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事件重演:那些受资助的白眼狼,丑恶得让人害怕

合集下载

丛飞

丛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精神富足物质贫乏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当地媒体的同行描述说:廉价的防盗门上的铁皮已经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门锁彻底失灵,每天只能虚掩着。

狭小的厨房除了安装炉灶的地方,只能进去一个人。

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货,惟一有些档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虽为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但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他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商业演出。

据丛飞身边的朋友们讲,他常常是收到一笔演出费后,马上就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要不就是给了残疾人和孤儿,自己根本存不下钱。

其经济状况也因此时常捉襟见肘。

负债累累热心公益丛飞有“爱心大使”之称,他热心公益,义演300多场,义工服务超过6000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可是,谁又知道,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2003年至2004年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先后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丛飞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2005年初,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

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

然而,他却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2005年5月,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从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中拿出2万元捎到贫困山区。

丛飞童年爱唱歌的张家“大崇”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

“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

”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

丛飞感动中国观后感

丛飞感动中国观后感

丛飞感动中国观后感在观看了关于丛飞的事迹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他的故事,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有些迷茫和浮躁的生活。

丛飞,这个名字在之前我只是略有耳闻,并未深入了解。

但当我真正去探寻他的人生轨迹,我被他所做的一切震撼得久久不能平静。

丛飞,他本是一个普通的歌手,却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肩膀挑起了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他不停地歌唱,不是为了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他一场又一场地演出,赚来的钱不是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悉数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他资助了那么多的孩子上学,让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个细节,说丛飞为了省钱给孩子们,自己常常吃泡面,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

那个出租屋,小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演出的道具和衣物,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他的床,看起来又小又硬,可他却从不抱怨。

每次拿到演出费,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孩子的学费有没有着落,书本费够不够。

他甚至连自己生病了都舍不得花钱去治疗,就怕耽误了孩子们的事儿。

还有一次,丛飞去山区看望那些他资助的孩子。

山路崎岖难行,他一路颠簸,却满心欢喜。

到了学校,孩子们看到他,一下子围了过来,那种亲切和依赖,让丛飞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个孩子拉着他的手说:“丛飞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那一刻,丛飞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丛飞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善举。

记得有个场景,丛飞的妻子默默地为他整理着演出的服装,一边整理一边叮嘱他要注意身体。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每一点付出,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怨天尤人。

而丛飞,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压力,却从来没有退缩过。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再看看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追求着物质的享受,忘记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

丛飞材料

丛飞材料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

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

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

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

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

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

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心中的善良。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愿是那大洋中翱翔的航船,去寻找爱心的彼岸。

长长的历史留下了沉沉的回忆,历史说:“付出吧,为了你的生命与心灵。

”当爱心像鲜花般降临在沉重灾难中人民的心头,那会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举。

演绎一曲心灵的乐曲,为他人,为社会,成就了丛飞的心灵。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在印度洋海啸之后,深重的灾难降临到海岸人民头上。

一个个哭喊的面孔,无情的水魔吞噬了一切物质的脆弱,但它不能冲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坚固桥梁。

世界各地筑成支援印尼地区的坚固后防线,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私的援助温暖印尼人民的心。

印尼地区渡过了最危难的难关,是世界给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光芒,笼罩着世界,这是人民心中的风帆,为了同胞兄弟给予的表白。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遍寻雷锋的足迹。

那黄昏细雨中,扶着大娘过街的,是雷锋的背影。

那一丝微笑代表着一丝的高尚,是雷锋染红了社会,是雷锋唤醒了爱心的双眸。

正如小李同学说的:“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撑起心中的棹,为别人划开自己的桨。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寻找梦想的家园。

受到洗礼的人们,跟上伟人们的步伐,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丛飞的那些感人事

丛飞的那些感人事

丛飞的那些感人事当现代社会充斥了利益,名誉,光环,金钱的时候,有个向雷锋一样的人物,奉献了自己的物质,以及自己的生命。

他将自己的挣来的钱,卷到山区里,资助给孩子们。

多达300多万。

而自己却节衣缩食,然而命运有时又是那般的捉弄人。

将一个善良的人带到了天堂里。

丛飞的事情在社会里炒得沸沸扬扬,在做了如此多好事的时候还有那么多负面的新闻出来为了什么目的啊,有动机。

可是做好事,连自己生命都没有了,还能有什么坏心眼么。

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汉子,但是为什么没有好人好报的事情给他呢,让我们更多的是为他的遭遇感到悲凉与可惜。

