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分析_江德梅

合集下载

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药, 2 0 1 0 , 5 ( 6 ) : 7 0 — 7 1 .
皮肤科 门诊抗组胺药使用情 况的调查分析
刘洪泉 张玉静 李 君
( 1山东省潍坊 市皮肤病 防治所 ,山东 潍坊 2 6 1 0 6 1 ;2山东省潍坊市 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 6 1 0 4 1 )
I 摘 要】 目的 对 皮肤 科 门诊抗 组胺 药 , 临床 使 用情 况进 行 调 查分析 。方 法 调 取 2 0 0 9年 ~ 2 0 1 1 年 皮肤科 门诊抗 组胺 药 的 电脑 销 售记 录,对 使 用情 况进 行 回顾 性 总结 分析 。结 果 2 0 0 9 年 本 院 皮肤科 门诊抗 组胺 药共销 售 1 1 3 5 l 1 元 ,2 0 1 0 年1 3 1 4 4 3元 ,2 0 1 1 年 1 5 0 4 1 9元 ,呈显 著 上 升趋 势 ,销 售 前 三 位 的 药品名 称 均 为依 匹斯 汀 、 司他 斯 汀 、盐 酸左 西替 利嗪 。2 0 0 9年 ~ 2 0 1 1 年 本 院 皮肤 科 门诊 抗 组胺 药物 使 用频 率
2 0 0 9 年为 6 5 9 2 人 次 ,2 0 1 0年 为 7 6 8 7 人 次 ,2 0 1 1 年为 8 2 5 2 人 次 ,呈显 著 上升 趋 势 ,2 0 1 1 年 本 院 皮肤科 门诊抗 组 胺 药 的使 用频 率排 名 为
依 匹斯 汀 、 司他 斯 汀 、盐 酸左 西替利 嗪 、 氯雷他 定、 酮替 芬、 氯 苯那敏 、 西替利 嗪 、 赛庚啶 。结脓胸时,则需要采用B 超来观察胸液的厚度,若厚度
较厚 且患者 体质能 跟上则可 行闭式 引流法 】 。引流的 同时要用碳 酸氢 钠溶液来 冲洗胸腔 ,冲洗之后 要紧接着注 药 ,密切 关注患者 的病情 。 所有 的操 作过程 中 ,均需无菌 操作 。在患者 术后应保 持引流管 通畅 , 以利于 引流和 呼吸 】 。治疗 过程 中 ,应注 意患者 的饮食护理 和心理 护 理 ,让患者 保持 良好的心态 ,增 强患者主观 能动性 。患者出 院后 ,告 知患者如 发生畏寒 高热 、切 口剧痛 、呼 吸困难等要及 时就诊 ,以促 进 患者早 日 康复 ,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 通 过以上 的研 究 ,经 过相关统计 分析 。可 以得出一般 的结论 ,即 患者胸 腔 内脓 液无论 多 少 、患者 的身 体体质 及年 龄等 都 不会 影响 到 采 用胸腔 闭式 引流法来 治疗 结核性 脓胸 】 。采用这种 方法来 治疗 ,可 以大 大缩短 患者 的恢复 时间 ,缩短患 者的住 院时间 ,降低患 者的复 发 率 ,且出现 的术 后并发症 的 比例大大 降低 ,减轻 患者的痛苦 。所 以,

2006~2008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2006~2008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2006~2008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李岚;王晓玲【摘要】目的:了解抗纽胺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使用频度分析法时我院2006~2008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西替利嗪片、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的用药频率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有效的第2、3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0(010)004【总页数】2页(P300-301)【关键词】抗组胺药;用药频度;用药分析【作者】李岚;王晓玲【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5由组胺所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是常见的多发病。

抗组胺药能选择性地阻断 H1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从而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组胺H1受体拮抗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类药物的临床作用,预测其发展趋势,本文对我院2006~2008年抗组胺药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从我院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找出2006~2008年门诊销售抗组胺药相关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年销售量、销售金额。

1.2 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统计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

1.2.1 限定日剂量(DDD值)的确定: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值)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用其主要适应证剂量,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及说明书而定。

1.2.2 用药频度分析:用药频度(DDDs)=年应用数量(片)×规格/DDD值,DDDs越大,说明此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

