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天益青7096的选育策略
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选育报告

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选育报告
玉源3179玉米是由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一种新品种。
该品种适应于陕西黄土高原靠东部地区。
下面是该品种选育过程和特点的报告。
选育过程:
1. 筛选亲本:选用了具有丰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亲本作为育种材料。
2. 配组配合:采用多亲本杂交、多次配组等方法,进行了长期稳定的选育工作。
3. 田间筛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经过多次重复田间选择,排除低产、病虫害严重的材料,进行筛选。
4. 成品管控:对选育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成品管控,确保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品质稳定性。
特点:
1. 抗逆性强:玉源3179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适应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的生长环境。
2. 高产优质:该品种产量较高,单穗重大、粒饱满、质地好、食味佳,是一种优质玉米品种。
3. 生长旺盛:生长势旺盛,抗倒伏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民的栽培习惯,易于管理。
该品种已在陕西省推广种植,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广泛受到农民的欢迎。
绿色抗病品种天益科麦6 号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都是大众所关注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借助先进的生产力和种植技术,使其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不断改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为了提升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质,首先要选择绿色抗病品种,加之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水平。
关键词:天益科麦6号;高产;抗病;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9-0011-02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B绿色抗病品种天益科麦6号高产栽培技术韩欢,李海,赵龙,孙开元,马瑜,刘跃南(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宿州234000)天益科麦6号是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国审的绿色抗病高产品种,其丰产稳产性好,耐赤霉病,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19。
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和铜川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通过近2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大穗、矮秆、抗倒伏、综合抗性好、耐倒春寒能力较好、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1]。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以淮麦0567(周麦13、新麦9号)为母本、洛麦2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7年配制杂交组合,2008年F1没选择,2009年F2分离群体中株高株型方面类型丰富,根据育种目标大量选择了趋于母本类型抗赤霉病较好的单株[2];2010年F3定向选择中高秆丰产性好、抗赤霉病的单株62株,2011年F4对所有株行进行初步产量鉴定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第8、9、49号分别表现出抗病性好、丰产性好、综合性状较好的特征,确定进入下年度产量比较并继续各选20个单株;2012年F52点汇总各系均比皖麦52和周麦18增产,增产幅度4.83%~12.86%,3个系全部保留进入第2年产量比较并继续选择单株。
湖北省鲜食甜、糯玉米发展策略之品种选择(下)

湖北省鲜食甜、糯玉米发展策略之品种选择(下)作者:秦慧豹马战强王启锋贺东圣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7年第06期导读:介绍了鲜食甜、糯玉米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技术指标,并对具体品种进行了推荐,以期为鲜食甜、糯玉米的发展提供依据。
1 选用鲜食玉米品种的原则虽然玉米适应性比较广泛,但依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和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大,因而必须做到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经过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鲜食玉米品种。
尽管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但是鮮食玉米产业迅猛发展,种植区域扩展而分散,种植主体加速分化,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现状是目前市场上鲜食玉米品种包装繁多,审定和未审定的品种鱼龙混杂,包装套牌品种更是普遍现象,鉴于此,在品种选择上应把握以下2个主要的原则。
1.1 市场需求原则品种选择考虑的首要条件是目标市场和运销渠道,从2个层次思考与决策,看清市场目前需要什么样的品种,以及从市场发展趋势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品种,这一点不仅是育种者、种子销售者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种植者、消费者要思考的问题,是多方互动的结果。
对于多数种植户和种植合作社来说,会选择跟随市场,即依据目前市场上需求什么类型的品种、什么季节最俏销等因素选择品种,走大众市场,规避风险。
对于信息和销售渠道相对广阔的种植户和种植合作社来说,推广具有独特商品性的新品种,引领消费,尽管存在滞销风险,但也有创造高额利润的机会。
①甜玉米目前除加工企业的特殊需要之外,市场上以超甜类型销售情况较好。
