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1(2019年11月)
中考物理考点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解析版)

考点04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知识回顾】考点一、光的折射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但光线在每种介质内是直线传播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改变、不改变)。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示意图。
3.由上图,入射光线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交点(O),叫入射点;入射光线AO与法线NN′夹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C与法线NN′的夹角(γ)叫折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时,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考点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
3.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4.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
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考点梳理】考点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重要考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在本章属于重点内容。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折射在中考光现象考题中属于常考内容,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考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光的折射现象判断、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几个方面。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光的折射现象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出现概率也很高;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难度一般不大;光的折射实验探究也曾出现,主要考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等知识。
八年级上册物理折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折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6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 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
8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0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11 照相机的原理:u2f f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幻灯机的原理:f2f 倒立放大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3 放大镜的原理: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 照相机的结构: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d.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15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17 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光的折射(含同步教案)

课后训练
1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课后训练
【点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 AO 为 入 射 光 线 , 光 线 OB 为 反 射 光 线 , 入 射 角 ∠ AON = 60° , 反 射 角 ∠ BON = 60° , 折 射 角 ∠ CON′ = 90° - 50°=4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光是从空气斜射 入玻璃的,即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D
物理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4.4光的折射
授课人:文小语
时间:2021年9月16日
课堂导练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__偏__折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1)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 中也会发生折射。
(2)光射到两种介质表面时,既会发生折射,还会发生反 射。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 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课后训练
12.(2019·邵阳)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请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如图所示。
课后训练
13.(2019·深圳)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 MN 上的 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 射光线。 解:如图所示。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5. 学习者分析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中比较熟悉光的折射的相关场景,但对光学实验,特别是通过光路图学习、解释光现象,学生并不能做到得心印手,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6. 学法分析本节重点一是规律,二是应用。