日用药金额(元)=DDD/规格×每片零售价。

2 结果各种抗组胺药的日用药金额排序,见表1。

我院门诊药房2007~2009年抗组胺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门诊药房2007~2009年抗组胺药物使用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Ta k J Taly NJ, Ca leiM , e 1 F ncina at rdu — c , le mi r l ta. u to lg s o o
运 动 、主 观 感 觉 天 气寒 冷 。其 中 ,精 神 紧 张 和 焦虑 已 被 证 实
是功 能性 胃肠 病 的 高 危 发 病 因素 。新 兵 人 伍 时 间 短 ,训 练 强 度 大 ,未 完 全 适 应 部 队 的 生 活 ,有 时 临 近 过 年 思 念 家 乡 亲 人 ,难 免 会 产 生 精 神 紧 张 和 焦 虑 等 心 理 问题 ,易 引起 胃肠 功 能紊 乱 。另 一 方 面 ,精 神 紧 张 和 焦 虑 也 容 易 引 起 饭 量 增 加 ,
察 对 象 均 为 入伍 新 兵 ,入 伍 时 间 短 ( 于 4个 月 ) 小 ,处 于 高 强 度 的 军 事训 练初 期 , 尚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应 生 活 环 境 的 巨大 变 化 。 同时 也 提 示 ,入 伍 新 兵 可 能 是 边 防官 兵 中功 能 性 胃肠 病 发 病 率 较
高 的 一个 人群 ,应 引 起 足 够 的重 视 。 为分 析 功 能 性 胃肠 病 在 入 伍 新 兵 中高 发 病 率 的相 关 危 险 因 素 ,本 研 究 将 Hp 染 、 服用 非 甾体 抗 炎 药 、 吸 烟 、 精 神 感 紧 张 和焦 虑 、 饭 量 增 加 及 饭 后 剧 烈 运 动 、 主 观 感 觉 天 气 寒 冷 、 胃病 家 族 史 作 为 危 险 因 素 引 入 逐 步 回归 方 程 ,筛 选 出 3 个 重 要 危 险 因素 ,为 精 神 紧 张 和 焦 虑 、饭 量 增 加 及 饭 后 剧 烈
我 院 门诊 药 房 2 0 -2 0 0 7- 0 9年 抗 组 胺 药 物使 用分 析 -

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

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

2
西替利嗪是目前唯一能抗嗜酸粒细胞的抗组胺药。
3
花生四稀酸介导性荨麻疹
许多患者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消炎药、防腐剂、偶氮染料、食品添加剂及具有阿司匹林特性的工业化合物等。因此,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慢性过敏反应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或食物。治疗可用皿治林。
01
皮肤划痕症多选用羟嗪,多塞平。
02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选用羟嗪,塞庚定,美喹他嗪等。
5 老年人用药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PART FOUR
用无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如酮替芬,桂利嗪,氯雷他定等。
无心脏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不用阿司咪唑,苯海拉明,特非那定等。
慢,以原型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如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等。
6 儿童用药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
有中枢抑制及抗胆碱不良反应。
苯噻啶
H1
+
+
+
有抗5-羟色胺作用,可用于红斑肢痛病。
异丙嗪
H1
++
++
++
中枢抑制,抗胆碱,光敏感。
酮替芬
H1/阻介
+
+
比较安全,能使支气管解痉,预防哮喘。
多塞平
H1 H2
++
++
+
中枢抑制,抗胆碱不宜与其他抗组胺药合用。
03
恶性黑棘皮病的瘙痒可用塞庚定,外用皮质激素效果较好。
04
抗组胺对特应性皮炎的瘙痒多无良好效果。

门诊荨麻疹患儿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门诊荨麻疹患儿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门诊荨麻疹患儿抗组胺药应用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医院荨麻疹患儿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患儿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门诊药房五官科荨麻疹患儿处方3000例,进行数据收集并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对儿童荨麻疹类型、抗组胺药的品种和剂量,用法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丘疹性荨麻疹患儿最多。

所应用的均为口服抗组胺药,共有8种,按药物面世时间及副作用等可将抗组胺药分为三代,其中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滴剂(杰捷)应用最多。