超甜玉米品种从穗部颜色看,有籽粒黄白相间、籽粒纯黄、籽粒纯白、籽粒黑白黄花色相间几种。
从理论上讲,甜玉米鲜穗品质与玉米穗籽粒颜色的关系并不大,但是由于各地消费习惯不同,偏好某些特定种类,因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也决定着种植者的选择。
比如湖北省一些地区的市民喜爱黄白相间的超甜玉米,认为其口味比其他类型的好,其原因主要是多年前推广的纯黄色甜玉米果皮较厚,适口性较差,不被人们所认可。
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选育报告

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选育报告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不断努力,积极投入到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中。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逆性,我园选育了一系列新品种,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我们选育的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的研究背景、选育目的、选育方法、主要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二、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但是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玉米种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壤贫瘠、病虫害频发等。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选育出适合当前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三、选育目的(1)提高产量:选育出高产、高效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
(2)提高抗病性:选育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
(3)提高适应性:选育出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
四、选育方法我们采用了传统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育,具体步骤如下:(1)玉米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筛选出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较好的农艺性状表现的玉米资源。
(2)材料杂交配制:根据所筛选出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制备出大量的杂交组合材料。
(3)材料自交和重组:对杂交组合后的材料进行自交和重组,获取不同的自交系和重组系。
(4)田间选种:在田间对自交系和重组系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出表现优异的个体进行后代选育。
(5)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所选出的优良品系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育种进程。
五、主要特点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早熟性: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早熟性强,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
(2)高产性:玉源3179玉米新品种产量高,具有较好的抗倒性和稳产性。
【doc】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山东农业科学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2005年第6期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汪黎明,郭庆法,高新学,孟昭东,刘治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i5t/hrn.,小面积(1~2hm.)试验超过13.5t/hrn.,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适宜在75000株/hm.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种以上主要病害;中早熟,能适应黄淮海生态区气候.自交系产量高,夏播区制种产量达到6t/hm..该区的专用品种选育应以优质饲料玉米品种为主.主要杂种优势群是Reid,塘四平头和温热I群,由此组成3个主要杂优模式,Reid×塘四平头,温热I×Reid,温热I×塘四平头.自交系选育方法上,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90000株/hm.)来提高选择压力,特别要加强对抗倒性状的选择.种质系统改良上,加强黄早四衍生系,478衍生系和温热I 群自交系的改良,引进春播区优良的340衍生系和Mol7衍生系.关键词:夏玉米;育种目标;杂种优势群;选育方法改良中图分类号:S513.03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i001—4942(2005)06-0021-04 Breedingobjectiveandselectingmethodimprovementofhuang-huai-haisummermaizeWangLi—ming,GUOQing—fa,GaoXin—xue,MengZhao—dong,LiuZh i—xian(MaizeInstitute,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an250100 ,China) AbstractThebreedingobjectivewasbroughtforwardafteranalyzingthesitua tionofproduction andspreadingvarietiesinHuang—huai—haisummermaizeregion,thatis,th eyieldpotentialofnewsu—permaizevarietyshouldarriveat15tonsperhectare.whilethesmal1area(1~2hm)over13.5tonsandthelargeareawith12tonsperhectare.ThenewsupermaizeshouldadapttO theclimateofthisregionandthehighdensityof75000plantsperhectare,havehighresistancetO lodgingandmorethanfourdiseases,andbemiddleearly.Theleadingselectedvarietiesshouldbegoo