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醇合成抑制剂

合集下载

杀菌剂分类大全1

杀菌剂分类大全1

杀菌剂大全1酰胺类杀菌剂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

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

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

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

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可杀得101、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瑞扑、真菌克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乙磷铝Fosety-Aluminium 三-(乙基磷酸)铝疫霉灵、乙磷铝、疫霜灵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溃疡病、胡椒病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瑞毒霉.锰锌、蕾多米尔.锰锌、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不清楚。

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致的病害均有效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基苯基)-3-(4-氟苯基)丙烯酰]吗啉灭克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丙酰胺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杀菌剂发展史

杀菌剂发展史

表5 苯并咪唑类及托布津类杀菌剂常用品种
杀菌剂
多菌灵 (carbendazim)
噻菌灵 (特克多, thiabendazole) 甲基托布津 (thiophanatemethyl)
苯菌灵 (benomyl)
结构式
N
NHCOCH3
N
O
N
N H
N S
防治病害
葡萄孢属、镰刀菌属、 青霉菌、壳针孢菌、核 盘菌、黑星病菌、丝核 菌等
16
代森锰锌+甲呋酰胺
仙生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
17
代森锰锌+famoxadone
百德富
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
18
代森锰锌+甲霜灵
易保
美国杜邦公司
19
代森锰锌+霜脲氰
雷多米尔-锰锌
瑞士诺华
(二)有机杀菌剂(2)
(2)福美类:福美双、福美锌、福美胂。
福美双 :200多家厂家生产和加工该药剂 。
混配制剂有:戊菌隆+福美双=苗盛(德国拜 耳公司),福美双+萎锈灵=卫福(美国有利来 路化学工业公司)、福美双+福美锌,福美双+ 速克灵,福美双+甲基托布津,福美双+甲霜灵、 福美双+代森锰锌、福美双+腈菌唑、福美双+ 菌核净、福美双+乙霉威。福美双是常见的种 子处理剂,与杀虫剂克百威、甲基异柳磷、甲 拌磷、涕灭威、辛硫磷等混用也是常见的混配 制剂。
✓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的出 现。
✓1942年,种子处理剂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 ✓1943年,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代森
类)。
✓1如9克52菌年丹,问含世有,三随氯后甲又硫出基现(了—灭SC菌CI丹3)。杀菌剂,

甾醇合成抑制剂

甾醇合成抑制剂
20000×稀释液。 酥梨类品种敏感(幼果期),应慎用。
13
丙环唑(脱力特)
防白粉病,丝核菌、锈菌、黑穗菌等,但对霜 霉病无活性。
三唑类杀菌机理
主要是抑制菌体甾醇的生物合成 ,因而干扰或 抑制菌体附着孢及吸盘的发育及菌丝的生长和孢子 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 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的活性强。
21
为什么同一杀菌剂对某些菌类有效,而对其他菌 类无效呢? 为什么对同一菌体,很多杀菌剂对它有效 呢?这就要从作用机制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 经研究证实,上述第一种情况是菌体之间的差异导
致对同一杀菌剂有不同的反应;
?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同一菌体虽有效,
但各自作用点并不相同。 从理论上弄清活性结构所起作用的原理,可以指导
3
3、施药量低,大田用药量是传统保护剂的 10%, 果树上仅为 1%,用于水果贮藏防腐,抑霉唑只 用 2-4g/ 吨(果品),用于禾谷类拌种,粉锈宁 30-40g /100kg 麦种。
4、药效长,一般为 3-6周。 5、一些品种如:粉锈宁,羟锈宁,丙环唑等对双
子叶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二、研发历史
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担子 菌和半知菌等有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并兼治梨赤星病。 4)应用; 40%福星WP 1)防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 续喷药4-6次,用8000-10000×喷酒,能有效地防梨星黑病, 并兼治梨赤星病,病害发生高峰期,喷药间隔适当地缩短。 2)防黄瓜黑星病:基本同上,连喷3-5次,用药量1250-
14
抑霉力 imazalil(抑霉唑、万利得)
② 咪 唑N 类
Cl N CH2CH

常见杀菌剂作用机理、防治对象及延缓抗药性方法

常见杀菌剂作用机理、防治对象及延缓抗药性方法

常见杀菌剂作用机理、防治对象及延缓抗药性方法一、杀菌剂类别凡是对病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但又不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药剂,统称为杀菌剂。

随着杀菌剂的发展,又区分出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真菌剂等亚类。

(一)按使用方式分类1、保护剂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另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这种作用方式称为保护作用。

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

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侵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

药物从植物表皮渗入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

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

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

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

如福美砷、五氯酚钠、石硫合剂等。

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侵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如多菌灵、力克菌、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二)按传导特性分类1、内吸性杀菌剂二、延缓抗药性的方法1、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