结论:抗组胺药广泛应用于治疗患儿荨麻疹,医师应根据患儿病情及具体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抗组胺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抗组胺药;处方;荨麻疹;联合应用【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073-02Prescription analysis of antihistamines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urticariaLi Yingchun .Depa rtment of Pharmacy,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re, Guangzhou 510170【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use of antihistamines for children with urticaria in Gua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so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 with urticaria.Methods Prescriptions of children with urticaria in Gua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July 2014. Data about types of urticaria, categories of antihistamines, dosage, usage, etc.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Excel software.Results Childrenwith urticaria papulosa were the most common desease in these 3000 prescriptions. Eight kinds of oral antihistamines were used to treat children with urticari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time of drugs and its side effects. The second generation antihistamines cetirizine (JieJie) was used mostly. Conclusion Antihistamines wa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urticaria. Physicians shouldbase on specific cases of children with urticaria to combine using drugsrationally of antihistamines to achieve better effect.【Keywords】 Antihistamines; Prescription; Urticaria;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

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分析

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分析

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分析苏海霞【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08~2010年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每年使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就其药物名称、规格等方面,采用药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数据.结果从药频度排序来看,我院临床应用抗组胺药物基本合理.结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是非常重要的.【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09【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使用分析【作者】苏海霞【作者单位】461670,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变态反应性疾病范围比较广泛,其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

随着环境大气污染的严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并视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1]。

在许多国家,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已高达 40%[2]。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也非常关注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临床中,我院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的使用频率比较大[3]。

对于医院抗过敏方面的治疗水平和对抗过敏类药品的管理水平方面的评估,抗组胺药的使用分析是一个较为准确的反应指标。

由此可见,抗组胺药的合理选取和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收集我院 2008~2010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每年使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就其药物名称、规格等方面,采用药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数据,了解抗组胺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1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 2008~2010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每年使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就其药物名称、规格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采用药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8~2010年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的原始数据。

根据 2005版本的《中国药典》和《新编药物学》,新药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判定服药剂量,部分药品使用处方常用剂量,以此来确定约定日剂量。

我皮肤科门诊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皮肤科门诊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皮肤科门诊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作者:江德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3期【摘要】目的分析本皮肤科门诊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1200张急性荨麻疹处方与1200张慢性荨麻疹处方,对急性、慢性荨麻疹处方中不同类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应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均为抗组胺药,其次为抗过敏药,急性荨麻疹用药频次位于前3位的药物分别有抗组胺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慢性荨麻疹用药频次位于前3位的药物分别有抗组胺药、抗过敏药、外用药。

抗组胺药物联合用药处方共有1250张,占52.1%;抗组胺药物二联用药处方共1183张,占49.29%;抗组胺药物三联用药处方共28张,占1.17%;抗组胺药物四联用药处方共39张,占1.63%。

24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792张,占33.0%,占比较高。

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与急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为抗组胺药物,为了确保用药合理性,临床医师要对抗组胺药物联合用药指征、中成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进行完全掌握。

【关键词】皮肤科门诊;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药物应用情况DOI:10.14163/ki.11-5547/r.2019.33.081Analysis of drug utilization for acute and chronic urticaria in our dermatology clinic ; JIANG De-mei. Peixian Count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Xuzhou 221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drug utilization for acute and chronic urticaria in our dermatology clinic. Methods ; There were 1200 prescriptions of acute urticaria and 1200 prescriptions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rug utilization in prescriptions of acute and chronic urticaria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 The most frequently drugs used for acute urticaria and chronic urticaria were antihistamines, followed by antiallergic drugs. The top three drugs for acute urticaria were antihistamines, antiallergic drugs and hormone drugs, while the top three drugs for chronic urticaria were antihistamines, antiallergic drugs and external drugs. There are 1250 prescriptions of antihistamines, accounting for 52.1%; 1183 prescriptions of antihistamines,accounting for 49.29%; 28 prescriptions of antihistamines, accounting for 1.17%; 39 prescriptions of antihistamines, accounting for 1.63%. Of the 2400 prescriptions, 792 prescriptions were unreasonable, accounting for 33.0%, which was relatively high. Conclusion ; Antihistamines ar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acute urticari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medication, clinicians should fully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ation indication of antihistamine drug, Chinese patent drug, glucocorticoids and antibacterials.【Key words】 Dermatology clinic; Acute urticaria; Chronic urticaria; Drug utilization临床上,荨麻疹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科疾病,是因为黏膜、皮肤小血管渗透性明显增加或者出现扩张现象,进而引发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作者:许志连洪顺福阮菲杨惠卿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9期随着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的统计显示,该类疾病患病率达22%,且近30年增长至少3倍[1]。

因此,临床对其一线治疗药物抗组胺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随之增加[2-5]。

笔者对2019年1~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使用抗组胺药物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其合理使用。