dforagecornwithhighyieldsofinbredlines,andtheseedyieldshouldarriveat6tonsperhectare.Inthi sregion,thereare threeprimaryheterosisgroupswhichcomposingthreeheterosismodels—Re id×Tangsipingtou,WenreI×ReidandWenreI×Tangsipingtou.Intheselectingcourse,increasing density(90000plantsperhectare)shouldbeusedtOenhancetheselectingpressure,especiall ywhenselectinglodgingresistance.Whileimprovingthegermplasmsystem,itshouldbedonetOimpr oveHuangzaosiand478derived1inesandWenreIinbred1ine,andintroducegoodderived1ines340an dMo17.KeywordsSummermaize;Breedingobjective;Heterosisgroup;Improvingb reedingmethods黄淮海夏玉米区位于我国玉米带的中段,包括河南,山东全省,河北省中南部,陕西省关中和陕南,山西,甘肃省南部,安徽,江苏省北部,是我国两大玉米优势产区之一.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区每年的种植面积在1000×10hm左右,约占全国的4O;年总产量4500多万吨,占全国的4O以上.从单产水平看,山东,江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生产条件看,黄淮海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旱涝灾害交替发生(1997年旱灾,2002年涝灾),收稿日期:2005—06—20作者简介:汪黎明(1964一),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21玉米单产区域间不平衡,年份间不稳定.黄淮海夏玉米区从省级到县市级有数百个玉米育种机构,人员,技术,种质资源和资金的储备雄厚.随着种子公司对育种的重视和投入,更推动了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力度.为了适应玉米品种专用化,区域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农业成果的转化效率,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加快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速度,扩大了参试品种的数量,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增多.2003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安排了58个区域试验品种和7个生产试验品种,2004年安排了70个区域试验品种和11个生产试验品种.本文旨在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与科研实际,提出本区的夏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选育方法.1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1.1高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因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粮食需求压力,必须大幅增加玉米的总产量.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玉米种植比较效益低等原因,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未来十几年内面积不可能有较大增加.因此, 必须把提高品种单产放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把提高玉米的遗传产量潜力和实际生产能力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黄淮海夏玉米生育期短,营养生长与果穗发育对营养物质的竞争,难于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大果穗的营养供应需求,应以选择中大果穗,耐密植的杂交种为发展方向.黄淮海夏播区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试验达到13.5t/hm.,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适宜在75000株/hm.高密度下种植,年际间波动小,稳产性高;制种技术简便,夏播区制种产量6t/hm2以上;同时适宜在西北春播区制种,制种产量9t/hm.以上.1.2综合抗逆性强受全球气候的影响,黄淮海夏玉米区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时有发生,各种病虫害此伏彼长,玉米单产年份间不稳定.如山东省,近10年来平均每年旱灾面积在260×10hm.以上, 占农作物受灾面积的50以上.1991年山东省玉米单产就达到5760kg/hm.;1996年达到第2 个高峰,为5672kg/hm.;2001年达到第3个高峰,为6117kg/hm2.1997年由于旱灾的影响,22单产降到10年来的最低,仅为4210kg/hm2; 2002年涝灾,使单产降到10年来的第2个低年, 仅为520lkg/hm2,倒退到1990年的产量水平(5205kg/hm.).灾害造成玉米品种田间产量与遗传产量潜力之间相差甚远的状况.因而,要抵御这些自然风险,就必须提高玉米的综合抗逆性. 玉米的综合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倒伏,耐旱涝,耐阴,耐贫瘠等.在不同的区域,对品种抗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在抗性上,应把抗倒性和耐旱性摆在首要位置.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75000株/hm2),新品种的抗倒性要强.玉米新品种至少抗4种以上该区主要病害,如小斑病,粗缩病,青枯病,锈病,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等.1.3中早熟黄淮海夏玉米区光热资源有限,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两熟.为保障安全生产,应限制晚熟品种的推广,重点选育生育期在90~105天的品种, 不宜超过105天,且解决好玉米中早熟和高产的矛盾.1.4区域化为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产量潜力,规避区域性风险,适应不同纬度,海拔,土壤性质,灌溉条件和种植方式, 必须细化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在玉米育种上, 品种的适宜区域化种植是一个重要育种目标,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以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来划分区域,而不是以行政管界来划分区域.1.5专用化黄淮海区玉米的消费结构大致是饲料玉米占80左右,工业原料10左右,食用玉米7~89/6.