丛飞有句格言:“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奉献。

有一年,我就奉献一年。

即便我以后不能再唱歌了,我还可以演哑剧和喜剧,一样可以带给别人快乐。

”如他的格言一样,他只懂得奉献了,也没有索取回报。

我觉得丛飞的语言和行为都献出他的英雄本色。

当他把百名需要帮助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时候,他并没有感到自己多的是累赘而是发觉自己肩上多了责任。

丛飞成了深圳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

她让更多的人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钱活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

他也充分体现了人类该具有的真善美。

与此同时被赞扬的丛飞,也被许多人不理解。

为什么他不顾自己的家庭,他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当他为别的孩子付出那么多得时候为什么想想家里的亲人,当他在外面欠下那么多钱却是为了奉献的时候,家里的亲人该用什么偿还。

他没有做到一个丈夫和父亲该有的责任感。

可是我认为丛飞还是很值得人们赞颂的。

没有谁能兼顾到生命里所有该肩负的责任,有的人连一点责任都没有做好。

至少丛飞在慈善这方面做的很好。

当他的病情日渐加深的时候,他还是不断的做着慈善。

在病床上,还是想着那些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怎不让人们称赞。

我们要学习丛飞的奉献,学习丛飞的利他精神。

最重要的是学习丛飞的行动精神。

我们不一定要做的像他一样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样轰轰烈烈。

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样捐多少前五,只要我们能用心和手,不图回报的为别人做些事情。

丛飞事迹简介

丛飞事迹简介

丛飞事迹简介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

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

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

”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会使用这段同样的开场白。

但如今,他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

2005年6月20日,正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丛飞刚刚结束第二阶段的化疗,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未能接受周末报记者的采访,但记者辗转联系上他的好友刘家增,听他讲述了丛飞长达十年的爱心之旅。

艰难打拼终成著名歌手,身患绝症却无钱治病在刘家增的描述下,记者得知1969年丛飞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一个贫困的家庭,全家8口人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每月36元的收入。

贫穷的记忆从小就深深烙在丛飞的心里:为了读书,他捡过垃圾、卖过冰棍,甚至将家里的烛台偷偷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交学费,但他的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让他完成学业。

勉强上到初二,丛飞就被迫辍学回家。

倔强的丛飞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他认定自己可以通过另外的一种方式获得成功——凭自己洪亮的歌喉实现当歌星的梦想。

辍学后,丛飞很快就从短暂的失落中振作起来,他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拜师学艺,他出色的嗓音条件和执着顽强的求学精神打动了男高音歌唱家历铁成,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丛飞的歌唱技艺快速提高。

1989年,丛飞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鲍延义。

后来,他又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被郭颂称为“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

1992年,学有所成的丛飞离开家乡,南下广州,开始了自己的寻梦历程。

刚到广州时,丛飞举目无亲,又没有朋友,一度陷入困境。

由于找不到工作,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与民工一起,早出晚归,给人搬家运货,后来又做起了疏通管道的工作和洗碗工。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事迹》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202x年《感动中国》给歌手丛飞的颁奖词丛飞是202x年中国的催泪弹,那一年从电视节目到报纸杂志,铺天盖地都是他的报道。

xx年的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为了资助贫困学生,他耽误了治疗,在202x年因罹患胃癌不治身亡。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足够感人肺腑,尽管很多人并不理解他拿出自己的医药费用甚至借钱用于资助,但至少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应该时刻感念他的付出吧。

但事实却是这样说供到大学为什么初中就不供了。

你这不是坑人吗。

我现在在医院治疗所以不能继续汇款。

什么时候能治好。

丛飞去世后,妻子邢丹没有埋怨过他的所作所为,而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并且偿还着丛飞因资助贫困学生而欠下的债务。

他心软,看不得别人受苦。

这是邢丹对丈夫丛飞的形容。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这样的一家人应该算是行善积德了吧。