1资料与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中检索2019年1~12月在皮肤科住院并使用抗组胺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及联合应用等信息,结合药品说明书和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处方管理办法》等资料,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疗程等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以限定日剂量与日均费用为观察指标评价该类药物的经济性。

数据均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2.1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本研究共收集到295例使用抗组胺药物患者的病历数据,男153例,女142例;<18岁的患者最少(9/295,3.05%),18~65岁患者最多(196/295,66.44%),65岁以上者次之(90/295,30.51%),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89岁。

2.2用药目的与抗组胺药物的种类分布根据《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6]和《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7],将第二代和新型抗组胺药统称为“第二代抗组胺药”。

295份病历记录的患者用药涉及该院所有10个品种、品规的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的富马酸酮替芬片、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第二代的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氯雷他定糖浆、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及枸地氯雷他定片,每种药物以单药或联合应用的方式参与治疗,涉及的病种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毒蛇咬伤等,其中24例(8.14%)诊断为“毒蛇咬伤”,在使用抗蛇毒血清前临时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mg或异丙嗪注射液25mg进行预防,再口服其他抗组胺药治疗,其余病例均给予抗组胺药抗过敏治疗,其中选用枸地氯雷他定片的病例达272例(92.20%),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0 ’%+ #
氯马斯汀 $$! / (+ $" 0
# . %% / #(+ " 0 #(+ ’ $% . ’& / (*+ # 0 $’+ $ $% . )% / (!+ $ 0 #+ % # . %! / $#+ % 0 )’+ "
用药频度排序前 $& 位的第 # 代抗组胺药临床使用情况 (, )使用时间 (岁, (12 ! 0 年龄 病例数 !) 联合用药情况 / , 0 一联 二联 三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0 盐酸左西替利嗪 (*) / $&+ ’" 0 $! . (& / * 0 氯雷他啶 (!% / *+ )# 0 % . #$ / $" 0 盐酸依匹斯汀 咪唑斯汀 地氯雷他啶 西替利嗪 氮 司汀 ($) / ’+ %% 0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抗组胺药是目前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 其使用合理 性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抗组胺药的广泛使用及新型抗组胺 药的不断推出, 不合理用药现象不断增多, 临床疗效不理想, 药物 毒副作用增加, 引起了临床医师、 药师的关注。 为了解基层医疗单 位抗组胺药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笔者对本单位皮肤科 #&&’ 年 $ 至 $# 月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统计分析如下。 (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本单位皮肤科 #&&’ 年 $ 至 $# 月过敏性皮肤病、 瘙 痒性皮肤病门诊处方 ( %%# 份, 由病案室提供, 涉及初诊病例和复 ( # . ’# 岁 ) 诊病例。 其中患者男 # $(# 例, 平均年龄 #*+ #$ 岁 ; 女 (# . ’% 岁 ) 平均年龄 #)+ (! 岁 。 先将随机抽查的过敏性皮 $ !(& 例, 《 门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 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门诊处方, 依照 逐 项登记患者性别、 年龄、 诊断、 就诊次数, 分类记录患者使用第 $ 代 和第 # 代抗组胺药及具有抗组胺作用药物的名称、 用药剂量、 使用 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 再通过座谈和咨询主治医师, 了解抗组胺药 使用原则, 调查并记录患者复诊情况, 初步了解患者所反映的相关 《 门诊病人基本情 信息, 包括疗效、 安全性、 患者满意度。 最后根据 况登记表 》 统计汇总, 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统计的 ( %%# 份门诊处方中, 涉及患者年龄最小 # 岁, 最大 ’% 岁; ()"+ &*, ) (#!+ *$, ) ; 过敏性皮肤病 # )$( 例 2 瘙痒性皮肤病 *"* 例 ( )#+ (", ) ( #)+ %%, ) 初 诊 病 例 ( %"* 例 , 复 诊 病 例 $ &$( 例 。 有 例使用了抗组胺药, 使用率为 , 其中使用第 代抗 # *#) )*+ *(, $ (%)+ #", ) (’)+ ##, ) 组胺药的 $ *%’ 例 , 使用第 # 代的 # !!( 例 。 存在同时使用 # 种抗组胺药、 少部分同时使用 ( 种抗组胺药的情 况, 以第 $ 代和第 # 代抗组胺药联合使用为主。 使用时间最短 ( 1 , ( ) 按临床用药频度排序前 $& 位的第 $ 代抗组 最长 #$ 1 复诊病例 。 