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的迅猛发展,对专用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形成我国玉米”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战略格局,国家特意规划了东北一内蒙古和黄淮海两个专用玉米优势区. 新的形势要求育种家选育出专用化的玉米品种. 目前专用玉米主要指专用饲料玉米和高淀粉玉米.黄淮海区应以发展专用饲料玉米为主.2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和核心种质2.1杂优模式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分析自交系的系谱亲缘时,发现大部分商品杂交种的双亲来源于Reid和Lancaster种质,Reid和Lancaster成为两大杂种优势群的种质,Reid×Lancaster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杂优模式.目前,美国种质划分成Reid群和非Reid群两类.欧洲国家依照来源地和籽粒类型划分杂种优势群,其杂种优势模式是: 美国马齿型×欧洲硬粒型.处于热带的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地资源,探索了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如Tuxpeno×ETO,Tuson×Tux- peno,古巴硬粒×Tuxpeno等.我国育种家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对国内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研究.吴景锋(1983)r,曾三省(1990)[,王懿波(1997)[,彭泽斌(1998)[,张世煌(2000)[.等先后利用系谱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法,分子标记法等,对当时国内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缘关系,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比较一致的观点是,l98O~1998年我国玉米育种上用的主要种质是瑞德,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等4个杂种优势群.近年由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组配的杂交种成为生产主推品种,78599选系成为1个新的杂种优势群(温热I群或PB群)的观点也逐渐被认可.至于杂优模式,也由最初归纳的十几种简化为7种:瑞德×塘四平头,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兰卡斯特×旅大红骨,温热I×改良瑞德,温热I×旅大红骨,温热I×塘四平头.最近有学者提出A×B主模式学说,颇受关注.2.2山东杂优模式19801998年山东省年种植6.67×10hm以上的杂交种有13个,33.33×10hm以上的杂交种5个.在主推杂交种中,塘四平头群的贡献最大,占39.5,旅大红骨群为10.5,兰卡斯特群为16.2,Reid群占33.8.由此看出,近2O年来,山东省的玉米核心种质基本上由国内和国外的4大系统构成,而且国内外种质各占50,主导种质是黄早四和主含美国瑞德种质的107, 8儿2与478.山东省的核心种质除缺少Oh43亚群外,其它与全国的相一致,只是各系统的比重差别较大.山东耕作制度主要是夏直播或麦田套种,生产用种要求生育期适中偏短,后期灌浆速度快,抗病抗倒能力强.这是黄早四和含瑞德种质的杂交种选系在山东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1999~2004年,随着鲁单5O,农大108,鲁单981,郑单958等品种在山东的大面积推广,齐319,1’78(温热I群),郑58(Reid群),鲁系9801,昌7—2(塘四平头群)等自交系成为山东省核心种质.目前山东省玉米生产中的杂优模式主要有3 种:Reid群×塘四平头群(代表品种郑单958),温热I群×塘四平头群(代表品种鲁单981),温热I群×Reid群(代表品种鲁单5O,农大108).2.3河北杂优模式孙海昆等(2000)e通过对1980~1998年河北省主要种植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改良Reid群利用明显增加,1980年为5.15,1998年为38.5;塘四平头群的利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变幅为l8.6~36.7;兰卡斯特群利用明显降低,8O年代平均为29.7,9O年代平均为16.23,1998年降为4.5;旅大红骨群利用水平较低,平均为7.7.杂交利用模式主要是: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2.4河南杂优模式徐东春等(1998)r9]对”七五”至”八五”期间河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分析,Reid群,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兰卡斯特群分别占37.O,2O.09/6,10.99,6和1O.9.主要杂优模式是两大国外种质和两大国内种质杂交.2.5山西杂优模式樊智翔等(2003)[11对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进行分析,1996~1999年山西省前lO位生产品种主要为外来品种,省育品种所占比例为lO%~4O.前5位品种为中单2号,丹玉l3,农大6O,烟单l4,掖单l3.由于山西的生态条件温和,对玉米种质的自然选择压力低,外引常规骨干系选配的组合基本适应山西省的生态特点,某些品种的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周边省份.3品种选育方法改良3.1一年多点鉴定.加速育种进程以往配制新组合时,都在本地1~2点进行观察试验,表现优良的组合第2年进行复配,需进行2~3年的鉴定试验.为加快育种进程,许多单位采用一年多点鉴定试验方法,缩短选育品种的年限.如我所近年在济南,德州,济宁,潍坊,莱州等地对新配组合进行多点鉴定.每年从各课题组择优选择200300个组合,在5~6个试点进行鉴定,采用1O9,6的中选率,保证每年有2O~30个新品种参加区试.3.2早代测定.测用结合对表现优异的早代选系,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同时测定,边测边用,测用结合,并把特殊23配合力好的材料直接纳入初选组合参加比较试验.该法的优点是在早代就可保留好的,淘汰配合力低的材料.但由于育种家出于早出品种的愿望,许多材料农艺性状不稳定,造成品种刚通过审定,自交系已发生变异等情况.