可是,202x年,邢丹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三个因无聊而向高速公路上扔石子的少年,毁了一个本就破碎的家,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此以后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说来讽刺,邢丹去世后,一些媒体呼吁社会各界给两个孩子捐款。

丛飞一生资助了上百个孩子,他的孩子却要依靠社会捐款过活。

之后并没有关于两个孩子生活现状的后续报道,丛飞的事迹也在时间流逝和英雄事迹更迭中慢慢被人淡忘。

古人有云。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善,超出自身负荷的善行不应该提倡。

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家庭负责,才能为整个社会付出。

古代君子所为,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丛飞是个好人,这样的好人让我们的社会显得不那么冰冷,但社会上宣扬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是时候改改了。

感慨丛飞事件

感慨丛飞事件

感慨丛飞事件作者:胡云来源:《当代教育》2008年第01期他,原本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得多姿多彩,但病魔却将他卷入了痛苦的深渊。

他为别人活着,把阳光留给别人,把黑夜留给自己。

当他危在旦夕时,却得不到回报。

不,不能是这样的!但事与愿违,事实就是事实,毋庸我们改变。

社会发展了,人们却变得如此冷酷!人间的真情哪儿去了?!我呼唤,但我听不到回音。

我万万想不到,给予别人帮助的人却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这会是事实?这究竟是为什么?!我重复着心中的“为什么”,可是我无法启开心灵的窗户,因为我憎恶那些不懂得回报的人。

我呼唤自己,也呼唤人间的真情。

付出帮助的人用笑脸回答我:我真心付出,不求得到回报。

而接受帮助的人却用愤怒的眼神呵斥我:不要问我的过去,这让我没面子。

是吗?难道对于世人来说,面子真的很重要吗?苍天啊!为什么人们的关爱迟迟不来?只见苍天静静地守候着它的世界。

难道就应顺应世俗,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那迟迟不来的真情吗?我曾千万遍地问过自己,如果在富有和贫穷之间选择,我会选择什么?也许在许多人眼中,富有和贫穷是无法区分的。

但在我看来,物质上的富有和贫穷算不得什么;而精神上的富有和贫穷却有天壤之别。

在接受帮助时,我们也要学会帮助别人,让那些散发爱的阳光的人走出生活的阴影,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并面带笑容地离开人世。

充满着爱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评语:作者看到200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I的作文题后,心情十分沉重。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

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引自200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I的作文题)。

”小作者从这一事件展开,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世界呼吁,希望人们给予爱一个甜蜜的微笑,让爱的阳光普照社会!本文直抒胸怀,感情真挚!指导老师:张川。

丛飞的先进事迹故事

丛飞的先进事迹故事

丛飞的先进事迹故事丛飞是深圳著名男歌手。

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

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丛飞先进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丛飞人物简介他是一名歌手,也是一名义工,还是183个孩子的“父亲”。

他深受观众喜爱,有足够的条件让自己生活富足,但他却倾尽家财资助贫困学生,为孩子们花了几百万元自己却没钱治病甚至负债。

“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

”这是丛飞留给世界的简短而厚重的声音。

5年过去,深圳“爱心大使”丛飞的善言和善举依旧激荡人心,他的奉献与仁爱依旧感动国人。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二便被迫辍学回家。

但执著的音乐梦想让他不畏艰难四处拜师学艺,最终考上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后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

1992年,张崇只身闯荡深圳。

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

曾有一次,劳累过度的张崇晕倒在草地上。

醒来后,他把名字改为“丛飞”,立誓要“从草丛中起飞”。

其后,凭借出色的男高音和模仿技巧等才华,丛飞开始在深圳崭露头角并得到了深圳观众的喜爱。

一场义演,让丛飞走上了“爱心之路”并为此执著追求一生。

1994年,丛飞参加了一场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

当时观众席上坐着几百名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

童年的苦难经历让丛飞对这些孩子的学业和前途十分担忧,他当场捐出了所带的全部现金2400元。

丛飞的慈善之路从此开始,并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直到生命的终点。

在深圳青少年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丛飞的挚友刘家增。

这位记录了丛飞慈善活动和生活点滴的摄影师告诉记者:“最初我也怀疑他只是一时冲动,但是他的慈善热情丝毫不减,他的爱心让我慢慢理解,逐渐尊重,最终完全被他所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丛飞事件重演:那些受资助的白眼狼,丑恶得让人害怕
原微博是这么说的:我认识十多年的好友被查出肝癌晚期,他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坚持资助几个家庭贫困的学生。