胺药及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使用情况见表 $ , 用药频度排序前 $& 位的第 # 代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见表 # 。 临床资料显示, 过敏性皮肤病抗组胺药使用时间较短, 平均为 瘙痒 性皮肤 病使 用时间 略长 , 平 均为 $" 1 。 幼 儿多 为单 一用 * 1; 药, 以第 $ 代抗组胺药为主, 且使用时间较短, 平均为 ! 1 ; 成人及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以联合用药为主, 多数是两联, 少部分为三联用 ($%, ) 药。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复诊率低 , 瘙痒性皮肤病则较高 (’(, ) 。 复诊患者疗效基本满意, 满意率为 *#, ; 安全性较高, 部 分出现嗜睡、 口干、 乏力、 食欲减退等, 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讨论 组胺是最早被发现的参与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 储存 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的嗜碱性粒细胞中。 肥大细胞可释放包 这些介质均直 括组胺、 白三烯、 前列腺素在内的 "& 余种活性介质,
・!"・
中国药业 !"#$% &"%’(%)*+,#)%-.
!"#" 年第 #$ 卷第 $ 期 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部分患者长期应用抗组胺药疗效减
8# 9
药事பைடு நூலகம்织
第 " 代和第 # 代联用, 疗效虽增加了, 却无法体现新型抗组胺药不 穿透血脑屏障、 高选择性、 起效迅速、 作用持久等优点, 降低了治疗 安全性。 因此, 应加强临床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提高对过敏性皮肤 病、 瘙痒性皮肤病的科学认识, 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组胺药; 组 织相关合理用药的专题学习, 并作为医师上岗前和继续教育课程, 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 ) 使用时间 (12 ! 0 年龄 (岁, 药物名称 病例数 !) 赛庚啶 酮替芬 (*% / $&+ ’$ 0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 / ’ 0 ( . )/"0
#%$ / )+ $( 0 盐酸非索非那丁 $!* / "+ (" 0 $#! / (+ "$ 0 $&! / #+ ’) 0 )* / #+ $% 0
盐酸氯环利嗪
接或通过激活其他炎症细胞间接参与 345 介导的 !型变应性炎症 调节。 组胺主要作用于血管、 平滑肌、 腺体、 神经系统, 表现为血管 通透性增加, 引起急性炎症出现红斑、 风团, 平滑肌收缩出现哮喘、 疼痛, 神经系统出现瘙痒、 疼痛, 黏膜腺体分泌亢进。 组胺受体广泛 分布于多种组织, 通常 -$ 受体和 -# 受体是细胞膜成分之一。 抗组 胺药包括 -$ 和 -# 受体拮抗剂, 有高度选择性, 在低浓度时能竞争 性阻滞组胺与受体的结合及其活性。 有的第 # 代抗组胺药有非竞 争性抑制作用 6 $ 7 。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的 主要药物。 统计资料显示, 本单位抗组胺药使用广泛, 使用率达 )*+ *(, ,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和瘙痒性皮肤病, 且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 基本符合临床用药原则。 但存在部分选择缺乏针对性, 剂量偏 大、 疗程较长而增加了药物毒性等问题。 如西米替丁能抑制肝药酶 的活性, 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内分泌紊乱, 老年人或肾功能不良者
药事组织
!"#" 年第 #$ 卷第 $ 期
我院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分析
江德梅, 曹召武, 吴 跃
##$%&&) (江苏省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徐州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单位门诊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组胺药和药物供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查 《门诊病人基本情况调 阅江苏省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 #&&’ 年 $ 至 $# 月的过敏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门诊处方 ( %%# 份, 根据 ()*+ *(, ) , 主要应用的是第 $ 代和第 # 代 -$ 受体拮抗剂、 部分 -# 查表 》 内容逐项填写, 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组胺药使用率偏高 受体拮抗剂和少数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 存在同时使用 $ . ( 种抗组胺药, 未能充分利用第 # 代抗组胺药的特点, 抗组胺药选择缺乏针 对性及部分药物使用剂量偏大、 疗程较长, 增强了治疗效果却忽略了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 结论 基层医疗单位皮肤科抗组胺药使用率偏 高, 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临床应提高认识、 规范管理、 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组胺药; 过敏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表$ 临床用药频度排序前 $& 位的第 $ 代抗组胺药及 具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使用情况 联合用药情况 / , 0 一联 #+ $ $+ " )+ ! ’+ ( 二联 三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