼起一条小鱼;成群的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1)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因素.(2)文中描述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蝗虫、蟋蟀、麻雀、鱼、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属于________.(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的关系是________.(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 阳光→芦苇→蝗虫→麻雀B. 芦苇→蟋蟀→麻雀C. 芦苇→蝗虫→麻雀→细菌D. 芦苇←蟋蟀←麻雀(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属于________反射.2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反映出蛇和鹰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2)水稻是________(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子植物”)(3)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24.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图所示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属于________,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属于________.(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故选:A【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据此答题.2.【答案】B【解析】【解答】解: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B【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答案】B【解析】【解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以生产者开始,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该项没有生产者,A为错误项;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草→蝗虫→青蛙→蛇,B为正确项;箭头方向指反了,故C为错误项;食物链不应该有非生物成分--阳光.故D为错误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概念和食物链的正确书写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答案】A【解析】【解答】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只有草属于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他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故选:A【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5.【答案】B【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的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圈的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6.【答案】D【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是非生物成分.因此桂花树和玉兰树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故选: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思考解答.7.【答案】B【解析】【解答】A、青草与山羊,山羊吃青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