我和他说我继续帮你捐助这几个孩子。

由于前段时间手术住院及化疗,捐助中断了将近四个月。

我昨天刚刚在网上修改了捐助人姓名,联系方式。

今天下午接到一位来自贵州毕节某中学学生家长的来电。

我简单说了一下方超的现状及我接受捐助的事。

没等我说完,对方家长劈头盖脸的问我:“你不要和我讲什么,我听不懂,你答应捐助我的孩子上完大学,现在什么情况我不想知道,我已经几个月没收到钱啦!你们到底还给不给!我们是要靠你们走出大山的,你懂不”我说了句:“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大山里呆着吧,就别想着走出来了,就这样吧,再见!”心寒。

这件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网友义愤填膺,纷纷说出了自己捐助贫困学生遇到的心塞事。

“高中时候走山西煤老板跑来我们这里资助贫困学生,每个人给了2000吧,然后我们班主任后来在班上没点名骂了拿钱的贫困生,说从别人手里拿到钱,一句谢谢也没有,资助人走了也不打招呼说再见。

”“我有朋友一直资助穷孩子上学,她说这些孩子不懂感恩而且心里阴暗面很大,现实很残酷。


“我和老公在刚结婚的时候也资助了一个贫困儿童,他妈妈是个智障,爸爸脑子也有点不太灵光,我们每次去看他都会
给他带很多吃喝用品,但是有一次我们去看他们,我老公和小男孩聊天的时候我回头突然看到男孩的爸爸对着我老公
的背影只动嘴皮不出声的在骂脏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但从那以后再没去过。

”也有遇到懂得感恩的学生的。

“我阿姨九几年捐助了个云南的小姑娘,读到中专毕业,当时在他们那算是读的多的,资助时还去了小姑娘家里,小姑娘毕业后一直跟她家有互动,结婚生孩子啥的都有互相送礼金。

当亲戚走动的。

哦,我们上海的。

我想说资助的对象有白眼狼,但更多的是懂得感恩的好人。

”一样的事还有很多,其中最令人心寒的是丛飞的“捐助门”事件。

丛飞原名张崇,他是一名音乐人,但对社会来说最知名的标签是“爱心人士”“高贵的义人”,他用自己演出的钱,从1994年8月开始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

但上帝有时也会打瞌睡,如此善良的丛飞没有得到眷顾,结果查出了胃癌。

丛飞患病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此时大家将目光聚焦到丛飞曾帮助的人身上。

他所帮助的那些人,有的已经有了很高的收入。

但事实是,那些被帮助的人几乎都选择了沉默。

唯一发声的人群是那些没收到继续捐赠的家长,但言辞却是“你说好供我家孩子读到大学的,孩子刚刚读到初中,你就不管了,你这不是坑人吗”丛飞朋友的解释:“丛飞现在患病,无法演出,等他身体稍有恢复,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

”受助学生
家长半信半疑:他得的是什么病丛飞朋友:是胃癌。

对方:噢,那你问问他,他啥时候病好出来挣钱老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这些受资助的孩子,是否印证了这句话。

升米恩斗米仇
有些人会把别人的善意理所当然。

天天打他一天不打他,他就会感激你。

每天给他一颗糖,一天不给,他就会记恨你。

人性是很复杂的东西。

孙俪娘娘也曾经陷入这样的捐款门。

资助的学生上了大学内心开始膨胀,谈恋爱、打游戏、换新款手机等等,他开始频繁找孙俪母女俩要钱。

孙俪认为大学生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不想让他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这样会让他形成一种依赖,会害了他,便停止了对他的捐款。

但向海清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些钱对孙俪来说并不算什么。

在听闻孙俪停止资助时向海清就急了,于是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交给了记者,要曝光孙俪。

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很多孩子的幸福来的太容易,已经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必须的。

1.学会感知别人的帮助巴尔扎克说:“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

2.培养孩子的权责意
识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

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

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权责观,什么是我的责任,什么不是。

让孩子正确的区分责任和权利,能更好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本不属于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