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书法名人名言大全

合集下载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我国很多书法名家,都有很多的书法名言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下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的内容,希望你喜欢!经典书法名家名言1)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

《画学心法问答》2)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

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下笔作诗,,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3)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4)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5)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6)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

“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

”清.梁献《学书论》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唐.孙过庭《书谱》8)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

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

清.钱泳《书学》9)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10)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

唐.虞世南《笔髓论》11)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12)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13)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

资学兼长,神融笔畅。

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明.项穆《书法雅言》14)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学习书法的名人名言

学习书法的名人名言

学习书法的名人名言书法,对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

是很多同学学习书法时的材料,下面小编为你分享的是学习书法的名人名言,希望你喜欢!学习书法的名人名言(最新篇)1) 凡书通既变。

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楮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

唐.释亚栖《论书》2) 学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

若只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

清.李渔《闲情偶记》3) 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唐.张怀灌《书仪》4) 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明.解缙《春雨杂述》5) 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着,其机圆。

机致相生,变化乃出。

6) 使转圆劲而秀折,分布匀豁而工巧,方许入法家之门。

清.笪重光《书伐》7) 废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

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

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8) 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

清.笪重光《书伐》9) 作书点画钩磔,转折挑剔,须气贯神足,否则松懈。

清.梁献《学书论》10) 若执法不变。

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

是书家之大要。

唐.释亚栖《论书》11) 每自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

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

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

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

蔡希综《法书论》12) 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

元.陈译曾《翰林要诀》13) 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晋.王羲之《书论》14) 元章自叙云:古人书笔笔不同,各立面目,若一一相似,排如算子,则奴书也。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欧阳询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那么有哪些名人名言是关于书法家的呢?下面店铺给你带来的是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经典版)1)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

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明.丰坊《学书法》2)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晋.卫铄《笔阵图》3) 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4) 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梁谳《学书论》5) 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6) 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7)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8) 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9) 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晋.王羲之《笔势论》10) 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书法家的名人名言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书法家,他们写作的书法名言影响深远。

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书法家的大全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经典版)1) 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锁者,染于俗吏。

唐.孙过庭《书谱》2) 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蘼之病也。

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

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3)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

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清.刘熙载《艺概》4) 刚劲忌野,清劲忌薄。

清.梁献《评书贴》5) 论书者曰苍,雄,秀,余谓更当益一“深”字。

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

清.刘熙载《艺概》6) 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曲耸峰,旌旗列阵是也。

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

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貌秀丽之容。

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

7) 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

明.项穆《书法雅言》8)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

唐.欧阳询《用笔论》9)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

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10)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清.刘熙载《艺概》11) 六.结体章法辩正安排12) 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

13) 字体有整齐,有参差。

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

清.刘熙载《艺概》14)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

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

宋.姜夔《续书谱》15) 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

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16) 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

书法的墙上挂名人名句。

书法的墙上挂名人名句。

书法的墙上挂名人名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7、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李白
8、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11、名人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

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褚遂良、米芾、最为出色。

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古代书法家的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古代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精选1) 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

唐.张谚远《法书要录》2)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齐为体,方正为用。

正能含奇,奇不失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3)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唐.孙过庭《书谱》4) 草书之法,笔要方,势要圆。

最忌扛肩阔脚,体势疏懈;尤忌连绵游丝,点画不分。

清.朱屡贞《书学捷要》5) 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

宋.朱文长《续书断》6)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

东晋.王羲之《笔势论》7) 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倒出,取势加功,诊候调停,偏宜寂静。

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

唐.张怀灌《论用笔十法》8) 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

《书学详论》9) 凡事有志竟成......。

清.梁献《学书论》10) 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则其功夫全弃,但有佳处,岂忘存录!唐.李嗣真《书后品》11)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唐.孙过庭《书谱》12)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13)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西汉学者扬雄14)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15)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有关书法的名人名言80句

有关书法的名人名言80句

有关书法的名人名言80句1. 书法是心灵的倾诉,是灵魂的书写。

2. 书法是一种文化的追求,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3. 笔墨纸砚,乃中国文化的瑰宝所在。

4. 书法使人心平气和,沉静思考。

5. 书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6. 书法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7. 一笔千金,一字千秋。

8. 笔走龙蛇,墨陈丹青。

9. 水滴石穿,笔磨丹青。

10. 一字风流,万古传世。

11. 书法是一种一气呵成的艺术。

12.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13. 文字的韵律秀美,如同音乐般婉转动人。

14. 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让人内外兼修。

15. 书法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16. 以笔墨书写,以心灵传递。

17. 笔墨留香,永流传世。

18. 求名不如求力,力求笔墨精妙。

19. 书法是一种自由与约束的结合体。

20.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书法亦如此。

21. 书法教人谦虚,使人更加懂得尊重他人。

22. 书法是一段心路的感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23. 崇尚真、善、美的书法作品。

24. 书法是心灵的一片净土。

25. 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美感,还要有思想的深度。

26. 书写每一个字,都要尽心尽力。

27. 用笔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8. 书法是一种凝练与张扬并存的艺术形式。

29. 用心书写,字字饱含情感。

30.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31. 古人云:“楷书为正骨,隶书为肌肉,行书为皮肤,草书为毛发。

”32. 一笔一划,记录着时光的流转。

33. 意象书法,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形象的艺术。

34. 书法是一种平静中的力量。

35. 书法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语言,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36. 在无声的世界里,书法是一曲动人的乐章。

37. 用笔墨书写,用心灵表达。

38. 拙士如斗笠,文人如浮云。

——黄庭坚3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40. 笔者根书墨,屏者图幽魂。

——王羲之4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名言

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名言

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名言1.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名言1、苏轼认为“书无常法”,但不是没法可寻,而是不死守前人章法。

他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书法才有进益,否则会徒劳无功。

他有句名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而无学识见解,专门摹仿,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过徒有形式;只有读书万卷,心胸开阔,下笔才有神韵。

2、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

他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书法家。

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

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

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

2.关于书法家的名言警句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黄庭坚再抄一些●书肇于自然(汉·蔡邕)●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项穆《书法雅言》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赵壹《非草书》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的书法名人名言大全
1、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孙过庭
2、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
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张怀声
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张怀谨
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张怀谨
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朱文长《续书断》
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9、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10、拳要打,字要练。

11、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
13、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
1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15、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6、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米芾
1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
18、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
19、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
20、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
21、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松年《颐园论画》
22、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
23、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索靖
24、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
25、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陈绎曾《翰林要诀》
2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7、挥毫落笔如云烟。

——杜甫
28、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项穆《书法雅言》
29、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
31、书肇于自然。

——蔡邕
32、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
33、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朱和羹《临池心解》
34、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
35、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
3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
3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38、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松年《颐园画论》
3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概》
40、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
41、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张彦远
4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赵壹《非草书》
4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
44、字无百日功。

4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项穆《书法雅言》
46、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47、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4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
4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0、字怕练,马怕骑。

5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52、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王妤
53、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