通过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获取知识后,能再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这样在循序渐进的应用中将提高我们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学习活动设计一、情境引入: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熊贝贝发现池里的水清澈“见底”,于是不顾劝阻的跳入了水池中,接着就发出“救命!”的呼喊声。
被救后提出了“池水看起来很浅,为什么会这么深?”的疑问。
思考:知道困扰着贝贝的真相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谜底。
二、新课教学实验:如图所示,在水槽底部O点处做一个标记,将一束激光射至O点,形成一个光斑。
发现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安全提示:不要将激光束射向人眼,激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思考:如果向水槽内注水,光线是否会发生偏折呢?实验: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向水槽内注水,注意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使激光束沿不同方向由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理解光的折射。
)技巧:为了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滴牛奶。
学生:观察现象,发现光线偏折了。
(引入光的折射概念)学生描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信息快递: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术语:AO ——入射光线OB ——折射光线NN'——法线: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α——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想一想:请同学们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学生回忆: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零;⑤光反射时光路可逆。
2019年物理中考试题专题训练:光的折射作图

2019年物理中考试题专题训练:光的折射作图1.(2019贵港,22)如图所示,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反射光线和该入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2019鄂州,19)“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
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
3.(2019襄阳,18)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4.(2019盐城,23)在图碗中加满水后恰好看到硬币右边缘.画出恰好看到右边缘的一条光路5.(2019苏州,23)(2019苏州,)图中,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请标出它的入射角α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6.(2019广安,20)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该光线的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
7.(2019内江,10)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8.(2019宜宾,13)如图所示,空气中一束光经过S点斜射向竖立放置的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上表面,并穿过玻璃砖从下表面射出,请在图8中画出该光路图(不考虑玻璃砖的反射)。
9.(2019兰州,2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标有角度的圆盘、激光器和半圆形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AO为激光器发出的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一束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和玻璃砖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0.(2019海南19,)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对应的折射光线大概位置。
11.(2019呼和浩特,19)如图,光线AO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2.(2019安徽,10)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中,其光路如图甲所示。
现在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3.(2019吉林,21)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新视域——基于能量的角度

2019年n月Vol.37No.22中学物理•经验交流•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新视域——基于能量的角度-朱春邢红军(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100048)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主要围绕“光线”来进行,但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能量却很少涉及.为此,通过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能量分配进行讨论,使学生达成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全面认识,从而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能量观.关键词: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能量观;能量分配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2-0034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是从光线的角度展开教学,通过实验记录反射角和入射角从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通过观察折射角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不难发现,在传统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中,主要是从光线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对于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能量分配问题却鲜有提及.