不能连续用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

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

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

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

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

种传达室病害、如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等需在种子处理方面下功夫,秧苗带菌则应先处理秧苗后下田。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新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新

各大类农药的结构分类情况按用途分大类按化学结构分类别除草剂有机磷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并三唑类、三嗪类、酰胺类、脲类、氨基甲酸酯类、吡啶类、苯氧乙酸类、二硝基苯胺类、芳氧苯氧丙酸酯类、二苯醚类、环己二酮类、羟基苯腈类、哒嗪类、其他结构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烟碱类、杀螨剂类、天然产物类、苯甲酰脲类、其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有机氯类、其他结构类杀菌剂三唑类、其他唑类、其他甾醇抑制剂类、吗啉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无机类、酞酰亚胺及苯腈类、其他多作用位点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苯并咪唑类、苯酰胺类、二甲酰脲类、酰胺类、嘧啶胺类、其他结构类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熏蒸剂除草剂有机磷类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双丙胺膦、草硫膦抑草磷、莎稗磷双丙氨酰膦等1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烟嘧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砜嘧磺隆、碘甲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氯嘧磺隆、甲酰胺磺隆、甲磺胺磺隆(甲基二磺隆)、吡嘧磺隆、磺酰磺隆、氟胺磺隆、氯磺隆、氟啶嘧磺隆、甲嘧磺隆、酰嘧磺隆、环氧嘧磺隆、唑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胺苯磺隆、醚苯磺隆、三氟啶磺隆、啶嘧磺隆、氟嘧磺隆、四唑嘧磺隆、氟磺隆、乙氧嘧磺隆、醚磺隆、三氟甲磺隆、丙苯磺隆(propoxycarbazone)、玉嘧磺隆、噻吩磺隆、咪唑磺隆、嘧磺隆、环胺磺隆、氟酮磺隆(flucarbazone)单嘧磺隆、单嘧磺酯、甲基碘磺隆钠盐、氟吡磺隆、氟唑磺隆、、甲硫嘧磺隆、三氟丙磺隆、iofensulfuron(开发代号BCS-AA10579)及一新型杀虫剂flupyradifurone(BYI02960),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咪唑乙烟酸、咪唑烟酸、咪唑喹啉酸、咪草酸、甲氧咪草烟、甲基咪草烟嘧啶氧(硫)苯甲酸酯类和嘧啶并三唑类、双嘧啶吡唑啉酮类、吡唑啉类嘧草硫醚、环酯草醚(pyriftalid)、双草醚、嘧草醚、、嘧啶肟草醚、三唑并嘧啶磺草胺类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嘧苯胺磺隆(OrthOsulfamurOn,胺磺酰脲类)三嗪类除草剂抑制植物光合作用莠去津、苯嗪草酮、环嗪酮、嗪草酮、特丁津、西玛津、莠灭净、扑草净、氰草净、特丁净、特丁通、扑灭净、敌草净、乙嗪草酮、三嗪氟甲胺三嗪氟草胺等30个酰胺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是脂类合成抑制剂或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剂、光合作用抑制剂、玉米大豆小麦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二甲噻草胺、甲草胺、吡草胺、氟噻草胺、苯噻草胺、敌草胺、萘丙胺、二甲草胺、丙草胺、甲氧噻草胺、毒草胺、敌稗、picolinafen、beflubutamid、methamihop、pethoxamid、卡草胺、萘丙酰草胺、吡氟草胺、四唑酰草胺、氟吡草胺双苯酰草胺、氟丁酰草胺溴丁酰草胺、异丙草胺异恶草胺53个品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应用;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高效,同时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③易于挥发和光解,使用量相对较高,长期使用抗性严峻二甲禾灵、氟乐灵、乙丁烯氟灵、安磺灵、乙丁氟灵、双丁乐灵二甲戊乐灵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抑制乙酸辅酶A羧化酶,导致脂肪酸合成受阻面发挥作用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吡氟禾草灵、吡氟氯禾灵、氰氟草酯、喔草酯、喹禾灵、喹禾糖酯、噻唑禾草灵、氟吡甲禾灵脲类除草剂光合作用抑制剂或细胞分裂抑制剂敌草隆、异丙隆、利谷隆、伏草隆、丁噻隆、杀草隆、甲基苯磺隆、绿麦隆、吡喃隆、氯溴隆、噁唑隆、苄草隆等42个氨基甲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与酰胺类除草剂类似,均是脂类合成抑制剂,但不是ACC抑制剂。

氟环唑

氟环唑

氟环唑氟环唑,制剂SC、SE。

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

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防治由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可有效的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对以下病原菌如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茵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氟喹唑具有保护、治疗及内吸活性。

主要用于茎叶喷雾,使用剂量为125~375g(a.i.)/hm2(蔬菜),125~190g(a.i.)/hm2(禾谷类等大田作物),4~8g(a.i.)/hm2(果树)。

