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胡品种和入药部位的分析
中药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药柴胡的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柴胡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言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拥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具有升阳举气、疏肝解郁等功效,用于治疗胸满肋痛、头痛目眩、口苦耳聋等。
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含有柴胡皂苷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保肝等活性,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药,具有重要的应用与开发价值[1]。
现将柴胡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柴胡非药典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刘玉法[2]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柴胡果实的挥发油,并用GC-MS 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51种化合物,其中(一)一石竹烯氧化物等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范娅[3]等对利用GC-MS技术对北柴胡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不同来源的6种北柴胡种子表型性状及生活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北柴胡种子化合物共有成分α-石竹烯和β-石竹烯与生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
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产地北柴胡种子生活力与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北柴胡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李慧敏[4]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对野生柴胡和栽培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来分析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认为北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花、叶>茎>根,柴胡不同部位所含总黄酮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作为食品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大潜力。
以上研究表明,柴胡非药典入药部位果实、种子、茎、叶、花等均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并具有生物活性。
2.柴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1柴胡皂苷D成分的研究管淑红[5]通过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将柴胡皂苷D配置成4个浓度梯度,分4组分别干预培养,观察柴胡皂苷D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柴胡的种类

柴胡的种类一、柴胡的种类1.北柴胡:又名硬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
2.红柴胡:又名软柴胡、南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3.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膜缘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的干燥带根全草。
【产地与分布】1.北柴胡: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安微、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2.红柴胡:主产安徽、江苏、四川、陕西及东北三省。
3.竹叶柴胡:主产四川、江苏、湖北、云南、贵州等省。
【鉴别要点】三种柴胡主要特征:北柴胡根圆柱形、常分枝,弯曲或平直,浅棕色,具纵皱皮孔及枝根痕,根头有多个残茎,质坚韧,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辛。
红柴胡根多为圆锥形,红色,少分枝、顶端密被纤维样叶基残余,质稍软,断面淡棕色,具败油气、味淡。
竹叶柴胡根多呈纺锤形,根茎基部有明显的节,茎叶绿色,气清香、味淡。
特别指出有毒大叶柴胡特征有三:一是根及根茎圆柱形,顶端常有3~5cm长的残茎,下端着生少数须根;二是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粗糙皱缩,有节和节间,靠芦茎处尤明显;三是质坚硬,横切面中心空洞,有的可见形成层次和髓,气特异、味微苦。
至于几种主要类似品的特征是:锥叶柴胡根头膨大,分歧,形似红柴胡而短小;银州柴胡根头分歧,残留茎基带紫晕,根圆柱形,下端细长,外表浅黄色、平滑、略带白霜;柴首则根粗大、弯曲;小叶黑柴胡则根中部以下有多数分枝,外表黑色为异尔。
【名典鉴别】①《神农本草经》:茈胡味苦平。
主心腹,去脏腑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一名地熏。
②梁?《名医别录》:茈胡叶名云蒿,辛香可食,生弘农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③陶弘景曰: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
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音弱,指嫩的香蒲),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
柴胡

柴胡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多年生草本,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
茎丛生直立,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总苞片缺,花小,黄色,花瓣5,花药卵形;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性味苦,微寒。
归肝、胆经。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形态特征北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植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
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
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
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
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
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狭叶柴胡,又名:红柴胡、细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
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
茎单1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
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
复伞形花序;伞梗3~15;总苞片缺,或有2~3;小伞梗10~2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
柴胡的产地分布

柴胡的产地分布
柴胡又名竹叶柴胡、蚂蚱腿,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有南北柴胡之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产地分布吧!
北柴胡的产地分布
北柴胡别名竹叶柴胡、硬苗柴胡、韭叶柴胡(安徽)、津柴胡等,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产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主产于东北及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亦产。
南柴胡的产地分布
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主产于东北、陕西省、内蒙、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地。
柴胡的产地环境
柴胡常野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山区、丘陵的荒坡、草丛、路边、林缘和林中隙地。
适应性较强,喜稍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耐旱,忌高温和涝洼积水。
柴胡种子有一生理后熟现象,层积处理能促进后熟,但干燥情况下,经4—5个月也能完成后熟过程。
发芽适温为15~25℃,发芽率可达50%~60%,种子寿命为1年,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的对比分析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的对比分析柴胡是中医常用的常见药材之一,由于其使用广泛,因此不同地区的柴胡药材质量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柴胡药材的质量差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柴胡的基本情况。
柴胡属于忍冬科植物,主要产于陇南、青海、云南、陕西、山西等地。
其功效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舒肝理气、疏风解表等。
柴胡在中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肝气郁结等症状。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质量差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环境影响,即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柴胡的生长情况和质量。
二是种植技术的不同,也就是种植者在种植、收获、储存等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不同,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柴胡药材的质量。
1.陇南柴胡陇南柴胡产量最大,品质也最佳,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推崇的首选。
由于其生长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空气清新的陇南地区,因此其品质较好。
陇南柴胡的主要特点是较为肥厚,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因此其效果也更佳。
云南柴胡以江城县柴胡最为出名,它生长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空气湿润的云南地区,其柴胡药材细嫩、是否饱满,质地柔软,呈现淡黄至黄褐色,略带香气,是比较优质的柴胡药材。
3.青海柴胡青海柴胡产量也较大,但其质量没有陇南柴胡那么好。
其地区风吹日晒严重,土地干燥,挥发性成分严重流失,因此青海柴胡的味道较苦,效果也相对较弱。
4.陕西柴胡陕西柴胡出产量较少,但质量较为不错。
其特点是柴胡药材比较饱满,不易断裂,而且色泽比较深。
山西柴胡也是产量较少的稀有药材。
质量方面效果要比其他药材略好,味道和颜色也很不错,比较柔软,对于一些肝气郁结和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有其各自的特点。
陇南柴胡产量大,品质最佳,云南柴胡质地细嫩、是否饱满,质地柔软;青海柴胡风吹日晒严重,土地干燥;陕西柴胡比较饱满,不易断裂,而且色泽比较深;山西柴胡味道和颜色很不错,对于一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小柴胡与柴胡的区别及其功效及其实用价值

