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美阅读理解及答案
培根论美读后感

培根论美读后感《培根论美》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的哲学著作,作者培根通过对美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美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培根在书中提到了美的本质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
他认为,美是一种完美的表现,是真理、善良和美好的体现。
这使我想起了美的多重含义,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境界。
美可以是一幅优美的画作,一首动人的诗歌,也可以是一颗善良的心灵。
通过培根的论述,我意识到美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完美状态,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目标。
其次,培根还强调了美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启迪。
美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可以激发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忽略了美的存在和价值。
然而,通过培根的论述,我意识到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
最后,培根还探讨了美的表现形式和创造过程。
他认为,美的表现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更是一种人类的创造和追求。
美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形式得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和言行得以体现。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同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去发现和创造美,去感受和享受美。
这让我对美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通过阅读《培根论美》,我对美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美是一种完美的表现,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存在,它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目标。
同时,美的表现形式和创造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美的认识得以提升,也更加珍视和追求美,让美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2020年初三语文论美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三语文论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吝啬( ) 腓力普( ) 滑稽( ) 摄取( )2.词语解释。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摄取】:吸收(营养等);拍摄(照片或电影、电视镜头)。
【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
【愧悔】:惭愧,悔恨。
3.文学常识填空。
培根,英国_________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被_________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______________》。
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英国随笔文体的______________。
4.默写课文中已成为格言的几个比喻句(写两句即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sèféi jīshè3.哲学家马克思论说随笔文集人生论开山之作4.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②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二、课文学习1.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话“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内涵?【明确】这里的“此”,指代的是“容颜俊秀”;“彼”,指代的是“才能”“作为”和“美德”。
“造物”,指造物主,上帝。
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上帝创造了一切。
这里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人的美貌如果说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却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给予不给予的问题。
2. 第二段为什么多以帝王为例,来论述他们内外兼美,“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明确】培根生活的时代,只有绘画而无摄影,能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将相,而培根根据此说帝王是“美男子”,未必可靠。
即使帝王丑陋,画师也要加工美化。
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绘画史所留下的帝王“标准像”就可以明白,培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认识上的局限。
节选《论美》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节选《论美》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节选《论美》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第—4题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纵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芒。
1.写出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肃然起敬:
愧悔:
2.对“美是不能制订标准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标准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标准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标准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标准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答】()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答: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
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
培根《论美》的美学原则及其哲学基础解读

培根《论美》的美学原则及其哲学基础解读
伯特兰·培根的论文《论美》被视为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向后世的文艺审美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原则。
伯特兰·培根认为,美被视为伤害他人的行为,并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三个美学原则来指导文艺创作。
第一,美表现为“同一”,即把不同看起来、有不同寓意或者创作背景的作品结合到一起,互相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伯特兰·培根认为,要在作品中创造出美的感受,就需要紧密结合着各种不同的感官以及心理上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彼此相互作用,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
第二,美表现为“奇偶对比”,即我们通过对作品中的相反成分、形式或元素进行比较,使它们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呈现出美的魅力。
培根认为,文艺创作应该以相互补充和强烈对比的方式相结合,以营造出美的感受。
第三,美表现为“隐喻”,即令观众在阅读作品时,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感受到作品所具有的深远的哲学意义。
伯特兰·培根认为,作家的精神思维应当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以便美的智性与情感在作品中内在联系起来。
总之,伯特兰·培根认为,美学原则是高于理性观念的,旨在突破自身界限,以便将文艺审美融入到人们的真实生活情景中。
伯特兰·培根的美学原则和哲学基础不仅赋予了文艺的深刻思考,也激发了许多人从事文艺审美探索的勇气和热情,它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美学审美的发展历史。
Of_Beauty(论美)—_Francis_Bacon(_培根)_附有五种译文