苯醚甲环唑:制剂DS、EC、FS、SC、WG如3%悬浮种衣剂、10%水分散颗粒剂。

分析方法OLC或HPLC。

作用机理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

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应用适宣作物与安全性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防治对象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技术(1)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

因为钢制剂能降低它的杀菌能力,如果确实需要与铜制剂棍用,则要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甩药量。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 降低药剂与作用位点酶的亲和力 ➢ 增加对药剂的排泄 ➢ 去毒作用 ➢ 对药剂的通透性下降
36
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 ABC运输蛋白基因控制的抗SBIs杀菌剂分 子机制
❖ MFS运输蛋白基因控制的抗SBIs杀菌剂分 子机制
❖ 与CYP51蛋白基因相关的抗SBIs杀菌剂分 子机制
9
粉锈宁
❖对古生菌纲、藻状菌纲、半知菌纲的真菌都有很好的活性,
高效而持久,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黑穗病,对云纹病, 凤梨病亦有良好的防效,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
❖制剂有20%EC,25%WP,可拌种、喷雾用 ❖拌种防麦类黑穗病:20%EC 32ml:100斤拌种:3斤水 ❖防麦类白粉病:25%WP30g+100斤水,在孕穗-抽穗期喷雾 ❖防蔬菜,果树白粉病 3000-5000X 喷雾。
F 1)性质
纯品白色结晶,熔点55℃,对日光稳定,在31℃以下稳定。在土壤中半衰期 约60-80天。
2)毒性:低毒杀菌剂 大鼠急性经口 LD50=1110(♂)- 674(♀)mg/kg 兔经皮 LD50>2000 mg/kg,对皮肤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
12
3)作用特点 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成份麦甾
30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4、至今只发现了少数线虫产生抗药性
使用呋喃丹4-5年之后,玉米地的一种
线虫(Daratylenchus seribnexi)种群降低
了对呋喃丹杀线虫剂的敏感性。
5、病毒、类菌原体、类立克次体尚未发
现抗药性。
31
一、病原物抗药性发生原理
通过遗传变异而获得抗药性。 农药则是抗药突变体的强烈选择剂,而 不是抗药性发生的诱变剂。
腐病菌也有效。
➢剂型:50%乳油,25%水溶性盐;
➢使用:使用500-1000倍液直接浸渍喷洒果品,蔬菜;
咪鲜安(扑霉灵,施宝克) 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效,具防腐保鲜
作用,防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
15
吗啉类
十二吗啉、十三吗啉、丁苯吗啉、烯酰吗啉
③ 1 十三吗啉

CH3

O
N C13H27

CH3
三唑醇
纯品白色或褐黄色结晶 111.7 ℃ 10 ppm
溶于异丙醇、环已酮
1105-1160mg/kg >1000 mg/kg
8
2)应用
二者均为内吸性强的能上下传导的杀菌剂,具 有选择作用,残效期长达70天左右,一般田间可维 持30天左右,一次施药均可达防治目的。二类药剂 均对赤霉病无效。拌种时不可提高使用浓度,若超 过浓度,有抑制苗生长的现象或延迟出苗天数。 粉锈宁内吸到植物体内5天有56%转变为羟锈宁。
疫霉属特别有效,对腐霉属效果稍差。
17
嘧啶类
1嘧霉胺(施佳乐)


NH N
CH3

N

CH3
用于防治黄瓜、番茄等蔬菜灰霉病、还可 防治葡萄等作物灰霉病。
18
2氯苯嘧啶醇(乐必耕)
Cl OH
C
Cl
NN
防果树病害,锈病、白粉、炭疽。花生 叶斑、黑斑,葫芦科作物白粉病。
19
四、作用机制
杀菌剂一旦进入菌体之后,就进行一系 列的代谢反应,其活性结构在其他因素的配 合下,寻找作用点,以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 的,这个过程称为作用机制。
归纳起来,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3
破坏细胞 的结构
破坏菌体的细胞壁
破坏菌体的细胞膜
破坏多种细胞器或 其他结构
抑制能量 的合成
影响乙酰辅酶A 影响脂肪氧化 影响三羧酸循环
干扰病原 菌的生物 合成
影响呼吸链电子 传递
影响核酸、蛋白质
影响有丝分裂
24
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
这类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生物合成中由 鱼鲨烯形成甾醇的阶段,药剂通称为甾醇抑制剂,包括吗啉 类、哌嗪类、吡啶类、嘧啶类、二氮唑类与三氮唑类等,但 作用位点不同。
三唑酮 (粉锈宁、百理通) 三唑醇(羟锈宁)

