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第18课《古文二则》原创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古文二则语文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古文二则语文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古文二则语文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B、《潮》——周密——明代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D、《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给下列的字注音。

遂______寝______荇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四时俱备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______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诗文默写。

①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③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答案】:【解析】:第8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 古文二则]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 古文二则]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 古文二则]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寻张怀民寻病终【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a解衣欲睡欲:______b念无与乐者念:______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____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e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______。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

②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______。

(主旨句)【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是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与父______、弟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之列。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词)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怎样理解《答谢中书书》的首句和末句的含意?【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背诵默写。

①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②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少壮不努力,______。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8 古文二则语文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八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8 古文二则语文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八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8古文二则语文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八篇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
【解析】:
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同步练习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

司马光时期家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遗民既遭残贼(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二. 强化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5~10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完整)一、看拼音,写词语。

hóu zi lì liànɡshēn qūfā lènɡfā chàn sī niàn yòu xiǎo jì yú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混.乱(hùn hūn)惩.罚(céng chéng)气急败.坏(bài bái)凶恶.(èwù)花圃.(bǔpǔ)传颂.(sònɡgònɡ)三、形近字组词。

稻(_________)绕(_________)概(_________)绳(_________)掐(_________)饶(_________)溉(_________)蝇(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忧(____)(____)一(____)不(____)空空(____)(____)生气(____)(____)(____)(____)而去枝(____)花(____)五、选词填空。

回味品味1.人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_____)。

2.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他们在瞬间走进你的想象,然后又从想象里流出,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无穷的(_____)。

崇尚崇拜3.我在小时候就非常(_____)大英雄。

4.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维护者,而是(_____)人类创造的文明。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囊萤夜读》选自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

2.《铁杵成针》选自_____代___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古文二则》《答谢中书书》课内阅读练习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古文二则》《答谢中书书》课内阅读练习

《答谢中书书》课内阅读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再,最后。

参考答案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9.……共谈‖高峰……仙都‖……①层:引子,引出写景②层:具体写景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10.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1.月色美,触景生情。

1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象,用了新奇的比喻。

13.月色皎洁。

空灵。

1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22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基础知识1、生字注音畎()傅说()胶鬲()拂()乱拂()士多音字:()()拂()()2、词语解释畎:发:士:市:任:体肤:空乏:拂:所以:动:曾:恒:过:3、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劳累。

二、语言运用1、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你的人才观怎么?答:2、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三、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时期的( )、()、()。

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课内阅读1、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答:2、课文第三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答: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五、拔高练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词语(1)委而去之委:()去:()(2)亲戚畔之畔:()2.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六、中考链接【2017年中考浙江衢州】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ài lǐng zhēng zháhū huàn chà nàguān shǎng jiàn xíng guī ju fēng shuò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揭.晓(jiē jié)僵.硬(jiāng jāng)囚.犯(qiú qiū)溢.出(yì yí)窗框.(kuàng kuāng)青苔.(tái tāi)三、比一比,再组词。

赔(_________)震(_________)芬(_________)概(_________)培(_________)振(_________)氛(_________)既(_________)四、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五彩(______)斓欣喜(______)狂(______)不相干形态各(______)连根(______)起震耳(______)聋1.这件事与李明_________,但他多管闲事,惹出了麻烦。

2.听到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医务工作者都______,相互拥抱在一起。

2.“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句中“_______”一词说明这一结论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我知道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

句中“崭新的生活天地”是指________。

五、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震耳欲聋勃勃生机茹毛饮血形态各异1.春天来了,公园里到处显现出_________的景象。

2.有些恐龙勇猛异常,是__________的食肉动物。

3.海滩上有__________的贝壳。

4.不一会儿,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伴随着阵阵__________的雷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古文二则
解释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即意义比较具体,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这几个考点,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解释实词的方法:
(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存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的词积累起来,以便顺畅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难以理解,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运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晓雾将歇.(xiē)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全,都)
(3)晓.雾将歇.(早晨)(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
..竞跃(潜游水中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7)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8)相与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9)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10)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只是)(这里指不热衷名利、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3.词语积累——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沉鳞.竞跃古义:鱼今义:鱼鳞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3)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4)但.少闲人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
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
B.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解析:C.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并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两句歌咏“月”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2)写出两个与“月”相关的故事。

(写出故事名称即可)
示例:嫦娥奔月;萧何月下追韩信。

(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的读书交流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示例:同学们,月亮,像佛一样有哲理,像婴儿一样可爱,像露珠一样晶莹,像灯一样照亮人间……它因为象征着嫦娥和后羿的故事而亮;它因为象征着团圆而亮;它因为象征着一切纯洁美好的事物而亮!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尽情地交流,共同领略“月”的魅力!
02课内精读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各题。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消散)
(2)实.是欲界之仙都(确实,的确)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4)怀民亦未寝.(睡觉)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0.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运用生动传神的比喻,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可见月光;其次,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语句中。

03拓展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时:季节
(2)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3)遂.葺宇其上遂:于是,就
(4)于斯.已办斯: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14.【甲】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甲】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5.【甲】文和【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示例: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

我认为他们乐山乐
水,挣脱尘网,拥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或答“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石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挡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潺潺,猿猴啼叫。

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绵绵不断,韵律美妙。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

幸好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子。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佳山秀水为仁人志士所喜爱,非虚妄之
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