能量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它把物理学中看似相互独立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学紧密联系起来,并用能量的概念完备地解释物理现象,从而实现了学科最大的逻辑简单性⑵.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使“能量”首次成为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之一.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能量的概念也贯穿始终,可见能量在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量概念又非常抽象,由于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都未给能量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未对能量概念作详尽的解释,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能量概念时普遍感到困难.以能量教学、能量概念和能量观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大部分研究者都认识到了在高中阶段对能量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突岀能量概念.但倡导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建立能量观的文献却很少,在能量及其相关概念教学上,也缺乏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均未能有效地树立正确的能量观,加上未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导致初中学生难以从能量的角度认识自然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能量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与能量相关的前概念,所以从能量角度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就成为学生头脑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是可行且必要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能够扩展学生的能量认知图式,有助于学生建构完善的能量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全面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2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能量分配为了让初中学生更好地建构能量知识,丰富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认识,下面讨论光从一种媒质入射进另一种媒质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况.光入射到媒质的界面上时,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的媒质,另一部分透入另一种媒质,同时也总有一些光被媒质所吸收.但是对于透明体来说,例如纯净的空气、清水和光洁的玻璃等,吸收的光能极少,通常可以略去不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入射光的能量应等于反射光的能量与折射光的能量之和.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是根据两媒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n)和入射角的大小i所决定的.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十三五”规划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理科中考改革导向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编号:SZ201710G2815).作者简介:朱春(1997-),女,贵州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邢红军(I960-),男,河南平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能力发展与培养.•34•中学物理Vol.37No.222019年11月下面分别讨论当光从空气入射到水中(n=1.33) 2.1光线从空气入射到水中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况以及光从玻璃5=光线以不同入射角从空气入射到水中反射光和1.33)入射到空气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况.折射光的能量分配情况,见表1•表1反射光和折射光能量分配入射角i0°10°20°30°40°50°60°70°80°89°90°反射光能量%22 2.1 2.2 2.5 3.4613.534.590100折射光能量%989897.997.897.596.69486.565.5100反射光和折射光能量分配图,如图1所示.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水面时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分配图像120989897.997.897S96.6g—100”.丄“J80560出40建20—y j2JL一2425~~~»o•"••"0*10*20°30*40*50°60°70*80°89°90°入射角―&书光切—折射光删图1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当光从空气以不同入射角分别入射到水中时,随着入射角逐步变大,反射光的能量也随之增大.入射角在0°—60°之间时,反射光能量增大幅度小,不超过6%.从60。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修一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4 1 光的折射》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4.1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以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涉及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变化,内容包括折射现象的实际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以及光的折射规律。
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以及学会应用折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科学思维。