triadimefon
triadimenol


O
OH
类 C(CH3)3C—C—CH—O—
Cl C(CH3)3C—CH—O—
Cl
N
N
N
N
N
N
7
1)、特点
三唑酮
纯品无色结晶 熔点:82.3 ℃ 20℃水中溶解度 0.007 20℃,24h在 0.1N H2SO4 或NaOH中,中无分解现象, 大白鼠 LD50 口服1000-1500mg/kg 经皮>1000 mg/kg
10
羟锈宁
主要防治由种子传播的病害,如麦腥黑穗、 散黑穗病、高粱、玉米丝黑穗病及空气中传播 的白粉病,锈病等。
制剂:17%、28%粉剂 拌种用0.2-0.5%
11
氟硅唑 flusilazole(福星)
CH3
F
N Si CH2 N
N
双(4-氟苯基)甲醛(1H-1、2、 4-三唑-1-基甲基)甲硅烷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植物病原物抗性概况
1、病原物抗药性发生的历史远远晚于害虫
抗药性发生的历史。(60年代,苯并咪唑 类 内吸性杀菌剂的应用,抗性开始严重)。
目前,已有150多种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
28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2、真菌的抗药性是植物病原物中最常见的。 已知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的有鞭毛菌亚
37
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ABC 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
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
MFS 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
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
CYP51 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
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 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20
(一)研究杀菌剂作用机制的意义
迄今为止杀菌剂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大阶段:
1.40年代初之前是无机化合物应用时期; 2.1940-1970年代初为有机化合物应用时期; 3.70年代初-今,是典型的内吸杀菌剂研制成功 并广泛应用的时期。
其作用机理也相继发生变化,逐步由多作用点向
少作用点发展,即从较少选择性到较高的选择性 发展。
21
为什么同一杀菌剂对某些菌类有效,而对其他菌 类无效呢?为什么对同一菌体,很多杀菌剂对它有效 呢?这就要从作用机制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经研究证实,上述第一种情况是菌体之间的差异导
致对同一杀菌剂有不同的反应;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同一菌体虽有效,
但各自作用点并不相同。 从理论上弄清活性结构所起作用的原理,可以指导
(SBIs)的抗菌作用机理,从此,研发SBI类杀 菌剂引起了农药界、医药界、植物病理学和生物 化学学科的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新型高效、低毒、
广谱安全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相 继应用与植物真菌病害防治。
而后快速发展,农药种类更多,用量更少。
5
三、种类与防治对象
6
三、种类与防治对象
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担子 菌和半知菌等有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并兼治梨赤星病。 4)应用; 40%福星WP 1)防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 续喷药4-6次,用8000-10000×喷酒,能有效地防梨星黑病, 并兼治梨赤星病,病害发生高峰期,喷药间隔适当地缩短。 2)防黄瓜黑星病:基本同上,连喷3-5次,用药量1250-
我们正确地使用杀菌剂,有助于寻找,筛选更理想的 杀菌剂,同时也推动了农药基础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
22
(二)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类型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区分,根据其作用部位(或代谢环节)是 单一的,还是多个的,可以分为专化性(单作用点) 和多作用点两大类。
前者选择性强,但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后者选择 性弱。
38
39
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的数百种真菌。产生抗药性的杀菌剂主要是 内吸性杀菌剂。
29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3、植物病原细菌的抗药性远远不如真菌抗药 性重要。
原因:可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的杀细菌剂 种类较少,用药水平较低。
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大,容易发生变异, 只要经常使用杀细菌剂便会发生抗药性,如 梨火疫病菌对链霉素和土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
14
抑霉力 imazalil(抑霉唑、万利得)
② 咪 唑N 类
Cl N CH2CH

➢理化性质:原药为黄色至棕色 Cl 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
有机溶剂中,对热稳定。
CH2CH=CH2
➢生物活性:是防治果、蔬贮藏病害的有效药剂,对青霉菌引起的各种
腐烂病防效好,对抗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青霉菌株有效,对炭疽菌、蒂
20000×稀释液。 酥梨类品种敏感(幼果期),应慎用。
13
丙环唑(脱力特)
防白粉病,丝核菌、锈菌、黑穗菌等,但对霜 霉病无活性。
三唑类杀菌机理
主要是抑制菌体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干扰或 抑制菌体附着孢及吸盘的发育及菌丝的生长和孢子 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 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的活性强。
32
一、病原物抗药性发生原理
内吸性杀 菌剂
选择性强
作用位点 单一(单 基因调节)
抗性
基因遗传 变异
33
二、病原真菌对SBIs 的抗性机制 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34
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一般而言,1个或几个基因可以控制病原真菌对某 一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据现有的研究报道,植物病原 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遗传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病 原菌对同一种SBIs杀菌剂或同种病原菌对不同SBIs杀菌 剂都有着不同的抗性遗传机制,因此很难用某一种简单 的模式来解释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性遗传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