Of Beauty——by Francis Bacon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 best plain set; and surely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 though not ofdelicate features; 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 Neither is it almost seen, that verybeautiful persons are otherwise of great virtue; as if naturewere rather busy, not to err, than in labor to produceexcellency. And therefore they prove accomplished, butnot of great spirit; and study rather behavior, than virtue.But this holds not always: for Augustus Caesar, TitusVespasianus, Philip le Belle of France, Edward the Fourthof England, Alcibiades of Athens, Ismael the Sophy ofPersia, were all high and great spirits; and yet the mostbeautiful men of their times. In beauty, that of favor, ismore than that of color; 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motion, more than that of favor. That is the best part ofbeauty, which a picture cannot express; no, nor the first sight of the life. There is no excellent beauty, that hath not some stra ngeness in the proportion. A man cannot tell whether Apelles, or Albert Durer, werethe more trifler; whereof the one, would make a personage bygeometrical proportions; the other, by taking the best parts out ofdivers faces, to make one excellent. Such personages, I think,would please nobody, but the painter that made them. Not but I thinka painter may make a better face than ever was; but he must do it bya kind of felicity (as a musician that maketh an excellent air in music),and not by rule. A man shall see faces, that if you examine them partby part, you shall find never a good; and yet altogether do well.If it be true that the principal part of beauty is in decent motion,certainly it is no marvel, though persons in years seem many timesmore amiable; pulchrorum autumnus pulcher; for no youth can becomely but by pardon, and considering the youth, as to make up thecomeliness. 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 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not last; 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 but yet certainly again, if itlight well, it maketh virtue shine, and vices blush.译文一:王佐良译(谈美)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论美的阅读和参考答案

论美的阅读和参考答案论美的阅读和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7题。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______ (lìn)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
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能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
有句谚语说的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的。
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品德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给加横线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摄()取 _________ (lìn)啬2.第二段中加黑的“此”指的是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加黑的“全”是一处必要的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___________性;本段中与它相照应的另一个限制词是“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加黑的“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联系第三段回答)论证方法:证明的观点:6.填入最末一段方框里的一个恰当的词是[ ]A.保养 B.保持 C.保全 D.保存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奇妙的美”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笑?(不超过16个字)答:□□□□□□□□□□□□□□□参考答案:1.shè 吝2.美貌其他(方面)的才能3.严密(准确)都4.面貌(容貌、容颜、面容)5.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论证。
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

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
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
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
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
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
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
我们人也一样。
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
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
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
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开拓,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
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
”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
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讯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
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美丽,是由内而外的。
《论虚荣》培根阅读答案

《论虚荣》培根阅读答案《论虚荣》[英]培根原文阅读“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我扬起了多少尘土啊!”伊索氏这个寓言说得实是巧妙。
类此,有些个妄人,无论任何事情,或是事情自动,或由大力者推动,只要他们在其中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以为这些事情是完全依仗着他们的力量的。
好夸之人一定是好党争的,因为一切的夸耀都是靠着比较的。
这种人也必然是过分的,因为如此方可以支持自己种种的夸耀。
他们又不能守秘密,所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的。
然而在政事中这一种品性也是确有其用的。
每逢人们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好的吹鼓手。
例如,一个人在两位君王之间交涉,想引他们联合起来向第三者作战,他就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又如在两个私人之间交涉的人,他对双方都夸张他在对方的影响,结果是把他自己的声望提高了。
所以在上述的以及类此的事件中,往往会由无物之中竟生有物;盖谎言足以引起意见,而意见能引起实行也。
在将帅与军人方面,虚荣心乃是一种不可缺的性质;因为如同一块铁由别的铁而磨得锐利一样,由于夸张而人们的勇气就互相磨利了。
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中加入一种天性好夸的人可以使事务更有活力;而那些天性厚重庄肃的人则有似压舱物而不类风帆。
在学问的名声方面,若没有一些夸耀的羽毛,则这种名声的飞腾是很慢的。
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都是富于夸耀性的人。
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而才德之所受于人性的酬劳其直受于人类的好德之心者决没有受之于才德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也。
西塞罗、塞奈喀、小普利尼的名声若不是与这些人本身的某种虚荣心连在一起的话,也不会经久如新的;这种虚荣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一层油漆一样,它使得那天花板不但能够发亮而且能够持久。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用“虚荣”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却并不是指泰西塔斯说缪西阿努斯有的那种性质,所谓“他有一种能够漂亮地炫耀他的一切言行的本领”:因为这种性质并非是出自虚荣心的,而是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并且这种性质在有些人方面是不但漂亮而且优美高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论美阅读理解及答案
培根论美阅读理解及答案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
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阅读题:
1.写出下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肃然起敬:
愧悔: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
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5分)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5分)
答案: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
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示例: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培根论美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