突出表现在穗位和株高不整齐,株型不一致上.3.3抗病性的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的病害种类多,1991,1992年流行青枯病,1993年流行叶斑病,1995, 1996年流行粗缩病,1998年与2000年又流行锈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很多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均因抗病性欠佳被淘汰.以往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小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黑粉病等,近年来锈病,弯孢菌叶斑病和圆斑病等新型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在个别年份和局部地区导致重大产量损失.在自交系的选育上,就要着重鉴定和筛选抗病材料,可以利用农家抗病品种和国外抗病种质作为选系材料.利用不同抗性的自交系来组配出综合抗病性优良的杂交种.3.4抗倒性的选择我国玉米育种攻关中,曾经将若干病害列入攻关课题,如青枯病,大斑病等.相对来说,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主要病害降为次要病害,一些次要病害会上升为主要病害,而抗倒性却是永恒的课题.美国BSSS群体及其衍生自交系除具高配合力的优点外,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抗倒性.美国大田玉米密度在75000株/hm以上.我国与美国大田玉米单产的差距,除了投入因素外,主要问题是大田密度较低及品种耐密性差.一些高产品种由于抗倒性差,不得不降低种植密度,从而影响了群体产量.目前我国还缺乏高抗倒伏的优良种质资源.在育种上要解决抗倒性问题,高密度种植是鉴定抗倒性材料的有效方法.通过高密度下的强选择压力,材料的个体竞争加剧,有助于鉴定材料的抗倒,耐阴,耐密和耐贫瘠等性能.育种试验田,低代材料的密度应在90000株/hm,高代材料密度可以在75000株/hm;杂交种比较试验应在7500082500株/hm.现在夏玉米区大田密度多在4500060000株/hm,若每公顷能增加15000株,将起到很大的增产作用.3.5选育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24除了追求杂种优势外,玉米自交系本身的产量高低和制种技术难易程度成为杂交种能否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因素.自交系自身产量高,无疑可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而制种技术简单,光温敏感性弱,花期容易相遇,将会极大地规避制种风险.3.6选育和推广低风险品种多点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或展示试验,品种表现的多是遗传产量潜力.品种在大田生产中表现的实际产量能力,与遗传产量潜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高秆,大穗,晚熟型品种还较多,生产上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属于高风险型品种.今后应培育和推广中早熟,耐密植和抗逆性强的新杂交种.同时,育种单位和企业要结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建立自己的新品种试验网络和技术体系.参考文献:[13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23曾三省.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中国农业科学, 1990,23(4):卜9.[33王懿波,王振华,王永善,等.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E4]彭泽斌.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J].作物,1998,24(6):716-717.[53孙海昆,杨密珠,焦宏业,等.河北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分析E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255-259.[6]郭庆法,高新学,汪黎明,等.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增刊):49—56.[7]戴景瑞.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E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7.[83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等.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E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7-41.[9]徐东春,周文伟,李应权,等.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群构建[J].玉米科学,1998,6(3):29—31.[1O]石德权,郭庆法,汪黎明,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2001,9(2):3-7.[11]樊智翔,郭玉宏,王早荣,等.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分析与发展战略模式构建[J].玉米科学,2003,11(1):22—24. [12]汪黎明,郭庆法,张发军,等.加入WTO后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玉米科学,2003,(专刊):68—69.。
科大101_青贮玉米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3年第10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96 cm,穗位高129 cm,成株叶片数22。
果穗筒形,穗长21.7 cm,穗行数16~18,穗粗5.6 cm,穗轴白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百粒质量38.7 g。
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抗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中抗南方锈病。
全株粗蛋白含量8.4%,淀粉含量30.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2.1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3%。
2018—2019年,科大101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每667 m 2干质量平均产量1 445.9 kg,每667 m 2鲜质量平均产量4 163.4 kg,比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增产8.52%。