小柴胡与柴胡的区别及其功效及其实用价值小柴胡和柴胡是中药中常用的两种植物,它们在中医学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和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柴胡与柴胡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各自的药用价值和实际应用。
小柴胡小柴胡是指益母草科植物柴胡的幼苗或芽叶。
它的学名为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Bupleurum chinense,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小柴胡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被广泛栽培和应用。
区别小柴胡在草药学和中药学中是以幼苗或芽叶的形式使用的,而不是采用其根、茎或果实。
相比之下,柴胡通常是指柴胡的根及地上部分。
因此,小柴胡和柴胡在植物部位和应用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功效小柴胡寒性微苦,具有舒肝解郁、疏肝理气的功效。
它常用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小柴胡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或肝郁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呕吐、不思饮食等症状。
实用价值小柴胡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于治疗特定症状,如抑郁和焦虑,还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加强疗效。
小柴胡还可以用于制备中药复方、颗粒剂和注射剂等多种剂型,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柴胡柴胡是一种益母草科植物,其学名为Bupleurum chinese DC.,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柴胡主要生长于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区。
区别和小柴胡相比,柴胡的根及地上部分都可以作为中药使用。
因此,柴胡在植物部位和药用范围上与小柴胡存在区别。
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清热解毒等功效。
它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感冒发热、胸胁痛等症状。
柴胡还可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消化和排泄。
实用价值柴胡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可以用于单味应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柴胡还是许多中药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四逆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小柴胡与柴胡的比较小柴胡和柴胡作为两种常用的中草药,在功效和实用范围上有所区别。
柴胡

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生理特性
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 南柴胡。其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柴胡
中药
01 入药部位
03 归经 05 主治
目录
02 性味 04 功效 06 用法用量
07 禁忌
09 生理特性 0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 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 不调。
炮制方法
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 每100kg,用鳖血12.5kg。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 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的对比分析