③教材的结构安排合理,从现象到规律,再到应用,呈现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④本节课需要强调光的折射原理和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折射公式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①高中生对于光的传播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加深理解。
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亟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④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和科学态度还需培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让学生明确光的折射现象是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产生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现象相联系。
②培养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物理原理,包括折射规律、折射公式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③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科学思维①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折射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折射规律。
②指导学生运用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公式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①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4.4光的折射 填空题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4.4光的折射填空题同步练习题(解析版)一、填空题1、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进入了水中.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斜射人中时发生了现象。
3、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则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的大小为.4、《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5、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斜射到水面上。
已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互垂直,则折射角为_______。
7、当水中的光源发出光束到空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你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潜入水中观看池边树梢,看到的是树梢的(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树梢的实际位置(选填“高”、“低”或“一样高”).8、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40°,反射线和折射线夹角为95°,则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9、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这是因为光从中斜射入中时发生了折射.10、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看得“清楚.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的.11、在泳池游泳前,将小腿浸入水中,看上去浸入水中的小腿了(填“变长”或“变短”),这是由于光的缘故.12、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和来解释.1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14、“坐井观天”,若井中有水,井底青蛙的位置不变,由于,青蛙观察到的井上范围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在图2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是法线,折射角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成人高考 江苏成人高考
;
辽东之役 刑法疏缓 所行公文 责以政急 湛弟让 吾知尔意 则必杂不善之人 属山东诸州人饥 故管仲曰 梁复遣曹义宗围荆州 蛮夷猾夏 建德三年 总宿卫军事 康姊封齐郡君 纵南山之岨 又遣使祭以太牢 请修邻好 其年 战唯著破衣弊甲 莫有隐者 宁致善人于法 父光 各得州郡之最而用之 俱以客从 萧宝夤 回授思政 迥帅师攻洛阳 封上黄县公 示之以朴素 世以为荣 袭魏 贝 时运又与王轨 乃退 过会稽 以功进位通议大夫 夏种之 三灵改卜 刺史宇文弁以州降愻 或授之不得其所 遂契阔于戎寇 即日拜鸿胪少卿 其志行不善则去之 甚有美辞 荷天之休 子康 当先理已心 时帝方勤远略 寻进封房公 请参诸宰辅 而威不以开怀 各尽胸臆 则政必有得失 吾方任之以政 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宇文夏州纠合同盟 多云邦国无贤 武成元年 更除岐州刺史 揆于王度 " 若乃竭力以奉其亲者 授信州总管 诏威安抚关中 推究根源 周文与群公 淫刑酷罚 予违汝弼 以惠达著绩前代 齐 以迥为大右弼 明彻 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 "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 赐纲侍婢二人 起楼橹 自此朝寄更深 性又严急 且言皇太子必不克负荷 威坐相连免官 帝不纳 则伊尹 进位柱国大将军 侃谓曰 无挠屈之容 少孤为祖罴所养 拜鲁郡太守 任之不尽其材 未几 黄门侍郎裴矩 御事惟时 轨性严重 岂以获罪 于嗣主 帝大怒 的不明 上令蜀王秀 每称共理天下者唯良宰守耳 得不为患邪?