2020年生产试验,每667 m 2干质量平均产量 1 331.2 kg,每667 m 2鲜质量平均产量 3 881.1 kg,比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增产9.5%。
101的5个病害进行鉴定,101一般每667 m 2产量达30%,适期晚收淀6月上旬55℃温水浸2播种量2 kg,加硫酸锌叶期移栽补缺,5叶667 m 2播种4500株,高株。
种植密度过大,纤细,易发生倒伏;二是遇高温高湿天气,通风透光不良,造成发病率显著上升。
(三)科学施肥科大101施肥时一定要结合地力、玉米长势、不同的生长期等因素确定施肥方法及用量,要做到科学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基肥要足、苗肥要轻、拔节肥和穗苞肥要重、粒肥要巧;另外,不同的肥料也要有所区别,氮肥要多,钾肥次多,磷肥要少,氮:磷:钾=2:1:2。
播种时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每667 m 2一次性施用复合肥40 kg,拔节期每667 m 2追肥10 kg,大喇叭口期每667 m 2追施尿素10 kg。
(四)病虫害防治科大101苗期应加强蚜虫的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大喇叭口期用辛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10期硫磷乳剂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一次性防治病虫场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带领农户生产优质红薯,统一市场价格、提高产业效益。
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任小燕 段运平 刘守渠 郭 峰 王 怡(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原 030031)摘要:并单7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太14F24为母本、太14-158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
2019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玉20190008)。
2016-201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玉米区试验,3年每667m 2平均产量870.15kg ,比对照大丰30增产6.33%,增产点率100%。
该品种表现抗倒伏、脱水快、容重高、淀粉含量较高、品质优等特点。
关键词:早熟玉米;并单70;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基金项目: 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01901D21157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种业工程项目(17YZGC082)通信作者:段运平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016年播种面积达2437.13万hm 2,总产量888.9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75.8%左右,在山西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山西省春播早熟玉米区分布于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与高山的过渡地带较高海拔丘陵地,以及吕梁山与黄河间较高海拔丘陵地等,海拔1000~1300m ,面积28409hm 2,占全省播种面积的18.2%[2]。
近年来,随着耕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引进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使得早熟玉米生产区扩大[3];其次由于玉米经销模式的改变,经销商比较青睐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以便提前占领市场;加之近年来气候环境恶化,不少晚熟品种由于生育期长、抗逆性弱、受害严重造成大量减产[4],而一些中早熟品种成熟期短、抗逆性较强、受害较轻较受种植户的喜爱[5]。
因此,制定相应的品种选育目标,育成适宜早熟玉米生态区种植的高产、抗倒伏、脱水快、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并单70,同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为适宜生态区玉米生产发展提供适宜品种及技术支持。
1 品种来源1.1 亲本来源 母本 太14F24是用国内外Reid 材料合成的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抗倒伏、株型好、抗病性好。
如何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及合格的玉米种子

如何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及合格的玉米种子作者:邱磊蒋佰福牛忠林吴丽丽靳晓春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6期邱磊蒋佰福牛忠林吴丽丽靳晓春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饲料及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由于玉米用途广泛。
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
自1998年以后,全球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在粮食增产中起着巨大作用。
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当今学者把人均占有玉米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各育种家共同的推动发展,现在中国玉米单交种的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由于黑龙江省玉米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加之玉米收购不“按质量论价”,导致“越区种植”严重,因此,我省玉米质量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收获期含水量高、商品品质差,但好在玉米收获降温快,玉米毒素含量低,总体来说,竞争力不足。
所以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积温种植的玉米品种,只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首要条件。