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的对比分析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有很多功效,比如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
随着市场对柴胡药材的需求增加,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质量也存在差异。
对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质量特点,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柴胡药材。
一、产地介绍柴胡主要产地包括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
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在外观、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外观对比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河南产的柴胡药材色泽较淡,且叶片大而薄,质地较软;而甘肃产的柴胡药材色泽较深,叶片呈扭曲状,有一定的硬度。
通过外观对比可以初步了解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的质量特点。
三、化学成分对比柴胡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挥发油类化合物。
通过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差异。
河南产的柴胡药材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而甘肃产的柴胡药材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柴胡药材的药效。
四、药效对比柴胡药材的药效也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舒肝醒脾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河南产的柴胡药材清热解毒效果较好,而甘肃产的柴胡药材疏肝理气效果较好。
这些差异与柴胡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性特点密切相关。
五、质量评估对比针对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可以通过外观、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对其质量进行比较。
通过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含水量、挥发油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等进行检测分析,可以评估其质量特点。
还可以通过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综合判断柴胡药材的质量。
六、市场应用对比针对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可以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可以根据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特点,制定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和质量评估标准,以确保柴胡药材的质量稳定。
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在外观、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吴潍. 南北五味子、南北柴胡、南北五加皮的区别 [ J 】 . 中国
乡村 医药杂 志 ,2 0 1 2 ,1 9( 1 ) :4 - 4 — 4 5 .
2 ] 雷岚芬, 孟祥龙. 黑柴胡与柴胡的生药学 比较研究 [ J ] .山西
袁 野
雅安职业技 术学院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 区 6 2 5 0 0 0
1关于柴胡 的品种 柴胡 , 首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 原名茈胡 。 到宋代. 苏颂 《 图经本 草 》才以柴胡为正名 。 《 证类本草 》 所载 “ 生洪农 山谷及冤句 , 今关陕 、 江湖间近道 皆有之 ,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 苗甚香 。 茎青紫 ,叶似竹 叶 ,稍 紧 ,亦有似斜 蒿 ,亦有似麦 门 冬而短者 。七月开黄花 。生丹州 ,结青子 ,与他处者 不类 。根赤色 ,似前胡而强 ,芦头有赤毛如 鼠尾 ,独 窠 长者好 ” 。为现今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无疑 。 柴胡属 B u p l e u mm种类 颇多 ,约 1 2 0种 ,我 国 3 6 种 ,l 7变种。南北各地使用品种 1 0 种之 多。2 0 1 0版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 》收 载 :柴 胡 B u p l e u r u m e h i n e n s e D C . 和狭叶柴胡 B u p l e u r u m s c o r z o n e r i f o l i u m Wi l l d . 按性状不同 , 分别 习称 “ 北柴胡 ”和 “ 南柴胡 ” 。 为法定用 药品种 。 现代 药理 研究 ,柴 胡中解热 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 发 油。南、北柴胡均有一定 的解热效应 ,但 因所含挥 发 油含量 和种类 的不 同 ,南柴胡 比北柴胡高 2—3 倍, 从 而导致 了解 热药理作用的不 同。 临床上用 柴胡解 热 时 ,最好 选用南柴胡 ;若用北 柴胡 ,须 比南柴胡 的剂 量 增加 2 3 倍。 黑柴 胡 为 伞形 科 植 物黑 柴 胡 B u p l e u mm s m i t h i i Wo l f f或 小 叶 黑 柴 胡 B u p l e u mm s m i t h i i Wo l f V i i i ' .p a r v i f o l i — u m S h a h e t Y .L i 的干燥 根 , 该 品种作 为 全国部分 省 、地区习惯用品 ,主要分 布于内蒙古 、青 海 、西藏 等区域。柴胡与黑柴胡二者不仅在性状 、显 微 特征方 面存在较大差异 。 翻 而且有研究表 明 , 黑柴胡 及小 叶黑柴胡不含抗炎活性成分 柴胡皂苷 a和 d ,故 不宜作柴 胡的代 用品。 从 1 9 8 5年版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开始 ,不再为药典所收载。 近 年 在 东 北 地 区 发 现 有 因 服 用 大 叶 柴 胡 B . 1 o n g i r a d i a t u m T u r e z . 而发生严重 中毒事故 ,故药 用品 种不 可盲 目扩大 。由于药材收购和供 销部 门 ,商品并 无 “ 大叶柴胡”的品名 ,一旦收购 ,即统作 “ 柴胡 ” 销售 ,故 用药部门及医生加强对药材柴胡的检验 ,大 叶柴胡根粗 ,有 明显的环节为其主要识 别特征 。 2 关于柴胡的入药部位 经本 草文献考证 ,从古至今 ,正确用法 是 以根人 药 ,如 《 名医别 录 》 :“ 二月八月采根暴 干” 。建 国后 , 历版 《 药 典 》亦收载柴胡 只能用其根。 目 前 全 国虽大
3结语
柴胡 的品种不可盲 目扩大 ,推荐使用法定用药 品 种。 用本草 中所述柴胡的疗效 : 疏散退热 , 疏肝解郁 , 升举 阳气 。柴胡入药 只能是地下根茎部位 。同时也不 使用带根全草人药 。临床上用柴胡解热 时,最好选用 南柴胡 ;若用北 柴胡 ,建议 比南 柴胡 的剂量增加 2 ~ 3 倍 。从节约药材 资源角度 ,用 柴胡茎 叶发汗退 热 ,建 议 比柴胡根的剂量增加 1 2 倍。
部分地区用根 ,然亦有不少地 区以全草入药。商 品所 为 “ 竹叶柴胡 ” 、“ 春 柴胡 ” 、“ 芽柴胡”等 即此类型 。 现代研究证实根 与茎 叶的质量有差异 ,两者 主要 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同。有人对南柴胡 的根与茎叶中解 热 、消炎 、镇静作用 的皂苷 、挥发油进行了 比较 。结 果表 明,根 中含皂苷而茎叶中不含皂苷 ,挥发油 的组 成成分 , 根 与茎 叶亦不完全一致 。 p 唷 人也对北柴胡地 上地下部位挥发油类 成分进 行 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 明, 北柴胡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挥发油类成分组成差异 较大 。 北 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含有棕榈酸 , 3 一 二十烷炔 ,亚油酸 乙酯等 ;地下部分挥发油类 成分 主要有硬酯酰棕榈酸酯 、亚油酸 、十五烷酸等。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为柴 胡皂 苷类 和挥发油类 。因柴胡茎叶不含皂苷 ,柴胡地上部 分 与地下部分 的挥发油类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则茎 叶 不 能代表本草 中柴胡所述 的疗效 。 部分地 区中医亦有 习惯用其茎叶者 ,认为在治疗 风 邪初感之发热 ,久热不退 ,热邪逗 留等方面也有作 用 ,但效果较根为差 。该 中医提 出应用柴胡茎叶发汗 退 热时 ,须 比柴胡根的剂量增加 1 — 2 倍 ,药理实验也 得 到了平行 的结果 。州
第2 7卷 第 2期 1 . Nhomakorabea7 № 2
雅安职 业技 术学院学报
J O I : 瓜NA I O F YA A N VOC A T I O NA L C O L L E (
2 0 1 3年 6月
J un e 2 0l 3
关 于柴 胡 品种和 入 药部位 的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