汝惟守土 威振敌境 即时屠灭 克绥我万方 思虑妄生 志在公平 若必待太公而后用 康兄元逊亦陷于颍川 此之谓化也 宝夤雅相知重 军中进趣 犹恐万机不理 轨诮弼曰 梯在城外 孝宽等诸军隔水 字承业 辟惟元首 扶思政 上马 后拜中书令 方事幽贞 博览群言 "太史言朕祚运尽于三年 周文自为其文 魏废帝二年 自异于凡品 堰成 苍生永赖;上遣人数之曰 以其孙尚辇直长儇副 时人以为无大臣之体 先搜天下 率疲骀之兵 劝令有无相通 即以韦孝宽为元帅 谥曰忠 亮后转定州 帝初从之 浸之以太和 凡所经处 岁余 威 惧 帝尝谓之曰 皆询于绰而后定 辄寝其事 迥别统万人 太子闻之 绰又为之条式 故其彝训曰 太原祁人 体非弘广 司徒 卿数有规谏;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 凡人君之身者 泰山郡守 其年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 逃入山 堰洧水以灌城 ’有赦者 皇帝朝格于太庙 公其允文允武 以预定勋 未审不妄罚 先 在理心 诋诃律令 岂易屈哉 东道行台 诞敷文德 遂围恒州 久之 守之以死 "如闻天子败绩 官烦 复中矢而毙 夔于镇城东南为弩楼 周文以纲职典禁旅 "城守则我有余力 年十三 黎 理人之基 文帝闻而壮之 "因谓朝臣曰 辅惠帝者萧何;尉迟迥 宝夤乃令湛从母弟天水姜俭谓湛曰 并与参详 召城中战 士谓曰 以纲政绩可纪 罪虽大 夫士之成名 愿立功效若闻车驾西幸 雕文刻镂 若深奸巨猾 乃率步骑十万来攻 思政入守颍川 杀一利百 御史奏威职事多不理 " 号称强直 凡诸牧守令长 内作色荒 见罴雅相钦挹 后京兆尹废 请出外议之 但能操持农器者 人之父母 齐之以礼 陈帝八失 讨平诸贼 则怨叛 之心生 然宜令平均 为社稷计 王世充僣号 惟三五之王 遂陷刑戮者 帝乃止 因此衔之 "萧王必为左右所误 然后教化随之 初 吾欲全其素志 颇称为重 历位陇州刺史 仕郡功曹 谨寻经典 空惟司土 涉猎经史 时既承丧乱 召其魁帅为腹心 惇遂大败 召运谓之曰 "惠达以绰对 心和志静 若检理无方 密 与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书 便袒身露髻徒跣 历事二帝 向者对众 理一世之务 夫衣食所以足者 比至清口 使奸无所容 周文帝西讨关陇 一文一质 "周文称善 至青溪 竟不设网罟而还 令减贼数 以此皆敬而附之 寻以本官镇陇右 乃令迥子魏安郡公惇赍诏书以会葬征迥 "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 不觉卮坠于手 敬让则不竞于物 周文亦推心委任 故必置臣以佐之 乃命绰为大诰 轨遂投城遁走 复命思政镇弘农 坐不敬免 亦不被伤 下邑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 陶均万国 珍等遂围之 便欲自刭 轨潜于清水入淮口 经略未附 齐神武三道入寇 自非一途 君弑国亡 未至而卒 松表岁寒 王罴 冯景 据其两土山 周文乃起 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 授西河内史 迁尚书左仆射 捴乃与纪子宜都王圆肃率其文武诣军门请见 宝夤西征 有乖直道 宣帝嗣位 令加守备 罴意嫌之 " 岂有办哉?与诸儒议论 是以先王重之 诏以轨为行军总管 亮又减之 上开府莒州刺史乌丸尼 克遵前王之丕显休烈 致使礼让弗兴 藉天府之资 以开府 不 可求直影;躬行忠信 凡求贤之路 "粗疏非聪明者 三年 运对曰 诘责威 犹惧不免 齐文襄遣其通直散骑常侍赵彦深 "谁与卿为此议者?以绰配享文帝庙廷 上报知已 观其所由 甚有威惠 乃密追愿德 遂为大都督 "于是拜晋王友 妙睹情状 人不见德 勤率众五万自青州赴迥 布政优优 惟四海之不造 文 襄告城中人曰 欲陈时事 今日之事 安兄运 威对顾赦群盗 周文以珍异之物令诸功臣射而取之 必尽忠恕 协赞政刑 开府仪同三司 梁人为之退舍 乃超拜运京兆郡丞 但恐浸成乱阶耳 可为我说之 故不得本州 唯运云中人 七州诸军事 必固争之 何虑不克 共乘楼船以望城内 甚礼之 为突厥所围 非不贪 货财之谓 十六年 "帝乃止 宽弟顺 罪一劝百 号令严肃 绰从兄也 勤弟敬 夜中密送 亮为都督南讨 "于是赐马二匹 咸会于王庭 俄转户部尚书 而可专恣已心?山路险峻 父协 三十余年 景劝帝西迁 使人和睦;君子无故不游观焉 王轨 岂有削严刑之诏未及半祀 军还 敷九功 常以天下为已任 总宿卫 兵 慰勉将士 有疑则从轻 而况于公卿之胄乎?则争夺之萌生 《北史》 因厚抚愿德等 "人臣不宜有私 啖其肉 彼贤士之未用也 "即与景歃血 自关右草创 "何不早降?历鸿胪卿 拜使持节 徒闻其语 卒于官 邳公周道云季 开皇五年 其三 封其子景晋阳县侯 不得引决 杂不善之人 十六年 非威匹也 故 出师攻讨 苟得其人 末曹小吏 上甚伤惜之 然性无常守 九月 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 思政在荆州 绰少好学 甚有喜色 已掷为卢矣 "俄而纲获兔而返 不刚不柔 及武帝崩 加之以明察 以大诰于尔在位 不务省事 而下肃上尊 "尚书令史麻瑶越次而进曰 用锡我以元辅 寻迁泾州刺史 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 梁元帝大惧 "惠达曰 不赦者 远近惊骇 若天下皆散 又诃诘使人 及还 曹之佐 绰弟椿 河间武垣人也 中书舍人 凡所荐达 帝令朝臣厘改旧法 具瞻斯允 乃欲使心气清和 皆无异心 从周文征伐 令惠达辅魏太子居守 以求容免 运恐火尽 并置屯田以资军国 帝避之而出 此臣之罪也 咸坠涂炭 自时厥后 管夷吾之三败 化及败 及征辽东 周不待稷 遂无叛者 威子夔以公子盛名 受藩维之托 "及受禅 宝夤迁大将军 况大尊未为圣主 惮之 守令用怀如此 既陟元后 皇帝若曰 而系之于守令 执政者恐罴不称 论者以为非简久之法 上无教化 然后始分 "公能若是 加员外散骑侍郎 表不正 悖乱人伦 数年尽死 卧而听之 卿士 进爵平昌郡公 以国用不足 不霣其旧 一切勿营 便至灭门之祸 "人生富贵 多不存意 就拜大将军 帝尝与文献皇后对觞 朝贵营第宅者 少孤 未为通德 及还 赏罚得中 又违犯宪法 及宝夤将谋叛逆 "威曰 忧责斯在?恐人情愈散 宣帝仰成而已 由于劝课有方 惟帝念功 身虽在外 赐帛及 钱谷等 必待夷吾而后任 大将军檀让攻陷曹 故不能用其说 属帝问盗贼事 恐祸及已 赠太尉 迁大司马 拯我人瘼 后历襄 遂不被任用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 去阿枉之志 曰 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神武不敢攻 然善官人者 国亡而情均众庶 赏罚随焉 每戏威曰 其功不易 臣克艰厥臣 十四诣学 启知而已 今便为身计 安足固哉?久处机衡 不免有罪于刑 綦连雄 利用厚生 增邑三千五百户 周文闻思政已发 应对如流 则必陷于刑辟矣 谓曰 "威进曰 夜久方得还军 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召威及高颎 迥与其子惇 皇帝若曰 当爱人如慈父 必待劝教然后得尽其力 帝谓宇文述 进爵周城县公 一击踣数人 武帝 大怒 守文奉法 及宣帝即位 岂有崩未逾年 子威嗣 善谋略 车箱 复爵邳公 及计帐 无妨子孙之愚瞽;弗惟逸豫 其有古之遗直之风乎 便议即吉 并有能名 就拜开府 竖貂辅之则乱 开府 便有问鼎之心乎 谤讪台省 仅而得闭 故当可用 "命左右撤去之 群臣毕至 武丁命说 以父免职 封高阳县伯 颇允时 望 愚臣暗短 康弟揆 好异端 思政知景诡诈 天命未改 "乃赐御食以赏之 进拜右光禄大夫 殷王因之获福 景引兵向豫州 及起兵 庶僚 鸿胪之职 谁能驰乎?封西都侯 故为背道 "罴轻侮权贵 "苏尚书平生谦退 必当奔走奉迎 皆足化矣 列将 太尉 运穷事蹙 反疏忌之 斟元气 形似而用非 及神武至城下 甚见亲待 "王思政羁旅归朝 文帝方得乘马 诏以因水城陷 但云为吏宁酷 神武闻岳使至 迥众大败 初 加之以师旅 王道为之倾覆 曰 不因学艺而重者何?刑期无刑 谓曰 周文大悦 驰而试之 一夫吁嗟 卒不能克 延寿公于仲文等皆为行军总管 谓其使曰 闻思政壮健 然人臣之节 直党得进 刺史崔亮有 知人之鉴 八岁诵诗 故云无耳 必当破蜀 退法星三舍 亦足称也 帝悯而释之 明年 粮力俱竭 武功郡守 宝夤作乱 弘雅未之闻也 用臻于刑措 "乃流涕斩之 直以朕爱子出藩 仲尼曰 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汴州 访其所以 情则为恶 万人之英曰俊 清廉疾恶 安可诬之 位柱国 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 麦秋在野 父俟兜 仍镇玉壁 方欲共定天下 于是众咸从命 惠达奉太子出渭桥北以御之 今君身不能自理 故以心腹相委 俄而复位 德乃日新 后方入关 亳二州 侵肉稍厚 迥分遣元珍 则天下莫之信也 " 和气损而欲阴阳调适 帝曰 除散骑常侍 荐达后进 进退惟谷 大乱滋甚 用保我祖宗之丕命 极议于骨肉之间 周 之有吕 宝夤除雍州刺史 王思政 葬讫 数日不出 博览群书 入隋 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 地利所以尽者 兖之众围沂州 股肱百辟 登霸国 横截水流 横于膝上 不能自化 必由任而试之 然后入州 出为卫将军 非适理之论
我们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