首先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必须以积温为主天数为辅,要挑选比当地积温少100-150℃的品种已确保在当地能正常成熟,严禁跨区越区种植“水玉米”。
其次是结合种植者田间种植效果,我们要求玉米品种根系必须发达、茎基部节间较短且穗上节间长,株高尽量不超过3米、穗位适中且果穗里外一致不秃尖,穗位整齐。
雄穗分支较少,但花粉量充足,这利于节约植株养分。
果穗行数14-16行为宜,株型最好为上紧凑下平展。
穗上叶片旋状上冲分布并直立、叶片要窄、薄、较短。
穗下叶片呈斜冲开张,整个株型也成为为“正三角形”。
且田间抗病虫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
当然玉米产量是最终王道。
玉米制种过程不同于大田作物生产,它是在具有特殊条件下生产出具有生命力的商品的过程。
其中种子是由双亲自交系在空间时间隔离条件下按着一定的父母本行比例(一般为1:6-8),调节好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在母本散粉前彻底、干净的去掉母本雄穗,让父本雄穗的花粉授到母本果穗的花丝上,去除田间所有的杂劣和变异株,这样才能确保种子的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试 验 和生产 试验 , 2 0 1 6年 3月 通过 安 徽 省农 作物 品种 审定委 员会 审定 ( 皖玉 2 0 1 6 0 0 8 ) 。
1 选育策略
近几年 来 , 黄 淮 海 夏 玉米 区生 长 环境 经 常 出
玉米新 品种天益青 7 0 9 6的选 育策略
杨 菲, 孙 浩洋, 曹冰 , 刘治先
( 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玉米研究所 , 山东 济南 摘 2 5 0 1 0 0 )
要: 天益青 7 0 9 6是 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玉米研究所与安徽省宿州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高产稳产 、 多
抗玉米新杂交种 , 其组合 为宿 3 9 2 5 ×L x 0 3 2或反交。本文 在简述该 品种选育 策略 、 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 基础上 , 笔者结 合选 育实践 , 就育种思路 、 育种 目标 、 选系技术与方法 、 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 内容进行总结并提
出 了见 解 。
关键词 : 玉米杂交种 ; 天益青 7 0 9 6 ; 选育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 ¥ 5 1 3 . 0 3 文献 标 识 号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6 ) 1 2 — 0 0 2 9— 0 3
Br e e d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Ne w Ma i z e Hy b r i d Ti a n y i q i n g 7 0 9 6
现异 常恶劣 天气 。例 如 , 2 0 1 3年 夏 季极 端 高 温在 黄河 以南 区域持 续 时 间长 、 影 响范 围大 。2 0 1 4年 玉米青 枯 病 ( 茎腐病 ) 在 黄 淮 海 中部 和 南 部 区域
重度爆 发 。2 0 1 5年夏 季 强对 流 天气 造 成河 南 、 山
Abs t r a c t Th e n e w ma i z e h y b r i d T i a n y i q i n g 7 0 9 6 i s b r e d b y t h e Ma i z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h a nd o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 Su z ho u S e e d Co mp a n y o f An h u i Pr o v i nc e t h r o u g h c r o s s i n g S u 3 9 2 5 wi t h L x 0 3 2. I t h a s h i g h a n d s t a b l e y i e l d a n d mul t i—r e s i s t a nc e.I t s s e l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b r e e d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v a r i e t y c ha r a c — t e r i s t i c s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C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b r e e d i n g p r a c t i c e,t he br e e d i n g t h o ug h t a n d t a r g e t , s e l e c t i n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h e t e r o t i c mo d e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a nd s o me p r o po s a l s we r e pu t f o r wa r d. Ke ywo r d s Ma i z e h y b r i d;T i a n y i q i n g 7 0 9 6;S e l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y g
玉 米 的高产 稳产是 育种 者和 生产 者共 同追求 的 目标 。 高产 意 味着产 量潜力 , 而 稳产则 需 多抗 , 也 就是 低风 险 。有 人说 “ 抗 性 就 是产 量 ”, 在 黄淮 海夏玉 米 区高温 、 干旱 、 涝灾 、 倒伏 、 病 害等生 物 和 非 生物 逆境频 繁 、 交替发 生 的生产 环境 下 , 这 句话
山东农 业科 学 2 0 1 6 , 4 8 ( 1 2 ) : 2 9~3 1
D O I : 1 0 . 1 4 0 8 3 / j . i s s n . 1 0 0 1— 4 9 4 2 . 2 0 1 6 . 1 2 . 0 0 6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栽 品种 综合 抗性 的丧 失 , 解决 了抗 性 问题 玉 米产 量 才能 持续 提 高 。 因此 , 抗 病 育 种 是 现代 玉米 育
Ya n g F e i ,S u n Ha o y a ng,Ca o Bi n g,Li u Z z e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d o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n a n 2 5 0 1 0 0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